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水入侵,是滨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文章分析了北海市水文地质特征、海水入侵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海水入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海水入侵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龙口市滨海平原区因超量开采地下水而引发的海水入侵灾害 ,对其发育现状、危害程度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数据处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沿海某厂地下水源地水质评估的实例,论述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数据处理及其应用的一般方法,该方法在预测海水入侵发展变化的趋势,评估沿海地区地下水源地,治理海水入侵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由大气降水补给的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多属低矿化的重碳酸钙水。受海水入侵影响,地下水的矿化度增大,各种离子浓度也均有增加,其中以氯离子数的增加,可为海水入侵前的10~20倍。所以,过去曾广泛以氯离子含量的增加、氯化物水的水质类型及矿化度的增高作为海水入侵的标志来圈定海水入侵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地下水咸化现象由来已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广州珠江三角洲地下水的咸化原因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其咸化程度。通过研究广州地区地下水中的微粒特征,包括观察微粒的形貌、结晶程度和化学成分等特征,同时对比现代海水微粒特征,讨论了微粒特征用于地下水咸化原因探究和评价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在咸化程度不同的样品中,微粒中Cl含量不同,没有咸化的样品中难以找到Cl元素,咸化程度越高,微粒中Cl含量可以越高。同时,在受到海水入侵的地下水微粒中发现了具有海洋来源含Sr、Ba等微量元素的微粒,这些微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海水的示踪剂,说明该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海水浸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地下水中的微粒,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地下水中的微粒继承了海水中的微粒特征,广州市地下水的咸化是由于海水入侵所致,因此,利用微粒特征用于海水入侵的判别分析和评价是可行的。类似地,该方法同样可用于水污染调查以及地下水找矿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照市海水入侵现状与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遥感解译对日照市海水入侵现状进行分析,对海水入侵程度进行评价,发现养殖池和河滩面积在大幅增加,盐田、滩涂、沙滩等均在减少。在日照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储备与人类的用水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是产生海水入侵的主导因素。建议采取兴建地下水库、减少地下水开采和人工回灌等措施防治海水入侵。  相似文献   

7.
在沿海地区划分海水入侵界线具有重大意义,在海水入侵范围内,地下水由于含盐量高,虽然工业生产、人畜生活不能利(饮)用,但深部海水可为海产品养殖业带来较高的利用价值。利用高密度电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2种方法准确划分了浅、深部海水入侵界线,并根据电性特征分析探讨了海水入侵区域的由浅至深的侵入特点,推测了不同深度上岩石破碎及富水规律,为探讨沿海养殖业利用温度相对稳定或较高的深部入侵海水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北海市,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被列入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这其中,也得益于较丰富的淡水资源,特别是低成本开发的地下水资源。在开放初期,它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十分宝贵的资金,在北海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容易得来的“资源”,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使人错认为地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些单位,盲目地在滨海地带大量布井,无序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引起海城区局部地段海水入侵,不少水井因咸化而报废,并进一步威胁海城区及邻近地段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的报复,提醒人们对自然…  相似文献   

9.
《南方国土资源》2005,(6):i0002-i0002
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是经原地矿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于1984年成立的北海市第一家专业地勘单位。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国家、地矿部及广西、北海市大、中型重点勘察科研项目和社会性勘察施工工程项目10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2项,广西科技进步奖22项,地矿部勘察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北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6项。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对城市的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作为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应用的拓展,具有全天候、大范围、快速获取高精度地表形变信息的优势,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基于双轨法D-InSAR技术对北海市地面沉降进行详细监测与分析,获取了北海地区的地表形变信息。研究发现地面形变在北海市辖的三区一县均有,结合实地勘察,明确北海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下水资源开采。结果表明,D-InSAR技术在北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效果显著,能较为准确地提取区域地面的形变信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阻碍了日照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结合实际,找出了诱发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光栋  卢绪云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6/11/6-2007/4/15
近年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阻碍了日照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结合实际,找出了诱发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德州市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和地方病等 ,其发育除受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制约外 ,还与人为因素有关。本文对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程度和致灾因素做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临沂市地质灾害排查共查明了3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崩塌数量最多,其次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该文详细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临沂市划分成1350个面积相等的单元,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和险情等要素进行量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进行定性修正,将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区。预测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划分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建议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基础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5.
因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形成开采降落漏斗。诱发地面沉降 ,地下水资源枯竭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本文在论述了洛阳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防治地下水位下降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总结了莱芜市地质灾害的总体特征,同时具体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地理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等个体特征。以截至2012底的数据为依据,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莱芜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划定了莱芜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种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烟台市区存在内营力地质灾害、外营力地质灾害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3大类,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地质灾害调查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汇总并建立数据库,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建立地质灾害专业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日照近岸海域灾害地质类型主要为埋藏下切谷、海底侵蚀、冲刷沟槽和冲刷陡坎及海底抛泥区等。通过对日照海岸带近岸海域的浅地层剖面和水深测量资料,开展主要地震地层界面的追踪和对比,结合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近海海域潜在灾害地质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日照近海海区的灾害地质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地处鲁中山区北侧的山区与平原交接地带,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较多。通过调查,全市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71处。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在一些地区呈不断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全市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东湖水库库区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砂土液化的地质环境条件。水库建成使用后,可能出现坝后浸没、次生盐渍化及坝体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应采取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