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铌和钽是高科技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材料,阿尔泰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成矿带铌和钽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铌和钽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铌、钽元素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1380×10-6和1493×10-6、111×10-6和131×10-6,中国境内铌元素中位值(1219×10-6)和平均值(1331×10-6)分别低于蒙古国境内铌元素中位值(1490×10-6)和平均值(1639×10-6);相应地,中国境内钽元素中位值(102×10-6)和平均值(120×10-6)也分别低于蒙古国境内钽元素中位值(120×10-6)和平均值(141×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戈壁阿尔泰弧盆系、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阿尔泰构造带铌、钽元素的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高于全区中位值和平均值,是铌、钽元素的富集区,且产出大量稀有金属矿床;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13个铌异常区并优选出7个铌地球化学省,同时圈定出13个钽异常区并优选出10个钽地球化学省,根据铌、钽组合异常图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阿尔泰成矿带中蒙边界地区铌、钽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同时为研究区稀有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铍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铍元素总体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1. 93×10~(-6)和2. 08×10~(-6),中国境内铍元素中位值(1. 99×10~(-6))和平均值(2. 14×10~(-6))分别高于蒙古国境内铍元素中位值(1. 90×10~(-6))和平均值(2. 02×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阿尔泰构造带是铍元素富集区,且产出大量稀有金属矿床;根据85%累频圈定出8个铍异常区并优选出6个铍地球化学省,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重要选区;该项研究填补了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铍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同时为两国边境上重要矿床对比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3.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是国际、国内地学研究和勘查的热点地区.锂能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锂矿成为关键性战略矿产资源调查和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锂资源需求日益增加,了解其在土壤圈中的浓度和分布对缓解我国锂资源短缺问题至关重要. 依托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锂的地球化学参数、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锂元素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22.50×10-6和24.46×10-6;阿尔泰构造带、阿尔泰南缘弧盆系锂含量最高,区域浓集系数分别是1.38、1.26,是锂的富集优势区;锂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主要受地质背景、成土母岩控制,地理景观、黏土含量、矿床分布等也制约着锂的分布模式. 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74个锂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23个锂地球化学异常达到地球化学省规模,根据锂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模式为该区寻找锂等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 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锂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为两国边境地区锂等稀有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为缓解中国锂资源短缺优选了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4.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三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 资源潜力巨大。中蒙合作边界地区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采集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 为该地区研究元素分散富集、成矿趋势、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依托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数据, 探讨铜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地球化学参数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铜元素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 20.1×10–6和21.6×10–6; 东西准噶尔弧盆系、阿尔泰构造带、阿尔泰南缘弧盆系、戈壁阿尔泰弧盆系、准噶尔地块、北山—戈壁天山弧盆系6个构造单元铜含量中位值和平均值均高于全区铜含量, 是铜元素的富集构造成矿带优势区; 根据85%累积频率, 圈定出91个铜地球化学异常区, 其中34个铜地球化学异常达到地球化学省规模, Oyu Tolgoi、Tsagaan Suvarga等大型铜矿均产在地球化学异常内, 根据铜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模式为该区寻找铜等多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本项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铜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 同时为两国边境地区铜等多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大陆地壳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机制与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密切相关。阿尔泰造山带位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交界处,是中亚造山带的典型地区。阿尔泰造山带是世界著名的稀有金属成矿大省,是多种(如:Li、Be、Nb、Ta和W等)稀有金属矿床的重要产区。中国阿尔泰是阿尔泰造山带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在古生代至早三叠世期间经历了强烈的地壳改造,其中泥盆纪是地壳改造最强烈的时期,形成了巨量的S型花岗质岩。本文研究了其中3个早泥盆世花岗岩体,这3个岩体形成于同一时期,而且具有一致的源区、不同程度的演化以及稀有金属富集。通过开展岩相学、锆石年代学和微量元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本文探讨了中国阿尔泰库卫、小喀拉苏和也留曼花岗岩体的成因和演化及其对部分稀有金属元素(Nb、Ta、W和Sn)富集的影响。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库卫、小喀拉苏和也留曼花岗岩体分别形成于403±3Ma、399±2Ma/404±3Ma和404±3Ma。这些花岗岩虽然具有不同的硅(SiO_(2)=71.5%~78.5%)、钾(K_(2)O=1.01%~5.96%)含量,但都呈现过铝质(A/CNK=1.01~1.65)且低氧逸度的特征(Ln(fO_(2))=-23~-8)。在微量元素组成上,它们均富集Rb、Th、Pb和Hf,强烈亏损P、Ti、Ba和Sr。库卫、小喀拉苏和也留曼岩体中的花岗岩稀有金属(Be、Nb、Ta、W和Sn)显示了不同程度的富集(Be:1.07×10^(-6)~66.8×10^(-6);Nb:5.8×10^(-6)~73.3×10^(-6);Ta:0.29×10^(-6)~115×10^(-6);W:0.1×10^(-6)~31.9×10^(-6);Sn:1.4×10^(-6)~28.5×10^(-6))。同位素特征上,这3个花岗岩体具有相似的(^(86)Sr/^(87)Sr)_(i)为0.7056~0.7111,且其ε_(Nd)(t)值为-1.9~+0.3,处于中国阿尔泰哈巴河群的ε_(Nd)(t)值范围内(-5.3~+9.1),表明其可能起源于哈巴河群的部分熔融。这些花岗岩虽来自相同的源区但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形成不同的稀有金属富集特征。高演化和热液活动使部分库卫二云母花岗岩和小喀拉苏白云母花岗岩中的稀有金属含量显著提高,但由于黑云母等富稀有金属矿物的大量结晶,使得也留曼白云母花岗岩中稀有金属含量的明显低于大陆地壳水平。虽然这些泥盆纪花岗岩未能形成显著的稀有金属矿化,但它们对稀有金属的初步富集为后续地壳改造中进一步富集成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老挝是东南亚地区多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 本文首次依据老挝全境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数据, 初步研究了老挝铜地球化学地球化学背景和空间分布特征, 圈定了老挝地球化学异常, 主要取得了如下结论: 1)老挝水系沉积物铜含量分布范围在1.20×10–6~459.00×10–6, 平均值21.96×10–6, 背景值16.50×10–6, 不同构造单元中铜含量而言, 长山地块和各类缝合带上的铜元素平均值和中位值显著大于其他构造单元; 2)老挝铜的地球化学图显示, 其铜元素分布不均, 总体上表现为北部较高, 南部较低的格局; 3)用含量累计频率85%(33.1×10–6)为异常下限, 全老挝境内圈定铜元素地球化学异常13处, 其中4处达地球化学省规模(>1000 km2), 为老挝铜矿成矿远景区划分和勘查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7.
含宝石花岗伟晶岩主要产于阿尔泰海西地槽褶皱带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富蕴地背斜褶皱带中。含矿地层由中、上奥陶统和中、下泥盆统的含蓝晶石、十字石、矽线石、石榴石的石英黑云母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石英黑云母片岩组成。变质岩片理走向为NW-SE,与阿尔泰褶皱带方向一致。与稀有金属和宝石矿化有关的花岗岩是片麻状黑云母微斜长石花岗岩(228×10~6年)和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160—135×10~6年)。  相似文献   

8.
锂因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备受关注。以往锂矿勘查主要集中于盐湖型和硬岩型锂矿,针对沉积型锂矿开展工作较少。本文聚焦于中国西南滇黔桂地区,以岩石和水系沉积物中锂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基础,分析区域内沉积型锂矿成矿潜力。结果显示,中国西南滇黔桂地区水系沉积物锂含量平均值为46. 7×10-6,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32×10-6。以57. 0×10-6为异常下限,共圈定9个锂地球化学省,与已知的沉积型锂矿床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同时,锂异常浓集区与某些特定时代和岩性的地层分布密切相关。区内水系沉积物中锂元素含量受到岩石锂含量制约,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构造单元水系沉积物中的锂显著次生富集,以陆源碎屑岩为主的构造单元内水系沉积物中锂富集程度较弱。综合分析认为,西南滇黔桂地区锂异常带的形成受区域岩石类型、次生富集作用和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该研究对了解西南滇黔桂地区锂元素次生聚集就位机制和指导沉积型锂资源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川省道孚县容须卡稀有金属矿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采集土壤样品8861件,分析16种元素含量,进行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组合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结果显示矿区内稀有金属元素富集规律明显,出现Li-Be-Cs-Sn和Nb-Ta两组异常,异常叠合较好。Li-Be-Cs-Sn异常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北东部及西部,Nb-Ta异常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及北东部,与矿区内伟晶岩脉集中分布范围吻合。结合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圈定出5个稀有金属矿找矿靶区,经地质填图、槽探及钻探工程验证,新发现了42条具有锂、铍、铌、钽、铷矿化的伟晶岩脉,圈定出12条锂矿体,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四川道孚容须卡稀有金属矿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在野狼沟圈出Ag、Mo、Zn、W、As、Sb、Bi、Au、Cu等组合异常,其中Ag、Mo、Zn、W、As、Sb异常峰值较高,吻合程度较好,有一定连续性。该组合异常受断裂、褶皱构造复合控制明显,尤以断裂构造蚀变带的发育为特征,在构造蚀变带部位,成矿元素异常峰值较高。指示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异常面积不大,但成矿元素强度高。在野狼沟地区,主成矿元素Zn的Zn11原生晕面积约0.11 km2,Zn含量几何平均值为1 368.51×10-6,有3个连续样品中w(Zn)>3 000×10-6,为矿致异常。Zn、Ag、As指示元素在矿带上形成较大规模和连续性较好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对成矿成晕研究和主成矿金属元素远景预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中部毫义哈达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增生带,通过对该岩体进行系统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毫义哈达岩体是由辉石闪长岩类构成。在对两个样品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结果(加权平均年龄)均为266±2 Ma,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对14个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体属钙—碱性系列;Eu有一定程度的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及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富Cu、Cr等过渡元素。岩体在地球化学上还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推测其岩浆源区曾遭受过古亚洲洋板片流体交代。依据区域构造演化,推测毫义哈达岩体侵位于造山后伸展环境,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并且发生了结晶分离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以及在该岩体发现的铜钨矿化,预示着该地区将是一个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 Pb测年、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形成构造环境。花岗岩测年结果为:正长花岗岩(DS214)(1391±17) Ma,花岗岩(DS220)(1347±17) Ma,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碱、相对低铝的特征,A/CNK平均值106,为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明显亏损Nb、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高,为12290×10-6~36877×10-6,LREE/HREE值为571~1436,呈右倾模式,负Eu异常显著(010~050),表现为A型花岗岩特征。K2O-Na2O构造环境判别图表明样品为A型花岗岩,Y/Nb Ce/Nb图解显示花岗岩为A2型。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伸展作用阶段,在壳源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幔源物质混染作用。花岗岩成因可能是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初期间古亚洲洋闭合引起的一系列板块碰撞作用(包括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使造山后期地壳逐渐增厚并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同时受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显示,甘肃省刘家坪蓟县系为一套变基性火山岩,岩石以变玄武岩为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A/CNK平均值为059%,具有铝不饱和特征;Na2O/K2O值为4700~14400,表现为钠质;在TAS图解中,显示原岩为亚碱性系列;在AFM图解中,样品点均落入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含量∑REE为5822×10-6~9559×10-6,平均为6781×10-6;δEu=083~117,δCe=088~095,稀土配分模式为平坦型;微量元素中,高场强元素Zr、P、Y、Yb相对亏损,Th、Hf、Nb相对富集,低场强元素K亏损明显,Rb、Ba相对富集,且Zr/Y值为238~391,Ti/Zr值为9230~14723,Th/Ta值为177~221,大于160。Sm Nd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变玄武岩等时线年龄为(1 387±32) Ma。根据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图,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刘家坪蓟县系变基性火山岩主要形成于与岛弧相关的构造环境,这一认识对研究碧口地块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扎朗岩体位于冈底斯岩浆弧中东部的松多地区.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阿扎朗岩体岩性为石英二长斑岩,形成时代为中新世(17.9±0.2 Ma),地球化学上表现高Sr(1 052×10-6~1 150×10-6)、低Y(8.51×10-6~9.04×10-6)和Yb(0.85×10-6~0.94×10-6),高的Sr/Y(118~128)和La/Yb(30.9~40.8)比值,无明显的Eu异常,同时具有较高的K2O(3.17%~3.84%)含量和较低的Cr(6.46×10-6~7.78×10-6)和Ni(5.41×10-6~7.45×10-6)含量,较高的Rb/Sr比值,较高的Mg#值(43.8~49.8),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含量,如Rb、Ba、Th和U明显比LREE高.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石成因可能为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的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可能有一定的幔源物质参与.该研究为揭示冈底斯成矿带中新世埃达克岩的成因及成矿地质背景提供重要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稀有气体氦(He)、氖(Ne)是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痕量组分,其化学性质稳定,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其丰度变化几乎不受复杂化学反应和近地表微生物的影响。顶空气He、Ne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可以排除沼泽区微生物的强烈干扰,提高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在内的油气近地表地球化学勘查的效用及精度。选择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矿区进行试验研究,获得近地表土壤顶空气He平均含量为799×10-6,Ne平均含量208×10-6,均高于其在大气中的丰度。稀有气体He、Ne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平面上,在已知水合物矿藏和水合物远景区上方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顶部异常特征;钻井地球化学垂向剖面上,水合物富集层位上方具有明显的上置气异常特征。顶空气He、Ne近地表平面异常和钻井岩屑剖面异常特征证实,祁连山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烃类气体发生了分异和垂向微渗漏,其携带笼中的稀有气体He、Ne以“类气相”地气流形式垂向迁移。试验证明,顶空气He、Ne异常对木里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顶空气He、Ne勘查方法是冻土区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中高山区域化探金异常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宁  李月臣 《新疆地质》2001,19(3):166-173
以异常查证和矿床成因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异常集/构造带的层次上分析了阿尔泰中高山区金异常的成因,认为异常主要由砂金引起,砂金来源于古风化壳-即古近纪以前的红土型金矿,终极来源可能为以含金石英脉为代表的分散矿化。据此分析,北阿尔泰带的岩金勘查前景应审慎评估,例外的是诺尔特亚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砂金成因异常的地球化学判别标志,并对冰缘区若干地球化学勘查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埃达克质岩的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埃达克质岩”的术语、与成矿有关的埃达克质岩的分布、成矿背景,讨论了埃达克质岩有利于成矿的控制因素。“埃达克质岩”是指那些具有与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类似地球化学特征,如SiO2≥56%,Al2O3≥15%,亏损Y(≤18×10-6)和重稀土元素(如Yb≤1.9×10-6),高Sr(很少样品的Sr含量低于400×10-6),无-正Eu,Sr异常,贫高场强元素等,但可以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并可有不同成因的岩浆岩。埃达克质岩具有重要的金属成矿意义,其有利成矿背景主要包括岛弧、大陆板内伸展和大陆活动碰撞造山带环境。世界上许多(包括三个最大的)斑岩铜矿都与埃达克质斑岩密切共生,因此埃达克质岩的成矿潜力巨大。在岛弧和大陆板内伸展环境中,来自俯冲玄武质洋壳或洋壳沉积物或拆沉的大陆地壳产生的熔体或释放的超临界流体与地幔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能导致熔体被地幔橄榄岩混染,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高Fe2O3含量的熔体或超临界流体对地幔的交代作用,地幔氧逸度升高,地幔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分解,有利于铜、金等的矿化。  相似文献   

18.
经对1:20万区域化探异常AS59进行1:1万土壤加密测量,圈定出3条北西走向的Li异常带,并进一步划分为7处子异常.异常强度较强,峰值最高1651.1×10-6,规模较大,Li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均具有内、中、外带分布特征.表层与深部样品中Li含量比较均匀,各类方法采集的样品中Li含量基本一致.引起Li异常的是3条赋存在晚侏罗世钠长石化流纹斑岩内的锂稀有金属矿化蚀变带,地表刻槽取样分析Li 0.08×10-2~0.136×10-2.结合深部地球化学研究及地质背景,认为该区锂矿找矿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