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铁路基和桥梁沉降监测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减少未来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监测数据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预测变形体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沪昆高铁江西段线下工程沉降监测为例,全面论述高铁路基和桥梁沉降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和过程,供高铁施工者和监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站不支持多模多频卫星数据和远程监测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CORS基站软、硬件设计及实现方法。基于ARM9处理器,集成BD970OEM板卡,搭建了包括电源模块、以太网模块、串口模块、卫星定位模块和显示模块的硬件平台。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移植Linux操作系统,实现了嵌入式Web的功能。通过以太网的远程操作与控制功能远程访问基站,监测整机的工作状态和卫星跟踪情况。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基站接收机可接收三系统六个频点的卫星数据,数据利用率在95%以上,双频载波单天多路径效应值在0.06m以下,信噪比大于40,准站数据完整率大于99.99%,数据平均延迟优于5ms,实现了可靠收集、转发数据的目的,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高铁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监测超标预警的实时性,研究实现高铁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利用ArcScan进行影像矢量化和属性数据录入,系统业务数据库采用Oracle 11g,并在其中建立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通过ArcGIS Sever发布地图服务。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WebSocket技术实现服务器端和浏览器端的实时通信,调用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完成了系统GIS模块功能。通过在试验工程中的应用表明,系统实用性强,提高高铁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铁路基需严格控制工后不均匀沉降。鉴于高铁路基沉降预测值精度受观测噪声和预测拟合函数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函数去噪,对去噪数据进行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的方法,并阐述了高铁路基沉降预测评价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去噪灰色Verhulst模型、GM(1,1)模型、双曲线模型在沉降数据处理中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结果表明:GM(1,1)模型拟合精度高,预测精度低,不适用于长期预测;双曲线法预测精度最低,预测曲线不包含路基饱和发展过程;小波去噪灰色Verhulst模型符合高铁路基沉降规律,预测精度高,可以广泛用于路基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5.
多时相InSAR技术具有探测大范围毫米级地表形变的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近几年,应用多时相InSAR技术监测以高铁为代表的大尺度人造线状地物形变备受关注.本文将C波段SAR数据用于高铁沿线路基形变监测,应用相位稳定性分析和改进的StaMPS技术来增加相干性点的密度和形变参数解算的稳定性.采用研究区时间跨度为21个月的47景Sentinel-1A数据,对连(云港)盐(城)高铁及其沿线区域进行多时相InSAR分析,并利用同时期连续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观测数据对线性沉降速率和时序位移分别进行监测分析,进而对比验证二者的沉降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波段的Sentinel-1A数据能够获取毫米级的线性形变速率和时序位移序列,InSAR与BDS二者平均时序位移均方根误差为3.8 mm,与BDS监测结果相比取得很好的一致性,且连盐高铁线路整体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型双向直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离岸数据监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模块GYM2003B、STM32微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和多个扩展接口组成的监测系统.北斗指挥机接收数据上传服务器存储,并在PC端机上实时监测.该监测系统在海上平稳运行30天,从海上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该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发电装置运行状况,且系统运行可靠,数据传输准确,数据包的接收率达到99.01%.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铁沉降监测数据的海量特性,以及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效率不高、可视化效果不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线性参照系统有效管理和显示高铁沉降监测数据的集成模型。该模型中,高铁路网以路径要素集存储,高铁沿线非空间数据以事件表的形式存储,由此实现高铁沉降监测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线性建模与集成。同时,使用Arc Engine组件与.NET平台实现了沉降监测数据空间查询和可视化表达功能,可形象地反映高铁线路与沉降监测点的分布状况,更易于进行沉降数据的可视化分析、预测和评估。数据集成模型实现了非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存储冗余,提高了高铁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的效率,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安全的海量监测数据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论述模块式仪器系统一般总体结构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模块式DVM的研究和设计,包括硬件构成,软面板和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9.
高边坡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晓东  金海 《现代测绘》2009,32(4):20-21,33
结合高边坡变形的监测方案和各种特点,提出了三峡工程升船机及临时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技术路线和思想;设计了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基本功能;结合系统开发的实践,详细介绍了各子模块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中的变形监测成果动态管理、动态报表、动态绘图等技术;最后,介绍了开发的数据管理系统在三峡工程高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旭  孟磊  朱亚洲  谢雷 《北京测绘》2015,(3):75-78,89
主要从需求分析、设计原则、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开发环境、系统技术路线等方面论述了基于GNSS/Mobile GIS煤矿开采沉陷监测数据采集终端系统的设计。该设计为实现矿区地表监测信息采集内外业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为其他行业的点位数据自动化采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建设速度较快,人口密度低的区域常常发生违法加扩改现象,传统的违章建筑监测手段存在查处滞后和监管盲区的问题。采用无人机高频率航拍获取多期影像,将多期影像进行对比,判别可疑违章建筑,记录违章建筑信息,为相关执法部门提供影像数据和执法依据。详细分析了违章建筑识别流程和违章判别的关键技术,探讨了多期影像数据管理、影像分析对比技术和变化图斑GIS数据库建立等方面,并对全椒县违法建筑监测系统的设计与主要模块实现进行了介绍,包括影像数据分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违章建筑监测模块和GIS应用模块。利用全椒市多期影像进行了实验分析,实践证明:通过多期影像的分析比对,可有效判别疑似的违章建筑。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理国情监测项目需求,我单位自主独立研发了一套多功能模块的国情监测数字调绘核查系统。核查系统包括:用户管理、空间定位、数据浏览、数据编辑、样本采集(实景获取功能)、通信、数据转换(输入输出模块)等功能模块。该系统在国情监测项目生产实施中已推广应用,并很好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保证了质量,目前正在1∶50000动态更新项目和省基础测绘项目加以推广。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路基是高速铁路的轨道基础,是整个线路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对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特别敏感,加强对高铁路基的沉降变形分析是确保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和保障运营安全的重要环节。引入小波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应用到高铁路基的沉降变形分析中,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小波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精度较BP神经网络模型高,在高铁路基的沉降变形分析中具有更好的优越性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Visual C#.NET平台,设计开发出一套高铁变形监测报表数据处理软件,对高铁重点段数据进行模板化报表及数据成果生成,软件功能包括对高差成果数据输出、单次及累计差成果统计、线路上下行路堤纵断面、上下行底板、线路中心底板数据统计、各监测部位变化量时间序列图展示、数据库查询与信息导出功能,实现了内业报表“输入—入库—查询—导出”一体化管理,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烦琐步骤,提高了内业报表的生成效率,有利于实现数字化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国铁线路或场站工程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国铁运营和下穿隧道施工安全,需要对既有国铁线路进行安全监测。结合合肥市地铁4号线下穿国铁涉铁项目,首先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国铁下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然后设计并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自动处理和分析工作;最后在系统中加入三维可视化分析模块,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更加全面直观地展示监测区域变形规律和趋势。该系统在合肥市地铁4号线下穿国铁项目中的应用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对铁路路基及轨道变形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为国铁运营和下穿地铁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路基表面沉降和动位移光学测量方法,具有自动标定等优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无线网络传输铁路路基关键参数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路基动位移自动测量、表面沉降自动测量、路基动应力与含水量自动测量以及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等部分组成。监测系统经实验室验证后,分别在大秦重载铁路大同路段以及茶坞路段进行了现场安装调试和实验,实现了对路基含水量、动应力、动位移和沉降的长时间自动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杂区域探测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具有自主巡航功能的环境探测四足爬行机器人及远程监测系统,该机器人以嵌入式STM32F429IGT6芯片作为主控CPU,搭载GPS/北斗定位模块及无线通讯模块,使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巡航和自动调节路线.该机器人配备的多种传感器模块可以实现对环境温湿度、风速等参数的采集,同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发送.基于该功能开发的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实时监测,包括运动轨迹和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对机器人发送控制指令,实现远程遥控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自主巡航机器人及其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和路线实时调整,提高了机器人探测工作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检查主要以人工和简单的人机交互检查为主,效率低下、检查程序不规范,因此,本文提出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自动化检查解决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进行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自动化检查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模块设计,并对数据管理模块、自动化检查模块和结果管理模块三大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实现了数据模版、算子库、质检方案库等自动化检查系统关键技术。已在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辽宁省任务区等多个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发亮  林康 《北京测绘》2021,35(2):280-284
传统的园林管理存在数据信息多、测量手法多,无法实时在线监测等问题,针对园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智慧园林的解决方案。并根据设计理念,对各个子模块的功能进行设计和实现,给出实现方式。结合空间信息集成技术、可视化技术、物联网、GIS等信息技术构建园林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测、数据时空分析、多维分析、在线服务平台。给园林绿化规划、虫害分析预报、养护管理、名树古木保护等提供科学管理依据,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测管理与实时动态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套基于遥感信息和DSM的变化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DSM数据管理模块、DSM变化检测模块和变化结果表达模块。系统利用多时相的数字表面模型(DSM),通过变化检测模块检测出城市地区人工建筑物、植被等的变化情况,检测结果可以应用在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以及违法用地查处等方面,为地理国(市)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检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