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术交流     
《气象科技》1976,(6):25-25
寒潮中期预报的试验研究北京大学气象专业在东北、华北、西北寒潮大风中期预报协作碰头会上,以“寒潮中期预报的试验研究”为题介绍了一种寒潮中期预报的客观定量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用比较容易取得的北半球500毫巴天气图为资料,通过分析整个北半球环流形势的调整和具有行星尺度的大型天气系统如极涡、超长波和急流变化的相互作用,可以找到寒潮形势建立的关键,从而建立客观定量的中期预报方法,在十天以前作出寒潮预报。  相似文献   

2.
陈静  桑志勤 《四川气象》1996,16(1):11-15
从影响气温变化的物理过程入手,针对中期寒潮天气的预报对象,分析与其物理过程有关的天气学因子的变化规律,建立四川盆地中期寒潮预报的概念模型,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冬半年寒潮自动预报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准确预报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盆地的开始时间,还能较准确地提供过程降温幅度预报。  相似文献   

3.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6,27(2):127-134
本文简要介绍了使用的中期预报方法对东亚冬季寒潮中期预报总结的一些结果。根据形成冬季寒潮的高压路径,把东亚冬季寒潮分做三类。文中说明了各类寒潮不同发展及其在周期趋势期平均图及各种变高图上的征象。  相似文献   

4.
寒潮中期预报研究成果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仇永炎  刘景秀 《气象学报》1985,43(2):253-253
由国家气象局组织的“寒潮中期预报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的科研课题分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使用天气学和统计学方法寻找寒潮中期过程的基本事实,第二阶段着重于寒潮中期物理过程研究,预报方法制定、数值预报试验和模式探讨,还从各个方面探讨了冬半年大气环流变化的许多基本问题。它的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羹慧 《气象》1985,11(2):6-10
近四年来,寒潮中期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组,根据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特征,分析了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大量事实; 以大气环流动力学观点,着重研究了寒潮中期物理过程和冬半年大气环流的中期变化机制, 并提出了时效为15天左右的寒潮中期预报综合方案。这个方案包括:物理-统计法、天气-统计法、数值预报产品和寒潮过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前者为10—15天的主要预报方法,后者为3—5天的主要预报方法,天气-统计法是6—10天的主要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方案是应用天气学和统计学原理,在总结、分析內江市三十年寒潮降温过程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判定冷空气堆积,环流形式是否有利于寒潮爆发、用Fisher判别法判断爆发条件的三级定量处理,并最后作出有无寒潮和寒潮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寒潮降温强度的分区预报和有、无区域性寒潮的决策预报是寒潮预报构思中的两个紧密相关的问题,都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本文涉及的是应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对专家预报寒潮的过程进行模拟,制作降温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8年地面实况资料、高空观测资料、遂宁地区观测站地面气象要素数据以及2013~2018年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采用最小二乘法和MOS法两种方法建立遂宁地区寒潮客观预报方法。结果表明:遂宁地区寒潮客观预报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欧洲中心温度预报的准确率,并且极大的降低欧洲中心预报寒潮过程的空报率和漏报率,投入实际预报业务以来使用效果较好,准确预报了2018年4月~2019年4月的5次寒潮天气过程,对遂宁地区寒潮和降温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寒潮中期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寒潮中期预报,是有关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近两年来,本课题组主要从事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寒潮中期过程和大气环流中期变化的机制研究;(2)寒潮中期数值预报和大气环流中期变化的数值试验;(3)寒潮(低温)中期预报方法的研究。主要力量集中在机制研究上,其他两个方面分散进行。现将这三个方面工作进行初步总结。 1.中期过程的物理机制研究天气实践已积累了不少关于寒潮中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6,(1):28-28
根据近期召开的寒潮、大风预报科研协作会议的讨论,关于我国寒潮、大风的研究,将整编寒潮年鉴,进行关于寒潮、大风的短期、中期与长期预报方法的探讨,诸如不稳定小槽的发展、高空稳定性高压脊和阻塞高压问题、横槽型寒潮、寒潮的数值预报、单站寒潮预报方法,以及低温的中、长期预报方法与霜冻的中、短期预报方法等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基于EC产品的乐山寒潮预报系统"的预报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2005年10月~2014年4月该预报系统的使用效果、预报准确率和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预报工具和集体预报的预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寒潮预报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寒潮以及强降温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
NECMWF资料,分析1986-1991年22次寒潮的前期形势,建立了环流分型和MOS预报方程两种寒潮中期预报方法,并用几种特殊天气的韵律迭加来确定寒潮出现日期。经试报和实际应用,证明对临沂市寒潮中期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预报工作中,我们对寒潮天气过程的趋势能够做出预报,但往往对其强度估计不足,对降温开始时间把握不准。本文通过对1991~1996年大连地区5次寒潮过程和2次准寒潮过程进行分析,对冷空气源地、路径,降温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降温幅度等找出特点和规律,以便为预报提供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处低纬,冷空气南下到达常是强弩之末了。但有时在一定的环流形势下也能造成广西寒潮天气。它给作物造成危害极大,是我区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主要分析造成广西寒潮的形势特点,并建立中期预报的一些方法。 一、寒潮概况 1.标准:根据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亚热带作物生长情况,划定标准如下:①过程日平均总降温≥9℃(48小时内降温≥8℃),过程日最低气温桂北≤7℃,桂南≤8℃。②全区性寒潮,桂北(取四个站桂林、柳州、河池、梧州)有两站以上,桂南  相似文献   

15.
余鹤书  晁淑懿 《气象》1981,7(9):42-44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一种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爆发时天气出现急剧变化,气象服务工作中迫切需要准确的寒潮中期预报。寒潮天气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与大型环流的急剧变化有关,特别是同西风指数及长波、超长波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因此,要做好寒潮中期预报,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掌握好与指数循环相联系的大型环流变化过程,尤其是要做好长波、超长波突变的预报。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第三讲中已有所讨论。这里,仅就寒潮中期过程及预报方法,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预报工作中,我们对寒潮天气过程的趋势能够做出预报,但往往对其强度估计不足,对降温开始时间把握不准。本文通过对1991~1996年大连地区5次寒潮过程和2次准寒潮过程进行分析,对冷空气源地、路径,降温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降温幅度等找出特点和规律,以便为预报提供可信的依据。11991~1996年寒潮天气概况按中央气象台的规定,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日平均气温24h内下降10℃或以上,同时最低气温在5℃以下,称为一次寒潮过程;降温幅度8~9℃为一次准寒潮过程。经统计,大连地区1991~1996年共发生5次寒潮过程,其中4次在11月20日…  相似文献   

17.
赵建平  郭雪梅 《山西气象》1999,(1):15-15,27
通过分析30年来我区出现的寒潮气候特点及其演变特征,在总结各型寒潮爆发前和爆发时的环流形势动态演变的基础上,建立了中期寒潮预报的动态模式,并利用欧洲EC格点资料制作未来我区1 ̄6天的寒潮过程预报,经过一年的业务使用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朱茂梅  高风荣 《气象》1983,9(3):11-12
完全预报法是一种统计与数值预报相结合的预报方法。先建立环流参数与要素间的统计关系,然后用数值预报的环流参数作要素预报。 本文从预报员经验出发,并着重考虑其物理意义选择预报因子,建立预报因子与春季寒潮、强降温间的统计关系。使用日本48小时数值预报图,借助于  相似文献   

19.
寒潮是我国重要的灾害性天气,尤其是春秋季寒潮及暴风雪对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气象服务工作中迫切需要中期寒潮预报。我国广大气象专业人员通过自己的天气预报实践和科学研究,二十多年来在建立我国中期寒潮预报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早在五十年代初就  相似文献   

20.
数值预报产品动力-统计释用方法与寒潮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桑志勤 《气象》1998,24(2):34-38
从气温变化的物理过程出发,设计了一种数值预报产品的动力-统计释用方法,开发了一套四川盆地寒潮入侵时间和降温幅度的释用方案,并利用ECMWF产品建立四川盆地寒潮自动预报系统,滚动预报未来1~6日内的寒潮过程。1995~1997年投入中短期业务运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