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四川盆地某地多种物探方法在页岩气钻前探测方面应用及效果的阐述,探讨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暗河以及破碎带等有害地质体勘查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若目的层以浅发育较厚碳酸盐岩地层,采用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广域电磁法等物探方法,探测由浅到深的地质体空间展布情况,并结合地表地质调查,可对岩溶、暗河以及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进行较好的控制,能有效规避钻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通过四川盆地某地多种物探方法在页岩气钻前探测方面应用及效果的阐述,探讨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岩溶、暗河以及破碎带等有害地质体勘查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若目的层以浅发育较厚碳酸盐岩地层,采用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广域电磁法等物探方法,探测由浅到深的地质体空间展布情况,并结合地表地质调查,可对岩溶、暗河以及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进行较好的控制,能有效规避钻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TEM)工作原理、特点及工作方法,并举例示范两种物探方法查找场地内溶洞及岩溶发育带的工作程序.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圈定岩溶分布、断层破碎带的追索、管线调查、物探找水、采空区、岩溶、滑坡等问题非常有效,而且成果直观、易于判读;瞬变电磁法对探测低电阻目标物敏感,主要用于探测含水层、溶洞、陷落柱、含水断层等地质构造情况.两者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岩溶区岩土体的物性差异,利用波阻抗和电阻率差异,对比分析了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法等几种物探方法,最终确定了高密度电法、地震映像法及声波测井和钻孔CT法等地表和地下物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测岩溶分布与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5.
综合物探技术探测平果铝厂赤泥堆场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预测和评价赤泥堆场建成后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利用等偏移地震反射法、高密度电法为主,自然电场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技术来探查堆场地下岩溶的发育特征和管道的分布状况。经上述3种物探技术综合探测,确定出堆场各处覆盖层的厚度,确认了5个断层破碎带及其走向,圈定了14个物探异常区,并初步探明了岩溶管道的分布和地下水的流向。同时综合物探技术与钻探成果揭示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的特点是以浅部垂直型为主,浅层岩溶的发育深度大约在地表下0~10 m,深部岩溶也有少量发育,其发育深度约在地面下40~50 m,超过此深度后岩溶发育变弱。   相似文献   

6.
针对太原市蒙山煤矿采空区地形起伏较大、需弯线测量等因素制约的特殊场地条件,提出了阵列形式观测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单点测量方式的瞬变电磁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前者二维异常反演分辨率较高,可弥补瞬变电磁法浅部探测盲区,后者具有探测深度大的优势,采用一维异常反演方式可弥补高密度电阻率法受剖面折线展布和地形起伏影响的缺点.由此查明了该矿区采空区的位置及分布情况,后期钻探验证表明所采用的综合物探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该综合物探方法组合模式实现了两种物探方法的优势互补,可为同类场地条件下探测煤层采空区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机场跑道潜在的岩溶隐患将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通过广州白云机场跑道的勘察试验研究,表明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能够在机场噪声背景以及有限不接地场地条件下实现快速无损探测机场跑道隐伏岩溶地质病害,有效规避了地震反射波受机场飞机起降噪声的影响、高密度电法受场地接地条件的制约以及探地雷达探测深度不足等常规工程物探方法的缺点,为机场跑道隐伏地质病害探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贵州正安旦坪铝土矿大精查项目位于黔北典型岩溶区,为在钻探施工中有效避开岩溶,减少损失,提高勘查效率,达到铝土矿勘探定孔目的,在基本掌握研究区地质背景与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物探瞬变电磁法测量。本文简单介绍了物探瞬变电磁法(TEM)的工作原理及探测方法,着重通过在已知钻遇溶洞钻孔ZK14604开展方法性试验,选取合适观测参数,再结合地质、钻探资料对物探断面及平面切图视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定孔,根据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逐步对矿区其他拟布钻孔展开测量。据钻探成果资料显示,研究区已施工物探定孔均有效避开隐伏岩溶,物探成果得到了有效验证。表明利用瞬变电磁法在岩溶区铝土矿勘查定孔中能取得较好效果,可为今后岩溶地区矿产勘查隐伏岩溶调查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主城区分布6条近东西向碳酸盐岩条带,各条带延伸至江夏区后都不同程度的加宽,致使江夏区碳酸盐岩近于全区分布。由于碳酸盐岩岩溶发育,近年来导致武汉市市政范围内发生十余起地面塌陷灾害。为查清武汉区岩溶分布,开展了岩溶探测技术方法研究。目前岩溶探测的方法较多,也有较多成功案例,但多以工程勘测为主,在城市范围内的岩溶探测实例较少。以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豹山还建小区为例,在分析该区岩溶发育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法、超浅层瞬变电磁法、陆基声呐法、地震勘探法、井间CT等6种方法对岩溶发育地区进行了探测。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方法探测岩溶效果发现:可控震源激发的横波探测效果较好,瞬变电磁技术对埋藏较浅的溶洞探测效果较准确,高密度电法对溶洞也有明显的反映。实例表明,在较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多种技术方法综合探测,将会得到更准确的岩溶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物探技术在南方石漠化地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在广西桂林市恭城县一带开展了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测井等物探技术野外探测研究。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对于覆盖层划分及基岩面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划分有较好的勘探效果,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中深部溶洞溶槽及破碎带有较好的勘探效果。测井作为地面物探的延伸,获取工作区更客观的岩石及地下水物理参数,有效配合地质钻探划分岩层岩性、岩溶发育段,估算岩石的完整系数及孔隙度等。目前施工的探采结合井大多是在地面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物探工作成果布置孔位及设计孔深,已有多个水文孔揭露到溶洞或破碎带。研究证明,应用综合物探技术方法,配合水文地质、生态地质调查、钻探施工等,能够有效揭示石漠化重点区地下地质结构、构造及岩溶地质特征等,为水文地质钻探点的精准选取提供依据,从而为解决"南方石漠化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面临的地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刘伟 《地质与勘探》2023,59(1):113-121
岩溶区页岩气钻井在近地表常揭露溶洞、地下河、强裂隙带等不良地质体,严重制约了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进程。在岩溶页岩气靶区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探测对钻探不利的近地表地质结构构造,可有效规避钻井钻遇近地表强岩溶发育带、断层破碎带的风险。综合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测氡法对贵州都匀和广西融安碳酸盐岩区的2个油气靶区进行了地下构造识别,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能有效确定浅地表地下低阻构造的位置、宽度和产状,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50 m以浅深度拥有更高的分辨率,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深度更深,但对地下介质的分辨率不高,氡气测量能很好地识别地下低阻构造的属性。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音频大地电磁法与测氡法三者可优势互补,组成有效识别岩溶区近地表地质结构构造的技术方法体系,可为南方岩溶区页岩气钻井避开近地表强岩溶发育带、断层破碎带以及最终位置的确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跨孔地震CT、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反射波、土壤氡浓度和波速测试6种物探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进行探测,查明了该区的溶洞、土洞及构造破碎带的分布。介绍了各种方法技术,对综合物探成果进行总结,结合实例说明综合物探方法在该区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在广花盆地岩溶发育区,首次应用跨孔地震CT探测建筑物地下岩溶分布,为评价受岩溶地质灾害影响的建筑物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1,(2)
物探方法在铁路、公路线路岩溶探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岩溶探测物探方法种类多,本文以某铁路勘察项目为例,通过运用高密度电法、电磁波和弹性波跨孔CT三种方法,分别对岩溶较发育的铁路隧道进行勘察,查明工区内灰岩埋深、岩溶及可能与岩溶发育有关的断裂发育情况,并结合地质钻探等资料从施工参数试验、方法改进等方面综合比对分析,总结出各类物探方法探测岩溶的优缺点,提出在铁路、公路等线路勘察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溶,研究不同物探方法的施工参数和数据处理参数,建立不同地区岩溶的地球物理模型,针对不同岩溶类型选取最优的探测方法和参数,为以后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由岩溶引发的地面塌陷具有灾害性大,隐蔽性高等特点,为了对其进行有效预报及治理,以某岩溶塌陷强烈发育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pposing Coils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 Method,OCTEM)与工程地质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层界面进行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由覆盖层埋深、电阻率大小、等值线变化等因素确定地层产状,并通过物探反演图及钻孔信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岩溶塌陷强烈发育地段,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可以有效查明地下溶蚀发育情况,在周围环境因素干扰强等常规物探方法无法开展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育地区提供了有效的预测,为相似情况下的研究分析工作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山东省济南西南裸露—覆盖型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钻探资料,将区内岩溶发育形态分为小型溶洞与溶孔,并利用瞬变电磁法、电磁波CT成像两种物探方法,探讨岩溶分布、形态特征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对比瞬变电磁剖面与钻探揭露的岩溶发育段,确定出120 Ω·m作为解译岩溶发育区的分界值,以此圈定岩溶分布区域,之后实施钻孔进行验证,符合性较好;在验证孔及附近钻孔进行电磁波CT成像探测,进一步验证并刻画两孔间的岩溶发育特征。两种物探方法中,电磁波CT的探测数据离散程度较高;两种岩溶发育形态中,小型溶洞的地球物理参数离散程度较大,同时小型溶洞发育区视电阻率平均值较小,视吸收系数平均值较大。   相似文献   

16.
汤克轩  赵楠 《中国岩溶》2019,38(4):578-583
为查明某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对云南省某水利工程测区开展了以瞬变电磁法和微动探测为主的物探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岩溶作用会造成可溶岩地层物性分布的不均匀性;工程区域岩溶发育受岩体结构面和岩性分布影响显著,且在垂向上表现出成层性;强风化带和构造破碎带附近往往会伴随岩溶的发育,出现大范围或者离散状的低电阻率和低波速异常,裂隙性溶蚀可能极大程度改变岩体电性参数特征,但对岩体弹性参数特征影响相对较小;岩体电性和弹性参数的离散系数可用来表征岩体的抗溶蚀风化能力及岩溶的发育程度,结合其物性参数大小和分布特征,可有效分析岩溶发育情况及其充填物性质。   相似文献   

17.
羊文  张西君  冯娟  陈丞  杨磊 《贵州地质》2021,38(2):192-200
在岩溶矿区钻探过程中,由于揭露、钻遇岩溶发育地层会使冲洗液在岩溶地层中流通,引起井漏、涌水等各种事故,同时揭露和沟通不同含水层,会造成初始岩溶含水系统的破坏。以贞丰县者相二金矿区为例,为避免钻孔施工对矿区内饮用水源龙井(S24)的影响,需查清其径流带在矿区的分布情况,本文针对矿区内龙井(S24)岩溶暗河出口,首先利用水文地质调查手段,初步判决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及结构,然后采用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组合进行深部探测研究,再将物探反演结果与水文、地质等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解释,揭示矿区内龙井(S24)岩溶暗河的空间形态、规模,指导钻探施工,后经钻探工程验证,未对龙井水(S24)造成影响,有效降低矿区勘探对浅部岩溶水系统的影响,实现了矿区从水文地质、物探勘查到钻探施工各个环节的绿色勘查。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小窑采空区和塌陷区的地球物理特征。采用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物探手段,对北京门头沟地区浅埋区小窑采空区和塌陷区进行勘查。分析总结物探勘测成果,布置相邻钻孔分别对异常区和正常区域进行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秋访 《广东地质》1998,13(1):33-37
广东三坑地一热水主要赋存于NE向与NW向断裂构造交叉部位的岩溶(晚泥盆世天子岭组)发育地带。采用综合物控(电法、瞬变电磁法和微地温测量)探查,热水的物探异常特征明显;经钻探验证,钻孔见热水(42 ̄45℃)率达80%以上。电法联剖异常主要显示主体断裂构造的走向和展布,瞬变电磁异常指标赋存热水构造的具体位,2m微地温剖异常荀地下热水可能的分布区;因此,采用综合物探方法进行际下热水探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南方碳酸盐岩地区页岩气钻探工程面临的碳酸盐岩岩溶问题突出,因此,钻前开展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查,合理选择井位是十分必要的。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桂融页1井井位选址为例,综合选择高密度电阻率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及氡气测量3种方法,开展钻前井位选址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桂融页1井在近地表没有钻遇断层破碎带,与综合物探解释成果基本吻合,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在南方碳酸盐岩地区页岩气勘探井位选址勘查方面是有效的。本次成果为今后类似地区钻前井位选址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