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区内早泥盆世沉积为卓木巴斯套组,产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以极为丰富的腕足为主要特征。通过地质路线调查与剖面测量,采集到大量的腕足、珊瑚、三叶虫、苔藓虫、角石、菊石等动物化石,其中,腕足类占90%以上。本次工作鉴定出腕足化石24属48种。根据动物化石组成及面貌将其定为"东准Spinatrypa khalfini动物群"。主要特征是腕足在动物群中的含量占绝对比例,而且石燕类、无洞贝类占绝对优势。依据化石组合类型及产出层位将其划分为下部Leptocoelia sinica组合及上部Spinatrypa khalfini组合。将北塔山地区与我国北部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中的腕足动物群进行对比发现:北塔山地区的腕足化石的产出层位与内蒙古地区东乌珠穆沁旗敖包亭浑迪组、东北地区金水组、霍龙门组、黑台组、乌努尔组大致相当;并根据个别属种在世界范围的时代意义,确定了卓木巴斯套组的时代为埃姆斯期。  相似文献   

2.
朱华利  谯常  王波  张晗彬 《贵州地质》2017,34(3):150-155
本文报道了黔南恒丰地区首次发现早石炭世沉积暴露面;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对该剖面进行综合研究,包括岩石地层、沉积相分析及生物化石、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Sr/Ba、B、U/Th、V/Cr等进行研究。得出研究区早石炭世存在多期次沉积暴露,最后一次暴露的时间与区域上祥摆组至上司组沉积时间相当。早石炭世晚期研究区处于较为封闭的混合潮坪相沉积环境,直到最后一次暴露,海水完全退出,该区成为陆相沉积剥蚀区,导致研究区缺失祥摆组至上司组。剖面下部含鲕状赤铁矿层与"宁乡式"铁矿具相似的沉积环境,为研究区赤铁矿找矿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纪地层,前人将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部分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划归上泥盆统。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两者构成完整的浊积扇层序。粗粒碎屑岩层序中发现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说明两者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4.
李小强  王嘉伟 《地质通报》2016,35(9):1497-1505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皮亚曼—布雅一带阿孜干组和塔哈奇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其中的腕足类化石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腕足类化石11属15种,分属于石燕贝目、长身贝目、扭月贝目和小嘴贝目。基于岩性组合和腕足类化石的特征,推测皮亚曼—布雅一带在晚石炭世中晚期的环境比较温暖,水体动荡、较浅,属于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期间发生2次海退,其沉积记录分别位于阿孜干组上部与塔哈奇组顶部。  相似文献   

5.
贵州三都县巴言一带石炭系下统祥摆组及断裂带中可见鲕状赤铁矿。区域成矿条件对比研究发现,祥摆组无沉积赤铁矿的条件;钻孔显示赤铁矿呈脉状赋存于祥摆组至上司组断裂带中,而祥摆组正常层位无赤铁矿;沿断裂带走向追索,赤铁矿化蚀变明显,远离断裂带,祥摆组岩性为黑色炭质泥岩夹石英砂岩,岩相条件不适宜赤铁矿沉积;矿体仅分布于断裂带附近地层及破碎带中,不符合沉积矿床的一般特征。排除通过风化作用充填的可能,结合矿体的展布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推断巴言赤铁矿为构造热液成因。对巴言构造热液成因的赤铁矿"鲕粒"特征研究发现,其与正常沉积的赤铁矿"鲕粒"具有相似的特征,这将为"鲕粒"成因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广东西部德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晚奥陶世动物群,包括化石产出层位、生物组合类群及其科学意义。该动物群产自原划分为中奥陶世东冲组的地层内,化石产出层位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动物类群以三叶虫为主,伴生有腕足动物、棘皮动物及少量短剑类化石,化石保存多较破碎,仅少部分保存较好,分布非常集中,结合野外露头与沉积相特征,其沉积环境为正常浪基面至风暴浪基面间的高能滨浅海环境。该动物群的发现,不仅厘定了这套地层时代,而且丰富了粤西地区晚奥陶世的生物组合面貌,为该地区奥陶系的划分对比和区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额肯阿尔斯楞地区以Spiriferella saranae-Yakovlevia mammata为代表的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包括18属27种,均为北极区和我国北方槽区冷水型常见分子。按其组合特征,地层时代相当阿丁斯克阶早期。这套以粗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的沉积,富含腕足类而缺失■类,实际是北山地区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的东延部分。该化石点正处在我国北方槽区西段的最南缘,故在研究地层区划,生物区系以及古地理再造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西藏西北部日土县拉竹龙地区重新测量了西藏区调大队1984年所测的两个地层剖面——饮水河北岸剖面和兽形湖北岸剖面,在原来定为上奥陶统兽形湖组的底部发现了一套含笔石和几丁石化石的黑色页岩和炭质板岩,其中笔石Pristiograptus和几丁石Ancyrochitina brevicollis、Conochitina sp.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标准分子。同时在兽形湖组中也发现了大量兰多维列世的腕足类化石Hindella xizangensis和竹节石Gotlandellites sp.。证明了拉竹龙地区饮水河北岸和兽形湖北岸两个剖面均未出现真正的奥陶纪地层。通过所采集到的笔石、几丁石、腕足类、三叶虫、头足类、牙形刺、竹节石、珊瑚、遗迹化石的准确鉴定,重新修订了本地区志留系的划分和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以笔石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饮水河组,以碎屑岩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兽形湖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文洛克统普尔错组和以碳酸盐岩相为主的罗德洛统至普里道利统野牛坡组。本区志留系目前发现的最低层位相当于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笔石带Spirograptusturriculatus带和Streptograptus crispus带,最高层位相当于欧洲和藏南壳相志留系的最高一个头足类化石带Kopaninoceras juncudum带或牙形刺组合Neoprioniodus latidentatus-Ligonodina siluria组合。  相似文献   

9.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十分发育,其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铲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后,一直鲜有关于这一地区化石发现的报道.近几年,在对天水盆地北部秦安一带的新生代地层研究过程中,经过野外考察和测量,确认秦安县城西北部约15.5km郭嘉镇附近的崖湾剖面属于新近系沉积,其沉积地层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共37层),并于第二段的23层(褐红色砂质泥岩层)和28层(褐红色粉砂质泥岩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属于三趾马动物群,共包含有5目10科11属13种.其中上化石层(第28层)三趾马动物群主要代表性属种有Hipparion chiai,H.weihoense,H.fossatum,H.plocodus,Acerorhinusfuguensis,Chilotherium wimani,Ch.habereri,Chleuastochoerus stehlini,Palaeotragus microdon等,其化石组合时代大致与府谷喇嘛沟动物群和临夏盆地大深沟动物群相当,时代可能为保德期早期,相当于欧洲MN11.下化石层(第23层)哺乳类可能为晚中新世灞河期晚期,相当于欧洲MN10.由于本地区正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向青藏高原区的过渡区,因此,崖湾剖面上化石层动物群代表了晚中新世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与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之间过渡区域的三趾马动物群面貌,其化石组合特征反映出当时该区可能属于亚热带稀树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气候相对较为适宜,是比较适合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的.该区具有过渡性质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三趾马动物群在我国境内的分异与东西演化、确定该区地层年代以及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西合山马滩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区晚二叠世分合山和大隆两个组。文章从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群组和遗迹化石方面论述了其沉积环境特征。合山组在桂中地区为含煤岩系,煤层顶底板是灰岩和硅质岩。古生物化石较单一,以裸松藻科为主,有少量有孔虫、(竹蜓)、介形虫和腕足类海百合的碎屑。遗迹化石以居住潜穴Skolithos为主。研究证明,合山组属低能潮坪环境。大隆组在该区出露不足10m,以凝灰岩、硅质岩和硅质泥岩为主。浊流沉积特征明显以鲍马层序中A.C.E段最为发育。并在硅质泥岩中,发现半深水遗迹化石Chondrites,Planolites和Rind Burrow等,说明大隆组属深水或半深水沉积环境。合山与大隆两组的接触界线不清,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贵州独山石炭系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约 《贵州地质》2001,18(4):217-223
通过黔南独山数条剖面的追踪,对比,从岩石和生物组合特征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石炭系的副层序,沉积体系域及层序关键面和层序。副层序反映了向上变浅的过程。在滨浅海沉积过程中,地表暴露是副层序的顶界面标志之一,但不足为层序界面的标志。独山地区,从汤粑沟组至马平组共识别出30个层序,171个副层序,其中从泥盆系Cystophrentis-石炭系Pseudouralinia间隔带中的最大海泛面至马平组Pseudoschwagerina首现之下的石炭系可识别出26个层序,156个副层序。与北美大陆相比,独山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仅在相当Homceras带的德坞阶上部少一个层序,这与下、上石炭统之间明显的沉积间断相关继承岩关期末海退的大塘期早期的第一个层序界面,即祥摆组第一层煤,可与杜内阶/维宪阶之间的层序界面相对比。独山上石炭统的副层序大体与北美大陆上石炭统的层序大体相当,仅在达拉阶/马平阶的沉积间断面之上少1个,之下少17个。石炭纪冈瓦纳冰期冰盖面积和体积的增大,可能反映到滨浅海沉积相的层序和副层序的缺失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以远安张家湾嘉陵江组剖面为重点,通过对南漳和远安交界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剖面测制和多处化石点考察,重新厘定研究区内嘉陵江组岩性特征.认为研究区内的嘉陵江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更为合理,产南漳-远安动物群的纹层状灰岩段位于二段顶部.通过系统化石发掘和张家湾剖面详细描述,初步查明了南漳-远安动物群的垂向...  相似文献   

13.
赵兵  刘登忠  陶晓风  马润则  胡新伟  王辉 《地质通报》2010,29(10):1633-1639
在西藏措勤县曲洛乡门缸错地区发现了侏罗纪地层,详细描述了实测的侏罗系剖面,将该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曲洛组。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认为主要为一套海陆过渡三角洲—滨岸泻湖相沉积。根据曲洛组中的双壳化石、古植物及孢粉组合特征将这套地层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措勤地区下侏罗统的发现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赵兵  刘登忠  陶晓风  马润则  胡新伟  王辉 《地质通报》2010,29(11):1633-1639
在西藏措勤县曲洛乡门缸错地区发现了侏罗纪地层,详细描述了实测的侏罗系剖面,将该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曲洛组。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认为主要为一套海陆过渡三角洲—滨岸泻湖相沉积。根据曲洛组中的双壳化石、古植物及孢粉组合特征将这套地层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措勤地区下侏罗统的发现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云南施甸丁家寨组沉积环境及下部含砾层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滇西保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介于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之间。段新华等(1983)发现下冈瓦纳相地层及古生物,对本区晚古生代古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的研究为地质工作者所关注,关于上石炭统丁家寨组下部含砾层的成因解释是人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王义昭(1983)、曹仁关(1986)等提出含砾层属于冰川—海洋相成因,把它和西藏曲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西段早—中二叠世生物礁相地层层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树刚  王增吉 《地球学报》2001,22(3):243-248
本文以大量化石资料为基础,结合生物礁研究成果,重建了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早-中二叠世礁相地层层序,确定了地层时代归属。礁相地层自下而上分为5个岩组。阿其克库勒组为陆块边缘碎屑陆棚之上的碳酸盐沉积和丘状生物礁建造,可建立Ting类Schwagerina-Eoparafusulina组合带和Chalaroschwagerina-Pseudofusulina Parafecunda组合带,对比为下二叠统的中上冲淡,查德尔塔格组为海侵期巨厚块状障壁礁碳酸盐岩,包含Ting类Mis-ellina claudiae组合和一个未定名组合,属中二叠世栖霞期,青石山组和碧云山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前者以礁核相骨架灰岩为主,厚度巨大;后者为礁后-泻湖相黑色富有机质岩层,厚度较薄,二岩组同属Ting类Polydiexodina-Neoschwagerina组合带内Cancerllina liuzhiensis亚带、Neoschwagerina simplex亚带和Afghanella schencki亚带的层位,时代为中二叠世茅口早一中期,喀尔瓦组为类复理石相砂板岩平恶意泥丘灰岩,含Afghanella schencki亚带的Ting化石,地层时代与青石山组(或碧云山组)上部相当。  相似文献   

17.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有孔虫动物群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上白垩统的有孔虫动物群十分丰富,经鉴定共有52属130种。根据岩性,该地区上白垩统可以划分出三个最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冷青热组、岗巴村口组及宗山组。依据其中有孔虫的形态结构、生态环境、系统演化及地史分布等特征,可以划分出五个主要的有孔虫动物群,Rotalipora动物群,Whiteinella-Helvetoglobotruncana动物群,Dicarinella-Marginotruncana动物群,Globotruncana-Globotuncanita动物群及Orbitoides-Omphalocyclus动物群。这五个有孔虫动物在晚白垩世相继绝灭,其绝灭与古水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罗平生物群无论在丰度、分异度及化石保存上都极为罕见和独特,对研究埋藏学、古生态学、古地理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生爬行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着重论述了鄂西建始高坪龙骨洞的堆积 ,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高坪组。高坪组为一套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沉积 ,岩性为黏土、亚黏土、砂质黏土 ,含巨猿化石 ,属早更新世早期 ,可与柳城巨猿洞堆积、周口店第 18地点、元谋组下部对比。龙骨洞的地层时代早于 1.93Ma  相似文献   

20.
山西沁水盆地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含有重要的可采煤层和煤层气资源,并在该盆地东南部陵川县附城镇一带出露良好露头。基于对太原组露头剖面和部分钻孔资料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组的岩性、沉积构造、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1)太原组灰岩形成于正常浅海(开阔台地)和局限海湾(局限台地)2种沉积环境,其中,L1灰岩顶部、L2灰岩中下部、L4灰岩上部、L5灰岩顶部、L7灰岩顶部和L8灰岩形成于局限海湾环境,其他灰岩层均形成于正常浅海环境;(2)根据太原组煤系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出6个岩性段,各段中的碎屑岩及所含煤层形成于障壁岛(砂岛)、潟湖和潮坪环境中;(3)通过对沉积特征和沉积序列的分析,识别出11种沉积序列类型,提出了太原组煤系发育的岛湖潮坪、局限海湾(潟湖)潮坪和滨岸潮坪等3种聚煤环境模式。该成果可为沁水盆地东南部太原组煤及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沉积背景方面的重要信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