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油桐物候期变异的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量的研究了油桐物候期及其立体变化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揭示了四川盆地油桐物候律。  相似文献   

2.
隆林县位于桂西山区,全县林业用地3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8.2%,现尚有宜林荒山127万亩。油桐是县的传统产品,已有二百多年的种植历史。1984年以来,桐籽年总产量达3万6千多担,是全国年产万担桐油县之一。本县种植油桐习惯于春季播种育苗。近年来,虽每年均播种七、八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油桐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客观定量的分析,指出:(1)桐籽产量和含油率与海拔高度、生育期间的积温和降水量分别呈抛物线关系,而与日照时数呈对数关系;(2)找出了油桐适宜栽培区的高度、积温和年平均气温指标。  相似文献   

4.
康县南部位于秦岭山脉南麓,嘉陵江上游,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北界。这里山峦起伏,垂直气候显著,气候资源复杂多样,多种经营丰富多彩,大宗农副产品有茶叶、油桐、木耳、天麻、银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四川省1961—2014年逐日的平均风速,采用一元线性方程、5 a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EOF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四川省以及各个分区年平均风速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四川省年平均风速每10 a减少为0.046 m/s,且4个分区的年平均风速均呈递减的变化趋势,其中川北地区递减幅度最大,同时得出年平均风速存在9~13 a小尺度、8~18 a中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2)1990年为年平均风速年际突变年。(3)四川省年平均风速空间分布类型呈东—西型、东北—西南型空间分布特征。该文的研究为四川省风能资源的利用以及对大风造成的灾害防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依据最大熵原理推导所得干旱相关气象要素概率分布规律,使用2006~2020年四川省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日气温、日降水量数据以及国家气候中心MCI数据,选取其中符合四川省干旱标准的个例,分析其气象要素与实际灾害损失关联度,由此研究其致灾危险性,结果表明干旱灾害致灾危险性指数能正确反映一次干旱过程致灾能力大小,有利于减小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难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川省2002—2020年降雨灾情数据和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及5727个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逐小时降雨资料,分析四川省降雨灾情时空分布及其与雨量特征的联系。结果表明:四川省近年来降雨灾情数量增长明显,盆地西部、南部灾情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凉山州和盆地东北部死亡人数最多。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灾情分布有从盆地东北部、南部向西部发展,最后到东北部的趋势。盆地在有大暴雨出现时灾害发生可能性最大,致灾频率50%以上,暴雨致灾频率20%~40%;攀西地区暴雨出现时致灾频率20%~30%;川西高原暴雨天气过程较少,大雨出现时致灾频率最大,为10%~30%。最大小时雨量盆地区在10 mm以下的灾害主要发生在盆南和盆东北,盆西在各个雨量等级范围内占比都较大,攀西地区灾害主要集中在10~40 mm,川西高原为20 mm以下。最大日降雨量小于50 mm的灾害主要分布在盆南,超过300 mm的主要发生在盆西北,50~100 mm以盆南和盆西南为主,攀西地区50~100 mm占比最大,川西高原为25~50 mm。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型区域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选取不同纬度不同下垫面的四川省、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利用2005-2010年地闪资料,研究了三个典型区域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及其物理机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三省地闪变化呈现不同的年际、月际及日际变化特征.地闪极性上,四川省西部高原及黑龙江省正地闪比例较四川省东部盆地和山东省高,这是由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雷暴云顶高度及南北方雷暴云电荷结构差异造成的.地面盛行风系与地形对雷电活动影响很大,迎风坡为雷电活动频发区域,且直接热力环流圈迎风坡地闪比例较间接热力环流圈高.雷电活动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其对气温及不稳定参量有较好的响应,雷暴过程中黑龙江省北部对流有效位能(CAPE)及对流抑制能量(GIN)远小于四川省东部及山东省中部,中层相对湿度及700 hPa相当位温四川省东部最大,山东省中部次之,黑龙江省北部最小.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四川省1971~2000年日照、水汽及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别模拟计算了四川省高原和盆地太阳辐射值,分析了全省日照、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日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原多、盆地少,高原冬春日照多于夏秋,盆地春夏日照多于秋冬;太阳辐射年总量呈经向分布,其东西差异达一倍以上;盆地南部及西南部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太阳能资源贫乏区;川西高原是四川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全国太阳能资源三级分布区之一,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四川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持续性暴雨定义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61—2014年四川省158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了四川省单站和区域持续性暴雨的标准,分析了近54年四川省持续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盆地单站持续性暴雨多发生在9月,主要出现在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一般持续3天,一次持续性暴雨事件降水量一般可达150~200mm。而攀西地区单站持续性暴雨发生的次数一般为1~3次,6月发生范围最大,最长持续时间为4天,主要发生在攀西地区东部。区域持续性暴雨多发生在7月,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沿山一带及盆地东北部,这与单站持续性暴雨频次高值区的分布基本一致。区域持续性暴雨在2001年后发生频次较前期频繁,特别是持续3天的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但是强度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1.
1天气实况和主要灾情 2004年9月3~6日,四川省的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泸州、内江、遂宁、德阳、宜宾、凉山等十二市州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有39个县(市)日雨量达50毫米以上.暴雨主要集中在南充、巴中、广安、达州等市,有12个县(市)及30个乡镇的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渠县、宣汉、武胜、营山、开江五县的日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渠县为272.9毫米.这是四川省2004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同时,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与川东北地区历史上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比较,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比较指标:中心强度和大暴雨范围),也是四川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9、10月份最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对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四川省有关市县气象局和省气象台均提前做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田林县位于桂西北,林业资源丰富,松、杉、油桐是广西主要生产地。由于雨量季节分布不匀,干旱时间长,森林火灾频繁,给林业生产及生态平衡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1958~1988年,全县共发生森林火灾1432起,毁林面积三百多万亩。本文通过对田林县森林火灾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中短期火险气象预报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四川省1971~2000年日照、水汽及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别模拟计算了四川省高原和盆地太阳辐射值,分析了全省日照、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日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原多、盆地少,高原冬春日照多于夏秋,盆地春夏日照多于秋冬;太阳辐射年总量呈经向分布,其东西差异达一倍以上;盆地南部及西南部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太阳能资源贫乏区;川西高原是四川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全国太阳能资源三级分布区之一,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四川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四川省134个地面站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四川省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持续期间大尺度环流的异常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8月11~26日,四川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大范围高温天气,全省平均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和持续高温日数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为1968年以来最大,高温站点占比达76.1%;高温持续期间,副高持续加强并西伸,南亚高压偏强且异常东伸,二者的位置配置致使四川长期处于异常反气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是诱发此次持续性高温的直接原因;东亚东部地区环流平直,伴随位势高度场正异常和偏北的副热带西风急流,致使冷空气南下受阻,同时对流层低层水汽异常辐散伴随强下沉运动,降水偏少,促使高温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泸州各区县1957~2011年气象资料, 按照四川省干旱标准统计各类干旱发生频率, 再利用2006年和2011年特大伏旱的典型个例对泸州伏旱特点、成因、影响进行分析。初步结论是:伏旱发生的机率和危害最大, 中高纬环流特征和西风环流特征异常、副高偏强、温度场偏暖、地理位置特殊等因素是伏旱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郑飒飒  杨佑洪  刘志  刘晓璐 《气象科技》2018,46(6):1280-1286
利用四川省数字高程模型(DEM)和1970—2014年四川省143个气象站点45年冰雹资料,使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数字地形分析和分区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经纬度、地形起伏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冰雹分布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地形高程、经度、地形起伏度及西北偏西坡向等地形因子是四川省冰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冰雹与主要地形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模拟四川省冰雹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际值分布趋势一致,但模拟数据整体偏小。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四川省防雷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四川省防雷服务规范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如何构建四川省雷电防护标准体系的进行分析,指出了构建四川省雷电防护标准体系的作用、价值和主要内容,以此为契机来提高四川省雷电防护技术标准水平和质量,以求能尽快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和应对事业单位改革。并为提升四川省防雷技术服务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雷电潜势预报系统从2007年7月投入运行,在运行期间我们以2008—2011年的四川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为检验样本,采用TS评分体系对预报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四川省雷电潜势预报系统在四川省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同时,在验证过程中,对四川省雷电潜势预报系统不断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完善雷电潜势预报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986~2007年四川省157个站22年大雾资料,初步统计分析了四川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雾日数最多的主要在四川盆地;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和月际变化,春、夏季年均雾日数较少,分布范围较小,秋、冬季年均雾日数较多,分布较广;雾大多开始于晚上20时~次日早上8时,结束于8~12时;其中持续0~3小时的大雾所占比例最大。近22年雾日年际变化趋势:约40%的观测站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分布集中在四川盆地,有少数的站点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自动气象站质量控制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自动气象站质量控制技术的介绍和分析,指出了四川省自动气象站质量控制技术是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四川省自动气象站的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提供了较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