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下水》2021,(2)
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因其所处位置的地质环境不同可能遭遇不同的施工问题。新城区为砂层地质,在进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管涌、流土、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导致施工进度减慢,支护结构不稳定,影响施工的安全性和最终质量。对于砂层地质,要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采取特殊处理公里,对支护结构进行改进,对开挖方法进行技术革新,不但完善深基坑处理技术,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及施工安全,避免出现塌方形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原因主要有 :支护结构整体失稳、基坑土体隆起、管涌及流沙的出现、支撑强度不足或压屈、墙体破坏、支护结构平面变形超过限度。某大厦施工中由于桩身强度不足、桩尖达到的深度不够及桩间距过大等原因 ,致使管涌发生 ,造成塌方。通过对事故针对性的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建成  明邵军 《湖南地质》2000,19(2):121-124
长沙电力学院 3号教学楼人工挖孔桩基的施工条件极差。经灵活采用多种经济实用的措施处理 ,成功地解决了流砂、流泥、管涌、坍塌、护壁吊烂与整体失稳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在长江堤防管涌险段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一工程实例介绍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技术在治理长江堤防管涌险段工程中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检测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曾纪文 《探矿工程》2004,31(11):32-33
在某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由于采用粉喷桩施工,止水帷幕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基坑开挖后,导致基坑侧壁漏水、基坑底部发生管涌等事故,在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处理方案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6.
蔡加模 《福建地质》2007,26(3):199-205
通过对火电厂贮灰坝右岸边坡发生的渗漏原因进行分析,为防止工程产生管涌、滑坡灾害,提出了一个导、减、排、挡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管涌险情是我国堤防工程的主要险情之一,是防汛抢险一线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旦致灾,损失重大。在防汛抢险实践中发现,不同管涌险情对堤防工程的危害程度不同,但难以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置,导致对管涌险情的抢险存在夸大或轻视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对管涌险情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为此,从管涌险情对堤防工程的危害程度角度出发,从管涌险情特征、作用水头差和堤防工程自身条件等方面识别了8个影响堤防险情致溃性的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管涌险情的致溃程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管涌距堤脚的距离对堤防工程的危害影响最大,其次为堤外水头和管涌规模,其权重分别为0.375 5、0.202 1和0.172 3。以长江流域33个典型管涌险情案例进行管涌分类评价,分析了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和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倒口湖管涌险情处置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管涌险情分级抢险提供技术支撑,为制定堤防险情抢险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射水造墙技术在九江长江大堤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和章 《探矿工程》2000,(6):23-23,25
叙述了射水造墙新工艺及适用范围,介绍了在九江长江大堤防渗工程中进行射水造墙的施工设备、工艺流程及造孔、灌注砼、孔与孔接连技术,工程结束后,大堤再未出现泡泉和管涌。  相似文献   

9.
均质土坝管涌发展过程的渗流场空间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守德  徐红娟  田军 《岩土力学》2005,26(12):2001-2004
堤坝发生管涌破坏时,渗流场具有强烈的空间特性,管涌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对于堤坝工程管涌预防与治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出以一维通道嵌入三维块体的方法,克服了在三维问题有限元模拟方法上存在的困难。在探讨均质土坝管涌发展过程模拟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土坝管涌发展过程的渗流场时空分布特性;揭示了管涌发展过程中渗流力集中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改善渗流场的形态是防治堤坝工程管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相耦合渗流侵蚀管涌机制研究及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元  马攀 《岩土力学》2013,34(4):913-921
管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土骨架相在渗流作用下侵蚀为可动细颗粒相,并随水相在孔隙通道中运移流失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渗流与侵蚀相互耦合,相互促进,水相、土相、可动细颗粒相互作用,因此,管涌过程是一个多场、多相耦合的高度非线性的动态过程。现有的管涌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当水力梯度大于起始水力梯度时,细颗粒相才会随水相从土体中运移流失,土体才会发生管涌侵蚀,且管涌稳定后土体的孔隙率(稳定孔隙率)和水力梯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该结果,提出管涌稳定孔隙率的概念,修正传统的渗流侵蚀本构方程,建立多孔介质中三相耦合的修正的渗流侵蚀管涌控制方程。最后,针对特定应力状态下的土体建立稳定孔隙率和水力梯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Galerkin有限元法编制有限元程序,在轴对称情况下对该土体的管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管涌控制方程能更全面地描述管涌发生、发展直至稳定状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徐长节  徐礼阁  孙凤明  於锦  杨迪 《岩土力学》2014,35(Z1):353-358
存在地下承压水的深基坑,当基坑底部承压水层顶部的残留土层不能与承压含水层水头平衡时,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管涌及坑壁失稳等问题。对相关承压水处理风险源进行分析,针对勘察、设计、施工各阶段都提出具体要求。实例中的基坑临近江面,基坑下承压水与江水存在贯通通道,河道水位变化时会引起承压水头增减,由于设计水头埋深参考值是针对一年观察期而得到的,未考虑到历年水头变化,成为事故埋下隐患,最终因为施工期间河道涨水导致承压水压力超过预期引起了基坑涌水。事故发生后,现场紧急采取堵漏措施,采用灌浆法加固基坑土体,改善土体性质,增加不透水土层的厚度,最终已解决基坑开挖时出现的涌水等现象,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安全完成。灌浆法加固是承压水较大情况下基坑安全开挖的有效方式,研究结论对于承压水的风险控制特别是临近江海的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州软土地区的基抗支护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庆 《江苏地质》2001,25(2):111-114
苏州是我国典型的软土地区,其坑支护难度较大。基坑支护类型的钢板桩支护、悬臂式、锚杆锚拉式、钢筋砼内支撑梁式钻孔灌注桩排桩支护、土钉墙支护、组合结构支护等。止水帷幕有压密注浆、高压旋喷桩、水泥土搅拌桩等。降水多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土方开挖是基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挤土桩,须重视地应力释放问题。监测技术与信息化施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尚欠缺。介绍了部分典型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3.
郑平  吴旭君  杜甫志 《岩土工程技术》2012,26(3):159-162,F0003
论述了承压水对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桩基础、抗浮锚杆(桩)施工的不利影响。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喷射注浆止水墙处理承压水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总施工顺序、涌水钻孔处理和地下水水位观测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矩形基坑中突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基坑中发生突涌的机制出发,运用弹性薄板理论,探讨了在不满足压力平衡条件下进行施工时,基坑突涌的验算问题,推导出判别矩形基坑是否由于剪切破坏或挠曲破坏而发生突泽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15.
崔永高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6):1207-1213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后,与坑外含水层相比,基坑范围内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减小,这对基坑降水渗流场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某广场式建筑由五幢塔楼和地下车库组成,采用桩侧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基坑开挖深度21m,承压含水层组厚10m,透水性较强,采用敞开式完整井降水,井位主要沿基坑周边布置。在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后,建立了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进行了非均质渗流场模拟,并与均质渗流场作比较。结果表明,坑内后压浆区域的渗透系数减小后,坑内水力坡度变陡,单井涌水量减小,井数应相应增加;若模型计算域全部按注浆后的渗透系数考虑,则会严重降低补给强度、低估基坑总涌水量;在相同的降深要求下,坑内后压浆后渗透系数减小、但坑外渗透系数不变,基坑总补给量基本没有变化。现场监测与模拟结果较为一致。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地下水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在深厚杂填土基坑中运用钢管土钉结合压密注浆技术的围护方法,对钢管土钉及压密注浆的设计及施工作了详细说明。监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期的安全,为类似条件的基坑围护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某建筑物距离地铁车站深基坑较近,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产生了不均匀沉降,采用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对建筑物进行加固。通过对建筑物的基础形式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选择注浆孔位,合理选取注浆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注浆效果,使建筑物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大剧院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设计及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大剧院基坑地下水控制是大剧院工程的三大难题之一,也是专家们讨论的焦点。经过水文地质试验和充分论证,确定了地下水控制方案和施工方法,即采用反循环成井工艺施工引渗井,将上层滞水和潜水引渗到第一层承压含水层中消纳,保证第一步基坑开挖至-15 7m;在-15 7m位置采用连续墙阻隔第一层承压水,并使用旋挖钻机在槽内施工降水井,疏干槽内承压含水层并进行越流补给控制,保证基坑开挖至-26m;在歌剧院台仓局部加深部份(-32 5m),采用封闭布设减压井,解决基坑开挖和台仓地下结构施工时基坑突涌的问题;最后采用特殊的封井技术,将井管内高于槽底约10m的承压水头封堵在槽底以下0 5m,安全截断井管,保证了基础施工。  相似文献   

19.
赵慎中  杨春  宋珪 《探矿工程》2011,38(9):86-89
随着基坑的开挖,当基坑的土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将大于基坑底土体浮重力,形成管涌、侧涌等现象,造成地基土上浮开裂。针对深层承压水的隔断技术措施,结合上海三至喜来登酒店基坑工程的特点,分析讨论了超深搅拌桩在隔断深层承压水的应用效果,对于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地铁8号线永定门外站为例,提出悬挂式帷幕阻水条件下基坑排水量计算方法以及悬挂式帷幕阻水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3种结合悬挂式帷幕采取的封底阻水措施,即水下灌注混凝土封底,深孔注浆封底以及超高压旋喷桩封底,并分别探讨了其优缺点。提出了悬挂式帷幕阻水结合基坑底部封底阻水的最佳建议方案,以达到有效节约地下水资源、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