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在强透水弱调节含水层研究区建立了地下水流数模型、并在研究区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取水构筑物的取水效果.得出了强透水弱调节含水层地下水采用辐射井开采的优越性和辐射井的设计参数,总结出辐射井是开采强透水弱调节含水层较为合理的取水构筑物.  相似文献   

2.
北京西山岩溶水应急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急水源地位于北京西山四季青地区,取水层位为奥陶系含水层,属覆盖型水源地。奥陶系岩溶地下水水量大、水质优良,是保障北京供水安全的后备水源。本文在综合分析奥陶系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以群孔抽水试验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法预测水位,从岩溶地下水的富水性、地下水流场、地下水资源方面分析岩溶水的开采潜力,确保在出现水源危机时,岩溶地下水能够作为后备水源地为城市供水。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岩溶裂隙发育,补给条件好,地下水径流强度大,水质优良,具有6万m3/d的开采潜力,即当水源地增加每日6万m3应急开采时,水位埋深预测值为52.94m,能够满足现有取水设备条件,且不会影响其它水源井的运行。   相似文献   

3.
以北票反向渗滤取水工程为原型,通过对渗流场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并采用大口井法、渗渠类比法、垂向入渗系数法及辐射井公式替换法分别对模拟试验中不同取水部位的取水量进行计算,分析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四种计算方法中大口井法计算值较小,与实际取水量相差较大;渗渠类比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出水量相矛盾;辐射井公式替换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出水量相差亦较大;垂向入渗系数法的计算值与实测最大出水量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单井开采地下水的水量观测或水源地评价,无论在水源勘察阶段还是供水开采阶段都比较容易做到。数井同时抽水(如进行半开采性抽水试验)是供水详勘阶段评价水源地常用的办法之一,但需时较长,耗资较大,用人较多,实施较难。在已建成水源地配管输水的情况下,拟查清井群开采总量和单井供水能力,对水源地全面进行评价的先例至今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5,(5)
在地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地下水资源已逐渐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研究对象。渗流井取水结构具有取水范围广、水量大、水质好、开采集中、易于管理和供水总体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对邻近具有天然滤床的江河的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地下水开采方式。在山西柳林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中,计算研究区渗流井取水平水期、枯水期的出水量,计算结果认为柳林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为40 000 m3/d。  相似文献   

6.
唐石山  徐玲俊 《地下水》2012,34(5):59-61
永城市神火工业园备用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主要是对中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与评价,采用均衡法、解析法和开采抽水试验法进行评价中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差别较小,按水源地拟定的开采量开采是可行的。在现有开采条件下,水源地开采20 a中心井的最大井壁动水位埋深97.88 m,位于含水层顶板之上,故在规划年限内开采1.80×104m3/d是可行的。因此,该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宋海波  林慧  马星辰  季小凯  王明霄 《地下水》2022,(1):149-150,247
浅层松散型地下水广泛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山间平原区、山间盆地区以及山前平原区,储存量大,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浅层松散型地下水是实现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辐射井技术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应用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中,辐射井技术取水比其他取水井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结合辐射井特点、取水优势和可...  相似文献   

8.
干扰系数表征了开采井受干扰的程度,其除受含水层性质、补给、排泄条件等天然因素影响外,还与井的结构和数量、井间距以及在平面上的布置等人为因素有关,因为试验复杂、成本高,一般多在水源地的勘探和开采阶段通过抽水试验求得。本文以甘肃省张掖电厂黑河滩水源地“探采结合”勘探实例,在单孔、干扰和群孔开采性抽水试验的基础上,准确计算干扰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提出技术经济合理的开采方案,并通过探采生产井的优化布置,达到单井及井群出水量大、出水稳定、井间距小、井间干扰小,易于水源地管理保护和节约建设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赵运德 《地下水》2004,26(4):262-266
大口井、辐射井,管井是地下取水最常见的建筑物,它的出水量计算很成熟.但至今对复合井出水量计算问题研究甚少,还没有相应的计算方法,本文对其计算及适应条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近些年兴起的多种浅层地下水取水工程,包括渗流井取水工程,大口井-辐射井取水工程,竖井汇流取水工程,庭院式分散农户和小型集中供水取水工程,以及水平井取水工程。介绍了各类取水工程的原理、适用条件和主要优点,并列举了部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1.
许静  宫延宏  黄启海  许刚 《地下水》2003,25(2):124-124,128
针对目前冠县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机井建设发展中主要存在机井发展不平衡、机井退化、老化、成井质量差等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了今后灌区发展机井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石羊河下游咸水区人饮水成井中存在降低井水含砂量,避免上部咸水与下部淡水相串两个关键性技术问题。通过孔径与管径的调配设计,增大环状粒料层和止水粘土层的厚度;滤水管外包尼龙纱网;粒料与止水粘土接触界面上设计反滤层;填粒后先行拉活塞利用水力夯实粒料层,再投粘土球止掉上部咸水等措施,在民勤县三口人饮水井施工中取得显著效果,证明了该套成井工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望为同类地区人饮水井施工提供技术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车灿辉  黄健  刘静 《探矿工程》2019,46(7):70-76
苏南某电厂江底取水隧道在掘进时发生沼气喷溢引起承压水携带泥沙涌入,隧道修复过程中需要防止承压水再次突涌,而能否通过管井降低长江水体下巨厚的承压含水层水位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本文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现场抽水试验,查明目的含水层与江水及下部巨厚承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得到了各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提供了可靠的降水方案,并对沉降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解决了水上降水管井施工等一系列难题,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洪财 《探矿工程》2018,45(5):87-92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接收井地处江心洲上,开挖地层以粉细砂层和砾砂层为主,降水施工中成功地克服了强透水地层分布厚、受承压水影响大、基坑开挖深度深、民房离基坑边沿距离近、降水技术复杂、地表沉降控制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本文对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地表沉降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梁成华 《探矿工程》2016,43(6):81-83
在临江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是关系整个基坑开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影响工期和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哈尔滨市一临松花江超高层建筑超深基坑地下水处理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对施工过程的设计参数选取、施工经验及不足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潜水含水层中近河基坑工程降水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位于潜水含水层中的近河基坑工程,运用行标JGJ 120—99规程中的有关公式,根据稳定流理论,采用管井井点进行降水设计。通过实例计算,讨论了规程中管井单井涌水量及基坑中某点水位降深计算公式的适用性及局限性,并对相关计算公式进行了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房山岩溶水应急水源地为例,采用等效连续介质体概化地下水流系统,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评价地下水源汇项,分析地下水系统特征。运用MODFLOW中的河流(渠)子程序包,刻画地表河流和泉水与地下水的交换关系。经参数识别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能够比较准确的模拟水源地岩溶水系统。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水源地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应急开采后,地下水系统由向河流排泄转变为河流渗漏补给地下水,可为应急水源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黄河断流的日趋严重,给依赖黄河水生存的东营黄河三角洲地区,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东营市经济的发展。为缓解日益紧张的供水水源问题,急需大力发展井渠联合灌溉。本文通过小径井群取水技术的应用研究,为该地区合理开发与利用浅层地下水,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投资少、易施工、管理方便、见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新疆渭干河流域地下水三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任意多边形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模型,根据地下水水头长观资料识别模型的水文地质参数,建立了含混合井孔的6层模拟系统的地下水三维不稳定流模型来刻画渭干河流域地下水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识别后的模型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预测了未来10 a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探讨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模式,提出在以蒸发排泄为主的条件下,应在保证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夺取无效蒸发.  相似文献   

20.
管井降水是一种设备简单、排水效率高的降水方法,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拉萨京藏交流中心邻河基坑降水项目的施工实践,参考实际施工效果和实际施工条件,研究邻河基坑管井降水的方案优化,分析降水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降水方案的科学性,提高降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