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京唐港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沿海地区,以河流三角洲及河海相沉积为主,此地沉积环境复杂,地层结构多样,以软弱粘性土、砂类土为主。在地基处理方面,单一桩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费用高、施工难度大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决以上难题,组合桩应运而生。组合桩综合了各单一桩型的优点,可大幅度控制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软土地区进行预制桩沉桩施工时,往往由于挤上效应造成邻近建筑物产生破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通过采用取土卸压孔减少被保护建筑附近的挤土位移,结合信息化施工手段,是一种解决沉桩挤土效应的有效方法。本文还对土体位移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永山  余忠 《探矿工程》2017,44(8):63-66
针对传统加筋深层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内插钢管施工效率低、成本高、标高垂直度难以控制的现状,依托南京江北泰山保障房片区E地块基坑支护项目,设计了一套简易的深层搅拌桩内插钢管施工新方法。该方法系统制作安装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型试验的静压群桩引起的土体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建新  鹿群  吴东云  孙世光 《岩土力学》2010,31(4):1243-1246
以往对沉桩挤土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桩或双桩,对群桩挤土效应分析较少。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群桩压入软土后土体的变形情况,得到了沉桩过程中及压桩后土体侧向位移、竖向变形和土层表面隆起变化的规律。认识到单桩侧向挤土位移随着距桩边距离的增加而以近似对数规律衰减,群桩压入后土体水平侧移和地表隆起是不断累积的,存在着已压入桩的遮帘作用,而且桩施工顺序对土体位移起到了关键作用,应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双排桩-锚杆支护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坑支护模型往往在计算假定的基础上建立,而依据计算假定建立的模型往往不能得到和实际相符的结果。但有限元软件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力和位移的变化情况,是土工数值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双排桩-锚杆结构有限元模型,全面的考虑土体的特性、桩土的共同作用及桩间土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因素,分析支护结构在土体开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欧名星 《湖南地质》2003,22(2):139-142
根据当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和当地施工技术水平,高层建筑软弱地基采用刚性桩和褥垫层处理,形成复合地基,是—种安全、经济的方法,施工难度小,能充分发挥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本文分析了刚性桩桩顶设置粒状材料褥垫层后的桩土变形协调原理,桩和桩间土共同承载荷载的受力机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和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复合地基的桩和褥垫层施工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静压压桩具有低噪声、无振动、工期短、单桩承载力质量可靠等特点,但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挤土效应,对周围的工程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诸如使桩周围土体产生相当大的竖直隆起和水平位移,使邻近已压入的桩产生上浮,桩位偏移等。通过分析河(海)相、土台阶地及冲洪阶地的地基特点,对静力压桩时挤土效应及其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河(海)相沉积的阶地和土台阶的挤土效应影响量较小,冲洪阶地的静力压桩的挤土效应影响程度较严重,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今后该地区静力压桩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对某双排桩深基坑的开挖和支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土体位移场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支护结构和土体的空间受力性状、土与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施工开挖过程等均会对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还讨论了双排桩之间土体刚度的变化对位移和沉降的影响,表明适当地增加两排桩之间土体的刚度能有效地减小基坑外侧土体的位移。  相似文献   

9.
周友清 《福建地质》2013,(4):320-324
在暗浜地层内施工钻孔灌注桩时,易产生钻孔扩径、孔内塌方事故,产生“叉腿桩”及诱发搅拌桩次生“叉腿”,造成钻孔灌注桩与搅拌桩之间的产生大的缝隙.基坑开挖时,基坑外侧的地下水沿缝隙渗入,造成基坑外侧土体压缩变形,引起地表开裂、产生不均匀沉降.搅拌桩内套打钻孔灌注桩系先用低渗入量水泥将暗浜土搅拌成复合土,提高暗浜土的质量,然后在复合土内钻进成桩,其作用是避免钻孔灌注桩在暗浜土段的扩径、塌方超灌事故,确保了基坑桩基围护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ANSYS对板桩墙支护模型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ANSYS弹塑性有限元应用软件,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板桩墙支护体系模型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到了悬臂板桩墙支护模型的土体位移等值线图、主动土压力云图、墙土接触处的裂缝深度、不同土体材料的沉降影响区域半径。并求证了拉锚式支护结构的锚固力F对控制支护土体变形的有利影响。计算结果表明,ANSYS有限元程序将在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施工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网地区的淤泥层一般较厚,强度较低,在这些地区新建或扩建码头时需对边坡进行大面积的开挖、换填,工程造价高,采用卸荷式板桩墙高桩梁板码头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但目前关于这种码头结构型式的土压力计算研究非常少。借鉴遮帘板桩码头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分析探讨了该新型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中对结构进行分区处理,利用非极限状态土压力理论计算板桩河侧及灌注桩陆侧的土压力,同时考虑土拱效应和卸荷板的卸荷作用,以及平行墙理论,推导计算板桩陆侧及灌注桩河侧的土压力,最后将简化计算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及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比分析表明,该简化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SMW工法的工程应用和技术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在水泥土搅拌中插入型钢形成一种新型的地下连续墙支结构(SMW墙),该墙体充分利用了水泥土搅拌桩的高止水性和型钢所具有的强度和刚度;而在完成基坑之后,可取出型钢,供重复使用,这种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减少了墙体的厚度,在窄小的施工场地特别适用。  相似文献   

13.
王德武  张辉义 《探矿工程》2009,36(12):54-56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技术具有提高单桩承载力、保证桩基施工质量、节约造价等优点,适用于持力层为砂砾石或碎(卵)石土层的钻孔灌注桩工程。通过工程实例,对桩端后压浆技术的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湿陷黄土地区修建客运专线如何满足修建过程中以及工后沉降的要求,同时提高路基结构的抗渗性能,是该地区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关键技术。提出侧向约束防渗的路基结构新形式,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基侧向约束防渗路基结构的防渗效果。采用灰土挤密桩和水泥土挤密桩作为侧向约束防渗结构,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针对不同桩体填料及桩间距,测试地基中不同位置及深度处地基土含水率的变化,对比分析后得出,与天然地基相比,设置挤密桩显著提高了地基的侧向防渗能力,且随着桩间距的减小,地基土含水率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即渗流速度减缓,防渗效果越好。对比试验中两种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挤密桩侧向防渗效果优于灰土挤密桩,研究成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上海机床电器三厂综合楼桩基的施工实例,介绍了夯扩桩的施工工艺和特点,讨论了夯扩头形状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扩大头对单桩承载办的影响及规律。文章认为,夯扩桩承载力较高,成本低、工效高、污染小,是一种可用于上海地区多层建筑基础的桩型。  相似文献   

16.
长螺旋搅拌止水帷幕咬合桩克服了既有搅拌桩、旋喷桩帷幕在硬土地区的局限性,同时较长螺旋旋喷搅拌桩帷幕技术造价低,尤其在浅坑做帷幕更显优势,填补了硬土地区浅坑帷幕技术的空白。通过北京市朝阳区马坊新村地下车库基坑支护工程实例,证明该帷幕做法是一项很适用的技术,有较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处于不同冻结状态的土层。施工中必须考虑并设法预防和消除由于冻土的变形、强度弱化及冻胀、融沉所引起的各种危害,因此,钻孔灌注桩施工在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难度很大。介绍了查钦曲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该工艺明显不同于内地通常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行之有效,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桥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立宝  王云春 《探矿工程》2009,36(9):59-63,51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被废弃的旧桩基,如何清除这些废弃桩是确保地下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简要介绍了废弃桩的拔除机理及拔除方法,重点对套管钻进法的拔桩工艺、施工机具设备、施工效果以及施工中有关问题作了阐述。套管钻进拔桩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施工效果好(尤其对易断桩的拔出)、费用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桩径1000mm以内废弃桩的拔除施工。  相似文献   

19.
碎石桩注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综合砂石桩、高压注浆两项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地基处理方法,其施工占地面积小、设备移位灵活,大大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等优点,在沿海铁路施工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机械式扩底钻具在旋挖钻进施工过程中存在扩孔与取土、清孔分离、工序复杂、孔内沉渣难以清理干净、施工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新型集土式扩底钻具。重点介绍了扩底桩设计理论,集土扩底钻具结构设计,关键零部件有限元数值分析和优化改进,以及样机试制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集土式扩底钻具集扩孔、集土功能于一体,减少了工艺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旋挖钻进扩底桩的施工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