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数据库建设中要求基本农田调整布局更加集中连片。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济南市历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整中集中连片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保护区图斑面积标准差外,图斑平均面积、图斑面积变异系数、图斑边界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欧式邻近距离5项指标均表明,规划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上更加集中连片。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的集中连片性判断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先后历时3年,积累的数据成果能为相应专题地图编制提供数据基础。采用人工综合与计算机自动提取土地利用图斑,多种计算机自动综合相结合缩编基本农田要素,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耕地图斑坡度分级等关键技术,在多种专业制图软件相互配合下,将大比例尺的湖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基本农田数据、耕地坡度数据编绘成1∶80万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湖南省基本农田分布图和湖南省耕地坡度分级图,能宏观、直观展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情况、基本农田分布情况和耕地坡度分级情况,更好为国土部门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潜力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数据和1∶400万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数据,从耕地的地形特征和土壤肥力两个角度,对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耕地自然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平原型、丘陵型耕地比重较低、山地型和陡坡型耕地比重较高;贫困地区耕地土壤肥力的平均水平和非贫困地区差别不大,但土壤肥力好和较好的耕地所占比重较小。本文还建立了包括地形特征和土壤肥力综合质量两个因素的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指数,从县域尺度对全国耕地自然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并发现贫困地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指数在低值区集中的特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规范(试用稿)》,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建立评价体系,运用权重指数和法与修正法对广西宾阳县、合浦县耕地的质量和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宾阳县、合浦县的耕地质量等别为优等、良等,耕地产能等别为6~12等、5~12等;两地的耕地质量等别与农用地分等国家自然等、耕地产能等别与国家利用等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致趋势,仅在等别上存在一定差异;耕地质量指数与国家自然等、耕地产能指数与国家利用等呈极显著负相关(显著水平为0.01时,宾阳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913,合浦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885)。经验证,相对于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本研究构建的耕地质量与产能评价体系能够较明显地体现广西当地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土地整治项目在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方面的功效,研究成果可为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等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是反映自然、人工地表覆盖要素的综合体,包含植被、土壤、冰川、河流、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类人工构筑物等元素,侧重描述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具有明确的时间及空间特性。地表覆盖分类信息数据量大、现势性强、人工评价费时,其自动化评价长期以来存在许多技术难点。本文基于面向对象的图斑分类体系,引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现有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进行分类评价,并通过试验利用AlexNet模型实现地表覆盖分类评价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判读耕地、房屋2类图斑,正确分类隶属度优于99%,而由于数据较少、训练不充分,林地、水体图斑正确分类隶属度不高,分别为62.73%和43.59%。使用本文方法,经过大量数据充分微调的深度学习AlexNet可有效地计算图斑的地类隶属度,并实现自动地表覆盖分类图斑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社会资本逐年流入现代农业背景下,为在流转的土地上获取更多的收益,较多的土地承包经营者将收益较低的粮食作物改种为收益较高的景观苗木、挖塘养殖、草皮、果树、茶叶等“非粮化”作物。“非粮化”导致的耕地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因此,制定“非粮化”破坏耕地认定标准,构建“非粮化”破坏耕地评价工作流程,逐步改变“非粮化”破坏耕地的利用方式,是深化“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政策,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措施。本文聚焦土壤质地、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杂物侵入程度等核心指标,开展了县域“非粮化”对耕地破坏评价初步探索研究,并在浙江省义乌市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耕地“非粮化”治理管控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要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要有数量足够和质量良好的耕地作为保障。提高耕地质量和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必然选择。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用地(耕地)产能核算是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农业统计数据,再分层次、分区域建立耕地质量与产量的核算模型,最后完成耕  相似文献   

8.
12月4日下午,台州市国土资源局椒北中心所在三楼会议室专题召开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会议,所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并邀请了椒江国土资源分局地籍科、土地监察执法大队负责人及章安、前所两街道分管领导和城建办主任参加,开展国土所、街道、分局三方会审对辖区84个图斑逐一判断图斑合法、违法、伪变化情况。据了解,此次召开专题变更调查工作会议,其目的是为下阶段土地卫片遥感执法打前站,让辖区街道政府领导了解本街道2014年监测图斑情况,特别是让街道领导掌握辖区监测违法图斑占用耕地情况。因为当前国家将耕地保护纳入了对政府年度工作考评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于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仅省里启动问责,各县(市、区)政府也对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超过规定的乡镇(街道)领导进行约谈、启动问责。  相似文献   

9.
<正>郴州市国土资源局在第9次全国土地卫片检查中涉及了两个区,即苏仙区和北湖区,经过核查证实,125个图斑中,实际用地126宗,总用地面积5110.7亩,其中耕地634.4亩。发现其中存在17宗违法图斑,于是,他们组织专题分析了土地  相似文献   

10.
政策     
正全国三调办印发3项技术规定确保河道湖区耕地数据等真实可靠为确保河道和湖区耕地数据、湿地数据、耕地种植情况真实可靠,近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3项技术规定。其中,《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河道耕地和湖区耕地套合统计技术规定》适用于国土三调耕地数据及其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河道耕地和湖区耕地图斑的套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得出不同认识的三个实例 ,说明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较常采用的正相关系数法、分布指纹对比法以及碳同位素类型曲线法存在误区与使用不当之处 ,应该提倡采用多参数、多指标的散点图法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来进行油源综合对比  相似文献   

12.
煤层底板水害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选择合理准确的评价方法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对于指导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数据序列为研究对象,现实求各个方案与由最佳指标组成的理想方案的关联系数,再由关联系数得到关联度的方法。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到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中,建立评价单元与参考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矩阵,通过引入权重的方式,改进邓氏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以保证得到的最终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探讨基于相关分析理论的组合导航RIAM方法,并给出单个和多个探测粗差的相关分析检验流程。通过模拟12颗GPS和Galileo组合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分别给单颗和两颗正常卫星加入粗差。仿真结果表明:观测值的影响向量与残差的相关系数可以定位含粗差的卫星并将粗差卫星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钻孔应变观测在震源反演和地球结构模型检验方面的可靠性,利用钻孔应变仪记录的印尼苏门答腊海域7.8级地震的同震信号和QSSP软件计算的理论应变图,提取有效的监测数据进行P波震相识别和各震相到时分析,再截取监测数据和理论数据对应部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互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在震中距36°~52°范围内,监测数据与QSSP理论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在震中距36°~52°范围内,台站的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可用于震源反演和新的地球结构模型检验,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统计了成都市1950—1996年火灾发生次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气象因素对年、月火灾总次数的影响,为建立火险潜势预报模型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怀来地区多层位地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PSIS、MapInfo、SPSS等软件,对怀来地区不同层位2012~2015年的地温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井中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温度传感器数据,可以得到附近热水管道的大致方位,总体来说4个方向的地温变化趋势相近。不同深度的地温数据结合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探测井3.2 m深度以下地层的温度基本不受天气影响,只有缓慢的年变化;5 m深处的地温曲线较为平稳,考虑到经济性与方便性,最终选取5 m为地温观测深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我国16个强震区陆地卫星像片的解译结果,分析了活动断裂的影像特征及其与地震空间分布的关系。运用影像线性空间频率计算各震区活动断裂、线性影像与地震震级的相关系数在0.73至0.96之间。讨论了应用遥感信息评估潜在震源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东沟组由王钰等(1954)命名。由于小东沟组内涵含混,自创建以来,已使许多地层工作者对小东沟组的涵义、时代的理解,特别是使用于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中造成了一定困难。作者从小东沟组岩石组合、生物群特征,以及在地层系统中的位置等方面对小东沟组涵义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小东沟组是独立于小岭组之外的晚侏罗世岩石地层单位。鉴于小东沟组存在的缺欠,作者建议在本溪东营坊、新宾东昌台、桓仁暖河子寻找模式剖面。  相似文献   

19.
断层蠕变的分维变化及其与地震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鲜水河断裂带连续蠕变观测资料,利用重建动力学方法,分别计算了各测点原始观测值、趋势形变值和消去趋势值后的残差值的关联维d2。结果显示:蠕变观测时间序列不同成分的关联维变化,反映出不同的构造运动信息;关联维的大小与断层不同部位的活动有关,反映出断层的分段活动特性;各点关联维变化与测点周围的地震活动有关,降维变化是一种地震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的向后-向前选择法粗差定位方法进行改进,即在原有基础上加入对平差模型的整体检验,计算统计量的相关系数,通过对偏相关系数的检验来定位统计量相关的粗差观测值。通过模拟粗差算例证明,该算法能够准确定位多维粗差,有效改善粗差定位转移的现象,且粗差估值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