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旋转针台在锥光下测定矿物的2V时,如不用马氏常数,则须用公式tanψ_(min)=sinR·cotλ计算ψ_(min)角。式中R和λ角为实测结果。该公式已有的计算图仅有λ=20°,25°,30°、35°、45°和60°几条曲线,使用不便。为此,作者设计绘制了一个λ可为60°以下任意角度的计算图(图1)。从这个计算图实测的ψ_(min)角与用公式直接计算的ψ_(min)角的对比(表1)来看,图解法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统一比例尺编制了印度-青藏地区1°×1°重力异常图和地形高程图,并用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了本区5°×5°重力异常图。用地改后的1°×1°重力异常,采用组合体模型人一机联作选择法,计算了横跨印度-青藏-蒙古长达4680km的岩石圈剖面,还给出了一个楔形体重力正演公式。基本结果有:(1)MBT、MCT的倾角为10°±5°,ITS、NS、KS的倾角为75°±5°;(2)地壳滑脱面的深度在青藏之下约20km,向高喜马拉雅、MCT、MBT抬升至15km;(3)青藏高原南、北边缘均为岩石圈结构的斜坡带,界面倾角由上向下而增大。在大、小喜马拉雅之下,壳内界面(Ⅰ、Ⅱ)的倾角约12°,Moho倾角为18°,岩石圈底面倾角约36°。在祁连山带所有界面倾角都小于喜马拉雅带,其中壳内界面倾角仅约1°,Moho倾角约2°,岩石圈底面倾角约12°;(4)岩石圈厚度由印度、蒙古向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带逐渐增加,与青藏岩石圈的边缘上翘形成主动俯冲和相对逆冲势态。印度岩石圈厚度(或上地幔顶部低密层埋深)不超过50km,蒙古高原(南)厚约70km,到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分别增加至145和122km,青藏中心地带(怒江两侧)岩石圈厚135km,向南,北边缘各减小到120和90~102km,在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面形成25和10km的断差;(5)在青藏Moho之下厚5km的高密薄层和软流层之间有一密  相似文献   

3.
崔军文 《地球学报》1989,11(1):21-35
标志冈瓦纳古陆向华夏古陆俯冲的云南中西部哀牢山古俯冲带,在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时转化为右旋韧性平移剪切带。计算的剪切带的最大应变值(γ)为12.6,角应变(φ)为85.5°,获得的塑性应变的应力场有两期:第一期,主压应力(σ_1)方位为3°/49°,应力张量为-1.575;第二期,主任应力(σ_1)方位为252°/1°,应力张量为-0.876,流动应力值最高达389MPa。  相似文献   

4.
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81122912261172°256°1171°256°连城丘家山3211Ⅴ小震群  表中的宏观震中是根据现场调查所圈定的Ⅴ度线推测的,位于微观震中的南西方向约6公里的丘家山林场附近。震源深度则是依据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推断的。二、地震烈度分布本次地震震中地处山区,强度小,地表破坏轻微,主要根据人的感觉及房屋的轻微损坏与否进行评定,划分出Ⅴ、Ⅳ度两区(见图8-1)。图8-1 1981年12月29日连…  相似文献   

5.
1986年11月,我国在17°28'N,116°34'E,水深3976米的黄岩海山的西北角取了6.96米的柱状样,代号HY4-860-2;1987年10月在12°48'N,113°5'E,水深4300米处取了3米长的岩芯样,代号SS2。其后又在南海取了7个柱状样(V_1—V_7)。其中HY4-860-2,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水热体系同时平衡理论,应用电动势法,于1atm,pH=4—7范围内,分别测定并计算了不同温度(30°,50°,70°,90℃)和不同离子强度(I=0.1,0.5)条件下,锌的几种无机和有机各级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为探讨矿源层中铅锌硫化物矿物重新活化后,在成矿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其稳定性,以及再次产生闪锌矿结晶沉淀作用的机理,进行热力学条件分析提供了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7.
甘肃玉门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门大山口白杨河一带古地磁研究结果:下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08.1°,Is=-46.1°;极点位置为λ=30.5°N,ψ=18.6°;古纬度为27.6°N.上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39.4°,Is=-47.4°;极点位置为λ=54.7N,ψ=359.9°;古纬度为28.2°N;下三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50.8°,Is=-48.1°;极点位置为λ=63.7°N,ψ=351.1°;古纬度为29.1°N.说明二叠纪玉门地区所在的阿拉善地块已是华北地块的一部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地块大体处于吐哈地块和华南地块之间,与俄罗斯地块的古纬度相近;华北、吐鲁番-哈密和塔里木地块都大体位于劳亚大陆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8.
利用旋转针台在锥光下测定2V,使用诺布尔设计的选转法,可以避免用马拉尔公式引起微尺目镜的系统误差和微尺目镜刻度不准确等缺点。在测定光轴角的实际运用中,使用两光轴间夹角的余角(ψmin)最为方便。ψmin是针轴旋转时最小角,它由测量的针轴(R)与测量的物台刻度(λ)两个已知参数计算。计算ψmin方法有多种,例如图解法(邓万明,1981)和计算图(王三学,1984)公式等,但各有优劣。图解法中,“λ”仅有20°、25°、30°、35°、45°和60°几条曲线供查,其余则要内插估读,使用受到限制。若用新发明的计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淅川地区古地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东秦岭淅川地区(坐标为111.55°E、33.17°N)74个标本得到该区从震旦纪到晚古生代的古地磁极位置:Z_2(222.1°,5.8°);∈_1(247.1°,12.6°);O_(1-2)(252.8°,18.5°);D_(2-3)(225.9°,22.5°);C_1(211.7°,32.3°)。这些时代的古地磁极位置分布构成一条规律的视极移曲线,并与华南地块的视极移曲线特征有可比性。古地磁结果表明该区与扬子地块间有着密切的构造演化关系:在奥陶纪以前可能与扬子古陆相连,其后分离,到早石炭世时又靠拢相连,成为古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在此演化过程中该区始终处于中、低古纬度附近,并有方位上的转动。  相似文献   

10.
李放 《地球科学进展》1998,13(2):207-208
北大西洋区域的气溶胶表征实验(即ACE-2)是由国际全球大气化学(IGAC)计划署协调组织的第二次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大型实验,为在全球气候模式中考虑气溶胶作用提供必要资料,减少气溶胶气候强迫计算中的整体不确定性.本次实验集中考察起源于欧洲大陆的人为气溶胶和来源于非洲大陆的沙漠尖埃在北大西洋上空的分布特征.这次大型联合实验历时半月,从1997年7月15日至31日,地点在加那利群岛一带,位于8°W~25°W,23°N~44°N区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法,测量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对用LiF(200)晶体在20.70°~48.00°衍射角(2θ)得到的X射线背景数据进行了研究。以30.97°和25.70°(2θ)为参考背景角度,进行了背景曲线的幂函数拟合,背景相对强度的拟合回代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6%,多数小于1%。利用该拟合函数,可以计算出20.70°~48.00°内任意两个角度下的背景比值(背景系数)。因此,实验中可以根据情况选取合适的公共背景角度,并用拟合函数计算各元素谱峰角度处的背景系数。可采用公共背景法的元素数为13个左右,适当延长公共背景点的测量时间,可以降低背景的统计涨落。  相似文献   

12.
矾山因出产明矾而著名,属平阳县管辖,位于县城南西南约60公里,灵溪镇(北纬27°29-8′,东经120°33′.)之南18公里,蒲门(北纬27°15-36′,东经120°33′,-53′)之北西北12公里。不距海滨约15公里。附近最高峰为鹤顶山,位於矾山东东南六林里,拔海1033.2公尺。矾矿区内,大岗山拔海716.8公尺,水尾山拔海582.5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P波走时残差进行了中国南北构造带(22.0°N~44.0°N,97°E~107.5°E)上地幔和地壳的三维速度成像研究。天然地震数据由中国地震台网和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在反演方法模型参数化过程中,网格间的速度由插值函数表示,允许出现速度间断面。由于应用了LSQR算法,极大地降低了计算量和计算机内存量。因此,确保了算法的稳定性。针对解的分辨率评价,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问题线性解的评价方法,并将LSQR算法及本文解的评价方法用于中国南北带岩石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的成像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测定地壳中地質过程的溫度时,作为溫度計使用的迄今仍是某些火成岩和变質岩的礦物。最常用的是石英。低溫石英(或β-石英)在溫度575°下,变为高溫石英(或α—石英)。假若在岩石中有β-石英,这表明,这种岩石沒有受到575°,或大于575°的高溫的作用。当發現α-石英时,完全可以假定,作用于岩石的溫度高于575°,但不高于870°,因为在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断裂构造的发育是不同地质历史、不同应力场条件下地壳应变的叠加。针对某一地域断裂构造的研究,理清其发育序次和不同阶段断裂系统对应的构造应力场,是了解区域大地构造性质演变的重要环节。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是认识中亚构造域性质的重要研究基地,同时也为断裂构造和变形序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野外实验室。通过对研究区1500个构造面理产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认为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组构造面理:(1)290°走向;(2)10°~20°和80~90°走向;(3)40°~45°和320°~325°走向;(4)60°~70°和340°~350°走向。通过对野外构造现象、断裂之间的交切关系、断裂与相关地层及岩体的切割关系等的综合分析,结合遥感图像解译,确立了走滑断裂是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以来主要的构造样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变形序列:(1)大约在二叠纪晚期-三叠纪,由于准噶尔与中天山汇聚末期的区域性水平运动,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育最早一期北西西向(290°左右)右旋走滑断裂;(2)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产状平缓,没有发现区域性构造变形证据;(3)古近纪,主要受制于太平洋构造域,受到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发育北北东向(10°~20°)左旋与近东西向(80°~90°)右旋共轭走滑构造;(4)新近纪早期,受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应力场为近南北向,发育北东向(40°~45°)、北西向(320°~325°)走滑构造,新近纪晚期应力场发生了小角度顺时针旋转,构造形迹又转变为北东东向(60°~70°)和北北西向(340°~350°)。  相似文献   

16.
Baiyun Cave in Naigu Shilin,Yunnan Karst,China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The Baiyun cave is a 380 m long karst cave in the Naigu Shilin, situated 70 km southeast of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prevailing orientations of the cave passages are N110°-120°E and N0°-10°W and those of the fissures in the cave are N30°-40°W and N20°-30°W. The cave is developed in the thick-bedded Lower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The cave has an active water flow and is currently at the near water-table stage. There are large amounts of different infills of cave sediments. The cave shows different stages of paragenesis. The palaeomagnetic analysis of cave sediments shows that their ages are younger than 780 ka B.P. (the Brunhes Chr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ampled profile belongs to the reverse Blake event (112.3-117.9 ka B.P.). The formation of the Baiyun cave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igu Shilin. The formation of karst underground and surface features depends on the regional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the Cenozoic extension of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部在祁连山中、东段(东经98°-102°,北纬37°20′-39°20′,总面积为23900平方公里)进行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为该区四化建设服务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一、自然地理概况 祁连山是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脉和相间斜列状断陷盆地(谷地)所组成。主要山脉为走廊南山、冷龙岭、托来山、大通山和达坂山。山体间有洪水坝、木里-江仓和门源  相似文献   

18.
阿姆巴雷克矿区的特征是矿体的倾斜为80°-85°。在该矿区对86个钻孔测量的结果可作为研究钻孔弯曲规律性的原始资料,钻孔的倾角大多数定为74°- 85°,而且具有各种的弯曲强度。当穿过水平产状岩层时,钻孔的弯曲是不大的(在20米的间距内,其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19.
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7709151033421173°232°1172°234°广东南澳东南(东山海外)482128Ⅴ主震型  根据陆地上所圈定的等震线及海上的推测等震线围限,确定的宏观震中位置为东经1172度,北纬234度,处于微观震中西北20Km左右。又根据宏观勾划的等震线,按古登堡与李希特的计算方法求得震源深度为21-28Km。二、地震烈度分布宏观震中位于广东南澳岛与南澎列岛之间,震中烈度Ⅴ度或稍强。从陆地上所圈…  相似文献   

20.
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D)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206020019497117°51′24°21′117°52′24°21′龙海白水40Ⅴ199206020021107117°51′24°21′117°51′24°21′龙海白水42Ⅴ  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非常吻合,仅稍偏东1分。两次地震前后间隔时间2分半钟,在原地重复。二、地震烈度分布地震宏观调查主要在Ⅴ、Ⅳ度区内进行,从图15-1上可以看出,Ⅳ度区内调查点相对较稀,Ⅲ度线是以电话调查为主来确定的。图15-1 1992年6月2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