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分析了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和城市地理标记语言(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CityGML)在几何表达、语义信息等方面的异同;以综合管廊为对象,建立IFC综合管廊模型转换为CityGML模型的流程和方法,进行语义提取、几何以及坐标系统的转换。通过六盘水城市综合管廊模型转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IFC管廊模型与CityGML管廊模型映射规则可实现IFC管廊模型向CityGML模型的转换,同时转换后的CityGML管廊模型包含由IFC模型提取的属性信息,可用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three dimensi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3DGIS)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集成,有助于促进城市地下管廊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2.
BIM与3D GIS技术的结合可以连接室内室外,实现城市精准三维建模,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IFC与CityGML分别作为BIM与3DGIS的通用标准,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语义映射的方法,可以实现IFC到CityGML几何与语义信息的转换,并以标准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三维地籍管理中难以有效利用已有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建筑物多细节层次的模型转换方法,结合三维地籍管理的应用需求,建立工业基础类(IFC)到城市地理标记语言(CityGML)的模型转换流程,解决转换过程中语义信息匹配、几何模型转换、要素关系构建的技术难点。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兼顾三维不动产模型的精细化表达及产权信息展示,为三维不动产的多层次集成可视化及应用提供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三维数据模型难以有效支撑三维不动产物理空间和产权空间一体化管理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顾及物理空间的三维不动产数据模型。基于土地管理领域模型(LADM)分析设计了产权语义类,并利用城市地理标记语言(CityGML)发展了多层级物理空间的构建方法,通过CityGML的扩展机制实现了产权空间要素类和物理空间要素类的语义关联以及一体化存储。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表达“地—楼—层—户—间”多层次的几何语义信息,解决了三维不动产数据模型内容单一、缺乏建筑语义等难点,为不动产立体化产权管理和三维确权登记等工作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CityGML数据因建模方法、模型优化及数据转换等原因所导致的模型几何、拓扑、语义不一致性广泛存在,影响了对其的进一步应用.本文提出并构建了顾及语义约束的CityGML建筑物模型拓扑一致性规则集,设计了对CityGML LOD2/LOD3/LOD4多细节层次建筑物模型数据进行自动检测与修复的算法,并采用OGC官网公开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构建一致性规则集具有较好的完备性,算法能够检测出CityGML建筑物模型数据存在的绝大多数拓扑不一致问题,并能对其中部分的拓扑错误和几何错误进行自动修复.  相似文献   

6.
基于CityGML的遥感信息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现有地物分类标准和CityGML要素类型基础上,探讨遥感专题模型的设计方法,分析基于CityGML的几何拓扑、语义属性信息表达机制,并以一小区域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刘成堃  张力  马瑞  张雄 《地理空间信息》2022,20(1):111-114,144
通过深入分析BIM模型在3DGIS场景中集成的现状、问题和难点,针对图元信息转换优化、属性信息的提取整合、模型轻量化、共享调度、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等内容,结合IFC、CityGML等标准,提出了一种BIM模型向3DGIS场景转换与集成的框架。以长江水利委员会大院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论述了在形成初步三维地形场景和建筑外观模型后,在该框架下将BIM建筑模型转换并集成到3DGIS场景中的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应用倾斜航空影像进行自动化建模所创建的建筑物建模存在诸如模型细节缺失,难以获取语义信息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基于语义的建模方式构建建筑物模型的方法;首先对密集图像匹配(DIM)点云进行建筑物类提取,实现场景中建筑和其它地物的分离;然后进行基于点云分割和建筑物验证的建筑物单体标注,以保证对单体建筑物的有效标记;最后利用倾斜航空影像和DIM点云的建筑物各组件的语义识别和提取算法,实现以单体建筑物为建模对象的模型重建;同时,设计适用于建筑物重建的语义建模框架,对单体语义模型进行自动化纹理映射,构建出语义化的建筑物模型。该文提出的建模关键技术方法将有助于减少城市建模成本,提高建模效率,为智慧城市基础数据的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储备,并发挥相应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BIM的发展为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数据来源,现有研究主要关注BIM空间实体模型向三维表面模型转换,缺少建筑语义信息映射及整体集成方案研究。本文以构成建筑骨架的主要空间构件为研究对象,在参考IFC标准基础上,结合数字城市应用特点设计了具有空间语义一致性的建筑构件信息模型BCM,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信息模型和三维数字城市集成方案。首先,基于CAD图纸开展BIM模型交互式构建,然后,通过空间和语义信息映射将其转换为BCM,并基于ArcGIS Geodatabase建立建筑构件信息库,在三维数字城市场景开展建筑构件信息的集成应用。该方案可实现建筑构件信息与三维数字城市的大规模集成,对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进一步开展建筑内外模型集成展示、建筑节能分析、内部设施管理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明  张建广  付昕乐  杨芳  郭明 《测绘科学》2016,41(5):111-115,172
针对大规模古建筑三维模型场景渲染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单元(GPU)的古建筑构件快速绘制的方法:根据复杂古建筑可分解为若干建筑构件的构造特点,把构件作为建模与绘制单元,以具有可编程的DirectX 11作为三维图形引擎,通过GPU物理层的曲面细分技术,实现旋转体建筑构件的精细表达;利用实例化技术,通过一次性创建构件几何缓存,实现大规模三维场景中重复建筑对象的高速绘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复杂古建筑物的大数据绘制,该方法与传统的CPU渲染方法相比,在渲染速度、可视化效果、大数据承载能力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利用CityGML模型自动构建三维封闭建筑体的基本框架和流程。充分利用已有的CityGML数据,分析其与三维封闭建筑体的语义关联和差别,奠定利用CityGML构建三维封闭建筑体的理论基础;从构建三维封闭建筑体所需几何数据出发,根据语义关联从CityGML中提取相应的几何数据,构建符合三维封闭建筑体要求的几何对象,满足三维立体规划和审批、核查的空间数据需要,进而弥补传统地籍数据采集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室内位置信息模型与智能位置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医院、停车场等复杂室内及地下空间的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对室内外无缝导航与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提出了一种室内位置信息模型,扩展了OGC标准CityGML和IndoorGML中的位置信息描述,提供了描述室内相对位置和室内绝对位置的本体,介绍了一种针对三维建筑物模型的室内空间自动提取方法,为智能位置服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建筑物立面几何模型构建的难题,该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筑物立面提取方法。在车载-机载LiDAR点云数据精确配准的基础上,首先提取出机载建筑物的外轮廓线,通过设置轮廓线缓冲区实现立面点云分割,然后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平面探测算法探测建筑物主立面,最后结合立面语义规则及面片之间的拓扑关系构建建筑物立面的三维线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准确、有效地构建建筑物立面模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建筑物立面几何模型构建的难题,该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筑物立面提取方法。在车载-机载LiDAR点云数据精确配准的基础上,首先提取出机载建筑物的外轮廓线,通过设置轮廓线缓冲区实现立面点云分割,然后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平面探测算法探测建筑物主立面,最后结合立面语义规则及面片之间的拓扑关系构建建筑物立面的三维线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准确、有效地构建建筑物立面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筑物立面几何模型构建的难题,该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筑物立面提取方法。在车载-机载LiDAR点云数据精确配准的基础上,首先提取出机载建筑物的外轮廓线,通过设置轮廓线缓冲区实现立面点云分割,然后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平面探测算法探测建筑物主立面,最后结合立面语义规则及面片之间的拓扑关系构建建筑物立面的三维线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准确、有效地构建建筑物立面模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道路实体建模中复用性低、方法固化、组织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化道路实体建模方法。选取潍坊和青岛两个城市的部分地区为测区,基于航空影像数据、道路实体参数、CityGML标准实现道路实体参数采集、表达和组织管理;在多层次语义规则约束下构建道路图元三维模型,确保道路三维模型的建模的精确性;基于多边形裁剪算法实现道路实体三维模型与城市场景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参数化建模方法能够清晰、准确、规范地构建出城市道路实体的三维建模,即使对于道路交叉口同样能够准确表达。其最终模型几何效果、模型复用性和后续模型修改灵活度均优于倾斜摄影模型。  相似文献   

17.
面向公众服务的建筑物数据模型,需对可视化与应用分析提供支持;能对建筑内部进行表达,并包含相应的语义信息。以天正CAD建筑施工图为数据来源,基于其所提供的组码信息与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建筑构件的识别与信息抽取。基于该方法所提取的建筑构件包含语义、定位、几何、属性、关系等信息,能为三维城市建设中内外一体化三维建筑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完备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结构动态监测是重要建筑日常维护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有效地采集、传输和管理时态建筑监测数据是其中难点.提出了一种面向实时动态监测的建筑信息模型,该模型实现了建筑物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1,BIM)、实景三维模型与传感器网的融合,服务于建筑物几何、构造和运行状态信息的综合管...  相似文献   

19.
《测绘》2019,(4)
当前建筑信息模型(BIM)已成为网络三维地理场景(3D WebGIS)的重要数据来源。针对BIM模型与3D WebGIS集成时存在单体模型数据量大、模型渲染不流畅等问题,本文以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转换与数据调度为研究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瓦片(3D Tiles)的BIM模型转换方案,该方案首先将BIM模型转换为工业基础类(IFC)标准格式并对模型进行拆分,然后对拆分后的建筑部件模型进行分类并转换为三维瓦片。设计了结合视锥体与视点的动态数据调度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视域剔除得到视锥体内所需渲染的瓦片,再通过基于视点的动态调度算法对所需瓦片进行调度。最后以某建筑群BIM模型作为实验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并开发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王令文 《测绘通报》2018,(6):114-117,129
提出了一种以扫描点云为数据源的古建筑综合建模方法。针对复杂部位,采用Delaunay四面体剖分算法构建三角网模型,而对于规则部位,以点云为参考直接构建实体模型,并借助建筑信息模型的特点,实现了古建筑模型的信息化管理。试验表明本文的三维重建方法能以较小的数据量重建出古建筑的精细模型,本文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可以分阶段对古建筑的几何和属性信息进行持续高效地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