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国内近二十年来所发展的矿产定量预测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主要包括矿床统计预测方法,灰色系统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分形几何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模式识别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并简述和评价了某些方法的基本应用。  相似文献   

2.
陆源沉积岩物源分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陆源沉积岩物源分析对于古地理重建、古环境与古气候恢复、沉积盆地分析、沉积矿产预测、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及盆山耦合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沉积学方法、岩石学方法、重矿物方法、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地质年代学方法、粘土矿物学方法、化石及生标化合物方法及地球物理学方法等传统的物源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磁性矿物学方法、矿物颗粒微形貌分析等物源分析新方法。由此展望了物源分析的发展趋势: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物源分析将从传统方法向现代测试技术的转化,从单一方法到多方法的综合运用,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联合交叉,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相似文献   

3.
空间内插方法比较   总被引:260,自引:2,他引:260  
空间内插可以分为几何方法、统计方法、空间统计方法、函数方法、随机模拟方法、物理模型模拟方法和综合方法。介绍了每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算法和优缺点。指出没有绝对最优的空间内插方法,必须对数据进行空间探索分析,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最优方法;同时,应对内插结果做严格的检验。开发通用空间内插软件、智能化内插以及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将是空间内插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观点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平根 《地学前缘》1996,3(1):35-42
首先从系统观点总结了人一地质环境系统的特性,包括整体性、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周期性、界限性、进化性、不可逆性及社会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地质调查方法、分析测试方法、社会经济方法、非线性科学方法、环境地质编图、综合评价预测方法、实时监测方法。其中,实时监测预报是集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建模、预测预报与信息的短程、中程及远程传送于一体的集成技术方法。而电子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则贯穿于环境地质勘查研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效的方法正确地进行煤系地层和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经验证明,利用综合对比方法优点颇多。综合方法就是指运用多种对比方法。如常用的古生物对比法(动植物化石)、孢子花粉分析法、岩相-旋迴对比方法、煤岩方法、矿物学方法(重矿物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等,其他还有结核研究法、物探方法等。综合分析各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学是油田勘探开发重要的理论依据,层序地层单元划分是储层评价和油藏开发的基础。基准面旋回引起的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及地球物理学响应是层序地层划分方法的地质依据。根据基础资料类型,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主要分为地质分析法、测井曲线法、地震方法、古生物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古地磁方法、数学方法七大类。基于对各方法应用原理、控制因素、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的系统分析表明,资料的选取、方法的选择、旋回级次的确定、自旋回和异旋回的区分及划分结果的验证是合理划分层序地层单元的关键。目前,层序地层划分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层序级次标准不健全,定量和定性结合不足,应用领域局限,古地磁方法、数学方法应用不成熟,与储层地质学、开发动态结合不足等。层序地层划分方法具有向定量化、自动化、精细化、可视模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科学方法的统领与建构——论陈国达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达的科学方法包括思想方法、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和观察实验四大部分,它们相互整合和建构,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科学方法创新体系,并由此演化出与地洼学说高度统一的创新科学方法研究纲领: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物源分析是进行盆地分析、古环境与古气候恢复、古地理重建、构造背景追溯及盆山耦合研究的必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意义重大。物源分析的母岩主要包括陆源岩、内源岩、火山源岩、岩浆源岩、变质源岩、地外源岩和混合源岩等几种类型,各类源岩类型依次对应不同的源区及构造环境背景。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和调研,主要总结阐述了沉积岩石学方法、重矿物分析方法、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地质年代学方法、黏土矿物学方法、化石及生标化合物方法及地球物理学方法等几类物源分析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物源分析的发展趋势。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涌现,物源分析将从传统方法转向现代测试技术方法,从单方法向多方法的综合运用完善,从单学科趋于向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二叠纪生物礁的类型、演化规律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按造礁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将二叠纪生物礁分为珊瑚礁和海绵礁;按古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岸礁、台地边缘礁及点礁。生物礁研究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结合成岩作用的方法、定量地层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及地球物理方法等。最后对东昆仑地区最新发现的生物礁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物化探技术方法库”是“中国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信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将物探方法归纳为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和地温6大类25种方法,将化探方法归纳为沉积物、土壤、岩石、气体、水、生物和其他等7大类16种方法。对每种技术方法均作了概要性的简介;经筛选,编制入库物化探技术方法、仪器设备、软件及应用实例等信息条目208条,初步充实了物化探技术方法库的内容,为服务平台物化探方法技术库运行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付晓东  盛谦  张勇慧 《岩土力学》2015,36(7):2057-2062
定量研究了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的黏性阻尼与数值阻尼。首先,基于Newmark直接积分法,推导了块体系统的运动方程。其次,通过动力学中的黏性阻尼理论建立了DDA中动力系数、时间步长与黏性阻尼比的关系式,探讨了DDA中的常加速度积分方案的数值阻尼分区及阻尼比计算方法,进而得到两种阻尼共同作用时的阻尼比表达式,并分析了频域内阻尼比的分布情况。最后,以谐振激励下的块体振动为例,通过对比不同阻尼作用下块体位移的DDA计算值与理论解,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阻尼比计算公式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黏性阻尼对低频的衰减作用明显,数值阻尼则可以很快地消除高频干扰,而二者共同作用下可降低阻尼的频率相关性。该研究成果为DDA的振动、波动等动力计算的阻尼取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明年  崔光耀 《岩土力学》2010,31(6):1884-1890
现场调查表明:5.12汶川大地震共造成21条高速公路和16条国道、省道干线上总延长达20 417 m的24座隧道结构受损,严重影响了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可见,传统的隧道抗震技术已不能保证高烈度地震区隧道结构的安全。为此,在分析隧道震害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隧道支护体系内设置减震层的减震模型,根据这一减震模型,研究了减震层刚度、地震波输入频率和减震层阻尼等参数对隧道减震效果的影响。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该减震模型的减震效果。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地震区隧道结构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夏栋舟  何益斌  刘建华 《岩土力学》2009,30(10):2923-2928
通过全面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中上部结构阻尼、地基土黏滞材料阻尼以及地基基础平动与转动时的辐射阻尼,推导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耦合阻尼比公式。结合国内外关于阻尼调整系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加速度反应谱的阻尼影响因子概念,建立阻尼影响因子 与《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 的关系式。通过耦合阻尼比公式以及提出的 与 的关系式,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作用加以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后能够增大体系的阻尼性能,并大大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提高体系的整体抗震性能。其成果为未来抗震防灾研究与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discontinuities, natural or artificial, on magnitude and frequencies of blast induced ground vibrations. These discontinuities were geological faults, a pond, a shaft incline, a trench and a pre-split plane interposed in the path of vibration propagation. In the post-trench region, ground vibrations in terms of peak particle velocity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dominant frequencies in higher bands were consequently observed. Depth of trench with respect to blastholes were varied and consequent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techniques of creating a trench and pre-split plane wer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controlling vibration and in increasing the explosives charge to meet the scheduled production target of an opencast mine. Comparisons of groun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ffected by a trench and a pre-split plane of the same depth are described in the text. The finding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such experimental data are necessary for production blasting in open cast mines under constrain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阻尼对地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英乾  戚承志  沙曼 《岩土力学》2012,33(Z2):196-200
用弹性地基梁来模拟地下隧道结构,推出考虑弯曲、轴力、剪切、内外阻尼以及在双参数地基模型上的振动方程。引用地下管道近似的位移计算方法,计算地下隧道结构,避免积分变换的繁琐,通过一种特殊的分离变量法,使得动力荷载以强加位移和速度的方式施加,实例计算中涉及内外阻尼项,可以方便地求出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的表达式和考虑阻尼后结构位移衰减曲线,得出对于地下结构内阻尼的影响很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浸泡-风干循环作用下砂岩动力特性劣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华锋  罗骞  李建林  何明  原先凡  朱敏 《岩土力学》2013,34(9):2468-2474
在库水的长期浸泡-风干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体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直接影响其长期稳定性能,其中,消落带是库岸边坡稳定的敏感地带。因此,特选取三峡库区库岸边坡消落带典型砂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考虑水压力反复升降变化和浸泡-风干循环耦合作用的试验方案,对不同浸泡-风干循环作用周期的岩样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动力响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风干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相同次数加、卸载循环作用时对应岩样的轴向应变、动应力-应变曲线的滞回圈面积逐渐增大,计算得到砂岩的阻尼系数、阻尼比逐渐变大,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说明浸泡-风干循环作用对砂岩动力特性的损伤是一种累积性发展的过程。最后,基于岩样的微观结构变化,对浸泡-风干水岩循环作用下砂岩动力特性劣化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成果对库区大量存在的库岸边坡在考虑地震作用下的长期稳定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development of a two-surface elastic–plastic bounding surface PY model for cyclic lateral pile motions is described. The kinematic-hardening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analysis of pile foundations subjected to loading with arbitrary azimuths relative to the pile axis. The model realistically captures the hysteretic energy damping associated with dynamic loading of subsea foundations through physically correct plastic mechanisms and provides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served in physical tests including cyclic loading. Its performance is demonstrated in element states of stress and in pile foundation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cremental theory of plasticity results in more robust solutions than may be obtained using alternative elastic, variable moduli and deformation plasticity formulations.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注浆措施在地震区隧道洞口段的减震效果,基于围岩-结构三维模型,改变注浆的范围及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分析了某隧道洞口段的动力响应。采用人工拟合地震波、黏性边界条件,输入三个方向的地震波,模拟了原设计、全环间隔注浆措施、局部加强注浆措施三种工况。研究分析了各工况的内力、位移、周边围岩塑性区等,并与全环间隔注浆、局部加强注浆两种减震措施的效果作了对比,得出了地震区隧道洞口段的动力响应规律、减震措施的有效范围及全环间隔注浆措施能起到阻尼减震的效果、局部加强注浆措施能改善衬砌结构内力分布的作用等结论。对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措施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伟  孔令伟  朱建群 《岩土力学》2007,28(Z1):789-791
提出了一种用多边形逼近滞回曲线计算土的阻尼比的方法,该方法可直接利用试验数据进行计算,算法可重复利用,使得阻尼比的计算工作得以简化。将其与传统的椭圆拟合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由于实测的滞回圈不是标准的椭圆,两者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阻尼因子对阻尼最小二乘法效果的影响和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尼最小二乘法(包括改进的阻尼最小二乘法,下同)是目前公认的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最优秀的算法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提出高阻尼因子对阻尼最小二乘法效果的影响就是它们存在的,但尚未引起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使阻尼最小二乘法收敛缓慢甚至完全失效。本文提出设立高截止阻尼因子λh,并给出它的计算方法。它标志:超过λh的一切阻尼因子所相应的阻尼最小二乘法改正向量的步长已小于该点最速下降法的最优步长。这时应采取最速下降法探索极小点才能获得好的效果。通过设立高截止阻尼因子,将阻尼最小二乘法与最速下降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克服高阻尼因子对阻尼最小二乘法效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对阻尼最小二乘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设置高截止阻尼因子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方法是正确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