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威海湾入海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潮流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计算威海湾受纳水体水质对排放源的响应关系,结合混合区的确定,计算了各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为各个排污口排放的不同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排放与削减量提供依据。威海湾望岛河和长峰河附近海域稀释扩散能力较差,污染物易滞留,现有排污量超过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放量,需要削减排污量;其余排污口尚有剩余排污量,南竹岛河排污口的剩余排污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两次在水雷营、牛鼻嘴、船坞进行3昼夜的潮汐和海流观测,及在水雷营岸北进行了1a的波浪监测和对威海湾南部近岸水域水深、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威海湾内外的潮汐类型属不规则半日潮,潮差平均为1.35m,潮流流速偏小,最大流速在牛鼻嘴附近海域为37cm/s(流向94°),水雷营附近海域为18cm/s(流向78°),船坞附近海域为10cm/s(流向210°)。2.牛鼻嘴、水雷营和杨家湾3处附近海域50a一遇H1/10波高分别为4.6m,4.3m和3.9m,对应的周期均为T=8.6s。3.威海湾南部海底地形虽然坡度较陡,但变化趋势较平稳,近岸水域具有岩石浅滩,并有明暗礁石分布。基岩高度起伏比较大,最大相差30m左右。4.没有外部固定输沙源,局部海岸侵蚀后退系古老片麻岩,经风化侵蚀下来的物质其量甚微,对未来海港及航道不会构成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山东半岛的北侧,海湾面积6966km^2,海岸线长319.06km,是渤海内三大海湾之一,是山东省的最大海湾,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渔场之一。了解莱州湾海洋渔业现状,对于“海上山东”建设和今后正确引导黄渤海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山东半岛近岸海洋牧场海域水动力环境研究,本文利用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山东半岛东北部4个海洋牧场获取的海流资料,应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余流主轴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冬季各海洋牧场的潮流、余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各海洋牧场潮流由M2分潮潮流主导,受地形边界限制,各主要分潮潮流均为往复流,且潮流椭圆主轴平行岸线。(2)不同海洋牧场呈现不同的余流特征和影响机制。烟台安源海洋牧场余流大致垂直于岸线流向近岸,平均流速约为0.9~1.7cm/s;日平均流以经向流为主,与经向风呈显著正相关,海水受北风强迫在近岸堆积。威海瑜泰海洋牧场余流大致垂直于岸线流向外海,平均流速约为1.4~1.7 cm/s;日平均流亦以经向流为主,与经向风呈显著负相关,表层海水受北风强迫向近岸堆积,在近岸产生下降流,海面以下存在北向的离岸流。威海西港海洋牧场余流为东南向,平均流速约为2.5~3.0 cm/s,日平均流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压性。荣成楮岛海洋牧场余流为东北向,平均流流速约为5.6~9.9 cm/s,日平均流表明海水沿桑沟湾南岸流出海湾,推测桑沟湾海水在湾内逆时针流动。研究成果利于进一步研究山东半岛邻近海域动力环境的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5.
最近,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管区发布了1994年海洋监测通报,公布了山东省北部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并指出了主要污染物质及重点污染区域。 通报指出:在东起威海西至小清河口的近岸海域内,化学耗氧量、无机氮、活性磷和油4个项目的含量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化学耗氧量超标率为22%,超标海域分布在小清河口及威海湾2个区域,最大值(5.4毫克每平方分米)出现在威海湾,超过三类海水标准。无机  相似文献   

6.
围填海累积效应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图资料和卫星影像,确定了钦州湾2004年与2019年两个历史时期的岸线与水深。基于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建立高精度的水动力模型,分析了近15年来围填海工程的累积效应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与岸线的改变使得钦州湾外湾潮汐振幅减小、茅尾海内潮汐振幅增加;潮流场改变明显,外湾中部流速普遍增加,围填区域潮流减弱明显,但潮流性质未改变,依然为落潮占优;钦州湾纳潮量有所减小,主要发生在外湾区域;而余流减弱,并且出现涡旋,这不利于水体的向外扩散。通过染色实验发现,钦州湾水体半交换周期在有无径流的情况下都明显增长,且在围填海区域水交换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龙口湾水动力特征及其对人工岛群建设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龙口湾及附近海域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Mike21数学模型模拟了人工岛建设前后的潮流、波浪、纳潮量及水交换率等水动力特征,探讨了人工岛群建设对龙口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岛建设显著改变了龙口湾潮流场特征及水体运动路径,湾内受到人工岛的阻挡,流速普遍减小,局部区域潮流运动形式由往复流变为旋转流,流向变化较大,余流形成多个涡旋;湾外由于堤头挑流作用导致局部区域流速增大且余流流速增大,潮流运动形式未发生明显改变。受人工岛的掩蔽作用,人工岛及附近区域的波浪有效波高普遍减小。龙口湾潮位出现北部最大潮差变小、南部最大潮差增大的格局,壅水作用导致人工岛内部水道潮差变化明显。人工岛建设直接占据了龙口湾海域面积,导致其纳潮量明显减小,水交换率呈现南部和北部增大、人工岛北侧以及内部水道减小的特征,人工岛造成的水动力环境的改变是影响水交换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工岛群建设导致龙口湾内的潮流、波浪、纳潮量以及水交换等水动力特征减弱,是引起龙口湾水动力条件变化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潮波数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08)建立了北部湾及其临近海区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模拟了K1,O1,M2和S2这4个主要分潮,分析了模拟的潮汐和潮流分布特征,从潮波能量的角度讨论了琼州海峡对北部湾潮波系统的影响,并给出北部湾潮能的耗散情况。研究表明,北部湾是典型的全日潮海区,K1和O1分潮在南部湾口形成半个旋转潮波系统,无潮点位于越南顺安附近岸边。琼州海峡中的欧拉潮汐余流为西向流,潮余流造成的水通量约为0.034×106m3/s;余流出海峡西口后,先折向北,然后转向南流出湾外。研究海区中两个强潮流区分别位于琼州海峡和海南岛的西侧,同时这也是两个潮能的高耗散区。北部湾的潮能自南部湾口由外海传入,通过西口涌入琼州海峡,到达海峡东口时日潮波的能量已基本耗散殆尽,在海峡内耗散的4个分潮的潮能约为3.33 GW,相当于北部湾潮能耗散量的35%左右。数值试验表明,琼州海峡作为潮能耗散的重要海区,其存在对于北部湾潮波系统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计算了底边界潮能耗散,结果表明在北部湾和琼州海峡,底边界耗散的潮能分别占该海区总耗散的83%和80%。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地处渤海湾,有海岸线153km,滩涂370km2,海岸带约2266km2。按现行规定管辖海域面积约3000km2。天津是我国最重要的沿海大城市之一。海洋对于天津的发祥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海洋工作,1996年批准成立天津...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年兴化湾及周边海域的流速、流向的观测资料,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海流周日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海域潮流特征。最后,针对兴化湾岸线复杂、岛屿众多的特点,基于FVCOM数值模式,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建立兴化湾及周边海域潮流动力数值模型,经实测站潮汐、潮流数据对模拟结果验证,模型能够较好的刻画各测站潮汐、潮流过程特点,反映研究海域流场特征规律,可为该海域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州湾海域赤潮灾害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6年海州湾海域共发生有记录的赤潮7起,涉及海域面积近2000 km2,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本文根据近年来海州湾赤潮发生的情况和相关资料,阐述了海州湾赤潮的发生及其影响、赤潮主要藻种,从物理、化学、气候、生物等因素上分析和讨论了海州湾赤潮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加强赤潮的研究工作;(2)控制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防止海水富营养化;(3)加强赤潮监测.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大亚湾北部沿岸污水排海位置优选的方法。根据研究海区的水深条件、海岸地形特点、欧拉余流流场、海流流速、渔业水产、旅游等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水质条件等,定性地确定6个预选排污海区。然后利用Roberts的近区初始稀释模型和二维水质模型,以南海石油化工项目的污水排海为例,定量地计算被确定的六个预选排污海区的稀释扩散输移能力。通过比较,认为大亚湾北部沿岸的污水不适宜就近排入靠岸海域。当污水量不大时,排污位置选在距马鞭洲岛南端以东约4km处(即C海区),可达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当污水量较大,排海污染物量大时,排污海域的位置应选择在赤洲岛与黄毛山岛之间,即E海区.或在C海区与E海区之间。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3年对胶州湾东部和青岛前海2008年奥运赛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碳和硫化物的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As除外)高含量主要分布在团岛污水处理厂,大港出口北侧至李村河口沿岸一带。作者通过与胶州湾周围岩体、地层和松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比较以及重金属与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的相关分析,证明了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并且重金属与硫化物的物源不尽相同。作者发现由于胶州湾的潮流作用模式使胶州湾东部排入的污染物向西扩散的可能性削弱,是胶州湾东部污染严重的一个自然因素。同时由于胶州湾东部的部分污染物经由沧口水道搬运到青岛前海的退潮三角洲区域而出现局部高值区,其中沉积物中的Cr和Cu已有超标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水动力及污水稀释扩散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水动力条件、上海市现有及拟建排放口污水排放的稀释扩散场进行了模拟。模型利用潮汐数据和排放口附近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分别对丰水期、枯水期的大、小潮情况下的流速场、潮位场及污水扩散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污水的稀释扩散;现状排放量对长江口水环境影响不大;但如果污水在排放前不进行一定的处理,规划排放量排人长江口将会严重恶化其水质,特别是枯水期小潮时最为严重。建议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的环境容量,结合排放口的稀释扩散能力,合理确定污水排放方案。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水质肥沃,生物资源丰富。但近些年来每年注人海湾的污水殊为可观,对近岸水域造成很大威胁。为此,1978-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天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南开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协作组,对渤海湾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的环境污染调查和研究,本文是其部分成果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纳污海水中COD生化降解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5-11月期间,采取渤海湾海水,控制不同的试验水温和不同的有机物起始浓度,采用试验室模拟方法,测定COD生化降解曲线。依据COD降解动力学理论,得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COD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经过归纳综合,建立了纳污海水中COD的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方程式。试验结果显示,渤海湾天津近岸排海污水COD生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降解速率系数足值介于0.023-O.076d-1之间。k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k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对广东柘林湾每月一次的监测结果,分析了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评价了增养殖区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北部海区大于东、南部海区,近岸高于离岸的基本格局,其主要来源为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目前,柘林湾整个海区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青岛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排海口位置进行了水动力条件、混合区域海水交换率及更新周期、污染物扩散系数及浓度分布、水质点迁移轨迹的比较,确定了其最佳排海口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桑沟湾汁算潮流场基础上,采用ADI法,建立了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和平流——扩散输运模型。对排污口的污水输运轨迹进行了跟踪,并预测了桑沟湾1995年、2000年的水质,绐出了COD浓度分布的发展趋势,指出桑沟湾是一个水交换滞缓、物理自净能力较弱的海区。据此可为桑沟湾沿岸的排污口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