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毛登-小孤山地区是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带代表性矿区,由小孤山锡锌矿床和毛登锡钼铋多金属矿床组成。小孤山矿床锡石U-Pb 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134.8±1.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锡石-黄铁矿-石英-电气石阶段(Ⅰ阶段)、锡石-黄铜矿-闪锌矿-石英-萤石阶段(Ⅱ阶段)、闪锌矿-方铅矿-石英-萤石阶段(Ⅲ阶段)、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Ⅳ阶段)。小孤山矿床主要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Ⅰ、Ⅱ和Ⅲ阶段均发育WL、WG和S型包裹体,Ⅳ阶段仅出现WL型包裹体。从Ⅰ至Ⅳ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420-443℃/8.3%-52.0%NaCleqv、286-379℃/4.0%-40.2%NaCleqv、214-299℃/3.8%-36.1%NaCleqv、178-195℃/2.1%-3.3%NaCleqv,表明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转化,且前三个阶段流体盐度波动大,暗示成矿流体发生了多次沸腾。矿床的δ18O水介于-2.6‰-11.0‰,δD介于-107‰--91‰,Ⅰ和Ⅱ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Ⅲ阶段开始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的δ34SCDT值介于-3.3‰--0.6‰,206Pb/204Pb介于17.772-18.427,207Pb/204Pb介于15.482-15.679,208Pb/204Pb介于37.668-38.622,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流体沸腾和降温是矿质沉淀的两种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北部的托库孜巴依(巴依)金矿床位于西伯利亚古板块南缘,阿尔泰陆缘活动带克兰弧后盆地与哈巴河弧间盆地接壤处。本次研究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室内显微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氢-氧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了巴依金矿各成矿阶段流体特征、成矿热液来源和流体演化过程。根据野外矿脉空间分布、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等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研究,本文将巴依金矿的成矿作用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磁铁矿阶段(Ⅰ),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3529~4134℃区间,盐度范围为73%~147%NaCleqv,平均为104%NaCleqv;石英-黄铁矿阶段(Ⅱ),该阶段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以及含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60~3398℃,盐度变化范围为27%~443%NaCleqv,平均为92%NaCleqv;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Ⅲ)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富)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10~1864℃(富液相包裹体),盐度范围较大,介于0~88%NaCleqv之间;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均一温度范围1020~1400℃,盐度范围为02%~43%NaCleqv。该矿床从成矿早阶段到成矿晚阶段温度-盐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主要成矿阶段(Ⅱ、Ⅲ)出现流体沸腾现象。各成矿阶段δ~(18)O、δD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成矿早阶段(Ⅰ)531‰和-8510‰;主要成矿阶段(Ⅱ、Ⅲ)-153‰~150‰和-974‰~-811‰;成矿晚阶段(Ⅳ)-352‰~-342‰和-939‰~-871‰,成矿流体主要是早阶段的变质水与中晚阶段加入的大气水混合而成。巴依金矿成矿流体表现为一套中低盐度NaCl-H_2O-CO_2流体体系,符合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综合矿床地质研究,本文认为在晚石炭世-二叠纪喀拉通克岛弧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构造体制下,流体混合、压力降低和沸腾作用是巴依金矿床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床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内,矿体呈脉状产于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地层中(D1k2)。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脉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H2O-CO2包裹体(C型)、纯CO2包裹体(P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四类。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主要发育C型和P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71~446℃,流体盐度介于5.9%~8.4%NaCleqv之间;中阶段主要发育C、PC、W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低于早阶段,为236~374℃,流体盐度介于4.8%~15.0%NaCleqv之间;晚阶段主要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9~264℃,流体盐度介于1.1%~6.9%NaCleqv之间。对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成矿压力为90~330MPa,成矿深度为9~12km。综上所述,萨热阔布金矿成矿流体具有富CO2、中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流体沸腾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沉淀。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萨热阔布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邢家山矿床是胶东地区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通过野外调研,将成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对不同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存在液体包裹体(L)、气体包裹体(V)和含子矿物包裹体(S)三类。激光拉曼探针显示流体的气体分类型为H_2O-H_2S,早和晚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集中在375~450℃,盐度存在14%~15%NaCleqv和大于30%NaCleqv两个端元;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集中在260~340℃,盐度存在8%~12%NaCleqv和大于50%NaCleqv两个端元;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0~200℃,盐度小于10%NaCleqv。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的特征,且富含H_2S等还原性气体,从矽卡岩阶段到碳酸盐阶段成矿温度和盐度总体有降低的趋势。邢家山钼矿δ~(18) O_(H_2O)值为0.04‰~8.18‰,δ~(13) C_(V-PDB)值为-3. 35‰~-0.73‰,δ~(18) O_(V-SMOW)值为5. 93‰~8. 42‰,δ~(34)S值为6.5~10. 8‰。邢家山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流体沸腾是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双河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卢氏金多金属矿集区,为一石英脉型金矿;矿体呈脉状产于中元古代宽坪群石英二云母片岩切层断裂中;金主要产在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铁白云石脉中。以含金石英矿脉为中心由内到外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及碳酸盐化。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无矿白石英、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铁白云石组合和石英-方解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双河金矿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H_2O-CO_2包裹体、H_2O包裹体、含子晶(NaCl、CaCO_3)包裹体和含C单质包裹体。显微测温学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乳白色石英中包裹体类型有H_2O-CO_2包裹体和H_2O包裹体,H_2O-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0~350℃,盐度为3. 89%~16. 55%NaCleqv; H_2O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20~285℃之间,盐度为1. 40%~1. 70%NaCleqv。成矿主阶段烟灰色石英中包裹体类型包括H_2O-CO_2包裹体、H_2O包裹体、含NaCl子晶包裹体和含C单质包裹体,其中H_2O-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9~345℃,盐度为3. 33%~20. 23%NaCleqv; H_2O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80~348℃之间,盐度为0. 88%~14. 97%NaCleqv;含NaCl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359℃,盐度为30. 92%~42. 50%NaCleqv。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变质水(δ~(18)O_水=5. 3‰~8. 6‰,δD=-72. 6‰~-38. 4‰);热液碳酸盐的δ~(13)C_(V-PDB)值为-7. 5‰~-5. 2‰,δ~(18)O_(V-SMOW)值为14. 7‰~17. 0‰。包裹体及C-H-O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流体的沸腾及水岩反应可能是双河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西弓金矿床是北山造山带南带重要的中型金矿床,矿体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热液成矿过程由早到晚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中发育富液二相、富气二相和含CO2三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28℃~438℃,盐度为4.03%~17.50%NaCleqv,属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发育富液二相、富气二相、含CO2三相和纯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2℃~376℃,盐度为3.23%~12.21%NaCleqv。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这可能是导致金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流体沸腾温度区间约为268℃~347℃。成矿早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 O和δD值分别为8.0‰~8.3‰和-84‰~-107‰。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初始成矿流体来自变质热液,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车户沟钼铜矿成矿年代学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树  闫聪  赖勇  舒启海  孙艺 《岩石学报》2013,29(1):255-269
内蒙古车户沟斑岩钼铜矿床位于西拉木伦钼矿带内.含矿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1.6±3.2Ma,9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50.2±7.2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早三叠世.车户沟钼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可分为矿前阶段、早阶段、中阶段和晚阶段.矿前阶段以斑晶石英+磁铁矿为标志,流体以高温、低盐度、富CO2为特征;早阶段是辉钼矿沉淀的主要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210 ~ 423℃,盐度范围为5.3% ~45.8% NaCleqv,部分不同类型不同盐度的包裹体密切共生,但均一温度接近,指示沸腾作用发生;中阶段为黄铜矿沉淀的主要阶段,未见含CO2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 ~ 391℃,盐度范围为1.7% ~43.8% NaCleqv;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黄铁矿脉,只发育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低于260℃,盐度为2.4%~11.4% NaCleqv.因此,车户沟矿床成矿流体由初始的高温、富CO2,经沸腾作用和CO2逃逸,演化为低温、贫CO2.车户沟氢氧同位素特征早阶段流体(δ18OH2o=5.1‰~5.7‰,δDH2o=-91‰ ~-88‰)属于岩浆热液,中、晚阶段(δ18OH2O=-5.1‰~4.2‰,δDH2O=-105‰~-84‰)介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之间,指示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加入.  相似文献   

8.
杨治  邓宇峰  袁峰  李跃  林涛  张顺林  张家嘉 《岩石学报》2019,35(12):3875-3893
安徽省蚌埠五河地区河口和荣渡金矿床是华北地台东南缘蚌埠台隆和五河台坳邻接区域的两个金矿床。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河口和荣渡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Re-Os同位素以及H-O-S同位素特征,来厘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河口及荣渡金矿床矿体主要呈细脉浸染状、脉状和网脉状赋存于古太古代西堌堆地层中,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1)石英脉阶段(早阶段);(2)石英-黄铁矿阶段(早阶段);(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阶段);(4)碳酸盐阶段(晚阶段);其中,中阶段为金的主要矿化时期。河口和荣渡金矿床早阶段(石英脉和石英-黄铁矿阶段)的石英内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以及少量的含子晶的气液固三相包裹体(S型),均一温度为322~412℃,盐度介于5. 56%~15. 67%NaCleqv之间,属于高温中低盐度流体体系;中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阶段)石英内发育有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均一温度为257~357℃,盐度介于3. 06%~7. 45%NaCleqv之间,属于中高温低盐度流体体系。从成矿早阶段到主成矿阶段流体的盐度和温度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降低,推测矿化过程可能是由流体温度和盐度的降低引起的。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水的δ~(18)O值介于5. 01‰~7. 90‰之间,δD_(V-SMOW)值介于-89‰~-65‰之间,表明两个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主要为岩浆水。河口金矿床矿石中的黄铁矿δ~(34)S值介于3. 89‰~9. 65‰之间,荣渡金矿床方铅矿δ~(34)S值为0. 76‰,表明河口及荣渡金矿床δ~(34)S值具有岩浆硫的特征,后期由于岩浆去气作用或地层硫的参与使矿石中的δ~(34)S值升高。因此,这两个金矿床可能是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对荣渡金矿床矿石的黄铁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确定金矿床形成于134±19Ma,结合前人对该地区所做的岩浆岩定年工作,推测荣渡金矿床的成矿可能与区内130Ma左右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尔泰南缘乌吐布拉克铁矿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乌吐布拉克中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矽卡岩矿物组合。早期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6~534℃,盐度为11.90%~>73.96%NaCleqv,密度为0.56~0.96g/cm3,表明成矿流体为高-中温、高-中盐度、高-中密度的NaCl-H2O体系;退化蚀变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8~313℃,盐度为12.30%~>39.76%NaCleqv,密度为0.83~1.05g/cm3,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高-中密度的NaCl-H2O体系。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2~320℃,盐度为2.90%~15.57%NaCleqv,密度为0.70~1.02g/cm3,成矿流体为NaCl-H2O-CO2±CH4或N2型流体。石榴子石氢氧同位素表明早期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石英及方解石的氢氧同位素暗示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存在低温、低盐度的大气降水的加入。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表明流体中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硫化物硫同位素表明硫来源于岩浆硫。成矿机制可能为早三叠世岩浆热液交代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形成矽卡岩矿物,在矽卡岩退化蚀变过程中形成铁矿体。  相似文献   

10.
豫西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省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内,是东秦岭地区最大的硫铁多金属矿床,以其硫铁储量大及共、伴生元素复杂区别于东秦岭其他以钼为主的矿床.成矿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矽卡岩期、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包括磁铁矿阶段、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阶段、网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和玉髓褐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银家沟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含CO2三相包裹体(C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钾长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41~>550℃之间,盐度介于0.4%~44.0% NaCl eqv之间,属H2O-NaCl-CO2体系;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82~416℃之间,盐度介于3.6%~40.8% NaCl eqv之间,属H2O-NaCl体系;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18~436℃之间,盐度介于5.6%~42.4% NaCl eqv之间,属H2O-NaCl体系;网脉状石英-辉钼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21~411℃之间,盐度介于6.3%~16.4% NaCl eqv之间,属H2 O-NaCl体系;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326~419℃之间,盐度介于4.7%~49.4% NaCl eqv之间,属H2O-NaCl体系.银家沟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高盐度流体,总体上属于H2O-NaCl±CO2体系.成矿热液的δ18 OH2O值为4.0‰~8.6‰,δ18 Dv-SMOW值为-64‰~-52‰,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18 SV-CDT值介于-0.2‰~6.3‰之间,平均为1.6‰,具深源硫特征,硫主要来自分异很差的由火成物质组成的下地壳,官道口群白云岩亦提供了部分重硫.矿床金属硫化物的206 Pb/204 Pb值介于17.331~18.043之间,207 Pb/204 Pb值变化于15.444~15.575之间,208 Pb/204 Pb值变化于37.783~38.236之间,总体上与银家沟岩体的铅同位素范围一致,暗示铅主要来自矿区内的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地层在成矿过程中亦提供了少量物质.银家沟矿床属斑岩-矽卡岩型,形成于中生代EW向构造体制向NNE向构造体制转变阶段,成矿流体多期次的沸腾作用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藏南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位于藏南拆离系东部,是中国西藏为数不多的以富含硫盐矿物为重要特征的大型铅锌锑银共生矿床之一。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容矿岩石为含炭钙质板岩、钙质板岩、绢云母板岩、页岩和石英砂岩。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两组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中低温热液期和表生期。中低温热液期菱铁矿、石英、方解石中的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水包裹体,含少量纯气相水包裹体、纯气相CO2包裹体、气液两相CO2包裹体和CO2-H2O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4~329℃,峰值为255℃;成矿流体盐度w(NaCl)为2.07%~12.05%;密度为0.65~0.86 g/cm3。成矿流体主要为中低温度、低盐度、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含少量或微量的CO2和CH4。石英、方解石和硫化物包裹体中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165‰~-131‰,δ18OH2O变化范围为-13.7‰~10.21‰,成矿流体来自大气降水下渗循环构成的地热水。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以气液相分离为主要标志的不混溶作用,推测这种不混溶作用可能是导致硫化物大量沉淀的重要原因。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构造-热活动驱动地热系统流体循环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山西段西柳沟铅锌矿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柳沟铅锌矿位于北祁连山西段以钨、钼、铜、铅、锌等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之西端。为探讨其成矿流体的来源,选择了该矿床主成矿期的9 件矿石样品,挑选其单矿物,并对保存于石英中的原生包裹体做了D, O 同位素分析,分析显示成矿流体的δDV-SMOW 值为-47‰ ~ -72‰;成矿期石英矿物的δ18O 介于11.9‰ ~ 14.1‰之间,与石英平衡的热液水的δ18OH2O‰值为-0.79‰ ~ 3.64‰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90℃);矿体石英包裹体δ13CV-PDB‰值介于-6‰ ~ -4.2‰之间。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6℃ ~ 384℃,集中于140℃ ~ 200℃ ;盐度ω (NaCleq)为1.05% ~ 9.86%,多数为1.74%~ 6.45%。研究表明:西柳沟铅锌矿是浅成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主要是以岩浆水为主,大气降水为辅。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逆冲推覆系统控制,金满是其中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成矿前(不含矿化石英-铁白云石脉)、主成矿阶段(含铜硫化物石英脉)、晚成矿阶段(少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前和主成矿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变化不大,成矿前和主成矿期石英中均存在3种类型的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次之,富CO_2包裹体较少出现。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测温结果也差别不大,均一温度都集中在240320℃,盐度(w(NaCl))集中在1%4%。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也不大,集中在160 230℃,明显低于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盐度却存在较大的变化,主成矿期盐度变化范围明显较大,且峰值高于成矿前。晚成矿阶段则仅出现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都明显降低,均一温度集中在120185℃,盐度集中在1.4%9.3%。结合其他证据,笔者认为金满铜矿床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深源流体,以中高温、中低盐度、富含CO_2为特征;盆地卤水,以中低温、中高盐度、贫CO_2为特征。成矿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沸腾和相分离作用,深源流体和盆地卤水的混合可能是导致Cu等成矿元素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冈底斯成矿带报道的斑岩型矿床主要集中在东段,而鲁尔玛斑岩型铜(金)矿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铜矿,具有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等明显的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其热液脉体从早到晚化分为:钾硅酸盐化脉(A脉)、石英-金属硫化物脉(B脉)以及石英-绿帘石-碳酸盐化脉(D脉).对各阶段热液脉体的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显微激光拉曼和H-O-C同位素等分析.发现A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390~460℃,盐度介于4.5%~21.6%NaCleqv和43.6%~59.6%NaCleqv两个区间;B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310~380℃,盐度介于3.6%~19.8%NaCleqv和6.0%~16.0%NaCleqv两个区间;D脉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00~320℃,盐度集中在0.4%~14.7%NaCleqv.拉曼分析表明,鲁尔玛铜(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含CO2、N2、CH4等气体及石盐子晶和多种金属硫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子晶.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H2O,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128‰^-110‰,δ18OH2O,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9.09‰^-1.45‰,方解石的δ13CCal,V-PDB值的变化范围为-20.8‰^-19.8‰,δ18OCal,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5.9‰^-4.9‰,展现出岩浆热液的特征,晚期还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属高温、高盐度、含CO2、N2、CH4等气体和Cu、Fe、Mo等金属元素的Ca+-Na+-Cl-H2O体系流体,具有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成矿流体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温压环境突变导致金属硫化物沉淀,形成A脉和B脉型矿化.随着成矿物质的大量析出,同时伴随着大气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流体温度、盐度迅速降低,产生D脉型矿化.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泰萨热阔布-铁木尔特地区两类矿化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尔泰南缘萨热阔布-铁木尔特一带的矿床均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的变质岩系中。早泥盆世的海相火山形成了Zn--Pb ( Cu) 矿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造山相应形成了Cu--Au 石英脉矿化; 前者以铁木尔特VMS 型Zn--Pb ( Cu) 矿床为代表,后者以造山型萨热阔布金矿为代表,与造山有关的脉状矿化还叠加在铁木尔特等VMS 矿床中。通过对比两类矿化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矿化的变形变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萨热阔布金矿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晚期发育的含黄铜矿石英脉中均富含碳质 ( CO2--CH4--N2 ) 流体包裹体,可能与碰撞造山的热液流体作用有关。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代表VMS 期的浸染状矿石中硫化物δ34S 为-26. 46 × 10-3 ~ -19. 72 × 10 -3,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无机还原和细菌还原作用; 而代表后期叠加改造的脉状矿化硫化物值与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中δ34S 值接近,硫主要来源于造山过程中的深源流体。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 Pb ( Cu) 矿床晚期含黄铜矿石英脉的δDH2O 值和δ18OH2O 值,均反映了碰撞造山期热液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萨热阔布金矿硫化物石英脉中碳质流体包裹体CO2 体系中δ13 C 为- 21. 15 × 10-3 ~ -7. 51 × 10 -3,CH4 体系的δ13C 为-34. 11 × 10 -3 ~ -28. 38 × 10-3 ; 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含黄铜矿石英脉中碳质包裹体测得的δ13C 为-8. 02 × 10 -3 ~ -6. 99 × 10 -3,δ13 C 特征与海相火山沉积无关,具岩浆源或深部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韩龙 《地质与勘探》2017,53(3):445-455
偃尾山铜银矿床是大兴安岭北段呼中-塔源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中小型矿床。矿床围岩蚀变呈面状分布,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伊利石化、高岭石化和绢云母化。热液成矿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成矿早期石英-黄铁矿阶段(含少量黄铜矿)、主成矿期石英-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含铜硫化物)阶段和成矿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阶段(含少量方铅矿和闪锌矿)。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也有少量纯气相包裹体,未见含子矿物包裹体。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5℃~342℃,峰值集中在160℃~230℃,冰点温度在﹣3.3℃~﹣0.3℃,盐度为0.53%NaC_(leqv)~5.41%Na Cleqv;流体成分以K~+、Na~+、SO_4~(2-)为主,含少量Ca~(2+)和Cl~-,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含少量的CO_2;流体δ~(18)O在-11.8‰~-13.72‰之间,δD变化范围在-105‰~-137‰之间。总体上,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流体,流体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成矿流体和矿床蚀变-矿化特征显示本矿床可能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压力的突然降低可能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偃尾山矿床可能代表了区域上同时代一种新的矿床类型,后续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该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兰坪盆地连城脉状铜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脉状铜矿床是其重要组成之一.以往研究采用多种测年手段限定脉状铜矿成矿年龄,但结果分歧较大.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连城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8.14±0.87)Ma,等时线年龄为(49.0±1.3)Ma,初步厘定兰坪盆地热液脉型铜矿床形成于48~49 Ma.结合区域地质与控矿构造分析,该矿床应为盆地西部逆冲带逆冲变形过程中的产物,由此限定兰坪盆地西部逆冲推覆的起始时间至少早于49 Ma,同时佐证了兰坪盆地西部逆冲带内以Cu(-Ag)为主的成矿系统的形成发育可能早于东部逆冲推覆带内以Pb-Zn为主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8.
兰坪盆地是中国著名的三江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Cu-Ag-Pb-Zn多 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一个逆冲推覆构造控制。逆冲推覆构造的根部带主要发育脉状Cu-Ag(Mo) 矿床(包括金满 Cu-Ag、连城Cu-Mo及一系列脉状Cu矿床);前锋带主要发育Pb-Zn-Ag(±Cu) 矿床(包括白秧坪Pb-Zn-Ag-Cu多金属矿 集区及一系列小型的Pb-Zn矿床)。为了探讨兰坪盆地西缘脉状Cu-Ag-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该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年 代学数据的基础上,补充进行了金满Cu矿床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方解石的Sm-Nd法和连城Cu-Mo矿床成矿早阶段辉钼矿 的Re-Os法测年。金满Cu矿床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58±5 Ma,连城Cu-Mo矿床Re-Os年龄为48±2 Ma,结合前人的资 料表明:(1) 根部带Cu矿床主成矿时代为56~48 Ma,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主碰撞阶段,后期(47~35 Ma) 很可 能存在一期Cu-Ag(Mo) 的叠加或改造成矿作用;(2) 前锋带Pb-Zn-Ag(±Cu) 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31~29 Ma 左右,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的晚碰撞构造转换期。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是以铁铜多金属为主的成矿带,其矿产丰富但研究程度较低。双庆铁矿床是该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目前尚未系统开展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表明,该矿床自含磁铁矿石英脉到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性质略有改变。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3.7℃~327.8℃,盐度变化范围为0.53%~6.14%,密度变化范围为0.703~0.888g/cm3,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 从变化可知, 随着成矿作用继续进行,成矿均一温度与流体盐度有一定程度降低。磁铁矿的δ18OV-SMOW 变化范围为4.4‰~10.8‰,表明磁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热液硫化物的δ34SV-CDT 值分别为0.9‰和-0.1‰,平均值为0.4‰,具陨石硫特征,反映了火成硫和深源硫的来源特点;热液方解石的δ13CV-PDB 变化范围为-6.3‰~-5.2‰,表明其碳质来源于深源花岗岩浆,结合δ18OV-SMOW 的-33.8‰~-18.3‰变化范围,通过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推测其碳质可能主要来自花岗岩浆,后期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石英中δD-δ18OH2O 结果表明,双庆铁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 晚期有大量大气降水的加入, 即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地处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雪峰隆起西南端,区内金矿床(点)广布,是湘黔金矿集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秋金矿是该区金矿床的典型代表,其矿体产于下江群番召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严格受北东向断裂褶皱控制。为理清其成因,对平秋金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石英包裹体进行了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其δD为-51.3‰~-59‰,δ18OH2O-SMOW为4.46‰~8.16‰,表明平秋金矿成矿期流体以变质水为主。对成矿期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δ34S值为-1.86‰~4.55‰,而围岩下江群浅变质岩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为9.63‰~13.56‰,二者相差巨大,表明矿床中硫不是直接来自于赋矿围岩。根据上述氢、氧、硫同位素测定结果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本文认为平秋金矿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源自下伏地层的变质脱水作用,成矿作用与加里东运动造成的变质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