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谦 《地震地质》2005,27(4):566-566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IAVCEI中国委员会和广西地震局主办的全国第4次火山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广西北海举行。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以及香港大学等50余个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中既有德高望众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年富力强的科研骨干,更有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北海市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火山作用是联系地球各层圈——地核、地幔、地壳乃至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纽带,火山学研究对探索地球奥秘、防灾减灾、保护环境、开发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是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发起主办的“中国减灾世纪行”的活动之一,也是为明年在广州举办的2006年国际火山学大会(IAVCEI2006)的预备会。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82篇,会议交流45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樊祺诚研究员回顾了中国火山学发展的历程,激励与会同仁为中国火山的监测与研究而努力探索。刘嘉麒院士作了精彩的“火山作用与地球各层圈的关联”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所属七个协会中的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和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于1977年8月9日至19日在英国达勒姆联合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在此之前,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于8月6日曾召开特别会议,通过了接纳我入会的决议。我国应邀派出以顾功叙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这次联合学术讨论大会,并参加了在联合大会期间两协会分别召开的各种行政会议,这些会议包括非正式会议(即座谈会)、各专业委员会议和理事会会议。会后,代表团还在英国参观访问了几个大学和科研单位。现将会议概况及其涉及的有关内容和问题扼要介绍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洁浩  顾左文  陈斌  狄传芝  高金田  王粲 《地震研究》2013,36(1):132-140,142
国际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工作组(EMSEV)于2001年在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及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的大力支持下成立。自2001年起,EMSEV一直致力于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力推进了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描述了EMSEV及其工作会议的概况,简要介绍了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与EMSEV的国际合作,讨论并展望了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德国地质学会第74届年会、德国地球物理学会第44届年会和德国矿物学会地球化学分会春季会议于1984年2月在联邦德国的美因茨(Mainz)联合召开了有关“地球、月球及其邻近行星的起源和演化”的专题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倡议发起的。上述各学会联合会议的发言概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该会议的主题:讨论有关行星的演化,地球的早期历史和演化,以及矿床的  相似文献   

5.
地球化学是监测火山活动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地球化学方法监测火山活动的国外概况。提出了有关五大连池火山监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批准,由上海市地震局,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际地磁学与高空大气物理学协会(IAGA)联合发起的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4月17—20日在上海召开。来自苏联、美国、日本、芬兰、中国(包括台湾省)及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约9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教授和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章立,以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夏克强与上海市地震局局长王明球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这次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共收到12个国家60多位学者的论文摘要91篇,论文49篇。其  相似文献   

7.
火山学家不需用水晶球来预测他们学科的未来方向。他们只需倾听墨西哥城附近的Pocopatépetl火山隆隆的轰鸣声或观察其他火山的烟雾和流体 ,就足以提醒他们有必要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这些经常成为自然灾害的自然现象的行为。2 0 0 0年 1 2月 1 5日 ,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会议的一个简况介绍会上讨论了“2 0 1 0年的火山学”这样一个并不遥远的话题。出席简况介绍会的火山学家们说 ,虽然已有许多仪器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火山的活动过程 ,但仍需要有更多的方法 ,以及不断增加的公众认知范围 ,不断涌现的新火山学家和其他…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发起组织的1980年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于5月25日至6月1日在北京召开。有260多位科学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其中有近80位来自十七个国家的外国学者。青藏高原被公认为是解决地球动力学和生物区系起源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这次讨论会上报告和讨论了240多篇论文,其内容涉及到高原的地球物理条件、地质历史与隆起原因;高原隆起对动、植物区系特征与演化的影响;高原地理环境的形成。会后将出版英文版的论文专集。根据这次讨论会上所公布的高原地球物理条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第 2 3届大会 2 0 0 3年 6月 2 9日~ 7月 11日在日本札幌举行 .大会以“行星地球的现状”为主题 ,强调对地球系统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和新技术在地球物理科学中的应用 .IUGG所属的国际大地测量协会 (IAG)、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 (IAGA)、国际水文科学协会 (IAHS)、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 (IAMAS)、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 (IAPSO)、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IASPEI)、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 (IAVCEI)等组织了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 .大会安排了 4个主题报告 (U…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联合会记事报》1979年7月134期载文报道了有关海洋火山活动的国际讨论会的短讯两则,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简称IIICCE)将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12.
腾冲火山活动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皇甫岗  周瑞琦 《地震研究》1998,21(4):301-308
《膳冲火山活动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项目是一项集火山活动监测研究、防灾及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火山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壳形变及地热等诸多相关学科的合理配置和联合攻关。在过去的30年,众多学和研究实体对腾冲火山进行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获得一批与火山活动的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其中也不乏说明腾冲火山存在在喷发危险性的证据。为了保证本重大项目能在有限时间内及有限的人力、财务  相似文献   

13.
张雯倩  李霓 《地震地质》2021,43(1):105-122
高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或地表水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产生大量水蒸汽导致的爆炸式喷发作用,可称为射汽岩浆喷发作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火山活动,主要产物为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国内外许多火山学家对射汽岩浆喷发作用的喷发过程和产物开展了岩相学、沉积学、火山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通过实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探究了射汽岩浆喷发过程的影响因素。文中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了解射汽岩浆喷发这种特殊的火山作用形式,以期能将其应用于现代火山灾害预防和监测工作中,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温泉逸出气体观测在长白山火山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流体地球化学方法在活动火山监测中的历史,重点分析了长白山火山监测站温泉逸出气体成分变化与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无论是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还是常规的温泉逸出气体检测方法,观测结果都很好地对应了火山及火山地震的活动,可以在火山喷发预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新托尔巴奇克火山对五大连池近代火山研究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托尔巴奇克火山是世界上著名的大裂隙喷发火山,前苏联火山学家对这次喷发有准确预报,而且从喷发的第一天起就做了详细观测记录,取得了丰富的观测研究成果,本文从火山锥体的形成,喷发区特征和监测预报三个方面论述这些成果对研究我国五大连池近代火山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除对这次于1984年6月5—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会议概况外,着重综述了青藏高原的演化与隆起机制以及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这次国际讨论会显示出过去几年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结果,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新见解。来自中、法、美、英、澳、加、日、意、联邦德国、印、菲、土等十余个国家的400多名地质学家及地球物理学家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大会刊印出280篇左右的论文摘要,在大会和分组会上报告了170余篇论文。  相似文献   

17.
由欧洲地震委员会的地球动力学技术工作小组于1978年8月29日至9月5日在施特拉斯堡召开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议期间,组织举行了观测地震带地壳动力学的国际专题讨论会。作为这次国际专题讨论会的论文集《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空技术》(Terrestrial and Space Technique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由安德烈亚斯·福格尔(Andreas Vogel)编辑,西德菲韦格(Friedr.Vieweg &Sohn)出版社1979年出版,约600页,200个插图,价格约120西德马克。根据该出版社的推广材料对该书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一次火山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7月3日至9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火山灾害与环境”。并对长白山的天池火山进行了实地考察。会议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震害防御司、地震联合基金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联合主办,由吉林省地震局承办。参加会议的专家来自国家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有关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地质矿产部有关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等31个单位。到会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一艘属于国际海底钻探计划(ODP)的深海探船(18600吨)1989年春将抵达日本。该船能在世界深海底开凿直径约30厘米、深1000米以上的钻孔探索地球奥妙。按照计划,其任务是从海底开凿的细长钻孔中取出沉积物和岩石,研究地壳成分和微生物化石,并在钻孔中观察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地壳应变等,以便对日本海形成的时间、近海地壳变化、火山活动及气候变化等进行分析。国际海底钻探计划是1985年以美国为中心由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联合实施的。目前,有西欧各国及土耳其等12个国家参加的欧洲科学财团也参与了这一计划。钻探船是配备有测定装置和微机的“漂浮式研究室”。在船上工作的有来自参加国和钻  相似文献   

20.
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发起并组织的国际构造物理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自1987年10月成立以来组织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会议期间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Pergamon Press)的代表旁听了论文的宣读,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与质量水平均有良好的评价。表示该公司愿意出版本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并负担出版费用。经过两年的工作,论文集已于1990年7月“地球的物理和化学”,第17卷,第一部分(“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V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