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物探方法之一的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基本原理与资料处理,并结合两个隧道的实地勘探成果,得出了物探和钻探方法在隧道勘察中的联合应用不仅能查明隧道所经地段可能存在的隐伏构造、断裂破碎带和富水区域等,还能查明地表强风化层的厚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隧道前期地球物理勘察工作,主要是对路线附近的隐伏不良地质体发育情况以及其附近岩溶或采空区进行探测,高频大地电磁法具有不受高阻屏蔽层、探测深度大以及效率高等特点,同时结合瞬变电磁法对低阻体反应灵敏等优点,综合运用这些物探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对目标区域的勘探问题的识别能力。探讨了高频大地电磁法(EH-4)及瞬变电磁法(TEM)的工作原理及探测效果,并通过这两种方法在福建某铁路隧道勘察的应用,分析及总结了两种方法在隧道勘查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井地电磁方法是将发射源放置在井中,地面测量电磁场,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等特点。目前针对这种方法的研究较少,且传统研究方法均基于结构化网格,不符合实际情况,同时现有研究也大多限于直流电井地电法,而实际应用中直流电勘探受限于发电机功率,其勘探深度有限。针对此情况,这里开发了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频率域2.5D井地电磁法的正演程序,通过多种模型试算,验证了井地电磁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隧道勘察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部分物探方法的使用,选择既轻便又保证勘探深度及效果的方法是关键。AMT法数据无场源束缚影响,布置灵活方便,勘探深度大,尤其对一定规模的构造能较好反映,能达到隧道勘察中的部分需求。通过应用实例说明AMT法是隧道勘察中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结合了CSAMT和MT的一种大地电磁测深系统。兰田张隧道勘察运用EH4对K19+775-K20+675,K22+160~K23+060里程段进行了勘探,查明了两处断裂构造,为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达到了预期目的。EH4电阻率成像技术在兰田张隧道勘察中的应用,说明该技术对中深部大型构造的探测效果良好,是长大、深埋型隧道勘察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浅部地层EH4电阻率成像系统解释精度不足,建议在开展工作时应综合运用其它勘察手段加以互补。  相似文献   

6.
在铁路建设中,对长大深埋隧道的勘察,需要对各种不同深度的地质体进行探测,采用磁源瞬变电磁法工作前必须通过实地试验工作,合理地选取工作装置、设置仪器参数。从方法原理特点出发,结合实例总结出了一组适合瞬变电磁仪进行浅、深部探测的工作参数及需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磁源瞬变电磁法在铁路隧道勘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EH4目前是国内外电磁勘探系统中较先进的找矿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寻找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应用EH4电磁勘探找矿技术,在黄金洞金矿进行了深部以及断裂破碎带的找矿勘探应用,认为EH4电磁成像系统在矿产勘察中具有强大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深部地热勘探主要依赖于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而深度大于1km地球物理方法较少.从高效、绿色、环保角度出发,一般选择电磁法中的大地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深部地热勘探,但在深度和精度上仍然受较大的制约.广域电磁法作为新兴的电磁法,在理论和配套设备上更加完善,极大的解决了深度和精度的问题.本文简要阐述广域电磁法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EH4电磁成像系统的原理、工作方法和资料处理,通过EH4电磁成像系统在云南禄丰黑井隧洞勘察中的应用实例,提出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含盐和石膏隧道勘察中,在勘查地质构造、岩石破碎带和含盐、含石膏地层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为这类隧道勘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1):116-120
目前,深部地热勘探主要依赖于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而深度大于1km地球物理方法较少。从高效、绿色、环保角度出发,一般选择电磁法中的大地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深部地热勘探,但在深度和精度上仍然受较大的制约。广域电磁法作为新兴的电磁法,在理论和配套设备上更加完善,极大的解决了深度和精度的问题。本文简要阐述广域电磁法的原理及工作技术方法,通过其在甘肃地区的应用实例,结合重力、钻孔等资料,说明广域电磁法在深部地热勘探中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密度电法、高频大地电磁法对云南盐津县观音岩隧道勘察,从所获数据资料推测的隐伏构造、岩性变化和岩溶发育地段等不良地质体,经钻探和隧道施工验证,都得到了很好的证实。说明采用上述两种物探方法对公路隧道地质勘察能取得很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韩鹏  王龙  万晓锋 《江苏地质》2023,47(1):66-72
常规音频大地电磁法,如EH-4电磁成像系统,在资料处理时通常不能有效分辨部分异常区域。以青海海北某公路隧道勘探为例,研究趋势面分析法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拟合趋势面方程,可获取研究区内任一位置的视电阻率值,在拟合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对区外的视电阻率值进行预测与估计;野外观测数据通常受随机因素的影响,可通过趋势面分析法对随机噪声进行平滑滤波处理;剩余值反映了视电阻率异常特征,绘制剩余值等值线图可以在去除区域背景视电阻率值后对异常区域进行凸显。音频大地电磁探测成果与趋势面分析法结合能更充分地利用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3.
水域上进行瞬变电磁测深方法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根显 《物探与化探》1999,23(6):467-469,473
介绍瞬变电磁法在水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这种方法在水域工程勘察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张林成 《地质与勘探》2022,58(4):857-864
广域电磁法是一种高效、抗干扰能力强的电磁勘探方法,常规E-Ex观测方式仅处理单分量信息,不利于复杂构造区勘探应用。开展E-Ex及E-Ey双分量观测与解释,是提高勘探精度的有效途径。为测试双分量广域电磁法的应用效果,本文以西南地区卡拉水电站深埋隧洞工程勘察为例,阐述和说明了双分量广域电磁法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方案、数据处理及反演方法,获得了目标洞线剖面的双分量广域视电阻率及其二维反演模型;结合地质资料,对反演模型进行了推断解释。结果表明,双分量广域电磁法反演模型准确反映了目标剖面的主要电性结构,较好揭示了断裂及破碎带的位置和倾向;与常规E-Ex单分量观测相比,E-Ex及E-Ey双分量广域电磁法可在少量增加施工成本的基础上提供双倍的观测数据量,具有高效及可用信息多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复杂构造区勘探精度,是深埋隧洞勘察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地震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及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勘察实例,阐明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在铁路、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并介绍了这2种方法相结合在查明隧道隐伏构造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特征中的应用效果,提出提高这2种方法勘察精度的几个举措.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了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国内几个油田发现过程中的作用.针对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中普遍存在的方法技术问题,以羌塘盆地为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通过对已有资料和成果的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实现战略发现的时机已经成熟.而要实现战略发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打参数井、圈定局部构造和寻找合适的方法技术.鉴于羌塘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提出了高精度大地电磁法、自然电场法、特殊条件下的地震勘探、井地联合地震勘探等关键技术.具体的工作部署痧是:查明有利区带中最有利的局部构造和构造部位,在最有利的构造部位实施参数井钻探,围绕参数井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与综合研究.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有望使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简要回顾了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国内几个油田发现过程中的作用.针对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中普遍存在的方法技术问题,以羌塘盆地为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通过对已有资料和成果的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实现战略发现的时机已经成熟.而要实现战略发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打参数井、圈定局部构造和寻找合适的方法技术.鉴于羌塘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提出了高精度大地电磁法、自然电场法、特殊条件下的地震勘探、井地联合地震勘探等关键技术.具体的工作部署痧是:查明有利区带中最有利的局部构造和构造部位,在最有利的构造部位实施参数井钻探,围绕参数井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与综合研究.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有望使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煤矿水害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如何精准探测隐蔽致灾体是解决这些隐患的前提。电磁法对低阻体反映灵敏,方法类型多样,适应性强,是探测富水致灾体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地面电磁方法包括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隐蔽致灾体探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近源电磁勘探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广域电磁法和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提高了勘探效率和信噪比,拓宽了观测区域。地空电磁法是新发展起来一种大功率快速勘探方式,具备航空电磁法快速采集和地面电磁法大功率发射两个优势,特别适合于复杂地形条件的煤矿灾害隐患探测。分析了煤矿典型致灾体的形成机理、时空分布及物性特征,其中,隐蔽型导水构造是造成煤矿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回顾了各种电磁方法的主要特征、适用性以及在煤矿水害探测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不同方法的技术参数和观测模式等,为相关技术人员从事煤矿灾害隐患探测提供了参考;最后对煤矿电磁法发展进行了展望:广域电磁法和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等近源电磁勘探方法将会在煤矿勘探中进一步扩大应用;三维反演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反演算法等将是未来电磁法的主要发展方向;地空电磁勘探会快...  相似文献   

19.
藏东南某铁路隧道,长度为42.3 km,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冰川密布,自然环境恶劣,极端气候频发,常规物探方法及设备无法满足隧道勘察的精度和效率要求。为解决地形条件限制下长段落隧道无物探资料覆盖的难题,本文基于航空瞬变电磁(VTEM)、航空大地电磁(ZTEM)及航空磁法,利用直升机搭载空中物探测量系统,首次在青藏高原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实现了长大隧道的物探资料全覆盖,并将隧道相关航空物探成果与地面物探、深孔钻探实际揭示进行了融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航空物探在藏东南某铁路隧道的应用可填补高原艰险山区隧道工程无勘察资料可用的空白,能够高效地为高原艰险山区线状工程选线、设计、施工提供依据;(2)通过对航空电法、磁法所得电阻率、磁化率的空间分布的解译,可实现隧道沿线地层岩性、构造、节理密集带的全面分析与解释;(3)航空电磁法可较好地反映地层界线、断裂构造、节理密集带等低阻异常区和电阻率变化带,其成果与地面物探、深孔钻探吻合度较好,航空电磁法的探测解译成果可靠性较高,探测效果及能力对于长大隧道勘察是有效的;(4)通过多源物探融合对比解译,可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探成果的解译精度,并将其应用于隧道勘察设计中。  相似文献   

20.
阳映 《地质与勘探》2021,57(6):1374-1382
松山隧道线路位于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勘察过程中不允许对植被造成大面积的破坏,且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采用传统勘察手段很难查明拟建隧道覆盖层的厚度、地层分界线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分布情况,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先进的物探技术研究,探索一套适用于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不破坏地表植被的绿色勘探技术。本文针对复杂地表和绿色勘探技术的需求,在松山隧道勘察中,针对不同位置、不同埋深,采用多种物探方法,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断了隧道洞口位于碎石和块石中,开挖时应加强边坡加固措施;推断了里程K28+945~K29+100区间,隧道位于强风化基岩中,里程K30+645~K31+360区间内,隧道位于裂隙发育带,该两处开挖时应加强超前预报和支护工作。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种物探方法结合开展勘察的技术,是一套适用于山区复杂地形、不破坏地表植被的、有效的绿色勘查技术,在隧道勘察前期,应用该技术对隧道开挖区域进行勘查,可以提前掌握隧道开挖区域的地质情况,为隧道施工提供可靠依据,保障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