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库车坳陷位处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具有良好铀成矿背景,库车组下段中赋存有较好铀矿化信息,但对其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及样品统计分析,对库车组下段中粗碎屑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其铀矿成因,并进行层间氧化带划分。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库车组下段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自盆山结合部位向盆地方向可划分为原生氧化环境的冲洪积粗碎屑沉积物,后生氧化成因的褐红色砂-砾岩、灰白色砂-砾岩、褐黄色砂-含砾砂岩、浅黄色砂岩,及原生的灰色砂-含砾砂岩,反映铀矿成因为层间氧化带型,进而将库车组下段层间氧化带划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原生带,各分带地球化学指标与典型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床一致。库车坳陷库车组下段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西段以氧化带为线索垂直层间氧化带发育方向探索其含矿性;中段在日达里克地段扩大已有或找寻新的矿(化)带,在墩买里、温巴什地段在可探范围内探索层间氧化带前锋位置;东段继续区域调查。  相似文献   

2.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褶皱冲断前缘,其东段包括东秋里塔格背斜和库车塔吾背斜。野外调查和地震剖面解释表明: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盐下发育断层转折褶皱; 盐上东秋里塔格背斜为滑脱箱状背斜,库车塔吾背斜核部为南倾逆冲断层所破坏。演化剖面显示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在侏罗纪断陷期发育了正断裂,其后为平静期,直到库车晚期后逆冲断层和褶皱快速发育,背斜最终形成。膏盐岩及古构造对构造变形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作为滑脱层,分割了盐下层与盐上层,导致二者形成不同的构造样式; 另一方面塑性流动充填于背斜核部。由于膏盐岩的厚度差异,东秋里塔格背斜盐上发育褶皱,而库车塔吾背斜核部被逆冲断层破坏,膏盐层厚度还影响了膏盐层上下构造高点的相对位置。盐下构造的发育受侏罗纪古构造控制,进而影响了盐上构造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秋里塔格构造带变形强烈且隆升过程复杂,其隆升过程直接影响上新统库车组铀成矿过程。文章以该带典型构造现象为对象,以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为依据,研究各类典型构造产出状态,分析其地质意义,进而进行构造隆升阶段划分,并浅析构造隆升过程与层间氧化过程的耦合关系。研究显示,该带东西分段且普遍发育箱状褶皱,东端东秋背斜为完整箱状背斜;东段东秋北侧、中段北秋北侧、南秋南侧相邻产出屉状向斜;日达里克南部见屉状向斜,沿走向向东变为不对称向斜及宽缓箕状构造。下更新统西域组削顶库车塔吾背斜、库车背斜、并推测削顶东秋背斜而不整合于库车组之上。上更新统新疆群为日达里克构造系分割而呈水平状,同标高产于其南、北侧,超覆于库车组之上。综合该带典型构造特征及区域资料,将其隆升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褶皱低隆阶段(上新统库车组沉积早期—下更新统西域组沉积早期)、推覆速隆阶段(下更新统西域组沉积中期—上更新统新疆群沉积晚期)、后生叠加阶段(全新世以来),并分别可与玉尔滚褐红色氧化岩系、日达里克褐红-褐黄色氧化岩系、日达里克及以东的灰白-浅黄色氧化岩系耦合,对该区带铀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圈闭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构造圈闭具有上、下分层的特征,且上构造层的圈闭与下构造层的圈闭完全不同。上构造层圈闭位于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和盐拱背斜等类型。这些圈闭常以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及康村组砂岩为储层,以上第三系库车组泥岩作为区域性盖层。下构造层圈闭位于下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下,三叠侏罗系煤层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转折褶皱、断层转折——断层转折叠加褶皱等构造圈闭类型;这类圈闭以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为储层,以下第三系膏盐层为区域性盖层。文章分析了库车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认为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东段较西段有利,下构造层较上构造层有利。  相似文献   

5.
库车坳陷周缘的铀矿化非常活跃,蕴藏于上新统库车组下段的砂岩型铀矿的控矿要素、成矿机理、成矿规律,特别是远景选区是近年来铀矿地质学家关注的重点.笔者充分依据区域地质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查钻孔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试图在构造?沉积?地形地貌的盆山耦合机制中,遵循砂岩型铀矿的普遍成矿机理、按照由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剖析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关键控矿要素、时空配置关系,从铀成矿系统分析的角度揭示库车组关键控矿要素的协同控矿机理,以期为铀矿勘查提供战略服务.主要认识有: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的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作用既控制了库车组含铀岩系的充填演化过程,也制约了库车组下段铀成矿的基本格局和成矿作用过程,盆山耦合机制是驱动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原始驱动力.南天山造山带岩浆岩分布规模虽然有限,但在托木尔峰一带存在富铀花岗岩.充分发育的地表水流域系统,一方面能够携带造山带的碎屑物堆积于库车坳陷,从而分阶段形成系列的大型物源?沉积朵体,造就了潜在的含铀岩系和优质的铀储层.另一方面,穿越造山带富铀花岗岩的流域系统,不仅通过物理搬运为铀储层提供了原始微量铀的积累,而且通过衍生的地下含矿流体系统促进了区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以及成矿所需的溶解铀质.在库车坳陷,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行迹限定了含矿流场和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空间(拜城凹陷),铀矿化集中发育于区域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特别是南部“阻水面”一侧).在拜城凹陷南部边缘,随着具有同沉积生长性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不断隆升,区域的含矿流场和层间氧化带被迫向北迁移并发生“左旋”,从而造就了包括日达里克铀矿床在内的“新”“老”两个铀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6.
文中构建了两组构造物理实验,对存在先存被动盐底辟构造的含盐盆地的厚皮挤压构造演化特征进行模拟,研究揭 示了库车坳陷西段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代盐相关构造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同构造沉积速率对库车坳陷西段秋里塔格 构造带博孜-却勒区域(西段) 和秋里塔格-克拉苏区域(东段) 盐相关构造横向分段差异变形具有重要的控制影响作 用。在挤压过程中,博孜-却勒区域慢速同构造沉积使得先存被动盐底辟北翼(拜城凹陷南翼) 向南逆冲到底辟南翼之 上,并促使却勒盐推覆体和米斯坎塔克盐背斜形成;而秋里塔格-克拉苏区域快速同构造沉积使得先存被动盐底辟北翼快 速下沉,而其南翼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向北逆冲到底辟北翼(拜城凹陷南翼) 之上,形成南秋里塔格盐背斜。  相似文献   

7.
库车坳陷是南天山中段新构造运动异常强烈的地区,内部发育有四排近EW向展布的逆断裂-背斜带,由南天山山前向塔里木方向依次为:山麓逆断裂-背斜带;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和亚肯盲逆断裂-背斜带.东秋里塔格背斜属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东段部分,其构造运动尤为强烈.研究表明:东秋里塔格背斜是浅部滑脱面与其南翼逆冲断层共同形成的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背斜南翼的浅层逆冲断层和深层的断坡构造是重要孕震场所.东秋里塔格浅部背斜核部的背冲式断裂和北翼的膝折属于派生的次级构造,断裂的规模、错动量有限.东秋里塔格背斜南翼逆断层最新活动错断Ⅱ级阶地砾石层,其活动年代至少为全新世早期,这次错动在地表留有3~4 km长的古地震破裂形迹,说明断裂具粘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南天山库车秋里塔格褶皱带三维构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笔者利用库车秋里塔格地区3000km的二维地震反射资料,结合地表构造测量成果,分段叙述秋里塔格褶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性质,说明构造交汇部位断层和褶皱的叠加过渡关系,并通过二维构造剖面的组合,建立秋里塔格褶皱带的三维构造几何模型。研究发现秋里塔格褶皱带为浅部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断层转折褶皱叠加形成的复合型背斜带,深部台阶状逆断层的叠加作用、叠加断层位移量的转换、断层断坡高度的变化造成地表背斜沿走向发生变化,笔者通过测量断层叠加方式、断层位移量转换、断层断坡高度,说明秋里塔格褶皱带背斜叠加、扭曲、分叉现象的构造机理,并且给出了秋里塔格褶皱带断层的滑移量。  相似文献   

9.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自北向南可分为基底冲断带、箱状背斜带、梳状背斜带和挠曲褶皱带,东西方向上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本文分段叙述了各变形带的变形特征,指出东段箱状背斜带不发育,秋里塔格山脉(构造带)东延未进入东段,因而总体看自西向东变形强度减弱,地形上趋于夷平。该冲断带的形成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中新世和早(-中)更新世;相应地,该带可分为南、北两个"盆""山"亚系统,两者在地层记录、变形期次和变形机制上尚有若干差异。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除了受南天山的冲断和向南扩展引起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外,还受到基底断裂在新生代的活化和膏盐层底辟的制约,前者以近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及其共轭发育的近北东向断层最为重要,后者既控制了秋里塔格山脉的形成(主要受垂直的挤压应力场作用),也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东西方向的变形分段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还讨论了变形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和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库车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经历了两期重大的挤压变形事件: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近东西向的逆冲活动及伴生的近北西向左行剪切变换带在全区有统一的变形样式;更新世变形使库车冲断带分为东、西两段.西段(西秋里塔格)山脉高耸,背斜及其核部冲断层延绵长逾百千米,仅见一条近北西向的左行剪切断层;东段发育一组近南北向的右行剪切断层,把东秋里塔格山脉切成若干段,东秋背斜的北翼断层、南翼断层和核部断层在每一段内都有自己的特点.更新世变形还造成冲断带东、西两段的地貌和水系有明显不同.作为油气藏盖层的膏盐层在其东、西两段有不同的层位和厚度,东段膏盐层的层位高且相对较薄,早期形成的油气藏经更新世变形改造后的保存情况逊于西段,据此讨论了东段油气勘探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疆库车地区秋里塔格构造带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前陆逆冲带前锋,区域构造位置介于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中心与塔北前缘隆起带之间,第三系广泛分布两套膏盐岩层,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和复杂的构造样式,石油地质条件非常优越.本文在分析3个区带的变形特征基础上,探讨了盐上层和盐下层的构造成因,认为盐上层的构造成因与盐层的流动性有关,西段变形比东段强烈;盐下层构造成因东、西差异较大,东段与盐层的塑性变形无关,西段则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世琴  汪新  陈宁华 《地质科学》2009,44(3):945-956
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地表调查,利用二维地震剖面,结合钻、测井数据,分析秋里塔格中段构造结的构造特征,利用轴面分析和多余面积方法计算构造缩短量。研究表明,秋里塔格中段构造结的构造变形受3个滑脱面,即中新统吉迪克组(N1j)膏盐岩、古?始新统库姆格列木组(E1?2km)膏盐岩和侏罗系(J)煤层控制。构造结东部发育两个滑脱面,分别位于中新统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层,形成浅层的滑脱褶皱和深层的断层转折褶皱,构成复合型背斜; 西部发育一个滑脱面即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岩,膏盐岩聚集形成南秋里塔格滑脱褶皱。库车塔吾背斜向西倾伏,背斜下伏沿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层发育的断层(F1和F 3)的滑移量向西减小,如东部A?A′剖面上断层F3的滑移量为7.7 km,西部C?C′剖面上为3.8 km; 南秋里塔格背斜向东倾伏,背斜下伏沿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岩发育的断层的滑移量向西增大,东部的A?A′剖面断层不发育,西部的D?D′剖面构造缩短量达5.1 km。构造结地区3个滑脱面交汇: ①东、西段卷入变形的断层和褶皱在此发生了叠加干涉, ②断层的滑移量在此汇合转换, ③库车塔吾背斜、南秋里塔格背斜和托克拉克坦背斜在此交汇,交汇处发育多个高角度的逆冲剪切断层和表皮褶皱,形成了秋里塔格中段复杂构造结,构造结地区未发育大规模走滑断层。根据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秋里塔格中段构造结的三维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3.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与侧断坡有关的位移转换构造.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是一条北倾盲冲断层,其错移地层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东秋5井以西的新近系膏盐岩转换至迪那201井的古近系膏盐岩再到迪那11井的侏罗系煤系,地震剖面上侧断坡形态清晰.侧断坡东、西断坪分别是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侧断坡发育在煤上-盐下构造地层组合中.通过DQ99-196、DQ00-226、DQ00-263等构造演化剖面恢复计算,东秋里塔格构造盐上地层位移梯度向西约为103.72m/km,而盐下东秋-迪那段的位移梯度为61.65m/km.在上述地震剖面上,盐上背斜和盐下隐伏背斜的轴线位置发生了相对变化,后者自东向西逐渐向南发生偏移;野外露头观察,盐上背斜的褶皱作用也随之向西增强.在走向上,东秋里塔格构造具有构造分段性,表明侧断坡的位移量变化具有突发性.西段为库车塔吾构造,东段为东秋-迪那构造.库车塔吾构造的盐下隐伏背斜是受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控制的断层相关褶皱,前、后断坪分别位于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其隐伏的构造楔与南秋里塔格背冲断层组成库车塔吾三角带.东秋-迪那构造的隐伏背斜样式与库车塔吾段相似;但南翼缺乏背冲断层,不具备三角带形态.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表明,侧断坡的发育过程最早可以追索到康村期.东秋里塔格侧断坡相关背斜的形成与自北向南的盲冲断层和区域左行扭压复合作用有关.侧断坡相关背斜的主要构造特征是由侧断坡调节上、下滑脱层之间的应变差异,同时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沟通气源岩和储层;其油气勘探意义是使得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到侧断坡相关背斜构造圈闭如迪那2之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丘里塔格背斜带是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前锋构造带。依据各段不同的构造特点,沿走向自东向西可分为东丘里塔格段、库车塔吾段、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其中东丘里塔格段和库车塔吾段以浅部膝折褶皱或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的断层转折褶皱相叠置为特点。而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则以发育膝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相伴生的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为特点。该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寻找深部完整的断层转折褶皱背斜圈闭以及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下盘的圈闭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东西向的库车褶皱冲断带内发育近南北向的喀拉玉尔衮、康村和吐格尔明走滑断层,它们将库车褶皱冲断带尤其是作为前缘带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分割成东秋里塔格、西秋里塔格和却勒塔格构造等段落;侧断坡在东、西构造分段上也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分段的构造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东秋里塔格构造深部发育双重褶皱构造,浅部构造发育断展褶皱;西秋里塔格构造受近东西向走滑断层控制,发育南、北两排构造,剖面上表现为断展褶皱和滑脱褶皱特点;却勒塔格构造是典型的滑脱褶皱.就油气成藏而言,走滑断层是破坏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之一;侧断坡相关背斜是库车坳陷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库车前陆冲断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水系形态与褶皱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电  李江海 《地质学报》2009,83(8):1074-1082
水系形态能够非常敏感的记录活动构造的演化过程,尤其对于褶皱横向生长的地区,常形成特征的水系形态。库车前陆冲断带发育平行于南天山造山带走向的褶皱带,并形成特征的水系形态。利用遥感影像、卫星照片、以及从数字高程数据中提取的地貌和水系参数,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水系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库车前陆冲断带褶皱具有横向生长的演化特征,并识别出判别褶皱生长的5个水系形态标志。这些水系形态标志包括:不对称的水域形态,水系受到阻挡发生弯曲、捕获、并流现象,背斜脊部风口的形成以及高度依次降低排列,不对称的冲积扇体,被纵向河流分隔的两侧背斜的水系形态差异。褶皱的横向生长最终导致相互拼接形成更大规模的褶皱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正是由多条背斜的横向生长,并拼接而成现今延伸~300km的褶皱带。  相似文献   

17.
陈楚铭  贾承造 《地质论评》1999,45(4):423-433
丘里塔格背斜带是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前锋构造带。依据各段不同的构造特点,沿走向自东向西可分为东丘里塔格段、库车塔吾段、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其中东丘里塔格段和库车塔吾段以浅部膝折褶皱或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的断层转折褶皱相叠置为特点。而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则以发育膝折皱褶、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相伴生的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为特点。该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寻找深  相似文献   

18.
库车前陆盆地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分段特征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通过对研究区内不同位置的5条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发现DQ94-226测线以西的盐上地层主要发育南倾被动顶板反冲断裂,盐层发育盐枕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盐下地层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和逆冲断裂带;DQ94-226测线以东的盐上地层发育向南逆冲的大型断裂,盐层发育盐推覆构造,盐下地层主要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和突起构造(pop-up)。平衡剖面分析表明,东西两段的南北向构造缩短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西段的构造缩短明显大于东段。沉降史分析表明自东向西,构造活动的幅度依次增大,西段的构造活动明显比东段强烈。由此认为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可以分为东西两段,即西段的库车塔吾构造带和东段的迪那构造带。  相似文献   

19.
层间氧化带精细结构的量化表征对揭示砂岩型铀成矿规律至关重要.利用系列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编图对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结构进行了量化表征,发现该矿床层间氧化带主要由红色砂岩、浅黄色砂岩、灰白色砂岩、灰色含矿砂岩和原生灰色砂岩构成,分别对应于强氧化亚带、弱氧化亚带、微弱氧化亚带、过渡带和还原带.铀矿化与层间氧化带内部结构关系密切:工业铀矿体主要发育在过渡带,微弱氧化亚带矿体连续性相对较差,弱氧化亚带发育零星铀矿化,还原带靠近过渡带一侧发育低品位的零星铀矿化.铀储层内部结构和沉积相对层间氧化带发育具有重要制约作用:辫状河砂体及辫状分流河道砂体是氧化带发育区域;辫状分流河道边部及分流间湾中决口扇砂体是过渡带发育区域.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铀成矿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保侠  贾恒  于宏伟 《铀矿地质》2010,26(4):201-207
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产出于次造山带构造背景。惠安堡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断带马家滩断褶带,传统理论认为这里不利于后生铀成矿作用的进行,但近几年的找矿实践证明该断褶带的铀成矿作用既有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一些特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该区的地层倾角较大,砂体厚度也较大;地下水近源、短途、双向径流,形成多个复杂的局部水动力系统;沿背斜东、西两翼发育的层间氧化带具有层数多、双向发育、期次多、氧化深度大、沿倾向延伸较短、纵横方向厚度变化快、连续性较差、地球化学分带不明显、水解蚀变作用弱等特点;铀矿化具有层数多、期次多、品位较低、厚度较小、矿化分散、深度较大、矿化主要受层间氧化带翼部控制、前锋成矿较弱、矿化纵横连续性差、矿后改造较强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