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分辨率光学(简称"高分")卫星影像普遍以标准景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并附带有理多项式模型(rational function model,RFM)。尽管同一轨道高分影像的姿态和轨道误差较为稳定,然而由于RFM的参数没有清晰的物理意义,因此难以建立同一轨道影像间的几何约束关系。从条带影像与标准景影像的差异出发,考虑标准景影像的分景效应以及积分时间差异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像方多项式模型的同轨约束方法,可对同轨道、不连续的标准景影像进行约束,实现基于同轨约束的高分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通过用我国资源三号(ZY-3)测绘卫星同轨7景三线阵立体影像和印度IRS-P5卫星两轨4景两线阵立体影像进行实验,证明所提出的同轨约束区域网平差模型能减少对控制点的需求,提高平差精度。  相似文献   

2.
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为例,基于RPC模型提出利用SRTM辅助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面平差的方法进行超长距离控制外推,来提高无控地区的影像几何定位精度。试验表明,影像原始RPC直接定位精度含有明显的系统误差。在起算影像区域内布设一个控制点进行区域网平面平差,沿轨外推11景(491.62 km)、垂轨外推6景(282.36 km)后,相比原始影像13.335 m的平均定位精度,其外推区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可优于7.5 m,无控区域的整体定位精度有明显提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以西山煤电古交矿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常规D-InSAR技术对矿区地表进行试验研究。选取干涉质量较好的影像数据,分别运用二轨法和三轨法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与实测的GPS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常规D-InSAR技术能够监测微小地表沉陷,但在低相干区域不能获得准确形变量,基于此,提出了采用CRInSAR技术来监测煤矿区地表沉陷。结合该矿区收集到的TerraSAR-X影像数据,开展CRInSAR技术监测煤矿地表沉陷的应用实验,得到与实测GPS测量数据非常相似的观测结果,验证了CRInSAR技术监测煤矿区地表沉陷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SRTM辅助下的RPC模型区域网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PC模型和像方仿射变换模型,构建卫星遥感影像区域网平差的数学模型。按照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利用安平地区的同轨三景影像进行空间前方交会和SRTM辅助下RPC模型区域网平差处理。实验表明,在SRTM辅助下,采用RPC模型区域网平差可提高卫星立体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同轨道拍摄的长条带卫星影像具有相同的误差分布特性,针对资源三号的标准景影像产品,提出了基于轨道约束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首先,根据同轨相邻影像的偏移量计算轨道影像坐标系下的像点坐标;其次,通过同轨每景影像的RFM重新生成轨道影像的RFM,同时生成补偿格网;然后,根据基于像方仿射变换的RFM对轨道影像进行区域网平差;最后,利用求得的轨道影像的仿射变换参数重新计算原始单景影像的仿射变换参数。利用不同地区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影像数据的试验表明,基于轨道约束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以下简称轨道平差)在稀疏控制条件下,其精度明显好于单景影像平差的精度。在6控情况下,太行山试验区达到平面2.504m高程3.117m,在渭南试验区达到了平面4.061m高程2.895m。试验结果证明了轨道平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资源三号卫星(01星、02星)影像进行目标地理区域的立体测图及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时,在满足同轨立体及数据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要求影像尽可能完全覆盖目标空间区域,且影像数量尽量少。如何从大量冗余的影像中获取一组覆盖目标地理区域的最优的影像组是数据生产前期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没有一种成熟的算法能够获取最优影像组,生产人员还是采用人工挑选数据的方式获取目标影像。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切割方式的最优区域覆盖算法,利用影像有效空间范围将目标研究区域连续地切割,直到目标区域被完全切割完,获取最优影像集合。利用资源三号卫星01星影像数据进行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论证了本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影像覆盖区域数据挑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卫星影像异轨立体的几何定位模型和精度分析,提出了单片卫星影像进行异轨立体测图的几何和灰度条件。用WorldView2单片数据进行立体测图试验,证明采用像方补偿的有理函数模型的区域网整体平差方案,可达到与编程立体像对测图相当的几何精度,精度满足1∶5 000地形图测绘指标。为大面积、困难地区测图提供了快速、低成本的实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川藏铁路作为中国意义非凡的重大工程,也是世界铁路史上地形最复杂、地质安全问题最严峻的铁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凭借其广覆盖、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已成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的重要手段,但是其在川藏线地形起伏剧烈的高山峡谷区域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几何畸变问题。以覆盖面最广、获取时间最密的全球完全开放获取的哨兵1号卫星(Sentinel-1)数据为例,将川藏铁路沿线作为研究区域开展卫星雷达影像几何畸变与适宜性分析。综合考虑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几何、Sentinel-1影像斜距向入射角差异及被动几何畸变3个方面,提出了一套基于局部入射角的Sentinel-1影像几何畸变区域精准定量识别方法,并对川藏线全线几何畸变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升降轨适宜性分析。结果显示:川藏线所在极陡高山峡谷区单轨道几何畸变区域达到31%~35%,升降轨联合观测可以有效将几何畸变区域减小至1.5%,同时约有35%区域适宜升降轨同时观测进行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异轨遥感影像构建立体模型的测绘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异轨立体的像对需要从基高比、侧视角及时相性等关键因素进行筛选。通过把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存档的异轨遥感影像运用到中缅边境南段1∶10 000基础测绘项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足够基高比和侧视角且影像时相相近的异轨遥感影像立体像对满足1∶10 000基础测绘数字化制图的要求。异轨遥感影像立体测绘模式可以弥补1∶10 000基础测绘项目获取的影像资料不能有效覆盖整个测区的缺陷,大大提高存档影像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了基础测绘成果质量,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皮英冬  杨博  李欣 《测绘学报》2016,45(12):1448-1454
分析了我国首颗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四号(GF4)特有的区域成像模式的几何特性,基于静止轨道成像基高比较小的几何特性提出一种利用平均高程面的区域网平差方法。该方法针对GF4卫星影像构建了基于有理多项式模型RFM的区域网平差模型,并在无控制条件下,对GF4卫星区域影像进行区域网平差处理,解决了GF4号区域影像由于定轨误差、定姿误差、大气折光以及镜头畸变等因素导致的拼接精度较低的问题。最后,通过两组真实数据试验对本文方法的精度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分析了采用不同的误差补偿模型对于平差结果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资源三号多光谱影像谱段配准误差影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高斯滤波及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对配准误差影像进行噪声滤除,从垂轨和沿轨第一列像元配准误差结果可知,不同去噪算法均可降低噪声对误差统计结果影响,并且垂轨和沿轨的第一列配准误差经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处理后分别从0.20和0.15像元减少至0.10和0.05像元,两个方向上的误差分布均更为稳定。因此选取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进行噪声滤除可减弱地物特征对谱段配准影响,能更科学评价影像谱段配准精度,间接反映配准误差与卫星平台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贺  陈宁  秦玉刚 《北京测绘》2021,35(3):303-307
针对异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基高比小、重叠区域弱交会现象,本文提出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控制的高分遥感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该方法以高程值为相邻影像连接点的高程控制,进行光束法区域网平差,进行影像RPC(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参数精化,避免弱交会情况下高程误差放大现象,降低同名点的相对偏移.采用高分一号四景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引入高程控制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改善纠正后影像连接区域错开现象,影像平面相对定位精度提高到一个像素以内,满足相邻影像的拼接需求.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贡觉县雄松乡至沙东乡金沙江流域作为川藏铁路的必经河流,地形崎岖、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亟需对该地区隐患点进行全方位的识别。首先,选取61景哨兵一号(Sentinel-1)升轨影像、53景Sentinel-1降轨影像和7景陆地观测技术卫星2号(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 2,ALOS-2)升轨影像对研究区域进行滑坡探测与监测。然后,利用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通用型大气改正在线服务(generic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nline service for InSAR,GACOS)辅助干涉影像堆叠技术(InSAR Stacking)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雷达视线(line of sight, LOS)方向的InSAR年形变平均速率图,并结合3个轨道的结果提取出沿坡向和垂直滑坡向的平均速率图。最后,与LiCSBAS时间序列分析包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LOS向年形变速率图像的相关系数在0.92以上,沿坡向和沿垂直滑坡向年形变速率的相关系数在0.85以上,证明了GACOS辅助下InSAR Stacking结果的可靠性。此外,还发现研究区域内沿坡向最大年形变速率为-163 mm/a;结合InSAR形变结果与光学遥感影像解译,可将该滑坡群分为A~G 7个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星载GPS观测数据与简化动力学定轨方法,在方程中引入伪随机脉冲参数,从而实现对Swarm卫星的精密定轨. 详细分析了不同阶次的GOCO06s地球重力场模型对Swarm卫星简化动力学定轨精度的影响,对比了PGM2000a、EIGEN-2、EGM2008以及GECO重力场模型展开到100阶次时Swarm卫星解算的轨道精度. 结果表明:当GOCO06s地球重力场模型阶次处于30~100阶次时,Swarm-A、Swarm-B和Swarm-C卫星在径向、切向、法向上的定轨精度随着GOCO06s阶次的不断增加而越来越高,而在高于100阶次时,定轨精度基本稳定,且在各方向定轨精度优于3 cm. 此外,采用100阶次GECO、EGM2008和GOCO06s模型对三颗Swarm卫星进行定轨,解算的轨道精度相当,且要高于同阶次其他重力场模型的定轨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与治理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政府重视,但是对地面抬升现象及机理少有研究。本文采用PS-InSAR和NSBAS两种技术,利用Sentinel-1影像升、降轨数据对淄博市4个市辖区进行形变监测,并通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地面抬升与煤矿开采情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以孟加拉达卡地区为试验区,利用多种软件对该区域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区域网平差,通过平差精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数字线化图及数字正射影像制作的作业方法,为今后的卫星影像测图提供作业思路、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朱映  王密  潘俊  胡芬 《测绘学报》2015,44(4):399-406
卫星平台震颤是影响高分辨率卫星成像质量的因素之一,会引起影像模糊和内部畸变。本文从资源三号卫星多光谱相机的成像特点和多光谱影像配准误差影响因素入手,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了卫星平台震颤对配准误差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光谱影像高精度密集匹配的平台震颤检测方法和流程,最后利用不同波段、不同时间的成像数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资源三号卫星在试验数据成像阶段存在约0.6Hz的平台震颤,且垂轨方向震颤幅值大于沿轨方向,同时引起波段间相同频率周期性配准误差。检测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资源三号处理精度提供了可能,也为卫星平台震颤源的分析和优化卫星平台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IGS14地球参考框架发布后,IGS分析中心参考框架已从IGS08转到IGS14,研究框架变化对精密定轨影响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了验证参考框架更新对精密定轨的的影响,该文采用不同的参考框架进行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密定轨,并将定轨结果与国际GNSS服务(IGS)分析中心的轨道产品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于GPS卫星,轨道与IGS精密轨道互差均值从32.83 mm变为29.1 mm,重叠弧段均值从29.5 mm变为26.9 mm,更新参考框架后GPS的定轨结果得到提高。相较于IGS08地球参考框架,IGS14地球参考框架在测站位置速度精度、站点震后形变效应的影响和周年半年误差信号等处理上,更加接近测站实际的运动变化过程,有助于提高精密定轨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D-InSAR技术中影像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对其中复影像配准、干涉图滤波、去除平地效应等进行了说明,然后利用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影像数据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对形变场进行了详细的解译,并生成了地形3维图。  相似文献   

20.
《遥感学报》2022,(3):588-588
封面图片为1-meter C-SAR 01星于2022年1月31日获取的钱塘江杭州湾区域全极化伪彩色合成影像。从影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盐官古城、淡水养殖设施、渐变的江中河床等地物目标。该卫星由自然资源部主持建造,继承了高分三号卫星多极化、高分辨率、大幅宽、定量化的特点,对部分成像模式进行了优化,增加了船舶自动身份识别系统,实现了星上实时处理功能,延长了单次连续成像时间,并且具有自主轨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