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长期来广大岩矿工作者习惯把无一定外形、具有胶状裂纹,正低偏中突起,全消光显微晶质的磷酸盐称为胶磷矿,它是磷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1912年前认为胶磷矿是一种非晶质的磷酸盐矿物。1912年劳埃采用伦琴射线研究矿物内部结构,发现胶磷矿是结晶的非均质体,内部质点排列遵循晶体所共有的空间格子规律。随着多种先进测试手段综合运用于这种结晶质磷酸盐矿物的研究中,对其认识日趋统一。目前普遍认为胶磷矿主要是由超微粒状碳氟磷灰石组成,我们研究了贵州福泉震旦纪磷质迭层石、四川峨嵋震旦纪砂屑磷块岩和安微凤台寒武纪砾屑磷块岩中的胶磷矿,得到了相同结论。  相似文献   

2.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2,(4):386-394
对东焦式磷矿(和与之相当层位的磷矿)的时代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分布在太行山的这个含磷岩系是震旦亚界的产物;另一种认为,它属滹沱群范畴。近来,王启超等把这一含磷岩系建为东焦群,归入滹沱超群内部。对于含磷的嵩山群、榆树砬子群、大罗圈河群等的时代,也有不同认识。另外,对这套含磷岩系或磷块岩的成因更有多种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冰碛物,有的认为是海相沉积,有的认为其中磷块岩(如曲阳)是次生富集结果,有的则认为它是热液成因,凡此等等。 根据对太行山等地的野外观测和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分布在各地的这个含磷岩系彼此间可以对比,为滹沱群内部的产物,系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磷矿资源丰富,查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二位。《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磷》在全面收集贵州磷矿勘查开发和研究资料及总结贵州5种矿床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磷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在拉伸纪晚期(下江时期)及震旦纪—早寒武世大陆地壳离散构造环境下,陆内隆升或断裂隆起控制了磷矿床形成;厘定了早震旦世磷矿和寒武纪晋宁期磷矿成矿时代分别为635580 Ma、541520 Ma。认为早震旦世黔中古陆周边成矿有利环境是初始碳酸盐(磷酸盐)台地之生物滩(礁)和局限台地潮间—潮下带,寒武纪晋宁期磷矿成矿有利环境是局限—半局限台地上相对凹陷的生物滩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上升洋流仅是物质搬运的动力;总结了磷矿成矿规律,建立了“开阳式”磷矿、“瓮福式”磷矿和“新华式”磷矿区域成矿模式,提出了下步找矿方向,对未来勘查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泥盆纪是陕西已发现磷矿的一个重要成矿时期。陕西泥盆纪磷矿发现于一九六二年,是兄弟队在搞锰矿时发现了磷,当时是以震旦纪矿产来进行工作的。到1963年下半年,兄弟队邀请我队到矿区参观学习,初步肯定了磷矿的存在。一九六四年我队开始对其进行详细评价和勘探。一九六五年在大搞设计革命的群众运动推动下,又先后在已发  相似文献   

5.
永昌某磷矿地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磷矿是龙首山北坡东段已知几个磷矿中,品位较高,规模最大的一个矿区,属浅变质沉积型层状磷灰岩矿床。现据普查和初勘资料对该矿地质作一简介。一、区域地质概述矿区位于阿拉善台隆,龙首山拱断束的东段。龙首山拱断束北接阿拉善台隆潮水新凹陷,南临走廊过渡带。区域褶皱断裂甚为复杂,因龙首山在震旦纪后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故地层较简单。 (一)构造区域褶皱主要由前震旦系背斜的南翼和震旦系复式向斜组成,其余各时代地层一般呈单斜产出。前震旦系背斜的南翼,走向310°-320°,倾向南西,倾角45°-70°。次级褶皱发育,常形成小的背斜、向斜。震旦纪地层在龙首山为一复式向斜构造,褶皱轴走向310°-320°,北翼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为提高深部磷矿的地质勘探效果和加快勘探速度,我们在国内不同勘探区的46个钻孔中进行了综合测井工作。本文仅就这些地区的测井效果及应用问题谈点浅见.以期与广大测井工作者和地质工作者共同研讨。一、建立以自然伽玛法为主的磷矿测井系列我国磷矿床主要分为沉积、岩浆、变质、风化淋滤、生物堆积等五大类型,其中以沉积型磷块岩为主(占已探明储量的69.90%),变质岩型磷灰石次之(占23%)。磷块岩主要成矿时代为震旦纪、寒武纪、泥盆纪。磷块岩中有钛、铀、钒、锰、铁、锌、铅、氟、碘、铝、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沉积磷矿主要形成于震旦纪陡山沱期和寒武纪梅树村期。其中陡山沱期磷矿主要分布在瓮福、开阳、息烽、遵义松林等地区。目前,关于贵州陡山沱期磷矿的成矿作用在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1成矿古地理南沱冰期后,扬子地台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侵,贵州古地理格局总体自北西向南东由浅变深,即大  相似文献   

8.
<正> 陡梯子磷矿是四川西部地区继上泥盆统“什邡式”磷矿及下寒武统“清平式”磷矿之后,在四川震旦系上统观音崖组新发现的又一不同层位的磷块岩矿床。一、含磷地层概述陡梯子磷矿床位于龙门山东北向构造带中段大水闸背斜南东翼。总的构造向呈北东一南西向,褶皱多呈线状紧密排列,并伴随极为发育的向北西倾斜之迭瓦式断裂。背斜核部为前震旦纪澄江期花岗闪长岩岩基,大断裂(F_1、F_2)绕岩基呈弧状分布,特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我国北方已知磷矿一般品位低,制磷肥所需的矿石大多数靠南磷北调。北方有不少磷矿床储量很大,埋藏很浅,有的甚至已出露地表,适于露天开采。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多为结晶颗粒粗大的磷灰石,容易选别富集,开发它们在技术方面一般不存在难题;但是,选矿比大。如平型关磷矿选矿比为十,因而经济上是否合算就成了这类磷矿开发的关键。前不久,我们参加了山西省平型关磷矿选矿厂试生产,对试生产的磷矿成本进行了综合考察。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用此类含P_2O_5 3.44%的磷矿石选矿、制肥,只要加强企  相似文献   

10.
秦岭及其邻区地处华北地台南缘、秦岭地槽、松潘 甘孜地块、扬子地台北缘 ,可划分皖鄂、鄂西、陕南、什 (邡 )绵 (竹 )等 4个磷矿密集区。成矿时代自元古宙至泥盆纪 ,以震旦纪、寒武纪为高峰期。矿床以沉积型为主 ,次为沉积变质型及岩浆型。特大型、大型矿床成矿受海盆地控制 ,中、小型矿床则受海沟、海槽或海湾制约。区内可归纳出 3级成矿远景区 ,8个成矿域  相似文献   

11.
宋天锐 《中国地质》2007,34(2):315-323
笔者是在“五国编图项目”(中国、俄罗斯、哈萨斯坦、蒙古国、韩国)的中国北方磷矿床资料研究基础之上完成本论文的。中国北方磷矿床分为“沉积型”、“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三大类型。沉积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晚震旦纪陡山沱期和早古生代寒武纪早期,磷质来源以海洋生物磷为主;沉积变质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中元古代,磷质来源以火山磷质为主,也可能有生物磷质参与;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磷矿都包含陆地风化迁入盆地中的磷成分;岩浆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海西期和加里东期的超镁铁岩浆岩,多与铁、钒、钛成为成矿系列。沉积型磷矿在华北地台南缘和塔里木地块北缘应重视,而沉积变质型在华北地台北缘有远景;岩浆型则主要勘查超镁铁岩系列。  相似文献   

12.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春华  胡瑞忠 《地球科学》2008,33(2):205-209
为探讨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的形成时间和成矿物源, 利用Sm-Nd同位素稀释法对该矿床磷块岩中6个小壳化石及胶磷矿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样品的质谱分析测试结果显示, 样品的147Sm/144Nd与143Nd/144Nd构成了一条相关性良好的线性等时线; 计算结果表明织金含稀土磷矿床具有533±22Ma的Sm-Nd等时年龄, εNd (t) 值为-2.44~-2.77, 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因和相近的形成时代, 本次测得年龄代表着真实的成矿年龄; 二阶段Nd的模式年龄为1313~1338Ma.结合前人对该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的成矿物源有新生地幔物质组分的加入.   相似文献   

13.
黔中开阳地区在震旦纪陡山沱期全球成磷事件的大背景下,发育了厚度较大的富磷矿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地层对比与划分及沉积相分析等手段,探讨黔中开阳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磷矿床沉积特征与成矿模式。结果表明:(1)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处于黔中古陆北缘的磷质海岸环境,磷矿层中分布最广泛、品位最高的矿石类型为砂屑磷块岩,为富磷沉积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遭受多期次冲刷破碎、暴露淋滤及堆积胶结的产物。(2)开阳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动荡的海水条件控制了磷矿的沉积和高品位矿石的分布,洋水、永温等地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所处的海水深度适中的临滨带为成矿优势地带,而水体过浅的前滨带和过深的远滨带均不利于磷质的聚集和成矿。(3)开阳地区动态磷矿床成矿模式表明,陡山沱期海平面的频繁进退使临滨带已沉积的磷块岩遭受多期次的冲蚀、暴露、淋滤、胶结及磷质再沉积作用;通过物理分选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最终使磷质聚集,是研究区富磷矿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何钦  阳传金  闫磊  等 《江苏地质》2015,39(4):584-591
湖北宜昌—兴神磷矿成矿时期为新元古代震旦纪陡山沱期,主要工业矿层为中磷层二矿层(Ph22)和下磷层三矿层(Ph31),二者自北西向南东均呈带状展布,大致平行排列。由南向北,主矿带由Ph31转变为Ph22,间接验证了海侵方向。根据已发现磷矿区的分布,结合正在工作的兴神保地区,从构造环境、含矿岩系、矿石自然类型等方面探讨了宜昌—兴神磷矿田由南向北、由浅向深的矿层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磷矿床成因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磷矿床按成矿物质来源,划分为内源、外源及次生三大类。按基本的成矿作用,将原生矿床分为岩浆、沉积、变质类型。岩浆矿床中,划分为超基性-碱性岩、超基性-碳酸岩、碱性岩、碳酸岩、超基性岩、伟晶岩等7个亚类,据总体的矿床特征划分为6个式(矿床式多以典型矿床命名)。变质矿床中划分绿岩带型变质混合岩和沉积变质3个亚类,6个式。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依据产出时代划分出震旦纪、寒武纪、泥盆纪3个亚类,14个式。次生矿床分为风化淋滤残积、洞穴堆积及鸟粪堆积3个亚类,3个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磷矿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地质作用为主要依据 ,将中国磷矿分为内生磷矿床、外生磷矿床和变质磷矿床三大类。中国内生磷矿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及黑龙江等省 ,可分为六种类型 ,其中超基性 -碱性 -碳酸盐类磷矿颇具远景。中国外生磷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五省 ,它们在形成时代、大地构造、沉积环境、岩石组合类型及生物作用等方面都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是中国最主要的磷矿床。中国变质磷矿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的东北部、华东地区东部、华北及东北地区 ,早元古代晚期沉积变质磷矿最具代表性。中国磷矿可分为 8个成矿区 ,16个成矿带及若干个聚磷矿区。在此范围内可以圈定出不同类别的预测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地层学和古地理学的线索,不少的沉积磷矿(磷块岩)已在陕西各地发现,这些磷矿的生成时代为震旦纪与寒武纪。陕西寒武纪磷矿位于下寒武统下部并出现于地台边缘(大巴山地台的北缘),它们的存在显然和我国西南的惰况一致,如把陕西属于这个层位的许多矿区加以归纳和综合,不难看出一些生因上的共同性,包括构成磷矿的物质来源和形  相似文献   

18.
李双喜  王肖  周小栋 《地质学报》2022,96(4):1356-1368
为了确定海州式磷矿含矿地层的沉积时代,本文对苏北地区含磷岩系及相关地层的5件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锦屏镇刘志州山云台组的1件白云母二长片麻岩的岩浆锆石的206 Pb/238 U表面年龄介于846~761 Ma之间,平均年龄为790.5±5.1 Ma;锦屏磷矿区锦屏组的1件绿帘石白云母片岩的碎屑锆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开发规模受到限制等原因,使锦屏磷矿陷入困境。而距其仅4km的陶湾磷矿经勘探证实,开发条件良好。通过对陶湾磷矿开发技术方案及主要参数、经济和社会效益及矿床开发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后认为,开发陶湾磷矿投资偿还期短,投资利润率和动态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冀北—辽西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系中铁磷矿床的成因问题,本研究选取招兵沟矿床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野外观察表明,前人描述的条带状铁磷矿石实际上大多为含铁磷矿脉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可见铁磷矿脉切穿片麻理。含铁磷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的锆石与矿石矿物铁钛氧化物和磷灰石密切共生。阴极发光图像上显示基性岩浆锆石特征,无/弱环带或斑块状结构,LA-ICP-MS 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2±3)Ma(MSWD=0.78),指示铁磷矿化时代为早二叠世,而非传统认为的新太古代。招兵沟含铁磷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与区域辉石-角闪石岩侵入体形成时代接近,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度高,说明成矿母岩为辉石-角闪石岩。招兵沟铁磷成矿与冀北地区沿红石砬—大庙断裂带发育的显生宙阿拉斯加型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来看,招兵沟铁磷矿床可能是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而非传统认为的变质型矿床,其他相似矿床的成因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