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工作得到,昆明四月和五月累加气温的年际变量值ΔT(4+5),能很好的分辨次年云南境内有无 M≥7.0的强震发生,经显著性检验,可以作为预报指标。实际应用两年,预报也是成功的。文中对ΔT(4+5)的预报作用原理作了分析,并在七级强震条件下,对七级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的预报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震速报应用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震速报应用软件和跃时孙文斌(中国黑龙江省157009牡丹江地震台)概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许多台站配备了计算机。用其处理地震数据,并将结果经调制解调器,再经过电话线传输到北京,这对于决策部门指导抗震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由此我们研制了一个可以在...  相似文献   

3.
大震速报歌诀胡瑞华(中国湖北省武汉地震台430071)凡国内5级、边邻6级、世界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台网应在1.5小时之内,最后报出地震参数,因此,各台站报出的速度,直接影响速报中心的工作。武汉地震台建台至今有30年历史,一贯重视大震速报工...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质分异的角度出发并利用现代小震活动资料,讨论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历史大震震源区及其附近,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否有大震(M≥0)震源区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问题。结果表明,这些历史震源区目前还处在减震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只能以小震或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来显示这一弱化区。  相似文献   

6.
7.
8.
9.
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公元1695年5月18日),临汾发生强烈地震.康熙《平阳府志》记曰:戌时地震,有声如雷.城垣、衙署、庙宇、民居尽行倒塌,压死人民数万.近期在临汾及其邻近地区.多有记载此次大震的碑刻题记等史料发现.《重修平阳府城大云禅寺碑记》,见于临汾铁佛寺(即大云禅寺)塔内,这是一块镌刻因地震而重修大云禅寺的功德碑,记述了大云禅寺的历史沿革及遭康熙三十四年八级大震的灾害诸情.重修后的大云禅寺,至今仍矗立于平阳古城,颇为壮观,本期封面所刊照片,可见其雄姿,堪称临汾城内的名胜.《临汾县坡子里村地震碑记》,是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专门记录.坡子里村,今属临汾县大阳公社,靠近当时的平阳府城(即今临汾市),地处震中区,死伤惨重.为昭后人,专门刻石以记之,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地震碑刻.这块碑刻,为确定此次大震的震中,划分其烈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笔墨虽然不多,实属难能可贵.这两通有关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碑刻,为研究临汾盆地的历史地震,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武都为陇南重镇.归称阶州,现为地区所在地.1979年7月1日这里曾发生8级大震.对于这次地震,至今未见详细的震例调查.仅从武都、文县县志和顾功叙先生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上得知梗概:震中位于武都南;地理座标,北纬33.2°、东经104.7°;极震区:武都、文县;震级8、烈度十一;伤亡2万余人.大震迹遗何处寻?我们在武都地办同志的指点下见到了三处:1.清真寺地震陴地震碑掩藏在武都县城郊乡教场村清真寺内.碑高155厘米,宽73厘米,上竖书23行约900余字.为教长等五人,立于清光绪癸未.其上有:"光绪五年五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甘肃昌马7.6级大震发生50周年。我国自办的第二个地震台—南京地震台,正是在那一年兴建的(第一个台是1930年李善邦先生在北京鹫峰建立的)。今年7月我国地震界曾举行了南京台建台五十周年纪念。回顾此台建立后头一年记到的我国的第一个大地震就是1932年昌马大震。值得指出的是南京台是我国地震界老前辈之一金咏深先生创办的。他从日  相似文献   

12.
1668年山东莒县大震,发生在郯庐深大断裂中部,属浅源地震,震中烈度12度,破坏极为严重,波及范围很广。其严重破坏区,北到山东掖县、寿光;南到江苏省的睢宁、宿迁、泗阳、涟水;西到山东滕县、江苏铜山;东到海边。南北纵长400多公里,东西宽200多公里,26个县。轻破坏区117个县,北到天津以南;南到浙江绍兴;西到河南开封。南北约1000公里,东西约500公里。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提取锁固段本身破裂信息,本文提出了最小有效性震级确定方法.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以及板内与板间地震区分界原则,重新厘定了原台湾南投地震区边界,并重命名为台湾海峡地震区.从强震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该地震区大震事件孕育过程,研判了其未来震情.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地震区已至少经历两轮孕育周期,是一个MS7.6~7.75级地震危险区;目前该区处于第3孕育周期,未来有大震发生.本文所得结论可供相关部门参考,以采取有效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大震的预报虽然有多种前兆手段,但前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预报指标。本文着重介绍甘肃1718年通渭和1879年武都两次7级以上大震的前震活动,并对其机制作些讨论,供以后在预报中参考。二、1718年通渭大震及其前震这次大震发生于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震中烈度为十度,震级达7.5级。中国地震目录将其极震区等震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地震构造与中强地震活动性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试图探索出大震中长期预测的有效方法. 首先,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单元划分,共划分出19个地震构造块体、25条构造变形带和26条地震断裂带,并将地震构造块体分成3个类型和10个亚类,将地震构造变形带分成3个类型和5个亚类.  相似文献   

16.
大震前后电离层的扰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永生  李开春 《地震学报》1987,9(1):101-107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大震前后电离层峰以下的总电子含量、200km 高度处电子浓度以及最大电子浓度所在高度等几个主要电离层参数的变化.对其他电离层直观形态的变化也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认为,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是存在的,并提出了一些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1927年5月23日发生的古浪8级大震距今已有60年了。这是继1920年海原8.5级大震之后在甘肃发生的又一次震惊世界的8级大震。这次地震与海原大地震仅相隔6年半的时间,两个地震的极震区仅相距100余公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这么短的距离上连续发生两次特大地震,这在我国地震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19.
陈立德  罗平 《地震研究》1995,18(4):331-340
本文分析了1500-1994年间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强弱活跃期相间交替出现,地震轮回内活跃期与一个轮回持续时间之比服从准黄金分割,活跃期具三幕式结构,一个活跃段一般仅有一个主体活动区、1-2个参与活动区等结论。据此分析认为,1977年后中国大陆已进入第四个轮回的相对平静期,并将持续3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海原8.5级大震,至今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海原大震在我国地震学史上一直占有着重要地位,它与我国现代地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今适逢六十花甲,我们纪念它,不是没有意义的。一、我国现代地震科学的发展,是从海原大震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