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环境中的氟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第四纪沉积物,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诸方面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环境中氟的含量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氟温泉是导致本病区环境氟异常的氟源,人为引高氟温泉作生产、生活用水,加大了氟异常波及的范围和程度,高氟饮水和低氟饮水加高氟粮食是导致居民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改水降氟是矫正环境氟异常和防治氛中毒的根本对策,分析表明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氟的淋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日邦  王丽珍 《地理学报》1992,47(4):376-381
本文对8种土壤进行了氟的淋溶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的土壤氟的淋溶程度各不相同,氟的淋溶浓度的变化曲线也不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氟淋溶作用的因素,并讨论了淋溶出来的氟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3,(4):41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电解铝的产能过剩引起的行业整体开工率不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其上游的氟化铝产业。日前,占据国内氟化铝市场20%份额的多氟多发布公告称"公司氟化铝生产线停产检修两个月"。受此影响,多氟多的主营业务收入可能减少1亿元。公告:多氟多停产进行技术改造7月中旬,豫股板块的电解铝上游生产企业多氟多发布公告:鉴于氟化铝市场持续低迷,经多氟多公司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南极磷虾不同部位中氟含量的测定,结合氟在测区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南极磷虾体中其它元素的分析资料,讨论了氟在磷虾体内的分布和赋存形式,并对其可能的富集机理及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我国不同地理条件下耕作土中氟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本文讨论了江苏省地氟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区域环境特点及其二者间的关系,得出了如下认识:(1)病区成因属饮水型;(2)病区分布明显受控于区域地下水的组成,特别是水氟含量值;病区成因即形成高氟地下水的环境因素包括地貌条件、沉积环境、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茶园生态系统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作者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般茶园(非F污染区,非高F地质背景区)生态系统F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估算茶园生态系统各子系统F的库容和库之间的F流量,分析茶园生态系统F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茶园生态系统F的惰性库:调节库:活动库为239:4:1,活动库占总库容的比例高达0.41%,其比例是非常高的;2...  相似文献   

10.
氟是地理环境中的广布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270ppm。在生态环境中,氟是经常与人体接触,并不断参加体内新陈代谢和物质循环的微量元素。它既为人体所必需,稍过量又对人体产生危害。在地理环境中,其含量的区域分异十分明显:既有堆积富集区,又有淋溶缺氟区。地方性氟病就是由区域环境中所累积的高含量氟,通过饮水、食物或空气进入人体,破坏人体内氟钙磷的代谢平衡而引起的疾病。轻者出现氟斑牙、腰腿酸痛等症状;重者则骨骼畸形、骨折乃至瘫痪。本文仅据笔者近年调查和搜集的资料,就我国氟病区分布的若干地理规律和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立荣  雒昆利 《地理研究》2012,31(8):1503-1511
对大巴山区内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中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区地史时期形成的各单元地层岩石中普遍富氟。下寒武统鲁家坪组碳质板岩、黑色页岩、磷块岩中平均氟含量普遍超过800mg/kg,下志留统大贵坪组碳板岩氟含量也明显较高(1500mg/kg以上),这些地层分布区是大巴山区的氟富集区;奥陶系、中志留统及下志留统除大贵坪组外的各组地层氟含量也一般高于地壳平均含氟量;而震旦系、下寒武统箭竹坝组及中上寒武统地层氟含量一般低于500mg/kg,是大巴山区的相对低氟区。大巴山区早古生代石煤中氟含量普遍高于中国腐植煤的平均含氟量,其中紫阳蒿坪下志留统大贵坪组的石煤氟含量最高;其次是下寒武统石煤;中、上寒武统及奥陶系石煤含氟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年作者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般茶园(非F污染区,非高F地质背景区)生态系统F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估算茶园生态系统各子系统F的库容和库之间的F流量,分析茶园生态系统F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茶园生态系统F的惰性库:调节库:活动库为239:4:1,活动库占总库容的比例高达0.41%,其比例是非常高的;2)该生态系统F的外循环是一个正平衡循环,F的收入与支出比为2:1,同时地表径流的F支出大于地下径流的F支出;3)由于茶树具有很强的从土壤摄取F的能力,摄取的F绝大部分(98%)汇集于叶上,特别是老叶上,且部分易被雨水淋出,因而通过透冠流和枯枝落叶形成很大的F流量,分别达10.5k·hm^-2·a^-1和8.5kg·hm^-2·a^-1,内循环流量达19.95kg·hm^-2·a^-1,为活动库库容的3.6倍,使活动库具有很高的更新速率;4)茶园生态系统F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伴随着系统中F的活化、有机化和生物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3.
测区沉积物和间隙水小的氟含量(分别为200~395μg/g和1.18~1.92μg/ml)均远低于所报道的大洋区域平均值(分别约为540μg/g和2.7μg/ml)。研究结果表明,测区沉积物中氟含量分布主要受周围岛屿风化基岩的化学成分制约;沉积物中主要含氟矿物:萤石/磷灰石、黄玉、黑云母等含量极低,氟在沉积物中赋存的矿物相主要与角闪石[AX_2Y_5Z_8O_(22)(OH·F)_2]有关。氟含量与碎屑矿物中角闪石的体积比间的关系式可大致表示为:氟含量=217+361nV_H;间隙水中的低氟主要由测区化学风化不发育及氟的钙盐沉积所致。此外,沉积物中强阴离子(HCO_3~-)可交换态含量仅约为太平洋(亦道附近)的1/10、中国南海的1/4和浙江东部沿海的1/2,也反映了测区沉积物中易参与固-液相交换的氟离子含量较低,由此也必将导致间隙水中的低氟。沉积有机质的分解对间隙水的氟含量有一定的贡献,但这种氟易于为沉积物固相所捕获。测区沉积体系中氟的固-液相转换与分配机制可初步描述为: 有机质(氟)垆苎些苎苎苎蟹间隙,k苎苎苎些苎竺些鱼坚固相 (氧化物) 还原 一”—— ,一”  相似文献   

14.
西南极海沉积体系中的氟导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南极磷虾蜕壳前后甲壳和残壳中氟含量变化特征的分析 ,对南极磷虾富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其它资料 ,本文还对南极磷虾的富氟来源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南极磷虾蜕壳后的残壳对氟具有二次吸收的功能和作用 ,其对氟的富集存在着与生命活动无关的机理。氟的积聚不仅来自海水 ,且主要是以离子交换吸附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刘冬梅 《中国沙漠》1990,10(4):46-50
本文对沙漠地区潜水氟的含量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直接电位法》,就其原理、各项条件试验及此方法的选择与试验中所必须满足的条件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氟是地球外壳广泛存在着的一种表生迁移能力和负电性强的卤族元素。氟在药理上的意义是它和钙、钠及其它金属具有强烈的亲和力,从而使它能进入很复杂的化合物中,并成为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地方性氟中毒,可引起以  相似文献   

19.
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植物吸收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氟是自然界非常活泼的一种化学元素,也是生命必需元素之一。氟在自然坏境中分布异常会引起不同的健康问题,地方性氟中毒就是在富氟的自然环境中人体摄取了过量的氟引起的,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一般而言,氟是通过饮水途径进入人  相似文献   

20.
前言以前测定氟一般采用蒸馏分离——茜素红 S 法或吸附分离——茜素红 S 法,这些方法比较麻烦。氟离子选择电极出现不久,由于电极本身的高特效性,使氟的分析工作有了迅速发展,大大简化了 F~-的测定手续。利用 F~-电极测定各种水样中的 F~-已有综合报导,不过大都是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以直接电位法测定。Liber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