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扼要地评述了各国原子时的历史和现状,并着重叙述了国际时间局(BIH)建立的国际协调时UTC(BIH)的发展过程。在总结我国原子钟、原子时和同步技术的开发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在我国范围内建立综合原子时(TAJ)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建立综合原子时系统必须考虑的四个基本环节: 1.钟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估计; 2.各天文台内部精密时间频率比对; 3.远距离同步测量; 4.原子时改正值的订定。根据过去若干年中各种原子钟和同步技术资料的分析,制定了综合原子时算法和综合原子时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用AR序列改进世界时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世界时系统中有关台站仪器系统差(人仪差)的谱分析,提出用AR序列拟合和预测系统差,这比我国目前综合时号改正数系统以及BIH(国际时间局)处理台站系统差的方法更为合理。用1977年和1978年我国测时资料进行试算,求得的综合时号改正数的內外精度都有所提高。我们还采用了季节性差分模型的AR序列预测手段,加快了世界时服务的速度和改善了控制发播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法国高层大气所空间综合孔径项目背景、科学目标以及有效载荷,介绍了该项目演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探讨了该演示系统的望远子系统、指向子系统、共相子系统和成像子系统,并分别给出了该演示系统在非共相控制和共相控制情况下对半导体激光器和白光点光源的成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演示系统不同独立望远镜之间已经基本实现了共相成像。最后对该演示系统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该系统可以进一步优化之处。该演示系统对我国综合孔径成像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综合授时赤经星表(简称CTC),是利用我国五个天文台站(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陕西天文台以及上海天文台的海南岛临时观测站)的五个光电中星仪和一个目视中星仪测时资料综合而成的.该星表共包括星等范围为0.~m1-6.~m6,赤纬区间为-30°- 66°的1156颗恒星。该星表以FK_4星为基础进行了恒星赤经的个别改正和系统修平,未进行春分点改正和没有建立自己自行系统,因此是一个相对星表.该星表采用了3-5年的观测数据,总观测星次达76847次,从而达到了比较高的精度,尤其是在赤纬带-5°- 56°范围内的1043颗星,其定位精度一般均优于±4ms.在本文中给出了CTC星表的编算方法及其精度.由于CTC星表已专刊发表,本文仅发表CTC星表的三个台站以上观测过恒星的赤经位置(1975.0历元),观测历元,观测次数,赤经位置的总精度σ及内部精度m,以供今后星表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一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http://www.ntsc.ac.cn)位于世界著名旅游风景区西安市临潼区,是我国唯一、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科学研究的机构。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授时发播任务,是国际原子时合作重要参加单位,时频研究和标准时间保持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制建设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长短波授时系统,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基于高精度时频测量技术,开展了精密导航定位理论、技术和工程试验的研究,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天地一体星地综合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于2009年正式参加国际SONG(Stellar Observations Network Group)项目,并自主提出了测光子项目50Bi N(50 cm Binocular Network).为寻找合适的台址,在多地进行了台址检测.基于台址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德令哈作为SONG项目中国节点.一方面,德令哈站长期的台址检测数据,需要系统分析.另一方面,SONG和50Bi N均为联网自动观测望远镜系统,其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两种方法:Hermite多项式、Legendre多项式和Fourier级数表示的地和无限圆法推导了FK4相对于FK5的系统差,并指出由两种方法推算的这种系统差的差值在30年内明显地随时间而变化。最后,讨论了这种星表系统差对我国综合时间系统内世界时和极点坐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按权重综合几个预报结果的一般方法.通过1978—1980年我国进行重要试验期间太阳活动短期预报与实况的比较,计算了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综合的短波衰退(SWF)预报的标准差s_i;并由之确定了相应的权因子W_i.  相似文献   

9.
综合原子时数据管理系统是建立综合原子时的根本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综合原子时的计算速度和效率。本文叙述了综合原子时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特点。整个系统不仅兼顾了存取速度和存贮空间两个方面,还着重考虑了目前大批量数据人工键入的实际需要,利用对话式的输入和即时式修改以及F/T图查错,有效地改善了数据存取的方便性和可靠性。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原子钟性能分析和综合原子时归算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中国光电等高仪系统的等高总星表(GCPA)。它以光电等高仪得到的四部初始星表的系统差组成赤经和赤纬综合系统,再将用Danjon等高仪得到的四部初始星表归化到综合系统上。总星表共有1579颗星,1541个△α值,1131个△δ值.所有△α和△δ的平均精度分别为±3.3ms和±0.058,其中FK4星的相应值分别为±2.3ms和±0.042.由两个和两个以上仪器观测得到的FK4星有485个△α值和349个△α值,其外部符合精度分别为±3.8ms和±0.041。最后给出了由GCPA确定的FK4的系统改正,并与有关星表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采用3mm压控Gunn管振荡器的锁相系统,它可复盖75-115GHz频率范围,并保证输出功率大于5mW.锁相系统的基准信号由频率综合器提供,当频率综合器工作在计算机控制方式下,可在频率锁定带宽内,实现频率预置,频率跟踪和跳频等程控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2.
GPS共视比对技术在综合原子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我国标准时间的准确度和稳定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自2003年开始与国内相关单位合作进行我国综合原子时(JATC)系统的建立与保持的研究。远地时钟间的比对是建立JATC的关键工作之一。为满足JATC对远地时钟间比对的需求,NTSC研制了单频和双频GPS时间传递接收机。  相似文献   

13.
紫金山天文台建台后,虽有概略的经度值,但尚未有过准确的测定.1947年台曾与当时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测量局合作,作过一次经度测定,发表天文台子午仪室的经度值为东经7~h55~m16~s.967±0~s.005_5.然当时的工作,在结果处理中,未考虑到时号的改正数,显见其结果的不可靠程度.新中国诞生后,随着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天文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台上建立了经常的测时工作,并且测时工作于1957年12月正式加入苏联综合时刻系统,天文观测和时号接收的资料运用到苏联综合时刻系统标准时刻的计算中去.因此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与保持高准确度和高稳定度的星上系统时间是实现高精度自主导航的基础.基于此目的,介绍了星上自主系统时间的概念,分析了星上自主系统时间的两种不同计算模式,推导了适用于星上自主系统时间的加权平均算法的数学模型,并针对加权平均算法,研究了数据插值方法、数据长度、更新频度和取权方式对构建星上自主系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数据长度、更新频度和数据插值方法下,以1 h稳定度取权建立的星上自主系统时间稳定度整体较好,但系统时间偏差性能略差;以3 h稳定度取权建立的星上自主系统时间偏差性能较好,但中长期稳定度略差.综合考虑,星上自主系统时间对中长期稳定度要求更高,因此选择相对较短的稳定度取权方式更利于星上自主系统时间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UTC闰秒通知     
《时间频率公报》2012,(3):2-F0002
2012年6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  相似文献   

16.
UTC闰秒通知     
2008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  相似文献   

17.
UTC闰秒通知     
2008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  相似文献   

18.
UTC闰秒通知     
1995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一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陕西天文台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CSAO)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  相似文献   

19.
UTC闰秒通知     
<正>2015年6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和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  相似文献   

20.
UTC闰秒通知     
<正>2015年6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和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