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外旅游解说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国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从旅游解说的起源、原理、内涵、框架、功能、受众类型、解说方式、解说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综合了国内旅游研究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寻找出国内解说研究与国外解说研究的差距,借此推动国内的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从而更好地为旅游规划、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游客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解说牌示文本创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采用实地考察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博物馆解说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代表性地选取中美两国有关动物解说牌的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解说效果,找出差距,同时创作一个动物解说牌的案例。根据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出解说文本创作四原则——文字内容简要,使用易懂词汇,运用"提尔顿定律"和选择搭配文字的图片;指出我国解说牌文本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我国解说牌文本创作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博物馆或其它旅游点解说牌的文本创作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性是西方生态旅游的主要目标之一,解说系统是实现其目标的手段.针对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有较多研究提出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此所有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都将解说系统作为规划和建设的内容,但是有效性较低.本研究通过解说系统本土化研究,将生态旅游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结合起来,从旅游者审美角度入手,提出如何提高中国生态旅游科学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罗颖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103-107,126
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规划是一项综合而又技术性很强的工程。随着河南世界文化遗产数目的增多,遗产地的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为游客进行深度的文化解读提供了帮助。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安阳殷墟文化遗产景区解说系统现状,并结合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模型所关注的六大要素,提出未来安阳殷墟景区应进行科学系统的理念规划和形象设计、解说系统空间布局规划和分级解说服务系统规划,并注重对游客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自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现有问题出发,论述了解说在自然资源管理和游客管理之间所起的关键性桥梁作用,指出了重构我国自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必要性.在实地调研了中、美、澳等多个自然遗产类旅游目的地后,以较多的实例比照了中外解说系统建设上的差异,从解说信息、解说项目、解说媒介、解说渠道、解说手段和解说技术等方面探索了我国自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重构路径,着重阐述了解说系统在发挥自然遗产地教育和启智功能方面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环境解说最早出现在美国国家公园的服务体系中,伴随着新兴的旅游方式、目的地竞争日益激烈和居民游憩需求的增加,其概念内涵与功能不断发展,并且解说的研究也得到不断完善。本文分别从国外环境解说研究的时代发展和内容上进行划分,而由于国内的研究很少,只作为综述的补充。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环境解说分别经历了"形成期"、"媒介期"、"名正期"以及"初熟期"。在研究内容上,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对解说特征与功能的研究,包括其概念性框架与目标、手段选择、管理功能与经济功能的研究;对解说受众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游客的分类研究及解说方式的研究,以及对解说员与游客之间沟通过程的研究等。在西方,环境解说研究通过借助其他各学科的理论而逐渐成熟,笔者建议引入国外成熟理论以建设并完善环境解说学科体系来填补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文化独特性是文化遗产型景区的核心吸引力,了解和欣赏异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者的主要动机,解说翻译是跨文化遗产旅游的桥梁。由于国内旅游规划对文化遗产旅游解说特点研究不够,景区管理者对双语解说信息创作对象不了解,导致文化遗产解说与翻译的质量影响了跨文化遗产旅游的解说教育效果,错过了通过文化遗产旅游平台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的良好机会。综述了旅游解说的概念、内涵以及有效解说和信息创作的原则,在总结文化遗产旅游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遗产型景区英文解说翻译应针对国际旅游者特点的信息再创造的观点。建议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制定针对国际旅游者消费特点的双语解说规划;旅游规划和翻译学术界应重视旅游双语解说规划和翻译的研究;翻译者在具备双语、双文化翻译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了解旅游解说和信息创作的跨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制度环境呈现根本变化,探究博物馆发展状况及其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对于指导博物馆发展、丰富博物馆研究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和文本分析等质性方法,对成都市博物馆发展的过程、特征及空间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① 成都市博物馆主要经历了国有化发展、非国有化发展和产业化发展三个阶段,在数量与类型、规模与等级、功能与产业、迁移与集聚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变化。② 制度变迁通过改变参与主体及其认知、行为进而作用于博物馆发展,当前参与博物馆发展的主体日渐增多,且其目的、行为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转变较大。③ 成都市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空间效应与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空间效应差异较大,前者主要是单个国有博物馆对其周边区域的产业类型、用地性质的影响,后者主要为多个民办博物馆通过集聚对整个集聚区的产业与功能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解说系统是风景名胜区游客服务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解说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解说系统研究进展,全面分析当前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建设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构建的四位一体模型和5项原则,提出了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的点、线、网络、面、系统5个构建方法和三大方面的内容。最后,就完善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建设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湿地类博物馆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流程将有助于湿地类博物馆健康发展。以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湿地类博物馆建设的前期规划、展览内容文本设计、建筑设计与施工、展览形式设计、布展施工等一般流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的不同流程,根据布展面积和布展经费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博物馆建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市周边度假地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吴必虎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134-140,13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旅游地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取北京市五环外421个度假地为研究样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中的kernel密度分析方法对度假地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点-轴、核心-边缘两种空间发展模式共同影响着北京周边度假地的空间形态,其中集聚是度假地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发展形式:度假地围绕自然资源优良地集聚分布,空间形态上形成了四大度假聚集地、三个圈层;四个度假聚集地表现出雏形-发育-成熟-拓展的空间演变形式。  相似文献   

12.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湿地的开发利用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一方面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拉活经济;另一方面又可使原有湿地复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空气净化、环境改良。依据“泛绿色设计”规划理念,提出大庆油田湿地公园建设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设计原则等,对大庆油田湿地公园从行为规划、公园景观、服务设施、防洪功能4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3.
了解不同类型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对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从大学生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解说媒体的需求与偏好,经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了大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出游特征与解说媒体需求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解说员、网络和电子解说媒体有较高的需求;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出游特征对解说媒体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梁涛  蔡春霞  刘民  彭小雷 《地理研究》2007,26(4):782-789
基于ArcGIS 8.3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江西省萍乡市总体规划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该方法首先选择城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然后建立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并对各种用地类型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运用GIS技术将单因子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最后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从而从空间上相对准确地表征了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适宜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我国城市群研究划分为起步期、渐进期和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对国内学者使用的诸多城市群区域的相似概念进行辨析;从城市群空间界定、城市群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空间演化、城市群经济联系、城市群规划及其一体化发展、城市群经济整合和行政管理体制发展策略6个方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群研究的理论进展,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群研究在理论的系统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文要素的关注以及生态环境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我国城市群的研究将在交通、生态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One of the most culturally significant roads in the world, U.S. Highway 66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Route 66) has connected Chicago and Los Angeles since 1926. In order to explore what heritage themes Route 66 sites convey to tourists, we assessed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to visitors at nearly four‐dozen museums and interpretive sites astride the road using the qualitative software Nvivo 10. Five themes dominate interpretation. Route 66 thematically flows east to west with Chicago as the beginning and Los Angeles as the end of the road. Mobility and personal freedom of movement via the automobile are encapsulat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road. In addition, Route 66 highlights nostalgia for the 1950s with classic American automobiles, music of the era, and neon lights representing this golden age of the highway. Economic decline, and often the economic continuity of communities, is frequently found in interpretive materials. Finally, Route 66 museums are repositories of community memory as oral histories preserve the narratives of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who owned businesses on and lived near the road for multiple decades. We conclude with several observations about interpretative themes that are overlooked as well a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geography of memory along Route 66.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区作为生态旅游实现的重要场所,是生态旅游者的目的地,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从多种角度对其开发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区域的层面来研究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很少有从企业或社区等微观主体的角度来研究生态旅游区域。演化经济学中关于产业"演化""创新"的理论及"个体群"方法对于从旅游产业微观主体的角度自下而上的来研究生态旅游区域的开发可以提供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运用推拉理论对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近40年。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研究地域、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旅游推力与拉力因素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指出目前中国在该项研究上的不足,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