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基于"五缘"优势的闽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闽台旅游合作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是闽台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以闽台"五缘"优势为基础,分析了闽台旅游资源的现状.将"五缘"优势融合到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中,提出了闽台旅游资源整合的"三力"整合模型:以血缘、商缘为内动力,明确闽台两地的相对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以旅游互动为闽台优势旅游资源对接的主要方式;以地缘、文缘为外扩力,实施闽台品牌旅游资源对接、黄金旅游线路组合与策划及"海峡旅游"品牌共推的策略;以法缘为保障力,提出闽台旅游资源整合所需的保障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闽台旅游地理差异与福建对台旅游产品开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旅游地理角度看,福建与台湾两省关系特殊。福建对台旅游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意义,地理差异是旅游客流的根本动力,目前,福建对台旅游产品开发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应当科学地分析闽台旅游地理差异。提出合理的对策,从地理差异的角度审视闽台旅游资源,发现福建对台旅游资源界定上存在误区,森林是生态旅游资源,温泉疗养旅游资源,祖地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等并非福建重点地台旅游资源,盲目开发这些旅游资源不能取得预期的效益,从实际地理差异出发,具有空间组合优势的自然旅游景观,祖籍地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祖庙宗教旅游景观等是福建重点旅游资源,从地理差异的角度审视对台旅游产品,存在产品开发误区,寻根旅游产品的市场化的程度偏低,宗教旅游产品的内涵单一,观光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休闲旅游产品品位偏低,从闽台旅游地理差异的实际出发,本文提出福建对台旅游产品开发策略要提高旅游产品的历史文化含量,提高旅游产品的科学文化含量,加强旅游产品的可参与性,调整旅游产品的线路排布。  相似文献   

3.
建立多元化的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福建是台胞赴大陆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福建吸引台胞前往旅游的各种优势正逐步减弱或消失,此状况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另一方面,尽管大多数的台湾居民,特别是台湾的旅游业界人士强烈呼吁当局开放大陆(闽)居民赴台旅游,以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但是,大陆(闽)居民赴台旅游仍然困难重重,闽台旅游并未能实现双向互动式的协调发展。尽管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的真正建立还有赖于“三通”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作者相信不远的将来各种不利因素会得到解决。本文就是在上述前提下,从促进福建对台旅游的角度,对闽台旅游发展多元化区域协作体系的建立进行初步探讨,并分析该区域旅游协作体系建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乡村旅游是中国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而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质”。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类型、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的切入点进行论述,以期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巾,根据自身情况选择VC、EC、SC3种模式,实现旅游与生产双重功能、传统与现代文化双重结合、“硬环境”与“软环境”双重建设、自然与人文双重保护、游客休闲与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双重目标,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旅游类兴趣点数据为基础,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及便利度进行分析,为郑州市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上表现为“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格局,呈现出面状集聚和点状分布并存的局面,市辖区的旅游资源远多于其他区县;(2)郑州市旅游资源相对较分散,各类旅游资源主要沿“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的方向分布,且存在一定的向心性;(3)餐饮、酒店、交通等服务设施与不同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匹配度不同,其中交通设施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匹配度最高,旅游资源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发达、食宿方便的区域;(4)郑州市旅游资源便利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城区连片,郊区分散”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6.
刘昌雪  汪德根 《地理研究》2016,35(5):977-991
随着创意经济的兴起和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发展创意旅游日益成为消费热点和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创意旅游资源是创意旅游发展的基础,其产生的空间效应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使用者温度计量模型等方法,深入研究城市创意旅游资源空间效应。结果显示:① 创意旅游资源的融入使苏州中心城区整体和各区域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集聚度增大,但各区域增大程度和资源空间分布状态变化不同;② 融入创意旅游资源后苏州中心城区整体旅游资源区域分布呈集中态势,且分布的均衡度降低;③ 创意旅游资源的融入促进了区域旅游资源空间效应的发挥,苏州中心城区由以姑苏区为“单核心”的“众星拱月”空间格局转变为以姑苏区—工业园区为“双核心”的“日月同辉”空间格局,从而实现苏州中心城区“双核”旅游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宁夏旅游资源体现出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地文旅游资源的典型性,生物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历史人文资源的垄断性和珍稀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兼备性,民俗旅游资源的突出性等七大特征。呈现出“一带、一轴、一点”的格局,可划分为八个大区。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开发是旅游开发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分析韶山风景名胜区的区域背景、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先定位后整合、先设施后市场、有重点显特色”是韶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的主要原则,并从旅游资源内部功能、旅游区域合作、旅游市场角度提出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措施,以期对同类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了大城市边缘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待开发的小城镇的一般特点,分析了其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产业转移与旅游发展矛盾、旅游资源品质、旅游基础等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二元转换”、“向心系统”、旅游资源与形象塑造互动进行、与旅游相适应的城区建设等开发思路,并以高明市场梅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兵地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兵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有效途径。为促进兵地旅游系统的要素合理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共生理论,运用可达性模型、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分析、泰森多边形等方法研究兵地旅游的资源共生演化、经济联系变化、网络结构特征,探究兵地旅游共生发展的模式、格局与机制。结果表明:(1)兵地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资源开发处于偏利共生关系。(2)兵地旅游资源非均衡共生特征明显,呈现“兵团依附地方、弱势依托强势”共生分布特征,形成“中央一心多点→外围多心多点”共生演化格局。(3)可达性呈现中心→外围圈层递减结构,依托旅游交通网络形成偏利共生纽带。(4)旅游经济联系具有距离衰减、南北差异、兵地差距、同城效应特征。(5)归纳兵地旅游“间歇寄生、间歇偏利共生、互惠共生”的区域共生模式,文化共生、资源共生、产业共生主次递进和主客互动的要素共生维度,“一核三点八心两圈三带”的共生发展格局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合同美”的共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对台旅游的前线,而泉州"五缘"优势突出,是闽南文化保护区和两岸文化交流的主体所在,泉台旅游必然成为对台旅游的桥头堡。在对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领域应用研究述评基础上,运用此理论分析泉台旅游空间发展现状,提出泉台旅游空间发展对策,以期拓展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为泉州市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落实"先行先试"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素质和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了闽台人力资源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利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闽台1978~2003年经济增长的各要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物质资本的投入,与此同时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台湾人力资本投资对台湾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漳浦县基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ECFA等政策机遇,依托大型石化项目和闽台特色农业项目合作的快速工业化,推进其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也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完善和发展等机遇及旅游环境质量下降的潜在风险。"十二五"期间,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漳浦县旅游业发展应继续深化滨海火山旅游和闽台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根据"点-轴"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结合县域功能区和空间布局调整,建立"一心两带"的功能分区和"两中心四区"的空间布局,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与闽台港口物流对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福建与台湾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高雄-厦门、高雄-福州海上试航和“两门两马”小三通直航发展态势,指出两岸试航的局限性和港口物流直航的必然性。综合分析鹿特丹、新加坡、安特卫普、釜山、汉堡等世界著名港口物流发展经验,提出对闽台两岸港口物流对接具有可供借鉴经验。针对闽台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两岸港口资源整合,建立台海港口群;完善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口物流对接;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构建环台湾海峡临港工业走廊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台湾海峡两岸港湾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生  廖善刚 《热带地理》1999,19(4):294-299
分析了福建、台湾港湾资源特点和港口开发现状, 认为福建与台湾许多资源存在互补性, 两岸可通过开发港口, 发挥近邻和海运优势, 达到资源互补、贸易往来, 促进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6.
“基因图谱”视角下闽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彬  刘莎 《地理科学》2012,(5):584-590
聚落是识别区域文化景观同一性的重要指标。中国闽台石器时代文化因受区域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借用"文化基因"的概念,运用GIS技术对闽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空间特征、文化特质和历史渊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产生时间上具有继承性;在空间扩散、迁移及居住地空间选择上,闽台石器文化遗址都呈现了山岗、沿河流阶地和滨海分布模式,并经历了由点经线到面的扩散和迁移过程;在器具、技术工艺和作物类型等方面亦存在着广泛的相似性和共同性。石器遗址文化表明闽台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7.
闽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其具有鲜明的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在地区旅游开发中却未被充分的挖掘。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闽南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其历史发展渊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出闽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开展系列宗教文化活动,提高旅游吸引力;联合巡礼,合作促销;集中力量,择优开发;开发多样化的宗教文化旅游商品;确定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现代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实施可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大三通"背景下闽台港口体系结构演变及其空间对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闽台港口体系结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闽台港口体系空间对接战略构想,结果表明:①近30 a来,福建港口体系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呈现倒"U"形阶段性特征,台湾省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呈现"N"字形阶段性特征;②福建省港口体系等级结构逐步完善、优化,且较台湾省港口体系等级结构更为合理,台湾省港口体系结构演变正处于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