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水稻产区的广大气象台站和农业气象工作者,积极开展杂交水稻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和服务工作,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出杂交水稻生长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把指标鉴定、资源分析、服务方法及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近年来,从气象条件上研究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和制种中亲本花时相遇问题取得一定的进展,促进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杂交水稻具有特殊的丰产性能,但杂种优势的发挥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由于亲本气候生态遗传影响,一些组合要求较严格的生态环境条件,生育期中的高温强光是发挥杂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气象条件是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在过去三十年里,国内外许多气象和植物保护工作者研究了各种常见植物病害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和模糊数学及灰色系统理论等数学工具,建立起病害测报的统计模拟模型。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重  相似文献   

3.
水稻净光合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农业气象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利用人工气候箱盆栽试验观测资料,建立了水稻净光合模拟模型,确定了模型有关参数,探讨了水稻叶片的净光合能力与温度、光照等气象条件之间的本质联系,为研究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和产量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的分蘖情况,不仅直接影响有效穗的多少,还通过形成不同的群体结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及穗粒的多少、千粒重的大小等,严重地影响着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得出水稻的分蘖动态,影响分蘖的光温关系式和本地的光、温条件,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早稻是杭嘉湖平原粮作中重要的一熟,由于生长期间光、热、水等气象条件变化与水稻生理需求趋势基本一致,有利早稻生长发育,它的产量在三季粮作中是较高的一熟。然而由于生长期间光、热、水等气象条件配置不同,给水稻生长发育带来不同影响,最终使产量发生波动,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这种波动似有增大趋势。本文应用嘉兴市气象台1957~  相似文献   

6.
自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频繁出现气候异常以来,美国的农业气象研究工作就转向以天气、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中心,广泛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生育、产量的影响;测定作物层及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变化过程(如气流的扩散,热、水、能量的乱流、平流输送和交换等);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下作物对水分的利用;风和能量在农业上的应用;作物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与效果;农业病虫害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遥感技术、卫星资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气象情报在农业领域中的作用。这些研究工作普遍确定了作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而且研究结果已用于农业计划和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柏健 《四川气象》1999,9(3):64-64
1 盛夏(7—8月)农业气象条件的特点盛夏期间我省各地农业气象条件体现出热量总体水平低,日照条件普遍较差和水份条件充足的特点,对水稻及其它大春作物中后期生长和籽粒增重都产生了影响。(1)热量条件:省内主要农区7—8月日均温变化基本上在22~30度之间上下波动,并表现出以下特点:a、在我省水稻制穗扬花普遍期(下/7—上/8),日平均气温普遍高于常年,对水稻抽穗扬花十分有利。b、在水稻灌浆期,盆地西部、南部及川西南山气温低于常年,可延长灌浆时间,有利籽粒增重,但19—21日的区域性降温过程,幅度达3…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杂交水稻与气象》 由江苏省杂交稻气象问题研究协作组陶炳炎、汤志成等同志撰写。内容包括:气象条件与杂交水稻生产;杂交水稻栽培、制种与气象条件;杂交水稻农田小气候特征;江苏杂交水稻气候资源的分析和利用;杂交水稻气象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2022年贵州省气象条件对主要粮油作物的影响,该文利用84个观测站的气温、降水、日照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及生育期,并与历史同期气象条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夏收粮油作物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油菜播期受干旱影响推迟,但生长后期气象条件好于前期,尤其是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产量形成及成熟收获。(2)秋粮作物生长期内农业气象条件利弊相当:玉米、水稻等秋收粮食生长季光热条件优良,降水分布不均,水稻生长期前期气象条件好于后期,后期夏伏旱和高温灾害偏重发生,影响总体粒重水平;玉米灌浆期大部地区光温条件优良,利于粒重的形成,收获期晴热少雨利于收晒。因此2022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生长期内气象条件利弊相当,属于正常气候年景。  相似文献   

10.
朱伯伦 《气象》1983,9(8):26-27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丰歉,对粮食总产影响较大。因此,做好水稻产量预报,对有计划地安排生产有一定参考价值。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气象条件、土壤条件、农业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一个地区而言,土壤条件一般变化不大,可近似视为常数。农业技术措施虽然对产量影响较大,但是它对产量  相似文献   

11.
我县南部水资源比较丰富,光热条件较好,适合水稻栽培,有鱼米之乡之称。鉴于水稻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我站在农气服务中重点抓了水稻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发育速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是农业气象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候区划等工作的基础。我国水稻学家对水稻品种光温问题作了很多卓越的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农业气象工作者按本学科的特点与需要也作了一些探索。这些探索的目的是;研究水稻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与光温之间的定量关系,光照温度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并使两者结合起来,为水稻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区划、发育期和产量预报,引种和育种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是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亲切关怀下成长发展起来的。我县经过几年来试种,也表现了穗大粒多、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的丰产性能。我站通过对杂交水稻各生育期对温度要求的观测,并根据山区气候特点,分析了我县不同海拨高度杂交水稻的布局。一、杂交水稻种植的气象条件农作物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水份、光照和温度的要求。我县东临沿海,境内森林密布,年雨量大,水稻所需水份一般都能充分满足。而光照和温度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其中,低温冷害是对我县粮食生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这里主要分析杂交水稻各生育阶段对气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德令哈地区亚麻种植的气候适应性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德令哈地区1973~200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德令哈地区的气候特征,研究了亚麻品种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对亚麻在德令哈地区种植的农业气象关键时段和关键因子作了分析,选取了最适宜德令哈地区种植的亚麻品种,建立了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亚麻在德令哈地区种植的田间管理模式。并通过亚麻的生物学特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了科学种植亚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 盛夏(7-8月)农业气象条件的特点 盛夏期间我省各地农业气象条件体现出热量总体水平低,日照条件普遍较差和水份条件充足的特点,对水稻及其它大春作物中后期生长和籽粒增重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我省农业气象条件总体状况是:气温略高,积温偏多,主要产粮区初霜期偏晚,降水偏少,日照比较充足。农业生产季节内气象条件波动比较大,4月和6月低温多雨,5月和9月高温少雨,7月平温少雨,8月气温高,降水接近常年。中部主要产粮区作物生长季节水热条件基本满足玉米等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需求,有利于增产增收,但春季低温多雨影响各地水稻育苗,西部地区发生春旱和夏旱,东部地区水稻孕稳期发生障碍型低温冷害,各地初夏季节冰雹天气多子常年。总体上看,今年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加之农业政策和粮食价格有利,农业为丰收年景。  相似文献   

17.
气候与疾病     
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都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特别对气喘病来说,气象条件已被公认为是值得重视的了。Derrick论证了在澳洲东北部的Brisbane市气喘病年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5-10月当月平均温度低于21.1℃时,逐月到医院治疗的人数与前一、二个月的温度显著相关;每年逐周治疗人数与前六周的平均温度也高度相关。Derrick对逐周治疗人数  相似文献   

18.
我区水稻生产年际间波动很大,除与栽培条件、品种、病虫等有关外,受各年气象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1982年我区早、晚稻获得较大幅度增产,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该年早晚稻生产中的有利与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它们对增产所起的作用。 一、早稻增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我站几年来田间试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及调查收集早稻社会产量与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影响我区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1.营养生长期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在水稻年景预报实践中得知,水稻年景与气象因子及因子之间的相互组合之间是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的。因此,运用比较简便的非线性方法去建立效果较好的水稻年景预报模式,是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所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滨湖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开发,是省市科委1987年交给我区的“七五”重点攻关研究项目。自开发试验以来,产量由低到高,栽培技术不断完善,指导理论不断提高。为了探索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充分利用本区的农业气候资源,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为今后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987年—1989年我们选用不同的水稻品种,用传统的栽培方式与新的栽培技术进行对比实验。现结合本区气象条件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