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以来,羌塘盆地烃源岩的研究一直限于中生代地层,而对其古生代地层生烃能力一直缺乏系统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择羌塘盆地石炭—二叠系8条剖面的暗色泥岩及碳酸盐岩样品,对其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发现,石炭—二叠系可能烃源岩类型包括泥岩和碳酸盐岩两种,其分布总体上受沉积相的控制,碳酸盐岩烃源岩可能为局限台地相发育的泥晶灰岩,而泥质烃源岩主要为三角洲及斜坡相发育的暗色泥岩及凝灰质泥岩。石炭—二叠纪泥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生烃能力,大多达到烃源岩标准,尤其是刻莫石炭系剖面及贡日二叠系剖面,大多为中等—好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总体比较低,为非烃源岩。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泥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总体较高,除盆地东部刻莫石炭系剖面处在成熟阶段外,大都处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非常有利于天然气的生成,具备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哈拉湖坳陷与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木里坳陷同属于南祁连盆地次级坳陷,有相似的水合物成藏条件,但由于该区地质工作程度低,坳陷内第四系覆盖层下的地质构造信息不清,对该区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缺乏认识。为查明哈拉湖坳陷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在哈拉湖坳陷区内开展了物化探综合探测及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区内可划分出4个凹陷区、2个凸起区,调查区内可划分出26条断裂;(2)调查区永冻土层分布特征以新生界沉积区以大面积片状和基岩出露区以岛状分布为主,永冻土层发育与高程、地形、地表覆盖层及表层土壤水分等因素密切相关;(3)调查区发现了两处地球化学异常,以酸解烃重烃、酸解烃干燥系数、顶空气甲烷和荧光光谱为指标组合,显示了两种不同的异常特征类型,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强度较高;(4)哈拉湖坳陷的烃原岩条件相对差,烃源岩的保存完整性和印支—燕山期圈闭构造是水合物成藏的关键,哈拉湖坳陷区北部和地球化学Ⅰ号异常区可为水合物成藏远景区。本文为南祁连盆地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口坳陷早白垩世沉积相与沉积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口坳陷早白垩世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和三角洲相等类型,其中谭庄-沈丘凹陷沉积相带呈东西向狭长展布,是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本文在讨论了湖盆的物源、古地形、古水流、水介质条件及古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早白垩世时周口坳陷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4.
青海聚乎更矿区是全球陆域中纬度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首要发现地,水合物储存层位主要为该矿区三露天井田的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依据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对该矿区三露天井田含煤岩系进行沉 积环境分析,在单孔沉积相及沉积相断面图分析的基础上,重建研究区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木里组下段岩性主要为细砾岩、含砾粗砂岩及粗砂岩等粗粒岩石,以辫状河为主的沉积环境;木里 组上段岩性以厚层砂岩与厚层煤层互层为特征,反映了水体逐渐加深的过程中发育三角洲为主的沉积环境;江仓组下段以细粒砂岩及泥岩互层夹薄煤层为特征,反映水体进一步加深过程中的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环境;江仓组上段以油页岩、暗色泥岩为主,含有瓣鳃类化石,反映湖泊为主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哈拉湖地区目前基本属于地质空白区,有关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研究较少,尤其针对该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研究与认识较为有限。青徳地2井(QH-2)位于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坳陷西部,为坳陷内首口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深井,钻遇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和三叠系。以青徳地2井三叠系主要储集岩层段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薄片观察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密度、铸体薄片等物性测试,结合测井资料开展哈拉湖坳陷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青德地2井三叠系储层分布较广,厚度巨大,但储集性能整体较差,绝大部分属非常规储集层,且整体裂隙较不发育,较难形成类似木里地区固结岩层中的裂隙型水合物及孔隙型水合物,而该区冻土层下存在厚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裂隙相对发育的古近系-新近系,可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油气勘探潜力,利用木参1井分析化验资料,对木里坳陷烃源条件与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T_3g)和侏罗系暗色泥岩发育,侏罗系也发育碳质泥岩和煤。T_3g和侏罗系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T_3g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和Ⅱ2型,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多样,主要为Ⅲ型和Ⅱ型,部分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T_3g和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分别处于高-过成熟的生气阶段和成熟阶段;2套烃源岩均经历了二次生烃,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在流体包裹体数据中得到了较好地反映;初步计算结果显示木里坳陷油资源量为1140×10~4 t,天然气资源量为(545~2180)×10~8 m~3,具备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伊和高勒地区下白垩统赛汉组沉积特征,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内露头剖面、钻孔等,较为精细地研究了赛汉组岩性特征、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底板埋深分布特征、沉积相类型、沉积相展布特征等。研究区赛汉组分布范围广,具有东厚西薄的格局。底板埋深东部深西部浅,西部发育构造斜坡。西部为砂岩与泥岩,砂岩富炭屑;东部为砂砾岩与泥岩,砂砾岩中含炭屑。发育南、北两个方向物源,北部物源占主导作用。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发育,"泥-砂-泥"结构好,为砂岩型铀矿最有利的沉积相带;东部发育扇三角洲,砂体极为发育,"泥-砂-泥"结构较好,为砂岩型铀矿较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中部为半深湖-滨浅湖,砂体不发育,不利于砂岩型铀成矿。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木里地区侏罗系窑街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木里坳陷侏罗系窑街组煤系泥岩和煤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 窑街组煤系泥岩为好的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 处于成熟阶段, 以生油为主, 生气为辅; 煤为差等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Ⅲ型, 处于成熟阶段, 富氢基质镜质体含量高, 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综合其它层位烃源岩分析结果, 认为窑街组煤系泥岩和晚三叠世尕勒得寺组湖相泥岩为祁连山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岩。   相似文献   

9.
对济阳坳陷中生代沉积特征的综合研究, 初步提出一套改造型残留盆地沉积相研究方法, 强调从野外露头、岩芯、岩屑录井、测井、人工地震和盆地结构6个方面进行沉积相综合研究, 并与研究区周围地层沉积特征、岩芯沉积相识别、沉积相垂向演化、测井相、地震相和沉积体系分布研究相结合。其中最核心的技术是平衡剖面及地震约束下的连井剖面沉积相纵横向研究。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在中生代由多个时而分割时而相连的湖盆组成, 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及沼泽相。  相似文献   

10.
延吉盆地为一中生代断陷型盆地,自西向东划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坳陷、太平隆起、东部坳陷4个构造单元。沉积盖层主要发育白垩系的屯田营组、头道组、铜佛寺组、大砬子组和龙井组,其中大砬子组已发现良好的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气流,是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利用大量的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大砬子组开展了沉积特征和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局部发育冲积扇相,其中,扇三角洲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相识别出滨浅湖和半深湖亚相;盆地在大砬子组沉积时期物源供给充足,物源方向主要为西部和北部;该盆地大砬子组储层多为扇三角洲沉积砂体,砂岩层具有一定的沉积厚度,砂体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综合储层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资料对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砬子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中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主要为Ⅱ—Ⅲ型,孔隙喉道半径整体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青海聚乎更矿区不仅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也是全球陆域中纬度高海拔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首要发现地,同时也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潜在热点地区,且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层位主要为中侏罗世含煤岩系。通过对青海聚乎更矿区中侏罗世含煤地层野外露头、钻孔岩心、测井等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中侏罗世含煤岩系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进行了分析。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岩相古地理进行重建。以钻孔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及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相断面图分析,最终恢复各段沉积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木里组下段岩性主要为细砾岩、含砾粗砂岩及粗砂岩等粗粒岩性,分析认为木里组下段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木里组上段随着水体的不断加深,发育形成 了研究区主采的下1、下2煤层,该段主要以三角洲沉积为主,同时研究区西南区域发育滨浅湖沉积;江仓组上段沉积时期,水体进一步加深,成煤环境逐渐变差,发育形成多套薄煤层,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西南区域的滨浅湖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江仓组上段是发现水合物的主要层段,其岩性主要以油页岩、暗色泥岩等为主,含有典型的湖泊沉积的瓣鳃类化石,为湖泊沉积。总体上,聚乎更矿区在中侏罗世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的持续变深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通过对新疆库木库里盆地地层层序、岩石、沉积物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的研究,识别出冲积扇、三角洲、湖泊三种沉积相。认为本区是寻找砂(砾)岩型铜矿、油气、岩盐、石膏等与沉积有关矿产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东北地区侏罗系火山—沉积序列与储盖组合等地质特征,进一步评价深层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勘探现状,利用露头调查、钻测井对比、岩芯观察、结合地震解释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背景,认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和盆地性质。早—中侏罗世为受控于蒙古-额霍茨克造山作用的挤压型断陷-坳陷盆地,受到了后期构造的强烈改造。晚侏罗世为陆内伸展环境下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火山断陷盆地。东北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频繁,形成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序列。海拉尔盆地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发育典型火山—沉积序列,以火山岩与沉积岩的互层为特征,表现为砂泥岩—中酸性火山岩—砂泥岩—中基性火山岩序列。岩石组合在不同凹陷单元差异性较大,中部凹陷带以火山岩和砂泥岩为主,外围凹陷以火山岩和砂砾岩为主。火山—沉积序列的岩性复杂,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有"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砾岩"3类岩性储层,储层物性普遍较低,总体属于中低孔极低渗储层-致密储层。依据火山—沉积序列的不同岩石组合及油气显示情况,可识别出砂泥岩或砂灰泥岩储盖组合、火山岩内幕储盖组合、火山岩-沉积岩复合岩类储盖组合、基岩风化壳储盖组合等四大类九小类油气储盖组合。最有利储盖组合是与烃源岩毗邻的砂泥岩储盖组合,其次是火山爆发相-喷发相的火山碎屑角砾岩、凝灰岩与火山岩的储盖组合。火山—沉积序列发育中等较好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油气成藏条件较好。围绕中部凹陷带的红旗凹陷、乌尔逊北凹陷烃源岩分布区的最有利储盖组合,是侏罗系深层火山—沉积序列的主要勘探领域。通过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火山—沉积序列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储层物性特征、浊积岩特征、浊积岩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藏的影响,明确了浊流沉积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6段以发育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成分有方解石、绿泥石、白云母以及少量的石英加大、长石加大等,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吴堡地区长6期湖盆沉降趋于稳定,是三角洲的高建设时期;多水系、多物源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深湖浊积扇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在吴堡地区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端发育深湖浊积扇沉积,可区分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沉积微相带,其中浊积扇中心微相以细砂岩、粉砂岩与暗色泥岩呈砂泥互层;从平面上看,浊积岩砂体非均质性在侧向上逐渐变弱,砂体底部发育厚度较大、成熟度较高的暗色湖相沉积的烃源岩,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含有丰富的烃源岩,而浊积岩砂体是由深湖相的暗色泥岩构成,孔渗物性好的区域易于形成良好的上倾尖灭的透镜状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5.
秦黎明 《沉积学报》2013,31(4):738-746
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部分层段烃源岩较好,并已发现油源贡献,勘探前景较好。本文在前人基础之上,依据有机地球化学及有机岩石学的实验室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侏罗系烃源岩分布特征、生烃潜力、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盆1井西凹陷整体上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差,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与西山窑组部分层段生烃潜力较好,三工河组烃源岩较差,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分布较好的烃源岩,而三工河组与西山窑组烃源岩较差。此外,八道湾组沉积早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与滨浅湖相,沙湾凹陷发育滨浅湖相、湖沼相,其南部发育半深湖相,有机质发育,烃源岩主要形成于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的弱氧化-强氧化的沉积环境。三工河组沉积期,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发育滨浅湖相,沙湾凹陷及东部地区局部发育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于强氧化的沉积环境,有机生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碎屑。西山窑组沉积期间,玛湖凹陷、陆梁隆起带及盆1井西凹陷发育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沉积中心向沙湾凹陷的东部和南缘迁移,主要发育半深湖相沉积,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弱氧化-强氧化的湖沼环境,生源输入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盆地区域构造位置特殊,是一个多组多期构造带和地块交汇叠合部位。据野外调研,油气显示出露多,表明盆地具有一定的生油气潜力。为了探明六盘山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的地质背景、烃源岩、储层及成藏组合等,采用野外调研、实验分析、拟编、标准界定等方法,对石炭系—二叠系石油地质条件及成藏组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六盘山盆地大地构造背景复杂,石炭系发育良好,属于滨海、潟湖、沼泽、海陆交互相等;厚层灰-黑色页岩、泥岩、碳质泥岩可以作为有利的生油气层。二叠系分布局限,属于河流、湖沼相沉积,发育了中-细粒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以剩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为主,物性相对较好,总体属于中低孔、低渗型储集层。石炭系形成了两套成藏组合——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成藏组合;二叠系在下生上储中发挥良好储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Multi-layer sandstone reservoirs occur globally and are currently in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The 3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servoirs are too complicated to be accurately delineated by general structural-facies-reservoir modelling. In view of the special ge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the vertical architecture of sandstone and mudstone interbeds, the lateral stable sedimentation and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 poroperm and fluid distribution, we developed a new three-stage and six-phase procedure for 3D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layer sandstone reservoirs. The procedure comprises two-phase structural modelling, two-phase facies modelling and modelling of two types of reservoir properties. Using this procedure, we established models of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sand body structure and microfacies, reservoir facies and properties including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gas saturation and provided a 3D fine-scale, 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ebei multi-layer sandstone gas field, China. This new procedure, validated by the Sebei gas field, can be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similar multi-layer sandstone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向坳陷转化的过渡期。本文综合分析岩芯、粒度分析和测井特征等,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相类型和储层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主要发育辫状河相、辫状三角洲相和湖相3种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以及13种沉积微相;在平面上,以湖泊为中心,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环绕四周的格局。辫状河道及辫状三角洲的厚层砂砾岩为有利储集体,湖相暗色泥岩可作为源岩和盖层,二者可以构成较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东部七星河盆地是一新生代聚煤盆地,其含煤地层为古近系宝泉岭组、新近系富锦组。宝泉岭组由各级砂岩、泥岩、炭质泥岩以及褐煤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深-半深湖相、三角洲平原相,属于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富锦组主要由泥岩、粉砂岩、中砂岩、含砾粗砂岩及煤层、炭质泥岩、硅藻岩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扇三角洲平原相,分别属于湖泊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SI相当于宝泉岭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煤层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中后期,成煤环境以滨浅湖淤积沼泽为主。层序SII相当于富锦组,主要发育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局部地区发育低位体系域,煤层亦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中后期,成煤环境以扇三角洲淤积沼泽和滨浅湖淤积沼泽为主。层序SI、SII的高位体系域中后期,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和物源供给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淤积沼泽、滨浅湖和滨浅湖淤积沼泽环境,发育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