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古浪县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索了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更新的方法,通过"天空地"协同和"互联网+"的调查更新技术全面更新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以全面掌握湿地资源状况。研究结果:1)古浪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范围内的非湿地类型面积达4 615.35 hm2,占全县第二次湿地调查总面积的59.31%。2)变更后县域内湿地资源总面积4 131.54 hm2,以河流水面、内陆滩涂、水库水面、沟渠为主要用地类型,较第二次调查湿地面积净减少3 650.25 hm2。3)"天空地"协同遥感监测技术为湿地资源变更监测提供高精度多源数据,保证了调查、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刘燕君  刘凯  曹晶晶 《测绘通报》2023,(12):136-141
由于湿地类别多样且结构复杂,湿地遥感分类工作极具挑战性。本文以珠江口滨海湿地为研究区,基于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获取的光谱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指数特征构建优选特征集,采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和面向对象技术提取湿地类型和空间分布,并对比分析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和随机森林(RF)算法的湿地分类结果。结果表明:(1)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能够有效应用于湿地分类,且光谱特征在湿地分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使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中XGBoost算法的湿地分类效果最佳,总体精度为87.2%,Kappa系数为0.84;(3)优选的影像特征能够保证更高的湿地类型识别精度,验证了特征筛选有助于提高分类效果。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和集成学习的大区域湿地类型识别方法,可为湿地资源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服务于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湿地资源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遥感图像进行湿地资源调查,查明了上海市湿地类型、分布及面积,搞清了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分带、与植被群落分带相关的微地貌分带,受保护珍稀鸟类生态位分带和底栖动物分带;应用不同时相遥感图像调查了湿地微地貌的变迁,研究了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容量;进行了工作地形底图的局部修编.  相似文献   

4.
海涂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环境和重要的自然资源,一般由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构成。辽河口海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开发潜力较大。本文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结合典型地段野外工作,采用多时段、多波段TM,MSS假彩色合成卫星像片和黑白卫星像片,依据地物的影像特征进行判读和制图,判读出了辽河口海涂资源的类型、空间格局和土地利用状况,并对海涂的成因、动态变化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为本区域海涂资源的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昌庆 《测绘》2020,43(2):72-75
了解湿地资源分布类型是恢复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决策树的多源遥感数据中湿地信息提取方法。运用QUEST方法构建决策树,对多源遥感数据中的湿地信息进行提取,并以Kappa系数评价决策树分类的有效性。结合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数据,得到湿地地形信息、湿地分类体系信息、湿地空间与面积分类、湿地类型转换特征以及湿地类型动态度差异,完成湿地信息提取,为今后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信息提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湿地遥感调查与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对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近140万km2的湿地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地类型多,面积大,但分布不均;近30~40 a间湿地总面积逐年减少,表现在潮间淤泥海滩(泥滩)、红树林和沼泽湿地大幅度缩减;人工围垦和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加速了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湿地的破坏程度;调查区湿地面积的缩小和湿地景观破碎化的加重,导致湿地功能不断下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样本数据是开展湿地制图的研究基础之一,对于数据生产和精度验证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大区域的全湿地类型样本生产困难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大区域密集湿地样本生产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基于已有的湿地数据产品,使用规则筛选的方法直接生产稳定的湿地样本点,能够得到河流、湖泊、水库、滨海木本沼泽(红树林)、滩涂的5种湿地类型样本点;其次,基于多源专题数据进行规则筛选,生产潜在湿地样本点,并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大数据云平台、Google Earth平台和Collect Earth平台进行目视解译,以确定潜在湿地样本点的类型属性。本文开展大洲尺度的全湿地类型样本生产,结果表明:本研究共生产了150688个湿地样本点,其中内陆湿地样本点为121412个,滨海湿地样本点为11563个,人工湿地样本点为17693个。13种湿地类型中,湖泊样本点占比最大(39.22%),潟湖样本点占比最小(0.19%)。本文生产了稳定、高质量的湿地样本点,样本数量充足,空间分布合理,能够为湿地分类器的训练和分类结果精度验证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郑州市金水区为试点,以第一次国情普查成果、多年份遥感影像数据、1∶10 000 DLG以及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等多源异构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金水区5个监测年份的湿地资源数据库。根据湿地类型、分布以及影响的不同,利用空间变化分析和转移变化分析,重点研究了金水区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苏盐城湿地遥感动态监测及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BERS、ETM、TM及MSS遥感数据,结合非遥感资料,提取了江苏盐城湿地资源信息,并采用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动态变化率、景观破碎化分析等方法和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江苏盐城湿地景观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近30 a研究区域总湿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天然湿地在减少,人工湿地在逐年增加,湿地人工化程度不断加重;整个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目前仍有待改善;造成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RS的野鸭湖及周边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分形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分形几何学理论及其特点。首先,基于GIS、RS技术,利用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技术和GIS叠置对比分析功能、人机交互解译,得出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在1998年、2000年和2002年湿地资源现状;再利用方正智慧软件统计出各类型湿地图斑的周长和面积,并求出面积、周长的对数,根据二维欧氏空间分形维计算模型,计算出各类型湿地资源的分形维数值和稳定性指数;最后,根据分行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物理意义,揭示了野鸭湖地区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沼泽和湖泊是该区域湿地环境的主体,也是最脆弱的湿地要素;湿地资源分形维数(D)和稳定性指数(SK)可以为湿地环境评价、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湿地资源调查与管理需求,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和湿地专题数据资源,基于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了湿地资源调查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湿地一张图、湿地监管、多期遥感影像监测等子系统的实现内容,为湿地资源调查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湿地动态变化监测中,经典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无法实现湿地类型变化信息的定位可视化表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时空变化信息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由空间单元和时序单元集成的时空复合单元建立转移图谱单元分类体系,较好地记录每一个图谱单元湿地类型的起始和终止状态,实现了湿地时空变化信息的定位表达;基于遥感制图和地学图谱的湿地空间演变规律特征图谱,采用图表和图谱的形式展示湿地类型变化的数量及空间位置变化信息,实现了湿地时空变化的可视化表达。基于银川平原湿地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1999—2013年期间银川平原湿地的时空变化,能够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2000年、2008年和2013年获取的TM和ETM遥感图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水利普查数据和多年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对黑河流域甘肃段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组成和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且2008年前减速较快,2008年后减速明显变缓。湿地资源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该区湿地资源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有降水量、气温、上游来水量、下泄量和冻土等;人类因素作为一种外在力量在湿地资源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们对土地改造与利用的强度是逐渐改变湿地景观最活跃、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政府决策与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则对湿地资源保护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湿地的类型多样和光谱特征不确定性,在高分辨遥感影像上可人工目视判读,而自动化解译困难。文章在面向对象技术支持下,提出了多特征融合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湿地信息分层提取。该方法首先通过面向对象分割技术转象元为基元,实现光谱相似象元的聚类;然后分析湿地景观格局依存关系和不同类型湿地的提取难以程度,决定提取的先后顺序;再挖掘不同类型湿地的光谱、空间形态、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等多种属性特征;最后通过分层分类,由易到难,融入空间知识,逐层构建规则集,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湿地信息自动监测。通过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卫星数据对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区进行遥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区域范围内湿地信息自动识别和快速提取,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87.5%,Kappa系数超过0.83,基本满足应用的需求,可为同行领域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湿地现状遥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andsat-7 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环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湿地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该区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现状,并对湿地现状遥感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大庆市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技术平台,介绍了湿地环境因子研究工作程序及湿地现状类型分布研究,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GIS与RS技术在湿地资源应用研究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大庆市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技术平台,介绍了湿地环境因子研究工作程序及湿地现状类型分布研究,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GIS与RS技术在湿地资源应用研究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在广东省湿地类型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广东省湿地资源情况,研究从遥感图像上解译湿地类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按分层分类法拟定湿地分类系统,并编制了湿地类型解译图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利用SPOT5遥感影像对湿地资源调查方法的实验研究,探讨了遥感影像的融合方法,选取适合湿地资源调查的数据融合和重采样方法,并解译融合后的遥感数据。从而获取湿地研究区的分类数据。  相似文献   

20.
赵赏  钟凯文  孙彩歌 《测绘通报》2012,(Z1):272-275
广东省是湿地大省,辖区内湿地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而湿地资源作为生态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人类之肺"的美誉。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湿地资源的研究被提上了重要的议程,湿地研究总体朝着理论研究基础化,评价方法定量指标化,更多地采用新技术和跨学科合作的趋势发展。为了适应这一趋势,综合采用了最新的3S技术,使用RS技术对湿地资源进行调查、分类、统计,用GPS进行实地抽样调查验证,并将调查验证的成果以B/S结构的GIS平台进行展示,达到信息查询与共享的目的,实现广东省湿地资源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