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常见的冻土测量错误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冻土.该项目是中国北方地区许多气象台站的冬季观测项目之一.它是以灌注在橡胶皮管中水的冻结深度为记录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每天08时观测一次.在观测地温表以后,把冻土器的铁盖连同橡皮内管取出来,用一手拿住橡皮管而以另一手摸测管内冰柱的下端与哪一刻度线相近(从零厘米线进行计算,即冻土深度),以厘米为单位,只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冻土深度不足0.5 cm,记"0",冻土全部融化或没有冻土时,冻土栏不填.  相似文献   

2.
冻土是不少台站在冬季的观测项目。它是利用灌注在橡皮内管中水的冻结深度 (长度 )作为记录的 ,《规范》规定每天0 8时观测 1次。在检查台站的记录时发现 ,有时地面温度较低 ,甚至 5cm地温降到了 0℃以下 ,也没有冻土记录。从表面看没有冻土记录有疑误 ,但仔细分析应属正常情况。①地面温度表及浅层地温表安装在没有自然覆盖的裸地处 ,而冻土器是安装在有自然覆盖的地段。根据气象学理论 ,两地段的地面温度及浅层地温有较大的差异 ,在夜间有自然覆盖的地方地温偏高。②冻土器安装的允许误差是± 3cm ,因此台站冻土器的起点 (即零点 )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由于冻土器周围草层根系生长旺盛,冻土器安装不规范,内外管不良以及冻土器内形成过冷却水等原因,导致地面温度低却未出现冻土层的异常情况。建议安装前清除冻土器周围旺盛的草根,注意内外管零线与地面齐平,保持外管内部干燥,检查内管是否漏水,雪后注意巡视和观测,以期提高冻土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冻土观测是指量取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呈冻结状态时的冻结厚度。而在冻土观测记录中,有时5、10厘米深地温已为0℃或以下,但冻土器内管仍无冻结冰柱。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查看附近地表面,会发现土壤的确冻结了。显而易见,这种记录有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记录呢? 一、仪器安装使用方面 1、冻土器内管水量不足,顶部为空气所充塞。 2、内管里的链子断开,下部的重锤将软橡皮管拉长。 3、内、外管的0线与地面不齐平。 4、外管内有落进的降水(或外管破裂处渗进水)或其它物,其热容量缓解了降温速度和幅度。  相似文献   

5.
近来许多台站的直管地中温度表,连续发生损坏事故。究其原因,除观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外,一方面是缺乏对仪器的了解和正确使用等知识;另一方面是仪器长期使用,未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为帮助台站同志了解直管地温表的构造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减少和避免仪器损坏事故,现谈几点有关问题,供台站参考。  相似文献   

6.
直管地温表弯头连接方法改进设想赵家峰奚邦忠(安徽省芜湖县气象局·241100)当前,气象台站1.6m、3.2m直管地温表的木棒连接弯头,大都采用铆钉铆接。在使用时我们发现,由于铆钉铆接的松紧程度不易掌握,常给深层地温观测带来麻烦:铆接过紧,不利木棒弯...  相似文献   

7.
延长冻土器内管使用寿命的方法冻土期结束后,应将内管的水放掉,晾干,收回室内妥善保管。收回的冻土器通常盘放在硬纸盒内。等次年再使用时,常发现内管从0~6cm甚至更长的地方发生色变、破裂的现象。这是因为:经过一个冻土期的使用,管子的质量已受到影响;冻土期...  相似文献   

8.
扰动可加速冻土冻结在实践中发现:初冬时节,当5cm地温降至0℃以下时。如果08时定时观测前半小时巡视仪器未动冻土器,08时观测时就没有冻土冻结现象;如果巡视仪器时将冻土器抽出并用手触摸内管,则08时观测时就有冻土冻结现象。这说明,扰动加速了冻土器的冻...  相似文献   

9.
冻土器无记录的原因赵翠珍(清水河县气象局)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至0℃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由于测定冻土的冻土器是一装在特制硬橡胶管内的带有刻度的胶皮内管,因此,测得的冻土记录与自然地面的冻结深度往往不同,在地面温度降至0℃或以下时,内管...  相似文献   

10.
文明 《气象》1994,20(1):52-52
解决冻土器内管链子易断的简单方法冬季来临,承担冻土观测任务的台站,常常会遇到冻土器内管链子断开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链子的环口不是封死的,稍一受力,即发生断开。链子的作用是固定管内的冰柱,而链子断开后,常常造成内管冰柱下滑;或由于链子断开后,堆在内管里...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冻土观测中发现:个别日08时观测时冻土器中的水没有冻结,而交班(08时)后复读时,却有冻结现象发生.笔者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观测时由于把内管抽出,使外界的冷空气进入外套管,同时内管也遭受了冷空气侵袭,破坏了热平衡,以至于出现了冻结.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冻土观测中发现 :个别日 0 8时观测时冻土器中的水没有冻结 ,而交班 (0 8时 )后复读时 ,却有冻结现象发生。笔者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 :观测时由于把内管抽出 ,使外界的冷空气进入外套管 ,同时内管也遭受了冷空气侵袭 ,破坏了热平衡 ,以至于出现了冻结。冻土观测点滴@刘全华$许昌市气象局!河南许昌461000 @徐景华$许昌市气象局!河南许昌461000  相似文献   

13.
检查曲管地温的一种方法规范规定,曲管地温表表身与地面成45度角,角度允许误差范围在±5°之间。曲管地温表每月都应检查一次,以保持正确状态。目前检查角度的方法,一般用等腰直角三角板进行。但用这一方法检查时,只能了解安置是否正确,不能判定角度究竟相差几度...  相似文献   

14.
冻土器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之一.虽经多年使用,但至今仍没有改进.各站在冬季的观测使用中,最普遍出现的故障是内管中的铁链中断,中断后的链子堆积在冰柱上端而无法确定冻土刻度.冰柱稍短时,由于铁链堆积重量大造成冰柱整体下滑,出现记录失真.因此,发现铁链中断时,要及时修复.下面介绍快速修复冻土器的方法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面温度表尤其是5~20 cm曲管地温表,由于刻度较小,观测距离较远,若不仔细,很容易发生误读现象.在实际观测中,除反复核对本次记录并进行复读外,还应对记录作纵向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6.
秋末冬初常遇到冻土记录与地温记录不配合的问题,为此我们统计了1979—1983年五年冻土与地温资料,发现地面最低温度小于-4.0℃无冻土有29天,08时5厘米地温在0℃以下无冻土22天,甚至08时5厘米地温为-1.9℃尚无冻土。这种差异在开始冻结的浅层土壤中最为明显。冻土是由含水分的土壤温度降到0℃以下时而出现的冻结现象。影响土壤增热和冷  相似文献   

17.
初冬,当5厘米深度地温在0℃上下变化时,容易出现误读和正、负号记错的情况,冻土的冻结与否也不好掌握。经统计本站1975—1983年11至12月地面最低温度和8时5厘米地温、冻土等资料,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赵翠萍 《黑龙江气象》1995,(2):48-48,F003
提高地面温度观测质量的建议赵翠萍地面温度是指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地温表所示的温度。它包括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近几年,通过对地面气表审核情况的分析,发现有的台站不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维护和使用地温表(场),造成地温资料的...  相似文献   

19.
一种安装曲管地温表的方法安装曲管地温表时,由于对表的深度、角度、距离的严格要求,安装时既费时也不易安装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制作了一个简易装置来辅助安装白管地温表。装置的制作。用一块长40cm、宽和高为15cm(或20cm)的方木,沿对角线锯开,取...  相似文献   

20.
冻土观测是我国北方气象台站冬季气象观测的常规项目,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生产与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冻土器是冻土观测的主要仪器,但目前被北方地区所广泛使用的冻土器在设计上存在一定弊端,常因固定链的断裂而发生观测记录丢失和冻土器使用周期缩短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冻土器的原有设计进行了改进,选取了更具优势的替代性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观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