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危岩是广西岩溶石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文章以马山县危岩治理为例,论述了应用清除法治理危岩体的技术要点,以促进广西岩溶石山区危岩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广西岩溶石山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1%,极其复杂的岩溶地质条件,尤其是地表严重缺水状况阻碍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广西又是岩溶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因此,重视和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对推进广西特别是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湘西北岩溶石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且具分布不均匀性,找水难度大,为提高含水构造的异常分辩力,各种物探方法的优化组合中,以高密度电法在确定最佳井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采集的数据量大,对异常特征反映灵敏度高,在湘西北不同的岩溶水文系统中找水,取得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十分发育,且古岩溶典型发育区差异性明显。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研究成果基础上,划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类型,分析古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塔北、塔中和塔西南岩溶发育区的古岩溶储层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具有期次多、类型丰富等特征,储层可以划分为潜山型和内幕型,并细分为潜山岩溶、顺层岩溶、层间岩溶、同生岩溶、埋藏岩溶及复合型岩溶。(2)岩溶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因素和沉积因素,其中构造因素主要体现为构造活动、古地貌格局及断裂等,沉积因素主要体现为沉积相、岩性及其组合。(3)塔北、塔中和塔西南岩溶发育区奥陶系的岩溶储层发育的规模、类型及油气富集特征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塔北地区以潜山型(风化壳)岩溶和层间岩溶为主,其次为埋藏岩溶,岩溶规模最大;塔中地区以埋藏岩溶为主,潜山岩溶、同生岩溶及层间岩溶也较为发育,岩溶规模较大;塔西南地区岩溶储层整体欠发育,以层间岩溶为主,岩溶规模较小。构造因素和沉积因素的差异是控制塔里木盆地古岩溶差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宏观地震断裂识别、微观裂缝测井解释,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温和埋藏史和孔隙度演化史.结果表明:沙雅隆起奥陶系岩溶类型从微观角度分为同生期岩溶、潜山岩溶(渗流期岩溶和潜流期岩溶)、浅埋藏岩溶及深埋藏岩溶.断裂对岩溶储层的发育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断裂为岩溶作用提供渗滤通道,同时断裂带是裂缝与岩溶...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埋藏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已有资料,对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的埋藏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圈定了全省深部岩溶热储分布范围为4.4万km2,共12个地热区,岩溶类型包括岩溶-裂隙和裂隙-岩溶2种类型,对全省深部岩溶热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山东省今后深部岩溶热储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两湖隧道是国内最长、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湖底隧道, 其东湖段穿越岩溶区, 识别其岩溶水系统结构对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区内岩溶水系统结构及水循环特征, 综合利用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刻画了岩溶含水系统边界, 总结了岩溶发育规律, 识别了洞穴沉积物来源, 分析了岩溶水与孔隙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探讨了岩溶水循环模式。结果表明: 研究区可划分为南北2个岩溶含水系统, 北段岩溶含水系统的岩溶发育程度强于南段岩溶含水系统, 北段和南段岩溶含水系统由断层带连通而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洞穴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第四系残积层和洞穴围岩风化。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水与下伏岩溶水的水力联系较弱, 而第四系残积层孔隙水与下伏岩溶水的联系紧密。本研究利用多种技术方法精细刻画湖底隧道的岩溶水系统结构, 可服务于隧道工程的涌突水风险评价和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8.
由于岩溶发育的极不均匀性和岩溶含水介质的多重介质性等特征, 使得岩溶水系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在孔隙或微小裂隙含水介质中岩溶水满足达西流, 而在岩溶管道中可能出现非达西运动, 这给岩溶区地下水模拟带来了极大挑战。系统地梳理了岩溶水流和溶质运移模拟的主要方法, 总结了复杂岩溶多重介质系统地下水模拟技术的现状, 并结合我国南方岩溶和北方岩溶各自的特点, 提出岩溶水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要点。主要包括: 需加强野外调查和观测, 提高模型中对岩溶含水介质结构非均质性表征的精度; 进一步深化对岩溶水运动机理的研究, 刻画岩溶多重介质的水流特征以及水交换机理; 针对北方岩溶水系统模拟, 可选择等效连续多孔介质模型, 重在耦合区域分布的岩溶溶孔-裂隙介质中慢速渗流与脉状分布的强径流带快速流; 对于南方岩溶区, 建议考虑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与能刻画集中管道流多流态变化的多重介质模型的岩溶地下水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9.
桂林岩溶千姿百态奇丽无比,曾引起许多中外地学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人们多着重于地表岩溶的研究。 地表和地下岩溶的演化极其复杂。岩溶发育是碳酸盐岩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桂林东城区多年供水勘探揭示的大量地下岩溶资料的系统分析和概率研究,结合区内湿热多雨和特定的自然地质条件、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对地下岩溶发育的主要控制进行探讨,研究不同岩性、构造和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地下岩溶发育规律、特征、洞穴的充填与岩溶含水层储水特征及供水条件,并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讨论了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受自然环境和技术方法制约,青藏高原岩溶发育演化和岩溶地下水循环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青藏高原碳酸盐岩区的经济发展、民生设施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通过野外地质测量,岩溶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分析,泉水流量动态,水均衡计算和物探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四川省康定市北郊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岩溶发育特征,识别了岩溶径流通道和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康定市北郊碳酸盐岩分布于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区,可溶岩地层分布、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均受构造控制,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和活动断裂附近的岩溶发育程度较强。岩溶水呈管道流径流,主要以岩溶大泉形式集中排泄,泉流量约1.5×104 m3/d且动态较为稳定。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识别出研究区存在通化组岩溶水径流带和雅拉河断裂岩溶水径流带。水化学-同位素数据、岩溶泉流量动态和水均衡计算结果显示,雅拉河河水是岩溶大泉的主要补给源,岩溶地下水主要沿雅拉河断裂岩溶水径流带径流并集中排泄。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岩溶区三个铅锌硫化物矿床风化带观测结果表明,中低山岩溶区硫化物矿床具有更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但次生晕面积较小;岩溶平原区硫化物矿床风化与元素表生迁移特征较相似于非岩溶区的情况,表现在可产生较宽的pH偏低带和较大面积的次生晕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区,年降水在1000mm以上,但由于独特的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区内旱季人畜饮用水十分困难,特别是岩溶峰丛洼地谷地。另一方面,该区地下水资源又十分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就成为解决人畜饮用水乃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岩溶水系统补给面积的确定是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基于水均衡原理与水文脉冲函数, 介绍了求取补给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探讨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选取了广西桂林丫吉试验场岩溶泉、湖北兴山雾龙洞地下河、沪蓉高速峡口隧道集中涌水点3个典型的南方岩溶水系统, 对其水文过程进行模拟, 利用最优模型参数分别求得补给面积, 与其他方法综合确定的补给面积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基于岩溶水文过程模拟的补给面积计算方法是对岩溶水系统补给面积求取方法的一种新的补充, 在中小尺度规模的南方岩溶水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科学界定山地和山区类型是认识山地、因地制宜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为山区分类开发、分类施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滑动窗口尺寸,运用空间分析工具对SRTM进行处理以获取山地坡度、起伏度,并提取了黔桂喀斯特各类山地空间范围和规模,以此对县级层面黔桂喀斯特山区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结论如下:①二次使用均值变点法确定移动窗口面积与平均地形起伏度拟合的对数曲线拐点,其表征的是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移动窗口面积为6.50 km2。②黔桂喀斯特山地占比大,山地与非山地面积之比约为89:11,且山地省际空间分异明显,贵州喀斯特山地以中山、中低山为主,占贵州部分的57%;而广西喀斯特山地以丘陵为主,占广西部分的59%。③黔桂喀斯特山地区均为山区县,其中,18个纯丘陵县、10个半山区县、15个准山区县、21个显山区县、32个整山区县。整山区县个数多,多分布于乌蒙山区和黔桂峰丛洼地山区,多数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喀斯特石漠化动态监测与驱动诊断信息系统(KRD.DMDM.IS)的研制。文章论述了该系统应用的ArcObjects技术及其二次开发层次、一般开发步骤和应用的部分接口,采用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并将支持C/S体系结构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器(ArcSDE)集成于系统中来,较好地解决了对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接口;构建了马尔柯夫模型和驱动诊断模型,对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石漠化动态变化、演变趋势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该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天峨牛坪金矿位于右江盆地北东侧、天峨构造北端 ,以岩溶砂金为主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受多组断裂控制的溶蚀洼地及溶洞中。矿区内发现含 (金 )锑水晶的石英—方解石脉、方解石脉 ,脉体成份与砂金矿石成份相同 ,说明砂金矿源于岩金矿脉。此发现对黔桂地区在碳酸盐岩区寻找同类型金矿 ,对锑、水晶矿点 (床 )资料二次开发 ,研究该区金矿成矿作用 ,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西凌云县下甲砂金矿床区域上位于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隆林-南宁断褶带东侧,凌云穹窿南缘,受控于凌云-逻楼孤型背斜及沿背斜轴向延伸的NW向断裂;背斜核部的上泥盆统融县组(D3r)灰岩是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矿体赋存在沿NE向断裂分布排列的溶蚀洼地及溶洞中,金以自然粒状产出, 中细粒为主,粗粒次之,与锑矿物密切共生.  相似文献   

18.
With a subtropical climat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has a typical karst landscape. Rocky desertifica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 due to its high vulnerability caused by the joint effect of natural settings and human activities, because of which its eco- environment has been deteriorated in recent years, and farmland has been disappearing sharply at the same time. This, in turn, has exacerbated the poverty level in the rural areas of the region. In this study, we monitor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ocky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temporal evolution using Landsat TM/ETM images of 1985, 1995, 2000 and 2005. We also analyzed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expansion. Through constructing regression models by using all the relevant variables and considering the lagged effects as well as fixed effects, we quantified the exact role of different factors causing rocky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tudy area with some new findings. The new findings in this study are greatly helpful for preserving, restor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degraded mountain environment in Guangxi and other karst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also for alleviating poverty in the rural area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study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regional karst LUCC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nd its causa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rocky dcsertification by integrat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relying on RS, GIS and GPS (3S) techniques, karst land rocky derification dynamic monitoring and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KLRD.DMVM.IS) is framed, which includes design aim and structure model, function design, database design and model system design. The model system design gives priority to dynamic monitoring, drive force diagnos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support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model type, mathematic expression and its meaning, the dynamic monitoring models are concretely devised to refle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ing features and the trend of karst LUCC 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Taking Du‘an Yao Autonomic County of Guangxi as an example, the KLRD.DMVM.1S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ss and trend of karst LUCC and rocky desertiflcation in Du‘an County, and it provides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n karst l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凌云县下甲水晶砂矿中民采发现砂金进行介绍,分析研究了当地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砂金与水晶砂矿来源一样,其母体都是含晶石英-方解石脉,属于岩溶型水晶-砂金矿.此发现对寻找广西砂金矿,拓宽金矿资源的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