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润  闫澍旺  朱平 《岩土力学》2006,27(11):1977-1982
贝壳堤是天然形成的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构成堤体的贝壳砂层具有渗透性大、结构性差、易风化、稳定性低等特点,在这样的土层中开挖展示剖面,既要满足堤体的稳定性要求,又要保证其参观展示效果。通过多方面理论和试验研究,确定采用化学灌浆法对其进行加固,并通过现场动力触探、室内有限元仿真分析等方法,验证了加固效果及其在施工期、使用期,特别是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灌浆加固法可以在满足贝壳堤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保证其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
王铁 《地下水》2020,(1):269-270
辽宁彰武县城区各段堤防由于建设时间久远,均不同程度存在边坡失稳、堤防不均匀沉降和护坡损毁等问题,通过现场查勘和问题分析。进行提防加固很有必要,在坚持不改变原有堤线布局的原则下,从投资、增加占地量、运行寿命、生态效果、施工难易程度以及毁林量大小等方面对拟定的均质土堤加固、浆砌石挡墙加固和混凝土挡墙加固3个方案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浆砌石挡墙加固型式作为本次彰武城市段堤防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3.
龙昭陵 《湖南地质》1999,18(4):271-274
精确地测量湖垸高差,是“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科学依据,堤身隐患探测及坝基稳定性评价,是加固干堤的基本前提。GIS及高密度电阻率法两种先进实用技术,是项目实施的先进手段。  相似文献   

4.
边坡治理工程常用到喷锚支护形式。护坡面层采用素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耗用建材量大,不经济。公路边坡往往还需要环保观感要求,灰色的混凝土跟周围环境不协调。本文提出一种“锚杆加固+土工格栅护坡+客土喷播绿化”的新型生态边坡复合支护形式,并设计试验段进行研究。通过理正岩土软件计算,边坡稳定性、锚杆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段锚杆采用GFRP锚杆,面积100 m2。施工完成后,对比传统土钉墙混凝土面层和格构梁锚杆护坡支护形式,该形式具有施工快捷、经济适用等优势,既可用于加固边坡又具备绿色环保功能。  相似文献   

5.
黄峰  汪培 《地下水》2022,(1):269-270
月河是汉江左岸较大的一级支流,安康汉滨区处月河下游段,径流量大,防洪压力大,故在城区沿河段采用了多种护坡形式,选择合理护坡形式是保障河段行洪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汉滨区城区堤防工程建设中多种护坡形式进行比选分析,总结各种护坡的优缺点,最终优先适宜护坡形式。比选结果可知:在防洪工程建设中共采用浆砌石挡墙、浆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三种传统护坡和新型的生态砼护坡和铰接式护坡;从一个汛期检验效果看,生态砼护坡生态效果最佳,铰接式护坡次之。浆砌石挡墙节约土地效果最佳,干砌石护坡造价最经济。分析结论为远期河道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文贵  李鹏  程晔 《岩土力学》2005,26(Z2):175-178
把填石体作为粘弹性介质,提出采用三参数本构模型来描述填石体的蠕变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与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填石体三参数本构模型参数确定的优化反演方法,结合某高填石路堤得实测工后沉降数据进行参数反演,并利用反演参数对类似断面进行工后沉降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填石路堤工后沉降计算方法能准确的预测工后沉降,参数便于求取,为寻求合理的路面铺筑时间和制定施工控制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GCTS空心圆柱扭剪仪是研究土体在循环荷载下的主应力轴旋转的理想仪器。如何使用GCTS空心圆柱扭剪仪对软土空心试样进行反压饱和才能使后续试验结果更精确,探究了以GCTS空心圆柱扭剪仪为试验平台,对空心试样进行了反压饱和的试验方法。总结了空心扭剪仪反压饱和的3种加压方式:手动加压、自动加压和连续加压方式。通过一些试验探究了每种加压方式所对应的合理性参数。确定了适合吹填土的压差为15kPa。确定了孔压稳定的标准为:如果孔压在1min内的变化值小于围压和反压之间压力差的5%,则认为孔压稳定。  相似文献   

8.
西藏终碛湖溃决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终碛湖众多,一旦发生溃决,将造成巨大损失。冰湖溃决机制的研究对冰湖溃决预测和溃后灾害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将冰湖终碛堤视为天然堆石坝,用水力学和土力学理论研究冰湖溃决的力学机制。重点研究溢流型溃决形式和管涌型溃决形式,根据野外观测数据和前人的研究,发现溢流型溃决的溃口多呈梯形或圆弧状形,对比真实数据发现溃口顶宽与坝高的关系,并且所有冰川终碛堤都表现为局部溃决。通过实地考察、取样分析,判断光谢措终碛堤的可能渗透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9.
谢鹏 《湖南地质》2008,(3):45-48
青干河桥东头高切坡地处秭归县沙镇溪镇,为移民建镇时修建居民点道路、桥梁及居民点场地平整时形成的人工高切坡。坡体高陡,且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组成,属不利岩组,局部存在松散碎块石土,在构造裂隙、软弱外倾结构面、卸荷裂隙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稳定性较差。采用地质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高切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该高切坡主要的破坏形式有崩塌、平面滑移、圆弧滑动、折线滑移4种。防治对策采用地表截排水、清除危岩体、锚杆加固、挂网喷砼护面、浆砌块石护脚、削坡与浆砌石格构护坡、裂缝回填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方法合理,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绪纶 《地质通报》2009,28(7):970-978
从长海湖堤堆积物的结构、终碛堤缺少上游连续的冰碛层、长海地区成坝时没有冰川作用、终碛堤论无法解释如何形成湖库的机制、53.6万年古老的湖堤与仍处于幼年期的湖泊这种有悖于自然演化规律的现象等方面否定了长海冰川堰塞湖论。长海湖堤堆积物与两侧基岩的岩性相同,具有垂向堆积结构、与崩塌型堰塞湖相同的边坡特征,并有产生崩塌的地质背景和形成湖堤稳定的地质因素,从而确认长海为崩塌型堰塞湖。  相似文献   

11.
生态防护在高速公路护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常用护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将工程护坡和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思想。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特别适用于膨胀土边坡的生态防护方法锚杆框架梁护坡,并对这种防护的护坡原理、力学机制、施工工艺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块石路基冷却降温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彦虎  马巍  孙志忠  刘永智 《岩土力学》2010,31(Z1):284-292
基于现场地温监测数据,对青藏铁路两种主要块石路基(块石护坡及U型块石路基)在不同年平均地温分区的冷却降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论是在低温基本稳定区(年平均温度-2.0 ℃≤TCP<-1.0 ℃)还是高温极不稳定区(TCP>-0.5 ℃),两种块石路基的应用都能够有效地提升路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但两种不同块石结构路基表现出不同的冷却降温效果,其中U型块石路基冷却降温效果较好,在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提升及下伏浅层多年冻土降温的同时,深层多年冻土温度保持稳定;而块石护坡路基下人为多年冻土上限的提升及浅层多年冻土温度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下伏深层多年冻土的冷量,从而导致其温度有所升高。同时,在不同的年平均地温分区块石路基表现出不同的冷却降温效果:年平均地温较低断面,块石路基冷却降温效果显著。在年平均地温较高的断面,尤其是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块石护坡路基下伏深层多年冻土温度升高明显,路基长期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3.
瑞雷面波在探测驳岸基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明驳岸基础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驳岸基础与下部土层的波速差异,在驳岸上布置测线,可采用瑞雷面波探测驳岸基础深度。选用人工锤击震源、合适的偏移距及道间距,采集数据经过CCSWS系统的处理分析,得出地下波速剖面图,可确定驳岸基础的埋深。本文说明了瑞雷面波在探测驳岸基础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水体驳岸设计只注重景观性与生态性,缺乏水位动态变化对驳岸渗流场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以澧水河2007-2012年水文地质资料为基础,从驳岸水位动态变化速度、岸坡安全系数两个角度,研究不同水位升降速度的驳岸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位动态变化对驳岸渗流场有明显影响,水位变化速度快,驳岸自由水面变化滞后越明显;驳岸水位上升时,其安全系数由大变小再到稳定;随着水位逐渐下降,驳岸安全系数先减小,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此时安全系数最小)时,安全系数逐渐回升。研究结论用以指导水体驳岸设计,对水体驳岸在水位动态变化条件下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体是鹊山龙湖景观主体,驳岸是水体周边景观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做到驳岸与景观设计充分融合,体现人与自然、岸与水的和谐性、亲水性及生态性,是驳岸设计的关键。该文对驳岸的一般形式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生态驳岸的概念、分类及常用做法,根据湖区各部位具体情况、景观要求,运用生态驳岸不同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各不同区域驳岸进行了设计方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板桩加固护岸受力机制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长湖申航道湖州段板桩加固护岸实体工程,在板桩预制过程中将土压力计埋入板桩侧面,底板施工时将土压力计埋入底板下,测试了在板桩混凝土凝固硬化过程中土压力计的受力情况、护岸荷载下板桩桩身两侧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及护岸底板下土压力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凝固硬化过程对埋入板桩两侧的土压力计会产生较大拉压应力并逐步趋于稳定,板桩两侧土压力及底板下土压力受施工荷载的影响在沉桩及底板施工初期存在较大调整并逐步趋于稳定;板桩靠岸侧和临水侧土压力分布存在明显差别,靠岸侧主动土压力分布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增大的非线性分布规律,临水侧被动土压力基本呈线性分布。《板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1]中推荐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靠岸侧主动土压力和临水侧被动土压力标准值均较实测值小,基本呈现随着深度的增加差别逐渐增大的规律;在护岸荷载作用下底板下土压力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抛物线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矩形截面空心桩和圆形截面空心桩的支挡效果及破坏模式,文章利用压力盒、应变片、钢筋计等传感器装置,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表明:矩形截面空心桩和圆形截面空心桩桩身最大弯矩分布在滑面上下约5 cm处,分布范围约占桩体自由段长度的1/4~1/2;空心桩桩身集水孔的布置会导致桩体承载能力有所降低,交错布置集水孔时,承载力约降低10%,竖排直线布置承载力约降低25%;圆形截面空心桩破坏时表现为沿滑面受剪破坏,而矩形截面空心桩表现为受压破坏。结果显示矩形截面空心桩的承载能力和抗弯能力优于圆形截面空心桩,在空心抗滑桩设计中应加强桩底至滑面以上1/2范围内的结构配筋,空心桩集水孔宜采用交错布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及能量方程,针对青藏铁路的气温和地质条件,对抛石护坡路基(无保温材料)及其在靠近路基顶部增设保温材料后的温度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年平均气温为-4.0℃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考虑未来50 a气温上升2.6℃条件下,抛石护坡路基对其下部多年冻土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气温升高的影响,路基中心处出现终年融化夹层;计算中发现当抛石护坡达到一定厚度时,单纯依靠增加抛石护坡厚度并不能明显增加其对路基中心处的降温效果;而增设保温材料后的抛石护坡路基可有效减小路基中出现的融化夹层,确保冻土路基的稳定.因此,建议在高温多年冻土区使用抛石护坡路基结构时,应考虑使用保温材料作为一种对抛石护坡路基进行保温补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草皮护坡水力糙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护岸工程可以在保护河岸的同时对河道生态系统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其中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快、易存活成为生态护岸的重要工程材料。草皮护坡糙率实验对36组草皮试件的糙率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草皮糙率的大致范围为0.020~0.090,主要与土壤类型、肥沃程度、水流条件等有关。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草皮糙率随生长期而增加;加筋草皮(基土中设置三维加筋材料的草皮)的糙率普遍大于天然草皮糙率。  相似文献   

20.
施工φ3 ̄4.4m空心桩,需要预制空心桩节和护筒,搭建水上平台,进而介绍了钻孔施工,桩节组拼以及压浆等工艺。与实心桩相比,空心桩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