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樊金桂 《探矿工程》2017,44(2):77-81
以北京百泉山自然风景区不倒翁景点附近的崩塌地质灾害为例,系统介绍该处危岩带(体)规模、特征、破坏模式、危害程度等情况,并根据其地质灾害特点、发育程度及沟谷内交通等条件,对多种治理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最终选择了对危岩带上部反倾区进行削方,清除危岩体及陡壁坡面浮石、松动岩块,对危岩带采用挂主动防护网的治理措施。本治理方案可为类似山谷型自然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危岩是三峡库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现呈现出多发、频发的趋势。危岩的分类为坠落式、倾倒式和滑塌式。危岩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清除、支撑、锚固、拦截、封填、灌浆、排水、防护网等。控爆技术,包括洞室控爆技术、深孔控爆技术、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浅眼循环控爆技术等,以及无声破碎和防护网,均适用于危岩排险工程。危岩的爆破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爆破,针对不同的危岩类型采用不同的控爆技术和综合应用措施,可以充分保护母岩,稳定岩体,达到应急排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四川康定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建校以来一直受其前山危岩灾害威胁。实地调查发现,前山危岩具有规模大、分布广、相对高差大、失稳模式多样等特征。经过对危岩崩落的运动特征参数进行计算,提出了采取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以SNS柔性防护网工程为主的应急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区危岩滑坡灾害特征,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城市,是危岩滑坡等灾害的高发区,本文根据多年来对重庆市危岩滑坡的调查统计,找出了该市危岩滑坡灾害的特征及规律,并提出了以清除、支撑、半山洞、排水及保护和加固软地基治理危岩;以治水及工程结构措施相结合治理滑坡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将传统的支撑锚固与新型SNS边坡防护技术应用于危岩的治理工程,不但解决了大块危岩治理问题,还解决了松动而无法清除危岩的崩落、掉块问题,且对自然景观破坏小,对旅游公路运营影响小,解决了场地狭窄与工程安全的矛盾,施工方便迅速,工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马作明 《安徽地质》2007,17(1):63-69
将传统的支撑锚固与新型SNS边坡防护技术应用于危岩的治理工程,不但解决了大块危岩治理问题,还解决了松动而无法清除危岩的崩落、掉块问题,且对自然景观破坏小,对旅游公路运营影响小,解决了场地狭窄与工程安全的矛盾,施工方便迅速,工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岩崩塌是碳酸盐岩地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其发生频率较高,而且经常导致人员、财产、设施受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近年来从事危岩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危岩形态、结构特征,考虑危岩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崩塌的形成机制,将危岩的调查、判别,监测及治理等方法作一小结,旨在提高危岩勘查、评价的水平,为危岩治理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袁华荣  倪俊  张剑 《江苏地质》2009,33(2):150-153
镇江是江苏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较早,积累了一定的防治管理经验.锚塑法是镇江治理危岩崩塌的首次技术应用,通过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方法原理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理正岩质边坡(稳定)分析软件进行岩质边坡稳定计算,并进行治理前后稳定分析,解决了象…危岩崩塌治理的技术问题,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危岩崩塌是贵州省煤矿开采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为了正确地分析该类危岩崩塌的稳定性、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护措施,以保证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减轻地质灾害治理成本,以某煤矿内老鹰岩危岩体为例,在分析其稳定性的基础上,采用RocFall数值模拟分析滚石的影响程度及范围,提出了“整体稳定、局部崩落”的总体结论并制定了“被动网+落石槽+监测”的被动防护措施,治理效果良好,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息飏 《广西地质》2010,(1):27-29
危岩是广西岩溶石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文章以马山县危岩治理为例,论述了应用清除法治理危岩体的技术要点,以促进广西岩溶石山区危岩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娜  杜伟  张春  付进  孙云峰 《吉林地质》2013,(4):148-150
本文以天然气加气站建设项目为例,浅谈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建设项目的作用及意义。进一步探讨了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所要遵守的综合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其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及土地适宜性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王忠福  何思明  李秀珍 《岩土力学》2014,35(Z1):399-406
崩塌危岩是高陡岩质边坡浅表层破坏常见的动力地质灾害方式之一,它突发性强,随机性大,速度快,发生猛烈,一直是边坡工程勘察中的重点。对西藏樟木后山高陡边坡危岩进行了现场勘察,分析研究了危岩崩塌体的分布范围。利用PFC3D模拟了在降雨件下危岩崩塌危岩的运动轨迹、速度及不同摩擦系数崩塌体的堆积特征。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崩塌危岩运动路径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与地面发生碰撞,多次改变行进方向,简化二维计算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坡面摩擦系数影响崩塌危岩的堆积形态,摩擦系数越小,堆积体位置越远,运动状态易表现流态性状。坡面摩擦系数取1.2时,模拟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崩塌危岩主要危害的范围为陡崖下部武警二营至樟木沟口一带。利用PFC3D模拟危岩崩塌运动可以初步确定崩塌体三维堆积形态及影响范围,为防灾减灾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山谷型风景区内的地质灾害治理难度较大,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与自然资源,其次是由于景区内往往没有宽大的混凝土主路,仅有崎岖小路,治理工作所需的材料及设备运输全靠人工完成,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因此,最终的治理方法受到很大限制。根据2015年在云蒙山风景区(南段)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及治理设计工作成果,本文重点介绍危岩体(带)的地质灾害特征及治理措施,并对山谷型自然风景区内的危岩体(带)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合理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8级地震,地震对青川县造成了巨大破坏,同时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本文以碾子村五社崩塌灾害点为研究评价对象,在工程地质条件、危岩体分布特征、变形破坏模式的研究基础之上,计算了研究区典型危岩体的稳定性及破坏概率。在野外滚石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专业软件模拟了失稳块石的运动轨迹,得到了落石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跳高及动能,并进一步确定了崩塌的影响范围。在野外调查和收集当地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对崩塌的易损性及风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灾害特点及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凤城危岩稳定性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岩失稳是三峡库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在研究凤城危岩所处区域的地质背景条件及危岩失稳的诱发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凤城镇危岩体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根据破坏模式的不同对该区危岩进行了类型划分,采用赤平投影法与极限平衡法对该区6个代表性危岩单体的稳定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经分析判断其均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需进行工程治理。针对每个危岩单体的具体特征,提出了小规模清方+岩体支撑+锚固,配合地表排水及裂隙封闭的联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地应力测量在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轻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对红菱煤矿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和瓦斯气体压力量测,以及地质构造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突出破坏判断准则,提出了煤层稳定性评价的定量指标,从区域上预测了煤与瓦斯突出的潜在危险区,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较好。提出了区域性与局部相结合的防突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区域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预测对区域性防突措施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青山河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泥石流灾害现状、治理工程设计依据、工程设计标准、治理措施、工程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该项工程的竣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典型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8.
危岩体是指由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在一定诱发因素下失稳破坏的岩体,其作为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山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对危岩体的勘查、稳定性评价、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预防的研究难题。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名山县新店镇白马沟内存在多处危岩体。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查阅分析并结合白马沟危岩体的分布特征、发育特征、崩塌落石运动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初步总结出了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危岩体的形成、分布规律及成灾机理,并对该区4个危岩体利用Rockfall 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其运动速度及运动轨迹,计算岩石弹跳高度及距离等。为此类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的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运动轨迹的分析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崩塌危岩体灾害预防与减灾技术研究有积极意义 。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云阳—江津段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云阳—江津段高陡岸坡地质环境复杂,危岩极其发育,其破坏具有突发性,致灾具有毁灭性。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及模糊性特点,河流或沟谷强烈下切产生的岸坡岩体卸荷作用、软硬相间的岩层组合以及高强度的降雨或较大的日温差变化是三峡库区危岩形成的基本条件。本文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危岩体规模、水文地质、风化作用、土地利用类型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危岩稳定性评价指数模型。根据稳定性指数将危岩稳定性分为4级:稳定、基本稳定、稳定性差、稳定性极差。结合实例,对万州黑岩脚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模糊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危岩稳定性评价指数模型,考虑的信息量丰富,数据通过野外调查容易获得;评价指标权选取和分级合理,稳定性模糊评价结果与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符合,为三峡库区危岩稳定性分析、治理和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