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市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分析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南丘陵区福州市农田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养分含量与地形因子(地形起伏度、高程、地形湿度指数、沉积运输指数和坡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福州市农田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10~89.5 g/kg、 1.00~461 mg/kg、0.300~298 mg/kg、和4.00~399 mg/kg,其变异系数范围为35.3%~99.0%,均属于中等变异水平;区域内耕地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丰缺差异,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块金系数分别为32.0%、37.3%、50.0%和50.0%,均呈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表明同时受到结构和随机因素控制;有机质和碱解氮空间自相关尺度较大,且在步长小于0.3 km时,各方向(0°、45°、90°和135°)变化平稳,为各向同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变程较小,且各方向变化较复杂,为各向异性。这些结果表明,政府需加强施肥指导,保持氮肥施用量的同时,合理增加钾肥,适当降低有机肥和磷肥施用。此外,在后续调查采样时,样点布设要考虑密度和方向性,适当加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采样,而有机质和碱解氮采样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样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巨大数据综合处理、空间分析和模型运算等技术优势 ,评价与分析福建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土壤养分贫瘠和功能稳定性等重要问题 ,提出区域特征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
银川平原盐渍土时空格局及其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关联关系的空间区位特征,可从土地利用强度的角度阐释土壤盐渍化的动因,为盐渍化因地制宜的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重点研究了盐渍土空间分布定量遥感生成方法,通过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半方差函数的地统计学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4-2010 年银川平原的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土壤盐渍化程度变化及各类盐渍土与土地利用强度的关联度,进行了空间区位分布特征的可视化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的发展仍具集聚效应,土地利用强度变化与城镇体系格局、交通干线、沟渠分布、土壤盐分含量密切相关;2004-2010 年间,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存在整体减轻、局部加重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间的响应关系,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程度变化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间的关联度为0.7781,与水体、耕地这2 种土地类型间的关联程度最高。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的干扰活动中,水体与耕地类型的利用行为是较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省南陵地区土壤Se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农作物Se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Se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初步划定了区内富硒土壤标准,探讨了土壤Se、有效硒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关系,为富硒土壤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区间0.01~0.98mg/kg,平均含量0.32mg/kg,总体呈背景含量分布,少量的低背景土壤分布于青弋江沿岸,其含量与人为活动、土壤类型和地质单元存在一定的关系;初步圈定区内富硒土壤面积152.79km~2,证明该区具备一定的富硒土壤开发利用潜力;土壤Se常与重金属伴生,而有效硒与重金属相关性不明显,有效硒随土壤S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江浙典型茶园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土壤有机质分布有明显的空间性,如何凭借有限的采样点数据预测研究区的有机质分布,对了解茶叶种植区土壤状况、指导茶园经营管理、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江浙4种名茶种植区,利用描述性统计,以及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函数模型、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比分析了茶园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研究区的土壤有机质平均水平均较高,适合茶叶生长,且浙江省2个茶叶种植区的有机质平均水平高于江苏省2个茶叶种植区的有机质水平;(2)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表明,溪龙乡种植区有机质含量表现出中等空间相关性,而其他3个种植区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3)各种植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以结构性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地貌)为基础,受人类活动、经营模式、茶园管理等随机性因子影响,整体趋势上表现出局部变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明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和污染指标的含量分布特征和质量等级,本文通过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4779件,分析测试了养分元素和环境元素指标,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质量以优质、良好等级为主。沂河、汶河两河流域土壤肥力较好,西北部、中东部山区丘陵地区肥力相对差。土壤中的Mo、B、V元素以及有机质含量相对匮乏。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整体较好,重金属元素分布除受地质背景控制外,与研究区内矿山开采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酸性缓冲能力预警和富硒农用地规划研究工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以黄河下游流域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地区为典型研究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共采集表层(0~20cm)土壤样品5222件,计算土壤硒地球化学参数,系统分析了土壤硒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硒元素影响因素及土壤-作物系统硒元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冠县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变幅为0.08~0.31mg/kg,平均含量0.195mg/kg,属于足硒状态,占整个调查研究区的77.91%。不同土壤类型和地质单元硒含量有一定差异,在土壤剖面中硒含量随深度增加含量逐渐降低,总体呈现表聚性。研究区农作物不同部位硒含量富集能力不同,小麦籽实硒含量平均值为0.007mg/kg,呈低硒特征,建议通过农业土壤改良、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中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广西横县土壤硒(Se)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显示,硒含量范围0.03~2.62mg/kg,背景值0.57mg/kg。研究区土壤硒含量空间上呈中东高西低,富硒土壤占74.1%,主要分布于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等浅海—滨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成土母质区;足硒土壤占比24.5%,空间上与白垩系、古近系碎屑岩母质的分布相对应。硒与TFe2O3、Pb、Cr、Ni、Zn、有机碳及p H值等呈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土壤硒含量不仅受成土母岩的影响,还受铁锰氧化物、硫化物成矿元素、有机质及p 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桓台县域内表层土壤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统计了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厘定了桓台县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与山东省、淄博市元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土壤元素中Se、有机质、N,Zn,P,Hg,Cd,V,F,I含量明显偏高于山东省土壤均值;土壤元素中Se,I,P,N,Hg,Cd含量明显偏高于淄博市土壤均值;Se元素高于淄博市土壤均值。对表层土壤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根据聚类分析分组结果和各因子得分空间分布特征情况,结合研究区内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综合考虑影响元素含量的各种因素,将研究区表层土壤分为5个地球化学分区,各分区元素组合特征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元素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地质背景,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含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钟山县的土壤和农作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锗的平均含量为1.6 mg/kg,锗养分达到丰富级别的面积为347.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8.22%,土壤锗资源丰富;不同类型土壤中,锗含量由大到小为:黄壤洪积土石灰土红壤水稻土酸性紫色土;不同酸碱度土壤中,锗在酸性、中性土壤中的含量相当,在碱性土壤中含量最小;土壤剖面研究显示表层土壤锗主要来自母质;表层土壤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Corg、Al_2O_3、TFe_2O_3、Cu、Zn、Pb、F及pH值;生态效应显示水稻和玉米吸收锗的能力明显强于蔬菜、马蹄及柑橘,但它们总体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贵州省丹寨县典型中低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分析山区表层土壤(0~20 cm)、土壤垂向剖面和岩石样品,探讨土壤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海拔、成土母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硒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济南市历城区典型土壤中N、P、K3种养分元素进行化学测试分析,对该地区的浅层土壤元素有效态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质量较好,元素有效量与全量总体排序一致,不同元素的有效度相差十分悬殊.5种土壤类型的元素有效度具有一定差异性,潮褐土、潮土中N、P、K元素的有效量...  相似文献   

13.
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贫困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同时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时空统计学以时空分析为优势,在贫困的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时期我国贫困分布的空间特征、贫困数据的空间类型和特征以及贫困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时空统计学方法在贫困空间研究中的4类应用,包括:探...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农产品的品质特征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该文首先阐述了泰莱盆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情况,分析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值对泰莱盆地土壤微量养分的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有效铜、硼和锌的含量有随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有效硼的含量有随着土壤pH值升高而增大的趋势,有效铁、锰和钼的含量随着pH值的升高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章丘地区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章丘地区土壤为对象,系统分析了表层、深层土壤及8条剖面土壤中Se元素的含量水平,研究了土壤中Se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和土壤理化性质及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章丘地区表层土壤中Se含量在0.1~0.8mg/kg之间,以中硒土壤为主,富硒土壤面积173km2。土壤类型中,水稻土Se平均含量水平最高,为0.55mg/kg;成土母质中以石炭—二叠纪泥页岩发育的土壤Se含量最高;剖面土壤中的Se主要在表层富集。影响章丘地区土壤Se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土壤pH、有机质及土壤中硫、铁铝氧化物等组分。  相似文献   

16.
一、工作目的、任务及工作方法 对工作区内表层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对6种微量元素(Fe、Cu、Mn、Zn、B、Mo)的全量及有效态含量进行分析,并与其全量分布特征及规律加以对比,了解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在测区内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初步查明农作区范围内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全量),进一步详细划分土壤类型与分布,为土壤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土壤类型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剖面测量为主要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对推动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广西平果市典型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以及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分析探讨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东北向西南降低的变化格局, 研究区东北部和东南部为重金属高值叠加区的集中分布区, Cr,Cd元素呈现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其他6个重金属元素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受Cd,As,Cr,Cu,Zn等元素不同污染程度的影响, 且以Cd的影响尤为突出, 其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高达1.34和107.73;pH、地层、Fe2O3、土地利用、P、CaO、Mn、到断层距离、石漠化程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 而且不同因子组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为主。因此认为不同因子对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不同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Cd是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 地层、Mn、CaO、岩性、到断层距离、P是影响Cd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滨州近海海域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及海岸带陆域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对滨州海岸带陆域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Hg,Cd,Pb,Cu,Zn,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各指标含量陆海联合分区图。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海岸带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上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海洋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有个别元素含量超过一级标准值,表明局部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从滨州海岸带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上来看,除Hg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基本上陆域含量高于海域含量,且大部分元素都呈现出陆域城镇值高,郊区值低的态势。区内化工企业较发达,Ni,Cr属于中度变异区,Cd,Hg,Pb属于高度变异,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考虑区内土壤及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富集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  相似文献   

19.
钦州农业示范园区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钦州市九佰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449件表层土壤(0~20 cm)和56件深层土壤(150~20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含量,探讨了研究区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是全国A层土壤含量平均值的1.5倍,深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是全国C层土壤含量平均值的2.6倍,具有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汉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效锌的分布特征,利用网格法分3层在余姐河小流域采集土样,共采集207个样点。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和Kriging插值法,结合坡向对土壤有效锌含量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丰缺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逐渐降低;经方差检验,仅0~10cm土层土壤有效锌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林地0~10、20~40cm土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坡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草地0~10cm土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坡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10~20、20~40cm土层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该流域0~10cm土壤有效锌储量为45.42kg,土壤有效锌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农地、草地;根据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平均密度综合评价指数,该流域土壤有效锌处于丰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