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红心猕猴桃是贵州西部主要特色作物,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制约红心猕猴桃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主要种植区连续6a的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气象因子与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关系,选取相关性较好的气象因子作为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预报因子,并结合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监测资料,研究建立了红心猕猴桃溃疡病气象预报模型。研究得出:当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连续5d及以上日平均温度≤2℃、日最低温度≤-2℃、日平均相对湿度≥75%时,预测3月上旬为溃疡病始发,预测准确率为50%;当1月中旬至下旬连续5d及以上日平均温度≤2℃、日最低温度≤-2℃、日平均相对湿度≥75%时,预测3月中旬为溃疡病始发,预测准确率为100%;当2月上旬至中旬连续5d及以上日平均温度≤2℃、日最低温度≤-2℃、日平均相对湿度≥75%时,预测3月下旬为溃疡病始发,预测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茶叶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基于青岛市崂山区1994—2015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及茶叶产量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影响崂山茶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通径分析评价各因子的影响。利用1994—2013年产量资料与气象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模型,2014—2015年做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当5—7月中旬降水量偏多(少),5月中旬—6月上旬平均气温偏高(低),但是该时段最高气温偏低(高),而9月平均气温偏高(低),7—8月平均最高气温偏低(高)时,有(不)利于崂山茶叶的生长和提高茶叶气象产量。同时分析表明:当12月—下年2月日最低气温低于-10℃日数偏少(多),7月日照时数偏少(多),也有(不)利于崂山茶叶气象产量的增加。表明崂山茶叶生长季节适宜于雨量偏多、平均温度偏高,温度变化趋势平稳,极端高(低)温少的气象条件。利用这些关键气象因子建立的影响茶叶气象产量回归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崂山茶叶产量,研究结果为开展崂山茶叶产量评估与气象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陈秀凤 《气象》1997,23(1):58-61
全国大部气温偏高北方大部降水偏多—1996年10月—陈秀凤(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10月份,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江南、华南降雨偏少,部分地区发生秋旱。月内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但上旬气温偏低,南方部分地区出...  相似文献   

4.
王琪 《吉林气象》2013,(1):37-39,48
2012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总的特点是:气温稍高,初霜期偏晚,无霜期长,积温稍多;降水稍多,且全省大部第一场透雨出现早;光照稍少。4月气温稍高,降水偏多;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6月气温与常年基本相当,降水偏多;7月气温稍高,降水稍少;8月气温稍低,降水稍多;9月气温稍高,降水特多。今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没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虽然局地发生了暴雨洪涝、冰雹、龙卷风、台风和低温等灾害,但影响均较小。此外,吉林省今年部分县(市)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局地较重,由于防控及时,没有大范围发生,对粮食总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眉县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6年气象资料和1991-2016年眉县猕猴桃物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1961-2016年眉县猕猴桃越冬期和春季芽膨大期冻害发生日数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眉县猕猴桃越冬期和春季芽膨大期冻害次数呈阶段性变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呈减少趋势,90年代明显增加,2000年以后春季芽膨大期冻害呈减少趋势,2010年后越冬期冻害呈减少趋势;越冬期冻害1月发生最多,春季芽膨大期冻害主要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眉县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位于渭河川道的中北部,其越冬期冻害风险从南向北逐渐减轻。猕猴桃越冬期冻害主要影响猕猴桃主干和幼树;春季芽膨大期冻害造成猕猴桃花蕾、叶片等受冻。针对两种冻害提出了不同防御方法,对科学防御冻害,提高猕猴桃产品质量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夏季(6—8月)我省的天气特点是:前期(6月—7月上旬)降水偏多,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伏天(7月中旬—8月中旬)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正常或稍偏高。辽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局部地区旱情严重,发生秋吊;后期(8月下旬)气温偏高,8月28—29日的大到暴雨使我省大部分地区旬降水偏多,辽南的旱情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常年值得出2015年囊谦县气候特征,并统计出2015年囊谦县主要气候事件。结果表明:囊谦县2015年气候特征概况为全年年平均气温略偏高,但四季气温升高幅度不同,其中夏季(6-8月)气温接近常年,冬季(2014年12月-2015年2月)和春季(3-5月)气温正常略偏高,秋季(9-11月)气温偏高;本年降水量略偏少,属正常年份,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冬、春、秋季降水偏多,夏季降水偏少;年内平均日照时数较往年偏多,属于显著偏多年份。2015年出现的主要气候事件为:1月初强降雪天气过程,5月大风、冰雹天气频发,7月降水显著偏少,9月降水偏多、出现连阴雨天气。2015年没有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事故,灾害天气以局部为主,总体属于偏轻年份。  相似文献   

8.
采用2014—2021年1—3月汉中种茶县区国家气象站和茶园区域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种茶区茶园春茶开采时间资料,分析2014—2021年汉中春茶开采期特点、春茶开采期前1—3月的气候特点;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阶段气温、降水、日照、活动积温与开采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汉中春茶开采期早晚存在明显的年份差异和地理差异,最早2021年3月11日,最晚2014年3月24日;地理位置靠南的低海拔丘陵茶区春茶开采较早,地理位置靠北的中高山区茶园开采时间较晚。开采期与2月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7 ℃活动积温,2月上旬—3月上旬平均气温、≥7 ℃活动积温之间存在001及以上水平显著的负相关,与2月降水量、2月上旬—3月上旬降水量呈005及以上水平显著的负相关,与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明显。选用相关性较高的平均气温、活动积温、降水量因子建立开采期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在实际应用和气象服务中,可结合当年气候背景、中短期天气预报和茶园管理措施等进行综合修正。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积雪厚度及冬季气候条件对棉铃虫年发生程度的影响,通过对2002—2008年新湖总场棉铃虫发生情况和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积雪厚度与年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2月气温和冬季气温与年发生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年发生程度与11月和12月的降水呈正相关,与1月降水呈负相关,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表明,12月降水的相对影响率最大为93.7%。这些结果可作为预测棉铃虫年发生程度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衡阳县观测站1960—2013年逐日平均、最高(低)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资料,统计出该区域2013年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积温等数据,并对其进行日、月变化分析及历年对比。结果表明:2013年衡阳县干旱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出现的极端气候事件,年内有两次干旱过程,过程数略偏少,第2次过程持续时间长达149 d,干旱强度为-235.1,仅次于1964年;本次干旱发展及消失过程迅速,中段持续时间长,以中等及以上干旱为主,越严重的干旱日,较历年偏多越显著;全年达到CI干旱等级日数偏多,共有162 d,7月3日—8月14日,出现了该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长连续高温日数(43d);衡阳县全年热量充沛,月积温以正距平为主,3月积温偏多最明显(32.9%);CI指数干旱等级越高,其对降水敏感性越强。  相似文献   

11.
饶方成  张柳红  杜尧东  庞古乾 《广东气象》2021,43(2):F0002-F0002,F0003
2021年1—2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有3次降水过程,冷空气和低能见度天气频繁,气象干旱波动发展。1月上旬冷空气过程对农业、民生、交通、电力影响大,但春节期间天气温暖和煦,旅游市场火爆。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1—2010年德州1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对2010年德州主要气象要素和天气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德州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主要表现为春季气温异常偏低、物候期明显推迟;夏季气温异常偏高、降水显著偏多、暴雨频现;夏末秋初阴雨连绵,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异常偏少,对棉花、玉米等秋作物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秋、冬季寒潮频发;秋、冬之交大雾、降水异常偏少、光照充足、旱情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省2017年4—6月气温略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略偏少。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前好后差,主要气象灾害为6月中旬、下旬的暴雨,导致赣北、赣中部分地区发生洪涝,造成农作物受灾、居民财物受损,经济损失严重。4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明显偏多。上旬气温持续上升,旬平均气温为22—23℃,较常年同期偏高3℃,同期日照偏多15 h,光热条件对早稻育秧及直播、棉花育苗十分有利,有效补偿了3月阴雨造成的秧苗生长缓慢、素质偏差的影响。中下旬冷空气影响偏弱,  相似文献   

14.
曾侠 《广东气象》2006,(2):66-66
2006年第1季度广东省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大部偏多。1、2月份气温显著偏高,但阶段性低温比较明显,1月上旬中期出现近年少见的寒潮天气。1月降水稀少,2、3月份雨量明显增多,3月下旬由于高空槽长时间控制广东省上空,并引导地面小股冷空气频繁南下,22-27日,全省大部分县(市)先后出现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3月江西省气温略偏高,降水正常,日照正常略偏多。1月下旬全省出现一次明显寒潮和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农业、林业、交通、电力、旅游等受到不同程度影响。3月下旬初赣州市普遍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其余时段天气条件基本有利。1月全省多阴雨(雪)天气,气温略偏高,降水量显著偏多,日照明显偏少。1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多9成,仅次于  相似文献   

16.
渭北地区苹果花期推迟气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渭北优势苹果种植区8县(区)2008—2010年的苹果始花期观测资料和月平均气温、积温资料与2011年相应资料对比分析,建立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11年苹果始花期明显推迟,花期低温冻害风险降低。花期推迟主要受前期气温、积温影响,3月气温偏低起决定性作用。前一年12月到当年2月负积温绝对值与始花期呈正相关,前一年12月到当年4月上旬≥0o C积温、3月上旬到4月上旬≥10 o C积温与始花期均呈反相关。当3月平均气温小于7 o C,始花期在4月12日以后;3月平均气温大于7 o C,则始花期在4月12日或之前;3月平均气温每偏低1 o C,始花期推迟1~2d。  相似文献   

17.
2021年11-12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持平、日照偏多.共有5次降水过程、1个台风影响、6次冷空气过程和阶段性气象干旱.冷空气、降水、气象干旱对农业、民生、电力等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21年3-4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有4次明显的降水过程,2次冷空气过程.3月上旬出现今年首场强对流天气,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气象干旱对农业、民生和林火等造成较大影响.但清明假期晴好的天气也带热了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春季(3—5月),农业区气温偏高,大部降水偏多。5月上旬,农业区大部出现透雨,对增加农田土壤有效水分十分有利,加之2007年秋季全省各地降水偏多,农田土壤底墒充足为次年春耕生产打下良好基础。3月上旬至4月上旬,农业区春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较历年提前2—17d播种。夏季(6—8月),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0.1~0.9℃,降水偏少,个别地区出现了轻旱;大通、湟中、互助出现中旱,同时农业区局部地区小麦出现病虫害。  相似文献   

20.
贵州红心猕猴桃膨大期对气温与降水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贵州红心猕猴桃果实膨大期气温和降水对其生长的影响,利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猴场乡猴场村2009—2014年5—7月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及其同期红心猕猴桃果实膨大期的膨大直径资料,分析红心猕猴桃果实膨大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近6a来,红心猕猴桃果实膨大期最关键时间为6月,其次是5月。果实膨大最适宜日平均气温为18~24℃,其果实横向膨大平均速度为0.48mm/d、纵向膨大平均速度为0.61mm/d;果实膨大最适宜日降水量为1.1~20.0mm,其果实横向膨大平均速度为0.54mm/d、纵向膨大平均速度为0.60mm/d,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红心猕猴桃果实膨大期积温与其产量呈反相关关系,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降水量与其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果实膨大期积温小于2100℃、降水量大于670mm,其单产量在2.3kg/m~2以上;果实膨大期积温大于等于2100℃、降水量小于等于410mm,其单产量在2.0kg/m~2以下。建立了与红心猕猴桃果实膨大相关的气温和降水的上、下限指标,为其趋利避害、提高产量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