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泊江海子矿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北,属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聚煤条件良好。研究表明:井田内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规模小,断距小,对煤层破坏不大;井田内含煤地层稳定,厚度大,含煤层数较多,可采煤层厚度稳定,其中,全区可采煤层2层,大部可采煤层1层和局部可采煤层3层,显示井田区域煤炭资源潜力较大;煤岩以低变质烟煤为主,含有较低的灰分和全硫,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井田位于玛纳斯县城193°、直距53km处,公路里程约60km,行政区划隶属玛纳斯县清水河乡,面积约3.8457km~2。井田内含可采煤层17层,可采厚度累计为41.19m,可采含煤系数为6.44%,倾向为10°~30°,倾角为28°~80°,平均倾角为30°。井田内煤层总体上以弱粘煤、长焰煤和中粘煤为主,井田内煤层主要为特低灰-低中灰。共有17个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3.
阳泉五矿井田位于沁水块坳的东北缘,属娘子关——坪头坳缘翘起带,总体表现为东翘西倾的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北北东。整个翘起带的构造较为简单,仅见一些小断层,但在北部的娘子关——平定县一带,发育有一个向西南方向散开、向北东方向收敛的帚状构造,帚状构造的中部被北北西向的巨型地堑所切割。区内总的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及北东向,主要发育一些短轴褶曲及小断层,主要可采煤层有8~#、15~#二层,局部可采煤层有3_上~#、8~#、9_上~#、9_下~#、12~#五层。本文详细研究了井田地质特征,并对煤质特征及可采煤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以后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质工作研究,查明了矿区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控制主要可采煤层。矿区的构造形态及断层,控制可能影响开采的构造情况,评价矿区构造复杂的程度。矿区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对研究区内其他矿产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5.
小回沟煤矿9号煤层为大部分地段奥陶系灰岩带压开采煤层。本文通过分析矿井地质条件、构造规模、奥陶系灰岩含隔水层特征、奥陶系岩溶水化学特征、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和充水条件等,初步查明了9号煤层奥灰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突水系数法对井田内9号煤层在带压范围内的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为9号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芯煤样的分析结果,对红林煤矿可采煤层煤中硫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井田龙潭组可采煤层煤中硫含量变化规律明显,自上至下,煤中硫含量呈两端向中间递减的趋势,呈一向右倒的"V"字形。井田煤中硫主要与硫的来源和沉积环境有关,龙潭组早期以泻湖—潮坪沉积体系为主、晚期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为主。  相似文献   

7.
龙凤井田是一高瓦斯矿井,煤层气资源丰富。结合井田地质勘查资料及井下瓦斯资料,对煤岩煤质特征、含气量、赋存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用体积法估算了煤层气资源量,并且对井田煤层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龙凤井田可采煤层4号、5号、9号、13号煤层含气量高,尤其以5、9号煤层较高,煤层气资源估算量为8.23×10~8m~3。构造和封闭条件是龙凤井田煤层气的主控因素。结合贵州煤层气开发积累的工程经验及技术,建议龙凤井田煤层气以5、9号煤层合层开发,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包谷地背斜煤矿区是兴仁县主要产煤区之一,煤炭资源丰富。本文通过矿区内马古地煤矿、云顶煤矿、龙头煤矿、二湾煤矿、大丫口煤矿、箐口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经过系统统计分析,建立了标志层B_1~B_4,根据该区标志层B_1~B_4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煤层煤质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包谷地背斜煤矿区可采煤层6层,(其中C_3、C_4、C_(15)、C_(17)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C_1为大部可采煤层,C_(12)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对比依据可靠。通过矿区含煤岩系煤层对比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贵州省包谷地背斜煤矿区标志层特征对比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煤层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及室内整理相结合的方式,从新街地区侏罗系延安组主要煤层的特征入手,通过对煤层间及钻孔间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新街地区的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并总结了研究区的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街地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五个煤组,含煤系数近10%,可采煤层4—9层,可采含煤系数5.9%;地层厚度为东部较厚,且第一岩段含煤性最好,第二、第三岩段次之;可采煤层总厚度变化趋势为两边厚中间薄;煤质原生参数如灰分、显微组分含量等都具有分带性,具有低灰分产率、高惰性组含量及煤层中稳定富惰层的周期性出现等基本特征,表明了泥炭沼泽发育过程的高位化。  相似文献   

10.
在地质勘查中,煤层对比会对勘探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富泓煤矿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5、8及12号等三层煤的对比情况。煤层对比方法主要为岩性特征(标志层)、物性特征(测井曲线)、煤层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1.
沙子岭煤矿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城以西,M1煤层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经过对煤质资料的整理和分析,M1煤层以粉煤为主,沥青至玻璃光泽,粉煤呈粒状结构,参差状断口,煤层内生裂隙发育,宏观煤岩类型为暗—半亮型,属中灰分、中硫、低挥发分、中高发热量无烟煤,可用于动力用煤,民用煤。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老东山及其周边地区近年来地质找煤成果的分析,对老东山地区地质概况和煤层及煤质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老东山地区总体分为F1断层上盘和下盘,上盘构造总体为一南东向倾斜的单斜构造形态,区内断层和褶皱发育,断层对煤层的赋存具有一定的切割破坏作用。下盘为总体为一南倾的单斜构造,被断层切割为不同深度的断块区。研究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石门沟组(J2s)和大煤沟组(J2d),其中侏罗系中统石门沟组含可采煤层2层,属低灰、中硫、中高热量的长焰煤,大煤沟组含可采煤层1层,属低灰、中高硫、中高热量的不粘煤。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贵州省修文县银山煤矿赋煤情况,说明了银山煤矿主采煤层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类型,详细分析了各可采煤层煤质特征以及灰分、硫分在平面及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初步提出了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煤矿位于扬子陆块西南部内的黔北台隆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的北东部次级构造单元。区域出露地层自老至新为南华系—志留系及二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区域主体构造呈北西向展布,主要为仁怀背斜、长岗向斜及娄山背斜。煤矿含煤层位为二叠系龙潭组,煤层大部可采、局部可采并能在区内进行对比的煤层有5层,区域从中二叠世至早侏罗沉积演化表现为一个海侵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至早二叠世海侵范围最大。在整个海侵过程中,曾出现多次的海侵、海退的交替。表现为沉积间断及凝缩层的多次出现及陆源碎屑沉积与碳酸盐沉积的多次交替。沉积演化与黔中隆起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杨家沟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交接的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内,区内主要构造形态断层呈北北东向,褶皱的主要形态为东西向。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大隆)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茅草铺组。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可采煤层为K1、K2、K3煤层,可采煤层赋存于煤系地层中下部。煤系地层很少受F1断层影响,煤系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矿区求获的煤炭333+334?资源量总计6251万吨。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与开采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对煤炭勘查工作的煤质测试数据,对东胜煤田布日其井田延安组2-2煤层煤岩和煤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煤炭清洁利用潜力及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布日其井田2-2煤层为属特低灰、中高挥发分、低—中硫、较低软化温度、较低流动温度、弱结渣性、低黏结性、高发热量煤。2-2煤煤质特征满足直接液化用煤二级指标要求和常压固定床气化一级指标要求,煤炭气化和液化可以作为清洁高效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大营煤矿区地质、含煤地层岩相组合、煤层及煤质特征概况,对可采煤层硫元素质量分级、可采煤层形态硫、硫分在垂向及水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煤中硫元素的分析,并结合矿区黄铁矿赋存状态对该区煤矿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指出区内可采煤层在成煤时处于与海水有关的三角洲、泻湖等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8.
绍根煤田为全掩盖型煤田,通过钻孔揭露分析,煤田为北东向分部的山间断陷型盆地,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阜新组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的弧形单斜构造,共含6个煤组13层可采煤层,以中部背斜轴为界分北东、南西两个赋煤带,含煤地层以湖相、沼泽相沉积为主,有利找煤方向为北东、南西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大型聚煤盆地,其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又是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煤地层,聚煤区围绕盆地中心呈环带状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区,在东胜地区的煤层发育最为齐全。通过对研究区实测及收集资料的综合研究,并结合陕西神木等地区的煤层划分对比,将延安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自下向上共划分为五个煤组,共有6~10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志鸿煤矿井田的地质特征,从标志层、测井曲线着手,研究该井田的煤层对比情况从中看出,各个煤层在含煤岩系位置上有一定改变,但总体煤层的特征仍然较为清晰,具有较强的连接线,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