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有害成分含量过高是目前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河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较好: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优越;形成了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农业生产体系;交通便利,农产品交流市场活跃;无公害农产品品种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差别大,山区、丘陵和平原绿色农业发展的方向不同。加强绿色农业的组织建设、积极培育绿色农业的消费市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示范作用,是河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一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业。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在五业中的“农”即为小农业。  相似文献   

3.
北京山区土地类型研究的初步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土地类型研究,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农业)的需要,在自然区划工作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编制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图是土地类型研究的重要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不稳,深刻揭示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正确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并要求迅速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的热潮。 河南是农业大省,几年来农业生产的起伏变化,牵动了全省经济不稳定性。本文就河南省农业的生产潜力和综合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讨论。 一、农业生产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现状 1978年至1988年十年多来,河南省农业生产可明显地划分成二个阶段。1984年以前为农业的明显增长阶段,198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3.92亿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与模式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裕瑞  杨乾龙  曹智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458-1469
本文基于统计数据揭示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并结合农业农村发展范式及其演化的回顾,探讨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及其基本策略。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近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虽不断提升,但产品产量和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国际贸易呈现良好态势,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较薄弱;农业生产化学品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函待解决;农业发展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和动力源。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的农业发展应充分吸收多功能农业生产和网络化乡村发展范式的有益成分,激发内生动力、整合外部动力,以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农产加工优势区、特色农业产业带为关键目标,实现“七大转变”,着力推进区域农业的多功能转型。深化相关改革、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创新创业、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村镇建设是实现转型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虽然湖南农业目前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现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维护好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湖南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湖南省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业生态危机突出地表现在5个方面:水资源失调、农用化肥使用过量、农产品质量低劣、水土流失和城市工业污染严重。在深入分析这些生态危机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8条对策:进行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和生态设计,加强科普宣传,培养生态农业典型,施用生态肥,完善生态税制,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强化检测,推行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周侃  李九一  王强 《地理科学》2021,41(2):280-289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农业生产空间评价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空间优化调整的前提,是科学划定农业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依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农业生产空间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方法和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为案例开展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农业生产功...  相似文献   

8.
福建地貌基本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昭Bing 《地理学报》1993,48(2):143-151
本文首先从发展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福建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继而论述了地貌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指出了坡度陡、降水强度大和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三者相结合的部位是农业生态脆弱的地段。最后,根据福建山河分布格局,提出改善福建农业生态的根本性措施——建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领导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毛泽东同志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告诉我们:‘指导农业,要依各种不同地区而采取不同方法,……不但在大的区域之间要有分别,就是在一县、一区、有时甚至在一乡之内,也要有这种分别。’”县级农业区别是实现主席这一指示的具体途径之一。而综合农业区划则是县级农业区划的一项基本的主要内容,是因地制宜领导农业生产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领导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毛泽东同志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告诉我们:‘指导农业,要依各种不同地区而采取不同方法,……不但在大的区域之间要有分别,就是在一县、一区、有时甚至在一乡之内,也要有这种分别。’”县级农业区别是实现主席这一指示的具体途径之一。而综合农业区划则是县级农业区划的一项基本的主要内容,是因地制宜领导农业生产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方 《世界地理研究》2019,28(5):130-140
将京津冀地区146个典型县域划分为京津近郊农业区(I)、冀东北农业区(II)、冀中平原农业区(III)、太行山农业区(IV)、坝上农业区(V)五大农业区,测算了2000—2015年京津冀及五大农业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检验了京津冀及五大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收敛性,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收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变化趋势总体较为平稳,五大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V>II>IV>I>III,Malmquist指数呈显著波动趋势,技术进步对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显著;在农业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内源性因素与经济发展环境、技术进步与农业政策支持等外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京津冀地区优化重组农业生产要素,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并通过要素流动与要素替代作用,缩小了不同农业区内部的农业生产效率差距,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收敛于不同稳态水平;最后,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农业规模经营等角度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农业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景哲  李唯 《地理研究》1986,5(2):102-103
美国小平原半干旱地区地处美国中西部,是美国大麦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达一地区从处女地变为生产力极高的主要农作区经历了100余年.期间农业生产几经反复,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图对此做一初步探索并展望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前景. 气候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加之风速大,在干旱年份常造成严重的土壤风蚀.除此之外,小麦价格波动,农耕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半干旱环境认识的变化以及政府的政策法令都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目前达一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仍是干旱威胁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虽然现在还不能控制气候,但如果正确汲取百年来开发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是能够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化的.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是否宜于农作、技术改进的成效、灌溉农业的前途、风蚀与荒漠化的危险性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尽管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但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稳定农业结构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关键在于使人地关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实现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高一级生态平衡,这是应该也有可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农业生产效益是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劣的基本标志。黄淮海平原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过去由于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重视不够,不仅使水资源效益低下,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特别是黄河以北的冀豫鲁平原区,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正确地认识并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水资源,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农业生产效益,已成为该地区当前十分迫切的研究任务。 一、水资源农业生产效益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农业生产效益现状 建国以来,为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及抗御自然灾害,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水  相似文献   

14.
宁南县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总产值1989年达5208万元,比1976年增长1.2倍。这表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山区农业,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本县将采取有力措施,大搞科技兴农,争取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5.
李志刚 《地理教学》2013,(17):32-34
正"农业"模块作为高中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考纲中是这样要求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农业"模块是历年高考的"高频区",一方面是其内容在高中地理和考纲中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农业生态安全也日益受到重视。如何确保农业生态的安全,已经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话题。湖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全国粮食生产基地,确保其农业生态安全对全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安全等级,接着将2015年全国农业生态安全平均值作为基数,对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发现其安全度从2005年的0.90150提升到了2015年的0.97716,提高了0.07566,但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值。这说明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虽然得到改善,但是压力还很大,安全度还有待提升。特别是人均水资源量、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森林覆盖率、草地退化率、年均降水量等部分指标还呈现恶化趋势。基于此,我们对影响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人口布局不合理、农业不当的生产行为、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生态技术的缺失是主要因素。最后,笔者从影响因素层面提出了提升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度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来改善农业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因此,农业生产比其它任何生产更具有自然生态环境的特征。在新疆干旱生态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灌溉农业。研究新疆的干旱生态条件及其相应的灌溉农业技术措施,对于开发我国大西北干旱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牛龙 《地理教学》1995,(2):17-18
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客观上存在着由于农地质量的差异给农业生产带来经济利益的差别,正如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是和自然条条联系在一起的,并且由于自然条件的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体现为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1)诚然农业生产中经济利益的差别并不是唯一地由农地质量决定的,但是,农地质量的差异确是影响农业生产中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自然条件的优劣,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土地作为自然综合体,比较典型地体现着自然  相似文献   

20.
谢守红 《热带地理》2002,22(2):112-115
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SARD)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湖南虽为我国农业大省 ,但近年来农业生产出现停滞甚至滑波迹象。从粮食安全、脱贫致富和资源环境持续性三个方面 ,对湖南农业和农村发展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