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安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全县幅员面积209万亩,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5万亩,是绵阳市林业重点县之一。1994年,绵阳市被批准为全国林业技术试验示范区后,安县被列为首批启动县,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  相似文献   

2.
以西南林学院在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采取访谈法、选择个案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得出高等林业教育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实际成效。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毕业生的自我评价中,找准高等林业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高等林业教育当前需要改进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二是要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 科技进步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内在源动力。林业科技如何为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是林业科技界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山东林科院,山东农大,泰安、东营、青岛、临沂等林业相关单位调研,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管理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林业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探索新时期林业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创新集群的构成与创新机制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构成主体等4个方面讨论了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区别。以日本创新集群发展为例,分析创新集群的关键创新要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区域化发展背景下,区域创新集群已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与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在创新集群发展中,领先企业的创新主导与示范作用突出,但又通过技术权力以技术锁定、标准控制等各种不同方式实施技术控制,影响中小型企业及其他研发机构发挥创新作用;在技术传播中,技术扩散、技术转移、技术溢出同时存在,在不同主体、不同阶段、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的途径与作用效果不同,畅通的技术通道保证了创新的共创共享;社会网络以社会文化、制度基础保障了各成员主体间经济学意义上最经济的创新合作与交流;创新平台构建了多要素、多功能、多层次的创新系统,体现了创新集群的整体创新优势。此外,行业协会也是创新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和省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林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山西的林业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科日趋完备,条件逐步改善,人才集中,成果累累,为促进山西林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4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这次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已经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国家林业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广泛动员和组织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进一步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林、科教兴林之路,为实现我国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构建农业地域类型的辨识指标体系,采用农用地动态度、农用地优势度、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1996、2000和2009年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农业地域类型的时空格局、演进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呈现北高南低的梯度分布规律,并在样带中南部形成“低谷区”。② 农用地结构、利用程度与方式变化显著。耕地减少326.17×103 hm2,北部快于南部地区,山地丘陵区快于平原农区;园地和林地逐渐向优势区集中,牧草地总体变化不明显;垦殖指数有所下降,耕地承载人口压力日益增加,水浇地面积比重大。③ 农业仍然是主要部门,其次为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果品、蔬菜生产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样带区东部平原县农业优势高于西部山地丘陵县,而牧业比较优势则是西部高于东部,林业比较优势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强的态势,南部渔业优势突出。④ 农业投入产出效益逐年递增,且有加速趋势。⑤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演变受自然资源禀赋、人口变化、经济增长、技术革新和政策体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各时期的主导驱动机制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8.
<正> 林业技术开发是林业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的技术、成果、资源、人才及设备创造社会性效益的特有形式;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将科研与生产结合,形成林业研究良性循环的保证。同时,林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使其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促进市场繁荣,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显著效果 北京林科林业技术公司利用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看准市场需求,引进和推广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设备。经过10多年的探  相似文献   

9.
<正> 同志们: 这次全国林业科技大会的主题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围绕这一主题,会议将认真组织学习《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总结交流林业科技改革与发展经验,讨论《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县域林业产业的合理发展方向,提升市级产业发展规划水平,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2006—2018年福建省三明市下辖各区县的林业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竞争力以及林业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明市各区县林业发展较不平衡,林业二产、三产基尼系数均高于警戒值,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尚未完成;林业第三产业对区域林业贡献较低,各县尚未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不明显,三明市需根据各县林业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县域林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1.
12.
深圳市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其土地利用效益非常明显,并且具有耦合关系。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模型和相应的指标体系, 当耦合度在0°~90°之间时,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当耦合度等于45°时,系统最协调。根据此模型计算了1981~2004年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都处于上升状态,前者持续快速上升;而后者总体上升,有所波动。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1981~1985年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从-36.29°快速上升到36.99°,从低级共生状态跃至相对协调状态。1986~1990年间,土地利用效益处于持续、稳定、最佳协调状态,耦合度介于43°~53°之间。1991~1996年间,土地利用效益处于耦合变化状态,耦合度从56.99°上升到79.47°,即从最佳协调状态向不甚协调发展。1997~2004年间,土地利用效益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耦合度介于81°~85°之间。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程度是评价土地利用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之一,也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建立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间的耦合模型和相应指标体系,利用1999—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自1999年以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都处于上升状态。(2)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α一直处于19.16°~70.65°之间,即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几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居高不下,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巴林右旗沙漠化治理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巴林右旗的沙漠化防治与生态建设包括沙地综合治理、移民扶贫开发和小城镇建设三大工程。总体思路是:把分散在沙区的农牧民群众迁出沙区,彻底解放沙区土地的压力,通过自然封育、人工飞播措施恢复沙区林草植被和生态平衡,再造秀美山川;建设多种经营的高科技、高效农业,实现自给性农业和商品性高效畜牧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人均占有粮食在500kg以上,人均育肥出栏牲畜15个羊单位,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使当地人民脱贫致富;集中人口建设大板镇、宝日乌苏镇两个中心小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使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5.
16.
四川丘陵区节水农业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四川省丘陵区的严重干旱和节水农业发展特点,成功地构建了四层次、三大类、24项指标的节水农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集成模糊变换与线性规划思路,建立了模糊多因素层次评价数学模型;采用VB语言,研发出基于W INDOW S界面的《节水农业效益评估体系V1.0》软件系统。并以四川省丘陵典型区的简阳市、都江堰三岔水库灌区及"863"节水农业示范区为对象,进行不同尺度的节水农业发展/项目的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和开发的软件系统科学、方便、实用,具推广应用价值和进一歩扩展应用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益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张峰  周维芝  张坤 《地理科学》2003,23(6):674-679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湿地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调洪蓄洪、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等方面,具有调节气候和水文的生态服务功益、保护水禽迁徙和繁育的生态服务功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降解和富集污染物的环境服务功益、物质生产服务功益和旅游服务功益等。鉴于目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的片面理解和不合理利用问题,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的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对策,包括全面认识和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环境服务功益;正确处理直接和间接服务功益的关系,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效率;寻求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经济服务功益的最佳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超渗-超蓄产流模型在评价水保措施减水效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治理与尺度对黄土区产流模式的影响,建立用地评价水土保持的措施减水效益的超蓄产流模型,并将径流成份直接区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同时着重介绍所建模型参数的率定及其在减水效益中的应用。在3个典型流域(青阳岔、岔巴沟和小理河)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宫怡文  刘键  李祥妹 《山地学报》2003,21(Z1):113-117
建设小康示范村是西藏自治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合理选择。文章以山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并以常规方法分析了琼结县下水村、乃东县昌珠村、桑日县吉荣村、扎囊县孟嘎如村等小康示范村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了养分指标之间以及与农作物能量的关系,结果如下: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总体上为中等偏下、全量养分低磷中氮富钾、速效养分高磷中氮、钾,但速效磷含量变幅大的特点;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各养分指标中除全K含量和pH外,其余养分指标间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01极显著性水平,具有极显著的直线相关性;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农作物能量值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最后,提出了研究区土壤施肥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4  
王雨晴  宋戈 《地理科学》2006,26(6):743-748
土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量化方式评价全国14个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变化趋势,评价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表明协调度函数模型可操作性强,可信度高,不失为一种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