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眼、荔枝是广西南亚热带地区名优水果,其树体越冬、花芽分化、开花座果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通过龙眼、荔枝主要气候生态特性和玉林地区发展龙眼、荔枝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的分析。提供了玉林地区龙眼、荔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玉林地区发展龙眼,荔枝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眼,荔枝是广西南亚热带地区名优水果,其树体越冬,花芽分化,开花座果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通过龙眼,荔枝主要气候生态特性和玉林地区发展龙眼,荔枝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的分析,提供了玉林地区龙眼,荔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韦昭义 《贵州气象》1995,19(6):35-36
1前言五倍子的生产,必须具备五倍子蚜虫、倍树(盐肤木)、提灯苔藓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同时,五倍子能够在自然界中生存、发展,主要靠有适宜它发展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最适宜五倍子生长、发展的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6.0℃左右,年降雨量1100mm以上,无霜期250天以上,年相对湿度80%左右,极端最低温度高于-10℃。三都县位于省之东南部,年均温为18.0℃,年降雨量1384mm,无霜期325天,年相对湿度80%,极端最低温度-5.3℃,其气候条件适宜五倍子的生产与发展。我局从1993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倍蚜虫的引种挂袋试验、倍…  相似文献   

4.
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70%的临界低温指标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均≥21℃。年均温17.4℃以上拔海400米内地区为再生稻可蓄留区,年均温17.7℃以上拔海350米内地区为适宜蓄留区,年均温18℃以上的拔海300米内地区为最适宜区,但不应影响杂交双季稻的稳步发展。主攻单产。  相似文献   

5.
1993,1996年广西龙眼荔枝大幅度减产的农业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6年九十年代广西龙眼荔枝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的特殊年份、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花芽分化期高温和花芽分化、花序生育初期受霜冻影响是导致1993年减产的主要原因;1996年春节期间的平流灾害天气是造成当年龙眼荔枝花序枯死而发生大幅度减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丰县龙眼生产气候条件分析与防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的生长发育与周围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在环境条件中,气候因子起着决定作用。本文根据新丰县多年气候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龙眼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针对主要气象灾害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1 龙眼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1.1 温度    龙眼喜温忌冻,在年平均气温18~24℃地区均有分布,但以年平均气温20~22℃、无严重冻害、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3℃的地区,作为栽培区较适宜。年平均气温<17.5℃,龙眼生长结果就不正常。新丰境内≤200m的地区其热量资源基本能够满足龙眼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龙眼对低温的反应相当敏感,在气温低到0℃时,幼苗受冻害;低至-1.5℃以下时,大树老叶受冻害;当气温低至-4℃以下时,大树严重受冻害。新丰站40年资料显示,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3℃,多年平均为-1.5℃,有着年际差异(表1)。日最低气温≤0℃,出现机率为4.72%,一般出现在12~2月份,历年平均有4.3天,最长持续日数达12天,这种持续低温对龙眼幼苗极为不利;虽然日最低气温≤-1.5℃和-4℃出现的机率很小,分别为1.56%和0.09%,对大树老叶难以构成很大威胁。但一旦出现这种低温,成树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冻害,轻者枝叶枯萎,重者整株地上部分死亡。若低温伴随长期干旱,危害更甚。因此,冬季冻害是严重影响新丰龙眼生产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龙眼幼苗除不耐低温外,夏季高温和温度突变也对其生长不利。温度过高时,叶子的同化作用加强,同化量也随之增加,细胞液逐渐变浓、变干。使细胞甚至整个组织死亡;温度突变时,尽管幼苗形态或结构上的痕迹表现不明显,但会导致幼苗难以恢复生理上的创伤。新丰盛夏温度高,极端最高气温为36~39℃,上壤表面温度一般可达50℃左右,甚至接近或超过60℃,且多雷雨,易出现高—低—高的V字形温度骤变,对龙眼苗期生长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交错的边缘地区.全省年均气温为12.8~15.5 ℃.7月最热,月均气温在23.9~27.7℃之间;1月最冷 ,月均气温在-2.5~2.5 ℃之间.无霜期在190~230天之间.年降水量从北到南在550~1295 mm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果树、林木生长,但气候的异常变化又常常产生干旱、冰雹、霜冻、洪涝、大风等各种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气候概况及农业气象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交错的边缘地区。全省年均气温为12.8~15.5℃。7月最热,月均气温在23.9~27.7℃之间;1月最冷,月均气温在-2.5~2.5℃之间。无霜期在190~230天之间。年降水量从北到南在550~1295 mm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果树、林木生长,但气候的异常变化又常常产生干旱、冰雹、霜冻、洪涝、大风等各种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广西盛夏高温天气特点与环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1959-2000年盛夏极端最高气温≥35℃及≥37℃总日数与平均气温≥30℃总日数进行气候分析,发现: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7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代均明显偏少,而8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均明显偏多;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减少趋势,而8月份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增多趋势。7月与8月极端最高气温≥35℃与日平均气温≥30℃总日数,分别由1990年以前的多日数期向少日数期转变和由1989年以前的少日数期转多日数期。广西盛夏高温总日数偏多年龄与偏少年份500hPa环流场存在明显的差异,500hPa高度场有较明显的10a尺度变化,而这种10a尺度的环流异常变化是造成90年代广西盛夏8月份高温总日数偏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93、1996年是九十年代广西龙眼荔枝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的特殊年份。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花芽分化期(12月)高温和花芽分化、花序生育初期受霜冻影响是导致1993年减产的主要原因;1996年春节期间的平流灾害天气是造成当年龙眼荔枝花序枯死而发生大幅度减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玉林地区的荔枝、龙眼气候优势、开发障碍和开发前景问题的分析,就如何趋利避害,发展荔枝、龙眼的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廖正城  周继舜  邵乃凡 《气象》1979,5(12):10-11
广西南部地处低纬,气候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很大。这一地带是否可划归热带,以往看法纷纭。这里,我们对广西南部热带、亚热带界线划分问题提出一些浅见,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广西南部是否属热带的一些看法 以往对广西南部属热带还是属亚热带,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认为广西南部没有热带。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热带的主要气候指标应该为:≥10℃的积温在8000℃以上,最冷月气温在16℃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在5℃以上。其特征是:一年之中气温变化和缓,冷热的季节变化不如干湿的季节变化明显;热带多年生木本作物如橡胶、椰子、油棕、可可、咖  相似文献   

13.
1 荔枝种植的气候环境分析 钦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2℃,极端最低气温仅1955年出现过-1.8℃,其余年份极端最低气温均在0℃以上,荔枝的安全越冬不成问题,冬季干凉少雨,夏季高温湿热,对荔枝的正常生长发育较为适宜,但在高产、稳产、优质的生产上,与邻县灵山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影响钦州市荔枝、龙眼产量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2004-2005年度钦州市荔枝、龙眼整个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得出2005年钦州市荔枝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春旱导致花穗不能抽出或花穗弱、花质差;谢花后,久旱遇雨造成异常落果;中迟熟荔枝幼果期遇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生理缺水,造成严重落果,早熟品种“三月红”则出现了罕见的高温逼熟现象;果实膨大期,突遇大雨,暴雨造成裂果;而龙眼的开花授粉期比荔枝迟,避过了不良天气的影响,因而龙眼获得了增产。  相似文献   

15.
谭化立 《贵州气象》1997,21(1):44-45
紫云生产的烤烟,因烟叶内各种化学成份协调,质量较好,产品供不应求。我县已被列为贵州的优质烤烟基地之一。现在,烤烟生产已是本县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烤烟带来的经济收入(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是,在目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下,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极为严重。因此,本文就我县的气候环境和烟草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为指导生产提供趋利避害的对策或建议。1紫云县的气候环境1.1温度: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0~18.0℃:,最冷月1月历年平均温度5.8℃,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2.7℃,极端最低温…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初极端寒冷天气对荔枝龙眼成花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初玉林市出现了一次与历史同期相比持续时间最长,平均温度最低、日照时数最少、总降水量居历史第二位的极端寒冷天气过程。通过对2008年1~4月份荔枝龙眼的观测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这次阴冷无霜的天气过程对荔枝龙眼的成花是既有利,也有弊,但总体上是弊大于利。因为持续长时间的低温和日照严重不足既抑制了冬梢,也抑制了花芽分化,最终导致了成花率明显偏低、花质差、雌花比率低、花期短等不良后果。鉴于这次罕见的极端寒冷天气对荔枝龙眼成花的影响,今后应从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来做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气象》1995,16(1):37-45
1994年,广西各地年平均气温16.6-23.2℃,与常年相比,桂林、柳州两地区大部、河池地区东部正常稍低,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值或偏高0.5℃;年降水量1180-3600毫米、大部地区比常年偏多1-5成;年日照时数,桂南大部及右江河谷、梧州地区南部为1500-1960小时,其余为1000-1500小时,各地比常年偏少120-360小时,主要气候事件,以全区性暴雨洪涝灾害最为突出;其次是全区性春播期低  相似文献   

18.
气象因子对荔枝和龙眼花芽分化和发育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莲英 《广西气象》2003,24(2):23-24,20
根据多年荔枝龙眼生产和实践,分析影响荔枝龙眼花芽分化和花穗发育与相应的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适合荔枝龙眼花芽分化发育的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和关键时段,提醒人们在促进花芽分化和发育期间应注意的事项和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周秀杰  张桂华  郑红  潘华盛 《气象》2004,30(11):47-50
黑龙江省1980年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事实,气候变暖导致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主要表现在:①大雨暴雨次数增加;②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日数下降;③-3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日数明显减少;④初霜日平均后延2~5天;⑤终霜日,北部中部提前3~5天而南部延长;⑥夏季低温次数明显减少,北部减少多于南部;⑦大旱年次数增多,大涝次数北少南多,西南部地区为旱涝敏感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龙眼、荔枝长期观察结果的分析,认为树体和花序受寒(冻)害、冬季连阴雨寡照致使成花率低,花期低温阴雨或高温干旱天气,使果树不能正常开花座果或果实败育等,是广西龙眼、荔枝生产上的主要农业气象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发生机理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