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墨是煤或碳质岩石(或沉积物)受到区域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一种矿物,颜色铁黑或灰,呈鳞片状散布在变质岩中。石墨是中国的优势资源,面对国民经济和高新产业发展对晶质石墨资源的巨大需求,有必要对近年来我国石墨资源的分布现状及供需形势进行分析梳理。本文对全球近年以来的石墨供需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主要国家石墨产量、储量情况,同时分析我国石墨资源产储量、进出口量以及未来石墨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石墨产量高但制度不够完善,加工水平比别的国家相对落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合理规划产能、加大找矿力度以及建立矿产地储备等措施来实现石墨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锑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和传统出口的主要矿产品之一,面对我国锑矿后备资源日益严峻的形势,如何通过开采总量控制,合理开发与利用有限的锑矿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效益,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高度重视与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唐宇 《西部资源》2012,(3):63-6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资源消耗快速增加,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加大,矿产资源短缺现象的出现将成为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法律法规、政策体制、激励机制、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建议措施,以此来缓解未来资源瓶颈约束,保障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为世界镍产品生产大国,但本身镍资源稀缺,且在“碳中和”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高度依赖镍等关键金属,各国围绕关键金属的争夺日趋激烈。为深入探究中国镍资源产业链的贸易格局,提升产业链掌控力,本文基于2001—2020年相关产品贸易数据,借助进口依存度、多元化指数及相互依存模型等手段探讨中国镍资源产品对外贸易的格局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镍资源储量极低,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极高。(2)中国在全球镍资源产品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逐渐上升,主要出口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中下游产品,进口附加值较低的上游镍矿砂及精矿产品,进口市场高度集中且路径依赖效应增强,出口市场逐步分散,路径依赖有所减弱。(3)中国在全球镍资源贸易相互依存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有所强化,主要表现在下游产品的贸易中,但随着印尼产能的强劲释放和相关贸易国家(地区)的反倾销制裁等影响,中国镍资源贸易优势的保持与扩大面临巨大的压力。基于此,未来中国应该注重对海外镍矿资源的投资开发,推动构建区域供应链,并通过加强主要上游产品进口国家(地区)对中国镍产业链中下游产品的依赖来对冲中国从这些国家大量进口上游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贵州省矿权交易局组织专家及有关人员对贵州地矿局113队负责的贵州省晴隆锑矿整装勘查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经初步估算,该项目锑金属资源量3万余吨,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据了解,该项目是贵州省第二批30个整装勘查项目之一,累计完成1∶1万地质填图76.3平方千米、1∶1万磁法测量9.74平方千米、1∶1万激电中梯测量9.74平方千米、激电  相似文献   

6.
世界铬矿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出南非铬矿库存量位居榜首,铬矿储量高达72%。而诸如储量相当高的津巴布韦、哈萨克斯坦出口至中国的铬矿量却并不大。而储量仅为0.9%的土耳其成为中国第二大铬矿进口国。当然诸如芬兰、印度虽然出口量较小,但是其本身铬铁冶炼技术亦较高,铬铁质量较好。全球铬矿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约为75亿吨,可开采储量约48亿吨,那么世界铬矿分布情况如何呢?全球铬矿主要分布在南非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全球第七大铝土矿资源国、第一大铝生产和消费国。全球现有资源储量可满足100年以上需求,中国由于对外依存度高,资源保障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对我国铝资源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按照"高情景""中情景""低情景"科学预测2020年、2025年我国铝资源需求水平,再根据预测结果分析我国铝资源保障性,提出我国如何配置铝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民丰县黄羊岭大型锑矿床矿化强度高、成矿规模大、矿石蚀变硅化程度高以及矿物组合简单,该矿属于典型的低温热液成矿,为新疆昆仑山腹地一处极具规模的锑矿床。本文结合笔者黄羊岭锑矿床勘察工作成果,并参考前人研究资料,对该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相关探讨分析,以期为该地区今后深部找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乐家湾锑矿开采历史、开采情况与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山在向深部开采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条件的变化及类型。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乐昌市乐家湾矿区位于乐昌锑矿带中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浅部的资源已近枯竭。本文主要通过对乐家湾锑矿床上龙矿段深部的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成矿阶段等进行分析,讨论了矿床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对该区域锑矿床的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空、天、海洋是未来人类新拓展的发展空间和重要资源。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支柱。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资源环境、科学技术、高等教育等支撑性要素不可持续供给或低效利用问题,并且面临欧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海洋强国建设的科学研究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对于资源消耗速度也在与日俱增,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我国城市化建设重点内容。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具备可再生性,加上储量巨大、分布广泛、埋藏深度较浅的特点,成了当前我国经济生产重要清洁能源之一,并且具备较好发展态势。然而,在实际开发与利用浅层地温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从而制约了其开发与利用的效果。为此,本文对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相关发展策略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邓椿  蒋晓辉  孙维峰 《干旱区地理》2022,45(6):1836-1846
近年来黄河流域人与水资源矛盾愈发突出,尤其是地下水储量的过度消耗已成为限制该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基于重力反演与气候实验卫星数据和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数数据,根据流域水循环与水量平衡原理,测算2003—2016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储量的变化情况,在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地下水储量下降明显区域的人口暴露度。结果表明:(1) 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地下水储量西多东少,由西向东下降程度不断加剧,且下降区域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扩散的态势。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变化等级以较剧烈减少和剧烈减少为主。(2) 时间变化上,2003—2016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5.93 mm·a-1。其中,2004—2016年为连续下降,2015—2016年的下降幅度最大;另外,地下水储量时间变化存在季节效应,地下水储量下降幅度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夏季最小。(3) 地下水暴露风险状态下的地级市人口密度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中部交错分布的状态,暴露风险人口密度最大地级市共16个;地下水储量下降人口累积百分比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以期为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钼矿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远远没有形成钼资源产业大区。针对上述情况,文章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钼矿资源勘查开发的现状,分析了钼资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钼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三条政策性建议:1)整合资源,提高利用效率;2)推动技术创新,提高选冶水平;3)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5,(3):47-48
据俄官方最新统计数字,俄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8亿吨,目前日均产量达到850万桶以上,超过沙特一跃成为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如果延续当前的态势,俄石油企业2005年将开采4.5亿吨石油,其中55%用于出口。  相似文献   

16.
《西部资源》2013,(1):50-50
稀土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等部门,是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关键性战略资源。中国是全球第一稀土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源保护措施的加强,国际稀土市场供应趋紧,国外矿业公司加大了稀土勘查和开发力度,全球稀土资源和供应格局将发生改变,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陈卓  刘国印 《西部资源》2015,(2):131-135
五里川地区的锑矿位于北秦岭构造带朱夏断裂的南侧,锑矿体由峡河群地层、双槐树断裂及其南侧的次级断裂和褶皱转折端附近的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形态有透镜状、脉状和似层状,矿化和蚀变过程中伴随着Si O2含量的明显升高。峡河群地层和矿化体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是热液沿断裂向上运移,萃取了围岩的部分成矿物质,并在断裂的有利位置成矿。  相似文献   

18.
基于HASM的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明伟  岳天祥  赵娜  孙晓芳 《地理学报》2013,68(9):1212-1224
当前区域尺度上森林碳储量估算主要依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整个过程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十分耗时,严重影响了森林碳储量估算的时效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HASM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模拟方法,该方法以全球植被动态模型LPJ-Guess 输出的植被碳储量为驱动场,以森林清查样地数据为精度控制点,模拟生成中国陆地森林碳储量分布情况。研究以第7 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作为精度控制点数据源,同时作为本文模拟方法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碳储量为9.2405 Pg,考虑到森林资源清查是基于一定的郁闭度进行的,因此HASM模拟的结果与根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计算得出的7.8115 Pg 相比更符合实际情况,西南山区和东北林区是中国森林最主要的碳库,其碳储量分别占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39.82%和20.46%。同时与之前(1975-1995 年) 相比具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表明近几十年来中国坚持大规模植树造林的碳汇效果显著。同时也表明基于HASM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模拟方法是有效的,模拟结果合理且精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在全球尺度上森林植被碳储量模拟及其它生态系统中碳储量模拟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需求增长与资源本身稀缺性、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当前正面临着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与粗放式、资源消耗式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这种形势导致资源承载能力不断下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以资源为研究对象的资源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也将成为必然。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国资源地理学学科地位的发展过程;阐述了资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从资源的广义内涵出发,将资源地理学划分为自然资源地理学和社会资源地理学2大类,初步构建了资源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然后回顾了国内外资源地理学产生与发展历史,并总结了资源地理学当前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最后从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学科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资源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世界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德斌  冯春萍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19-1526
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国地理学家在世界地理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地缘政治日益成为世界地理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成果涉及地缘政治学相关理论,世界热点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趋势以及大国与周边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等;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地理一直是世界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尤其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此外,在世界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治理方面也有不少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研究力量薄弱,二是研究水平不高,三是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这三方面的问题互为因果,致使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处境每况愈下。为此,作者提出振兴世界地理学科的行动计划,包括组织举办“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加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加强周边国家以及与我国经济关系密切国家的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