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学术讨论会”。 会议旨在为世界各国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家们提供讨论问题、交流经验的论坛,增进国际同行们的合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协会(SEG)联合举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于1989年8月22—26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这次国际讨会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共同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SEG联合举办的。会议筹备期间,得到了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国际会议中心的赞助与协助。无论会议规模、参加人数、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会议将交流近几年勘探地球物理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进展。重点是:①寻找隐蔽油气藏及深部隐伏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②直接寻找油气和间接寻找各种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③寻找复杂地质条件下各种矿藏的  相似文献   

4.
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BISEG’89)于1989年8月22日—26日在北京图书馆新馆召开。设有47个展台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器设备展览会(其中国外的展台36个)与会议同期展出。这次会议内容广泛,包括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展览会等。这样的技术交流会对于地球物理学家及其组织来说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4日—19日在西安举行。到会中国代表282人,分布在18个部、委的168个单位;国外代表35人,来自四大洲的7个国家。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顾功叙教授任大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部副部长夏国治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型的、有国内外20多家厂商参加的勘探地球物理仪器展览会。  相似文献   

6.
由会长巴曼先生率领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SEG)代表团一行十二人及四位夫人于1982年9月18日到达北京,受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及其所属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学会的热烈欢迎。 在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与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负责人就发展今后学会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进行了会谈。双方对1978年以来互相学术交流和友好往  相似文献   

7.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1届国际会议与展览于1981年10月12日至15日在美国洛杉矶的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席菲利波恩(Walter R.Fllippone)的开幕辞中继续提出“地球物理学家:探索地球与空间的新领域”为年会的口号。会议中提交的论文共计314篇。会前举办了有关海洋和地震勘探偏移技术的专题讲座。会议期间举办了称之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勘探仪器展览会”,309家石油公司和厂商展销了各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以刘光鼎为团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3年11月13日至19日在天津市举行了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这是继1978年第一次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以来又一次规模较大的综合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个产业部门和科研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的2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田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到会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9.
《勘探地球物理新技术》(New Techno-logies 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一书,由奈尔森(H.Roice Nelson,Jr.)著,由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海湾出版公司(Gulf Pub-lishing Company)于1983年编辑出版。这是一本主要为石油勘探科技管理人员写的书,因此,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它只介绍了石油物探的主要方法——地震勘探方法,并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协会于1981年9月7日至11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联合学术讨论会。双方与会者各为40人。中方代表是正在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总地球物理师、地球物理师、总工程师、工程师、科研人员和教员;美方代表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专家、教授和工程师。双方代表在会上提出的论文共68篇,美方38篇,中方30篇;其内容绝大部分是属于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数据的取得和处理方面的成果,也有些是就一个地震勘探问题的综  相似文献   

11.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学会(CPS)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举办的北京’93国际地球物理研讨会,于1993年7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6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列席代表200人。4年一度的物探装备技术展览在国际贸易中心隆重展出。13日上午,王涛总经理和SEG主席Marion R.Bone为展览剪了彩。4天中,约1.5万人参观了48家石油公司的展台。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与矿产资源调查、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地学研究等密切相关的勘探地球物理,在七五期间如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6年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勘探地球物理发展方向座谈会,来自全国有关单位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大会发言和小会讨论,在一些共同性方向性问题上充  相似文献   

13.
顾功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车站,一队人员正在等待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的往返列车前往美国的阿纳海姆会谈中心。该队人员包括由中国学生组成的3名代表,1名展览人员,名义会员顾功叙以及他的夫人,另外还有1名SEG的职员。除此外,这里呈现的完全是普通公交车站的情形。开始的时候,大家好像达成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1991年春季大会(1991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SpringMeeting)于5月28日至31日在巴尔的摩市(Baltimore,Maryland)召开。大会的活动包括社会活动、书籍、仪器展销和学术活动三部分。主要的社会活动有29日的WilliamBowie、James Macelwane、John Fleming奖章授奖仪式;30日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午餐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会。参加书籍、仪器展销的出版社和单位有:Academic Press,American Geophysical Institute,AGU,Cambridge Press,Pergamon Press,CrayResearch,ENDECO/YSI,Howard Minerals,NASA,Goddard Space Center等。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3600余篇。由学会直接组织的报告会和讨论班有:地球物理中混沌状态和非线性变化;湍流,云和天气;固体地球物理中混沌状态和非线性变化;过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10~12日,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牵头在巴西伊瓜苏市举办了2010年美洲会议(2010 the Americas Meeting),这次会议得到美洲各国地球物理,地质,地震,气象等21个学术团体的支持. 2010年美洲会议是关于美洲地球物理研究的大型学术会议,涉及到全部地球物理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6.
南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月9日—13日在广州举行。来自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马来西亚、中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61篇,宣读32篇。学术交流内容包括九个方面:现代沉积学特征;区域和深部地球物理特征;岩浆活动特征;地球化学研究;古构造的恢复和重建,南海起源与演化的新模式;海洋地球物理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热流、重力、地磁和地震研究);东南亚国家滨海油气勘探的新进展;区域石油地质和碳氢化合物潜力以及大陆架油气运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球内部热和动力状态的数学问题讨论会于1980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会址设在加州大学的阿罗赫德湖(LakeArrowhead)。有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法国、澳大利亚、西德、意大利、日本、印度、东德等国84名科学家参加。会议的主人是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主办机构是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的数学地球物理联合委员会、美国地球物理协会和欧洲地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物探专业技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11日—14日在山东泰安召开. 这次专业技术讨论会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煤田地质局,山东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联合举办的,并得到了有关领导和老一辈物探专家们的热情支持,顾功叙先生、翁文波理事长、夏国治常务副理事长为大会发来了贺信,赵文津、刘光鼎先生以  相似文献   

19.
海洋油气地球物理调查的标准制定非常重要,这是促进海洋地球物理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与进程.既是对技术事项制定技术标准,也是对海洋地球物理采集、处理及解释建立统一的事项管理标准,同时也是协调工作过程、提高质量及效率而制定的工作标准.需要注意的是:(1)海陆油气勘探采用的方法体系不同,不能盲目套用.(2)海陆地球物理的采集的设备、采集工作方式、资料处理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分别属于两种不同范畴,应该区别对待.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出台海洋油气地球物理调查的标准,确保海洋油气调查工作有序进行,保障国家的权益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20.
1989年9月11日—19日在苏联南萨哈林斯克举行了太平洋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编图国际会议。会议由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和美国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C.E.Helsley博士主持。来自苏联、美国、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挪威和中国等国的约2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科学家13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