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加强地勘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应当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根据新疆地矿队伍现状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 一个时期以来,地勘单位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七五”期间,计划内任务逐年减少,地勘费投资水平降低,其中人头费就占去67%,投入地质项目的费用越来越少。现新疆地矿局12107名职工中就有3000名左右属待安置职工,另外还有待业子女3000人左右。全局价值6900多万元的设备,约有半  相似文献   

2.
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时间,是冶金地勘单位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一部分职工的下岗分流已是不可避免的现实。职工下岗是地勘单位减员增效的需要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劳平珍 《广西地质》1997,10(1):73-7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地勘单位由事业转变为企业单位,首先要加速地勘单位改革进程,面向市场,抓往机遇,加快发展,让企业以承揽大型项目为龙头,逐步向规模经营的深度扩展,进而带动一批一地勘队伍顺利转产,形成企业集团。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创名牌,这才是地勘单位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孟琪 《中国地质》2000,(12):27-28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地勘行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予以如下概括:一是国有地勘队伍大规模地实现了转产分流,地勘单位企业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二是地质勘查成果的商品属性得以明确,地质勘查市场初步形成.展望21世纪的最初20年,中国地勘行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它和地勘单位共命运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地矿局在实践中探索前进.部分地勘单位从困境中毅然进入市场后,以良好的地质队精神团结职工奋力拼搏,闯出了新路,收到绝路逢生之效,充分发挥了企业精神(即地质队精神,本文把它归入广义的企业精神)对地勘单位生存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是攀西地质大队和第二地质大队.攀西地质大队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地质队,职工多至3000余人,后调减至1400余人.建队10年来,除面临一  相似文献   

6.
当前,地质成果尚未能转化为商品,以货币形式表现其交换价值,而国家对地勘费的投入又不多,地勘单位出现了经济危紧.虽然,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地勘单位以主业步入社会勘查市场在竞争中立足,而多种经营产业越来越向主体渠道汇集,已成为地勘单位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由于那种只局限于安置效益而忽视经营效益,或者片面追求“政绩”,不讲求经济效益的主导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多种经营业已陷入经济困境.现在应该是从经济效益角度认真总结经验,迅速采取措施,转变经营策略、观念、作风和经  相似文献   

7.
刘华 《山东地质》2010,(7):71-72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山东地勘单位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和风险意识,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合理纳税筹划,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及职工的利益关系,确保地勘单位经济健康运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勘单位职工工资满意度的研究,论述了公平因素对工资满意度的影响,分析了地勘单位职工工资虽然在上升,但是职工对工资的满意度却不高的原因,说明了工资与满意度联系的关键不是个人的实际所得,而是职工公平理念对单位(企业)的要求,进而提出了构建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应注意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勘单位职工医疗费改革办法的探讨张建汾(山东煤田地质局物测队泰安271000)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改革了地质勘探费的投放办法,地勘单位躺在国家地勘费上过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矿山开发实行业主制尚处于初始阶段,加上矿产...  相似文献   

10.
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历经20余年,先后经历了结构调整,成建制转产,属地化等阶段,实现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产业结构多元化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但仍保持着事业单位的身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势在必行.地勘单位虽然在内外部环境方面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但长期积累下来的共性问题仍将成为事企改革的瓶颈,如产业规模小而散,长期处于“打工经济”地位;人、财、物等资源有限,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问题的束缚,等等.国有地勘单位应在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争取主动,对照分类条件,合理定位.政府应在先行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地域差异,以分类、分业、分级、分步的方式分阶段有序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的分类改革.在有配套政策的前提下进行产业整合,保障地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彻  刘枫 《吉林地质》2010,29(3):139-140,143
论述了职工持股制度是地勘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途径。提出实行职工持股体现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和职工持股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如何实现企业化经营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企业经营的实质是地勘单位体制由事业性质转为企业,它是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方向。地勘单位企业化决定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必须纳入国有企业的改革之中,这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加大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促使地勘单位早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如何实现企业化经营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企业经营的实质是地勘单位体制由事业性质转为企业,它是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方向,地勘单位企业化决定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必须纳入国有企业的改革之中,这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加大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促使地勘单位早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邓贻新 《湖南地质》1993,12(3):211-211,210
近年来驻长地勘单位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普遍反映汽车运输费用投资大、成本高、效益低,汽车难管、难养已成为各单位领导议事日程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根据驻长三个地勘单位1989~1991年汽车费用开支情况,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作一剖析,就如何加强地勘单位改革力度,减少地勘单位经济负担,提高资产投资效益,提出如下见解。 1 驻长三个单位汽车费用调查情况简介 A、B、C三个单位1989~1991年预算内投资共计706.9万元,其中共支付汽车费用69.38万元(三个单位汽车成本都没有分摊单位管理费,汽车外收已抵减汽车成本),占预算内地勘费  相似文献   

15.
宁德洪 《新疆地质》2002,20(1):95-96
地质勘查单位(简称地勘单位)长期处于封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进入了一个重大的体制改革、机制调整时期,只有加快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步伐,才能促进地勘单位的发展,增强地勘队伍活力. 1 改革关键——转变观念 在企业化过程中,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不转变,仍抱着以前旧的思想观念,将严重阻碍地勘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的进程.地勘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靠上到面向市场,在观念上是一场深刻的变化,它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抓好转变观念的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  相似文献   

16.
沈敖祥 《中国煤田地质》1999,11(2):78-79,85
提出了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的基础设想。探讨了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改造应注意的问题。说明了地勘系统改革需要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刘青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A09):87-88
地勘单位对所兴办的多经企业的投资视同对外投资,论述了煤田地勘单位兴办的多种经营企业的性质,提出了煤田地勘单位兴办多种经营企业的资金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地勘单位实施再就业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大多数下岗职工重新实现了再就业。由于下岗人员多 ,地勘单位下岗职工技术单一 ,以及劳动市场存在着局限性 ,使一些下岗人员仍没有安排适当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既无本钱 ,又无技术的职工 ,收入极不稳定 ,就业时间短 ,使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但也有一些人 ,自己在外面从事有固定收入的劳动 ,但仍与原单位保持着劳动关系 ,享受原单位各种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和基本生活费 ,这就是所谓的隐性就业。隐性就业存在很大的弊病。1 )隐性就业挤占有限的就业岗位。职工下岗后在外从事劳动获取收入 ,对于…  相似文献   

19.
加强新时期地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探讨新时期地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以促进、推动地勘经济发展,使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无疑具有十  相似文献   

20.
地勘单位的发展历史,浓缩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随着国家对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地勘队伍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必然要求财务管理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当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着观念落后、过度分权、各自为政、管理不到位和财务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传统的分散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弊端愈来愈显现出来,为履行好地勘单位及其下属公司经济运行的质量的财务管理职能,在对地勘单位整合重组的基础上,设立二级单位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以适应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