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贾振远  李志明 《地球科学》1997,22(5):544-551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和中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 古一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了愉、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及其边级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奶94-112Ma(寒武上奥陶世),底以  相似文献   

2.
东天山北部哈尔里克晚古生代推覆构造与岩浆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东天山北部哈尔里地荀晚古生代火山弧,石炭纪末发生区域性逆冲推覆作用,研究表明,在晚石炭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哈尔里克地区国三个不同阶段屿性质的构造变形,变民岩浆作用;即346-312Ma从南向北的推覆作用,对应于这期从北向南的俯冲事件;312-260Ma从北向南的推覆作用,对应于晚石炭世的陆-陆碰撞陆内变形事件:260-230Ma洞东西方向的右旋走滑作用,对应于造山期末发生在边界断裂附近的变形事件,大  相似文献   

3.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浙西南八都群变火山岩系的Sm-Nd全岩等时线参考年龄为2014±43Ma。其中变质玄武岩具有扁平的REE模型。这说明在早元古,华夏古陆张裂并发生一次陆壳增生事件。对该区与具有逆掩断层性质的M1大型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含石榴石变晶糜棱岩给出1518±16Ma和1001±14Ma的Sm-Nd和Rb-Sr石榴石十全岩等时线年龄。前者指示原含石榴石变质岩的变质时代;后者指示的是糜棱岩化时代。它们可能分别与中元古时华夏古陆的再次张裂,及晚元古时龙泉群沉积盆地闭合有关。  相似文献   

5.
浙西南八都群变火山岩系的Sm-Nd全岩等时线参考年龄为2014±43Ma。其中变质玄武岩具有扁平的REE模型。这说明在早元古,华夏古陆张裂并发生一次陆壳增生事件。对该区与具有逆掩断层性质的M1大型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含石榴石变晶糜棱岩给出1518±16Ma和1001±14Ma的Sm-Nd和Rb-Sr石榴石十全岩等时线年龄。前者指示原含石榴石变质岩的变质时代;后者指示的是糜棱岩化时代。它们可能分别与中元古时华夏古陆的再次张裂,及晚元古时龙泉群沉积盆地闭合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IBM-PC机汉字点阵的获取及其与MSC-51单片机构成的实时通信功能的实现方法,采用IBM-PC机作为上位机,并通过MSC-51单片机的控制实现16×16点阵汉字的显示。  相似文献   

7.
3,5—二溴—4—偶氮变色酸苯荧光酮与铝显色反应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应平  张华山 《岩矿测试》1997,16(4):293-295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Al与3,5-二溴-4-偶氮变色酸苯基荧光酮的是色反应条件和光变性质。在pH6.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Al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6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5×10^4L.mol^-1.cm^-1,Al的质量浓度为0-0.2mg/L时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   总被引:60,自引:15,他引:60  
施雅风  郑本兴 《冰川冻土》1995,17(2):97-112
本文应用不同来源的各种资料,经逐步综合推导,认为最大冰期出现时间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18-16阶段(0.72-0.52MaBP)。当时青藏高原低于现代1000M左右。高原中,东部唐古拉山,阿尼玛卿山、果洛山与稻城海子山4个山区的冰川面积达40000KM^2,为现代冰川面积的18倍,平衡线高度为3450-4250M,6-8月平均温度为2.3-3.4℃,年降水量为1260-1960MM,是现代平衡线上降  相似文献   

9.
黄典文  冯三妹 《岩矿测试》1995,14(4):310-311
由MnO^-4氧化二甲基黄使基褪色原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Mn。在0.36-2.88mol/LH2SO4介质中,Mn量在0-1.6μg/ml时与二甲基黄褪色的程度呈线性关系,吸光度至少保持2h不变。方法比通常的MnO^-4比色法灵敏度高10倍,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Mn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非平衡结构代表的变质反应性质和多种矿物地质温压计的研究表明,北京太古宙密云杂岩西段第二期区域变质作用的退变质P-T轨迹具等压冷却特点。Sm-Nd同位素定年显示,区内广泛发育的石榴石冠状体形成于(1717±34)Ma。初步分析认为,P-T-t轨迹的地球动力学成因可与吕梁运动期间华北地台裂谷作用和同构造壳下岩浆增生的演化背景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吉林夹皮沟金矿成矿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李俊建  程玉明 《地质学报》1996,70(4):335-341
吉林夹皮沟金矿是我国与太古宙绿岩带有关的典型脉型金矿之一。根据岩脉与矿脉的穿插关系及单颗粒水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石英的K-Ar,^40Ar-^39Ar,Rb-Sr年龄测定,表明夹皮沟金矿的主成矿期为2469-2475Ma,并有1800-2000Ma和272-130Ma的矿化叠加现象,构成了夹皮沟乃至中国与绿岩带有关的脉型金矿“一老(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一新(中生代)”的成矿格架。  相似文献   

12.
贾振远  蔡忠贤 《地球科学》1997,22(5):531-537
鄂尔多斯地区南部和东秦岭北部是华北稳定陆夫与秦岭海槽之间的过渡带,早古生代可发为5个中层序。MS-1包括下寒武统及中寒武统徐庄组,为混水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在35Ma;MS-2.包括下寒武统张夏组、上寒武统和下奥陶统冶里--亮甲山组,为清水台地 体系,时间跨度近37.9Ma;MS-3.包括下奥陶统马爱沟组和峰峰组,为蒸发型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距度近31Ma,三者组成显生宙第一大层序,形成一巨大沉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新合成的meso-四(2-磺酸萘基)卟啉(TNPS4)与Mn^2+的显色反应。在pH8.0的Na2B4O7-HCl缓冲溶液中,TNPS4与Mn^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470nm,配合物组成为TNPS4:Mn^2+=2: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3×10^5L·mol^-1·cm^-1,线性范围0.0-5.0μgMn^2+/25ml。用于化探样品中Mn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扬子地台南缘早震旦世,古生代和晚三叠世海相碳酸锰矿石的εNd(T)值分别是-4.6--5.5,-8.1--9.0和-3.5--4.2。Z1-C1期间,它们的Nd模式年龄T2DM平均为1931±46Ma,εNd(T)-T演化线与亏损地幔演化线交点年龄为1950Ma,d(T)/dσ=0.96。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华南陆壳晋宁期前的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元古代的1931±46Ma前,晚元古代地壳增生作  相似文献   

15.
一个造山后的辉长岩—河南新县王母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旗  马文璞 《地球化学》1995,24(4):341-350
河南新县王母观辉长岩(261Ma)侵位在定远组(391Ma)中。岩体贫K、Zr、Y、Ta、Th、Hf,LREE略亏损,具明显的Eu正异常,εNd(t)较低(+3--1.0),εSr(t)低(-5--8),δ^18O在地幔范围内(+5.6‰-+6.4‰)。Nd-Sr同位素关系暗示岩体源于大陆下略亏损的地幔源区,推测为亏损地幔端元(DMM)与第一类富集地幔端元(EMI)混合的产物。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提议被28届国际地质大会通过,但并不意味着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是永恒的最佳选择。事实上,太古宙-元古宙界线划在何处还存在很多争论,现行的界线划分依据也期分期标准相悖。大量资料表明),2300Ma时曾发生全球地质环境的灾变,灾变前后的地质作用(尤其是表生地质作用),有明显变化,导致了太古宙与元古宙的一系列差别。该灾变与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  相似文献   

17.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铁和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功率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对Fe,Al的测定。样品经气动雾化后,分别以流动注射与连续式两种方式引入MPT。考察了用这两种进样方式时MPT-AES的分析性能,证明低功率MPT-AES具有良好的分析特性。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北缘断裂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武夷山北缘边界被绍兴-兴山-东乡断裂带所限。该断裂带到少保留了三期构造事件的形迹,第一期发生在800Ma~900Ma的晚元古代,呈NW向SE的区域推覆韧剪变形运动,以构造混杂岩和区域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强烈的褶皱和韧剪变形为特征,对应于古洋盆关闭,华南复合地体与江南岛弧撞焊接过程,第二期发生在458Ma~421Ma的志留纪,表现为从北向南的韧剪变形运动,伴有左旋走滑韧性剪切,以糜棱岩化和进变质作用为特征.黒云母多变为硅线石。该期变形使第一期构造形迹被强烈选加置换。其动力学背景与闽东南地体朝武夷山的拼贴增生事件有关。第三期属中生代陆内变形,是一种高构造位的左旋走滑脆性剪切,以岩石的破裂和岩块的水平位移为特征.并具转换拉伸性质,导致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平山,辽宁热水汤钠基蒙脱石为样品,以发射光谱法实现研究了钠基蒙石-亚甲基蓝体系的以应。表明反应与时间,介质酸碱性等条件相关。在Mont-MB体系中MB主要以及高聚体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0.
陈同森  赵欣 《岩矿测试》1994,13(4):254-258
研究了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和乳化剂OP存在下,Mg与邻氯苯基荧光酮(o-Cl-PF)的显色反应。在pH12的碱性介质中,Mg(Ⅱ)与o-Cl-PF形成1:3的蓝色配合物,其λ_max=612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612=1.39×10 ̄5L·mol ̄-1·cm ̄-1,Mg(Ⅱ)在0~0.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新陶瓷材料氮化硅(Si_3N_4)中微量MgO的测定,其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