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南襄盆地内矿产地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等研究,发现一些襄樊-枣阳凹陷白垩系烃源岩信息:凹陷东缘盐矿井揭示的上白垩统中段烃源岩较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演化程度适中,显示出一定的生烃能力;地表化探甲烷C同位素数据显示,近一半样品与中生界成熟石油伴生气有关,佐证了该区中生界生烃能力.地震勘探成果表明白垩系分布广、厚度大、沉积环境较稳定;在已投入地震勘探的900km2范围内,共解释出襄樊-枣阳凹陷可靠和比较可靠的白垩系圈闭23个,圈闭面积4~16krm2,最大可达200km2.其中,枣阳凹陷的13个圈闭是20世纪90年代地震勘探解释成果,落实程度较高,总面积达189km2.利用现有的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对襄樊-枣阳凹陷白垩系石油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资料显示,南襄盆地襄樊-枣阳凹陷白垩系范围较广,厚度大,埋藏深,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综合认为白垩系是区内值得探索的勘探新层系.  相似文献   

2.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黔中隆起位于上扬子板块东南缘,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早震旦世裂谷、晚震旦世—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泥盆纪—中三叠世陆内裂谷与克拉通盆地和晚三叠世—第三纪陆内盆地5大演化阶段。该区具有较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发育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页岩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两套区域烃源岩及下奥陶统湄潭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局部泥页岩烃源岩,具有很强的生烃潜力;发育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寒武系金顶山组碎屑岩、高台组—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和下奥陶统—下志留统储层;而牛蹄塘组泥岩和娄山关组膏盐白云岩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泥岩是该区区域性盖层,湄潭组、龙马溪组为局部盖层;该区保存条件复杂,燕山、喜山构造运动对早期油气藏的改造和破坏较大,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风险所在。研究认为该区油气勘探潜力较大,而安顺凹陷、三塘—百兴凹陷和黔西凹陷整体油气保存条件较好,为最有利天然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3.
试论碳酸盐岩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兰生 《矿物岩石》2001,21(4):45-47
虽然多年来油气勘探的实践说明碳酸盐岩可以成为烃源岩,但对于碳酸盐岩的成烃机理和评价标准尚无定论。作者认为,这主要是碳酸盐岩的生烃过程与泥岩的重烃过程不同引起的:碳酸盐岩一般先成岩而后生烃,泥岩一般则先生烃而后成岩。作者根据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碳酸盐岩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有:1、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机理研究;2、碳酸盐岩天然气有效运聚系统研究;3、碳酸盐岩气藏地球化学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域渤东凹陷烃源岩特征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渤东凹陷内油气勘探因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而陷入低谷,主力烃源岩不明确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核心问题。结合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东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借助盆地模拟和油源对比结果,明确了渤东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系和勘探潜力。渤东凹陷发育东三段、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4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为很好的烃源岩,其生烃量占凹陷总生烃量的61%,是渤东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地质分析表明,PL9-1油田的油气主要来自渤东凹陷,预示渤东凹陷具备较大的勘探潜力。油源对比结果表明,PL9-1油田75%的原油来自于沙三段烃源岩,渤东凹陷及周缘地区今后的勘探应以寻找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为主。  相似文献   

5.
下扬子地区热历史与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下扬子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优选地区,针对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提出了“二次生烃,晚期成藏”的部署思路。通过盆地热史恢复获得热流史,然后正演计算烃源岩成熟度史,再利用实验模拟二次生烃量版,计算区内4套主要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强度。结果表明:(1) 下扬子地区苏北、苏南、皖南地区具有不同的热演化史;(2) 二叠系和下三叠统烃源岩具有好的二次生烃潜力(150~300 mg/g),志留系烃源岩有一定的二次生烃潜力(约为120 mg/g),寒武系烃源岩几乎不具有二次生烃能力;(3) 平面上,苏南、皖南地区的二次生烃条件整体上不利,苏北各凹陷区4套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强度明显大于苏南和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6.
王玉伟  刘惠民  焦红岩  王学军  路智勇  赵海燕  刘金友  陈红汉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41-2022062041
孔店组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油气勘探向深层转移的重要层系,受演化程度较高的制约,东营凹陷南坡东段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存在争议,为探讨东营凹陷深层含油气系统,明确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笔者等从含油气检测结合烃源岩分析的角度进行讨论。通过孔二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恢复,结合地震剖面,明确了孔二段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探讨了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的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地化及薄片观察,对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研究,且对高成熟孔二段烃源岩进行原始有机碳含量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冷阴极发光、荧光观察等系统分析,判识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研究认为,孔二段烃源岩展布范围较大,且在沉降中心发育较厚的孔二段烃源岩层;孔二段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属于Ⅱ1-Ⅲ型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烃源岩已进入生气阶段,综合评定为中等—较好烃源岩。孔店组主要发生两期油充注和一期天然气充注:第一期油充注发生在沙三段沉积时期;第二期油充注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第三期天然气充注发生在平原组沉积时期,结合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结果,认为孔店组原油具有孔二段烃源岩的生排烃贡献。通过分析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特征结合生排烃研究,判识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为东营凹陷深部含油气系统研究鉴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油气勘探前景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柯坪地区地面油苗分布层系多、范围广,发育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多套烃源岩,该区经历了大规模油气成藏过程和强烈的破坏作用,油气勘探最关键的风险因素是保存条件。从保存的角度看,寒武系膏盐岩是一套优质盖层,膏盐层与盐间及盐下碳酸盐岩、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青松采石场奥陶系轻质油流揭示现今可能有碳酸盐岩残留油气藏存在,美国中部地台区辛辛那提隆起奥陶系浅层油藏就是例证。地面油苗中,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中的出露点最多,且礁灰岩储集性能好,在埋藏区可能得到保存。基于地面调查难以进一步深化认识和推动勘探,建议评价选择地质目标实施钻探。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比较现实的目标为:萨拉姆布拉克背斜构造,落实寒武系膏盐岩及玉尔吐斯组烃源岩,了解盐间及盐下含油气性;青松采石场奥陶系碳酸盐岩残留油气藏分布区;皮羌村西南哈拉峻盆地石炭-二叠系礁灰岩目的层。  相似文献   

8.
始新统孔店组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油气勘探向深层转移的重要层系,受演化程度较高的制约,东营凹陷南坡东段孔二段(孔店组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存在争议,为探讨东营凹陷深层含油气系统,明确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笔者等从含油气检测结合烃源岩分析的角度进行讨论。通过孔二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恢复,结合地震剖面,明确了孔二段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探讨了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的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地化及薄片观察,对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研究,且对高成熟孔二段烃源岩进行原始有机碳含量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冷阴极发光、荧光观察等系统分析,判识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研究认为,孔二段烃源岩展布范围较大,且在沉降中心发育较厚的孔二段烃源岩层;孔二段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属于Ⅱ1—Ⅲ型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烃源岩已进入生气阶段,综合评定为中等—较好烃源岩。孔店组主要发生两期油充注和一期天然气充注:第一期油充注发生在沙三段沉积时期;第二期油充注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第三期天然气充注发生在平原组沉积时期,结合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结果,认为孔店组原油具有孔二段烃源岩的生排烃贡献。通过分析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特征结合生排烃研究,判识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为东营凹陷深部含油气系统研究鉴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初始裂陷作用区,受埋深及地温梯度控制,在志留纪或泥盆纪之前就已大量生油;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分布面积广,受表生风化淋滤、胶结物溶蚀及构造裂缝改造等后期作用影响,可形成优质区域性储层;优质的区域性盖层是前寒武—寒武系古老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盆地膏盐岩累计厚度都超过1 000m。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深层含油气层系,同国外古老含油气盆地相比,同样具有多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生烃、厚层区域性膏盐岩封堵及长距离运移、多层系成藏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勘探实践表明,部分油气来源于白垩系烃源岩,勘探前景广阔。系统分析了白垩系烃源岩分布特征、生烃潜力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白垩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最大厚度达500m,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成烃贡献区域主要集中在山前断裂带东西两侧,自西部四棵树凹陷部分区域,至沙湾凹陷东部。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白垩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变化较大,非均值性强,在四棵树凹陷与沙湾凹陷均有优质层段出现,w(TOC)在1.0%以上,(S1+S2)在2mg/g以上,烃源岩较好,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部分为Ⅲ型,生烃组分为孢子体、角质体及部分壳屑体。四棵树凹陷与沙湾凹陷白垩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白垩纪沉积时期,研究区气候干燥,沉积中心在沙湾凹陷南缘区域,主要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局部地区(如沙湾凹陷)发育半深湖相沉积,烃源岩主要形成于以藻类或其他低等水生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的弱还原-还原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清水营组石膏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包裹体,而油气包裹体的研究对认识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条件,拓展盆地油气勘探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等手段对清水营组石膏中油气包裹体的发育特征和组成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油源对比,分析油气包裹体中油气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和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清水营组结晶状石膏中油气包裹体中原油来源于清水营组烃源岩;纤维状石膏脉中油气包裹体原油来源于白垩系马东山组烃源岩.六盘山盆地清水营组泥岩具有生烃潜力,是盆地潜在的烃源岩;白垩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以沿着断裂等输导体系向上覆地层运移,并在新生界聚集,沟通白垩系烃源岩断层附近的新生界圈闭是六盘山盆地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2.
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的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 分析了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从有机碳含量(TOC)、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S1+S2、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Ro)等方面对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北塘凹陷东三段、沙一段和沙三段是本区的烃源岩层段, 其中沙三段烃源岩生烃指标最好, 是本区的主力烃源岩层段.烃源岩的模拟结果表明: (1)北塘凹陷的烃源岩门限深度为2 390 m, 门限温度为94.2℃, 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约为25~28 Ma; (2)北塘凹陷沙三段的现今地层温度为140~160℃, Ro达0.9%~1.4%, 正处于生油高峰期; 沙一、二段的现今地层温度为100~140℃, Ro达到了0.75%~1.0%左右, 已进入中等成熟阶段; 东营组的现今地层温度为80~100℃, Ro为0.45%~0.75%, 处于低-中等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3.
Palogue油田的发现打开了Melut盆地古近系勘探新方向,证实了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Palogue油田具有以下白垩统为主力烃源岩,古近系为主力成藏组合的跨时代运聚风格,幔源CO2气体对油气的聚集和改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对CO2气体、原油特征、生标特征、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地层埋藏史,分析油气特征及成藏期次.结果表明:Palogue油田具有两期成藏的特征,古近纪中期发生第1期油气成藏事件,随后原油被降解;古近纪晚期-新近纪以来,伴随幔源CO2气体油气发生第2次运移充注事件,且CO2气体对油藏进行了强烈的气洗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化盆地是发育在中生代基底之上的断陷盆地,勘探程度低,在该盆地三棵榆树凹陷钻探的通地1井发现油气显示,但油气来源尚不清楚,制约着盆地后续油气资源勘探部署工作。本文通过对通地1井原油和岩心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分析对比,发现通地1井原油与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和亨通山组黑色泥质烃源岩具有类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推测三棵榆树凹陷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烃源岩,也可能来自亨通山组烃源岩,这一成果扩展了通化盆地及周缘油气勘探领域,为通化盆地下一步油气基础地质研究和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油生气量计算模型、岩石吸附油气量计算模型、油溶水溶气量计算模型、扩散气量计算模型计算了济阳坳陷(车镇、沾化和东营)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生烃量和残留耗散烃量,进而根据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出排烃量,根据排烃量的大小对目标层进行了烃源岩评价。结果表明,车镇、沾化和东营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均为非油源岩、非气源岩。结合车25井、孤古2井和草古101井有机质成烃剖面,认为造成研究区烃源条件差的原因是有机质丰度过低。  相似文献   

16.
针对碳酸盐岩发育区烃源岩普遍存在二次生烃的问题,以苏北盐城凹陷朱家墩气藏源岩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为目标,应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定量研究该源岩的二次生烃(气).在模拟实验基础上,选取动力学模型,求取动力学参数,再结合朱家墩地区的埋藏史和热史,最终求取了源岩生气史曲线.得出在距今240-190 Ma(三叠纪-早侏罗世)时二叠系灰岩第一次生气,随后地层抬升,生气过程中止;在距今54 Ma(始新世)时该烃源岩埋藏条件达到了第一次生气终止时的条件,开始第二次生气,生气过程一直持续到现今,第一次生气量(10%)远无法与第二次生气量(80%)相比.并通过储层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判断朱家墩气藏流体注入期次,结果显示,二次生气的生气高峰与流体注入期相匹配,验证了用动力学方法评价二次生烃、多次生烃的合理性,同时也佐证了二叠系灰岩对朱家墩气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基于层序地层格架下的烃源层空间分布特征和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随层序、体系域的变化规律。以大民屯凹陷为实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4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预测未钻井或未取心地区烃源层空间分布特征和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性质;(2)通过细化烃源岩评价单元,提高资源量计算中烃源岩体积估算和有机质性质评价的精度;(3)为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成藏系统研究提供“油气源”和“资源量”的要素;(4)可以作为盆地沉积充填分析的线索,并对已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行检验和校正。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研究不仅对中国东部老油田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勘探程度低、钻井少、源岩取心少的西部含油气盆地中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易立 《中国地质调查》2014,6(4):104-111
牧原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均较低的凹陷,尚未取得勘探突破。为明确牧原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老井复查与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等,基本明确了凹陷油气地质条件: ①牧原凹陷具有单断箕状结构,可划分为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3个构造单元; ②发育大磨拐河组、南屯组和兴安岭群3套有效烃源岩,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好,以II1-I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量大,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是凹陷主力烃源岩,兴安岭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处于高成熟阶段,虽然厚度与分布有限,也是一套有价值的烃源岩; ③发育兴安岭群的自生自储或上生下储、大磨拐河组与南屯组的自生自储、伊敏组的下生上储3套储盖组合。对比高勘探程度区单断箕状凹陷的成藏规律,结合牧原凹陷自身的地质特点,构建了牧原凹陷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开展区带的初步评价,优选出2个有利区带,提出了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易立 《中国地质调查》2019,6(4):104-110
牧原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均较低的凹陷,尚未取得勘探突破。为明确牧原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老井复查与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等,基本明确了凹陷油气地质条件:①牧原凹陷具有单断箕状结构,可划分为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3个构造单元;②发育大磨拐河组、南屯组和兴安岭群3套有效烃源岩,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好,以II 1-I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量大,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是凹陷主力烃源岩,兴安岭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处于高成熟阶段,虽然厚度与分布有限,也是一套有价值的烃源岩;③发育兴安岭群的自生自储或上生下储、大磨拐河组与南屯组的自生自储、伊敏组的下生上储3套储盖组合。对比高勘探程度区单断箕状凹陷的成藏规律,结合牧原凹陷自身的地质特点,构建了牧原凹陷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开展区带的初步评价,优选出2个有利区带,提出了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