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孢粉相是反映沉积物及其成岩作用环境的沉积有机质组合。为了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对中下侏罗统孢粉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有机质组份的鉴定和统计,将中下侏罗统划分为5个孢粉相带:第Ⅰ孢粉相带为煤质—具结构陆生质有机质组合,分布在小煤沟组;第Ⅱ孢粉相带为无定型有机质组合,分布在大煤沟组1段;第Ⅲ孢粉相带为煤质—草质有机质组合,分布在大煤沟组2~4段。第Ⅳ孢粉相带为无定型—草质有机质组合,分布在大煤沟组5段;第Ⅴ孢粉相带为无定型—半无定型—结构水生质有机质组合,分布在大煤沟组第7段。大煤沟组第1段、第7段烃源岩孢粉相带有机质类型最好,是最有利的生油气层段,其次是大煤沟组第5段,其它层段生烃潜力差。  相似文献   

2.
尹凤娟  张子福 《中国区域地质》2001,20(4):377-383,T002
哈密拗陷北部下侏罗统按其岩性、化石组合和地震波组等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根据两组所产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Apiculatisporis-Cycadopites组合和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Cycadop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探讨了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3.
尹凤娟  张子福 《地质通报》2001,20(4):377-383
哈密拗陷北部下侏罗统按其岩性、化石组合和地震波组等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根据两组所产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 Apiculatisporis Cycadopites组合和Cyathidites Pinuspollenites Cycadop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探讨了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4.
枣庄市曹庄找煤区为中新生界掩盖的含煤区,盖层为侏罗—白垩系和古近系,因其颜色多以紫红、褐红色为主,故统称为"红层"。根据区内验1孔获得的孢粉资料,1-7层中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数量较少,其中裸子植物花粉中的松柏类花粉Monosulcites自下而上均有分布,Classopollis分子普遍发育,没有发现被子植物花粉,从第3层底部开始出现Aequitriradites、Pilosisporites,它们是早白垩世的典型分子,而1-2层孢粉组合中没有发现这些分子,由于上侏罗统与下白垩统为连续沉积,生物群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根据周边侏罗系发育特征,认为此段地层时代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中期;从8-12层孢粉组合面貌看,出现了相当数量的Ulmns和被子植物花粉如Rhus、Quercus、Loncera、Zelkova、Cedrus,特别是该组合中出现的古近纪中期—晚期的常见分子Rhus和Taxodiaceaepollenites,反映出古近纪中期—晚期孢粉组合面貌,符合Ulmns-Pteris孢粉组合面貌特征,由此推断此段地层时代应属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根据岩性特征及孢粉组合特征综合分析,红层自下而上主要由下白垩统青山组及古近系官庄群组成,钻孔揭露地层与周边地区地层岩性基本一致,可以进行对比。此结果对该区及相邻区域开展深部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伟  陈明  曾胜强 《地质通报》2013,32(4):567-572
西藏北羌塘盆地索瓦组底界可对比为上侏罗统,关于该组上界能否达到下白垩统还需证实.半岛湖地区3个地点见隆起平缓且以珊瑚和层孔虫格架岩为主的层状礁,底栖群落结构显示以Pachythecopora pachytheca Deng,Actinostromaria motianlingensis Dong et Wang和Spongiomorpha robusta Yang et Wang为主体,其次还含有Latusastraea xigazeensis Liao et Xia,Preverastraea sp.,Ptychochaetes cf.globosus Koechlin和Spongiomorpha asiatica xainzaensis Deng.索瓦组上部孢粉组合中的Dicheiropollis etruscus为特提斯海周边地区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分子;Senegalosporites和Steevesipollenites两属多见于早白垩世晚期乃至更晚的孢粉组合中,尚未见产于白垩纪以前地层的记录.珊瑚及孢粉组合指示索瓦组的主体部分为上侏罗统,而上部可对比为下白垩统.  相似文献   

6.
河南义马谭庄组和义马组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陆相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地层的划分,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多年来,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发现了许多化石,对两系的划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的孢粉,目前仍报道的很少。笔者对河南义马地区的两个钻孔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分析工作(2001孔和804孔),通过研究,总结了两个明显不同的孢粉组合:上三叠统谭庄组Punctatisporites-Apiculatisporis-Chordosporites组合和中一下侏罗统义马组的Cythid-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陕西榆林地区ZK1534钻孔中侏罗统延安组孢子花粉66属103种,建立了该区延安组孢粉组合,对孢粉组合中主要孢子花粉的亲缘关系及古生态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孢粉生态类型百分含量、孢粉分异度值、结合孢粉植物群兴衰演替、沉积环境等因素,探讨了该区中侏罗世延安期聚煤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8.
西藏羌南坳陷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建清  杨平  陈文斌  陈文西  付修根 《地质通报》2007,26(12):1692-1696
首次在羌南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硅化木化石,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地层定为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初步定为南洋杉。同时,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出该区中侏罗世具干旱古气候特点。结合前人晚三叠世硅化木的发现,对羌塘盆地的性质及演化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侏罗系发育较全,沉积厚度大,但地层划分对比精度低,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据多口钻井样品获得丰富化石资料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即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Piceites,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与Cyathidites- Classopollis-Piceaepollenites组合;1个大孢子组合,即Aneuletes cucuma高含量组合;两个轮藻组合,即A.stellerides-A.lufengensis与A.maxima-P.kucheensis组合.将草湖凹陷侏罗系划分为3统6组,自下而上为下侏罗统阿合组、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恰克马克组,上侏罗统齐古组(缺失喀拉扎组),各段岩电特征极明显.阳霞组下段煤层、上段黑色泥岩段,克孜勒努尔组煤层及齐古组红色泥岩段可作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志层,指出大部分地区阿合组与阳霞组下部为沉积缺失,恰克马克组至喀拉扎组为剥蚀缺失.层序地层共划分为个3个Ⅱ级、5个Ⅲ级层序,以生物地层为依据,结合岩石地层、层序地层与测井地层,对该区侏罗系进行详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沉积相、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等深入研究奠定了地层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陶平  刘平 《贵州地质》1990,7(4):378-381
本文报导了贵州道真下侏罗统綦江组的孢子花粉及其组合特征,总计孢子27属51种,花粉31属71种。可大致与鄂西香溪组的下部孢粉组合,即Dictyophyllidites(网脉蕨孢属)—Classopollis(克拉梭粉属)—Cerebropollenitesc(脑形粉属)组合相对比,时代归属于早侏罗世早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叠纪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分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介绍了我国陆相三叠纪的地层概况,重点对我国南北方孢粉组合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建立了三叠纪孢粉组合带。北方分三个带、四个亚带;南方(除早三叠世外)建立了三个组合带。同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初步探讨了三叠纪的植物分区。  相似文献   

12.
四棵树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乌苏市境内,蕴含丰富的油气和煤炭资源.由于匮乏化石证据,制约四棵树凹陷侏罗纪地层的地质时代的确定.对西山窑组沉积环境和孢粉分析研究,恢复重建了其古环境,探讨了本区中西山窑时期的植被演替及环境演变.西山窑组岩性以泥质细砂岩、浅灰绿色泥岩、粉砂岩、泥岩为主.通过对孢粉化石分析研究,建立了Cy...  相似文献   

13.
池建强  靳军  肖继南  罗正江  师天明  阿丽亚  周小虎  许帅帅  冯婷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01-67120002
四棵树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乌苏市境内,蕴含丰富的油气和煤炭资源。由于匮乏化石证据,制约四棵树凹陷侏罗纪地层的地质时代的确定。对西山窑组沉积环境和孢粉分析研究,恢复重建了其古环境,探讨了本区中西山窑时期的植被演替及环境演变。西山窑组岩性以泥质细砂岩、浅灰绿色泥岩、粉砂岩、泥岩为主。通过对孢粉化石分析研究,建立了Cyathidites minor—Osmundacidites —Cycadopites—Disacciatrileti(COCD)孢粉组合。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与裸子植物花粉含量大体相当,蕨类植物孢子以紫萁科的Osmundacidites为主,桫椤科孢子也有一定含量,其他常见分子包括Deltoidospora、Neoraistrickia等,裸子植物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含量为主,均为我国侏罗纪常见属种。通过对西山窑组孢粉植物群的分析,认为西山窑组孢粉组合时代属于中侏罗世早期,该孢粉植物群总体上反映了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特点,植被类型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e Ordos basin belongs to the marginal terraceof North China ancient land,extendingtothe QinlingSea before the Mesozoic . The basin was formed dur-ing the Middle Triassic because of the extrusionfromwest to east on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It was gradually depressedinto a lake basinphas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riassic ,to form thedeeper southwestern part and shallower northeasternpart lacustrine-delta clastic sedi ments of over 1 000m,known as the Y…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公社果勒半沟剖面原大磨拐河组上部首次发现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38属82种,可确定为Cyathidites-Quadraeculina-Neoraistrickia组合,该组合见较多的中侏罗世早期常见分子,通过对比确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并据此将该套岩石组合从原白垩纪大磨拐河组解体出来。通过地质时代对比,结合岩石地层特征,将该套地层重新厘定为中侏罗统万宝组上部。通过对万宝组孢粉组合的生态习性的研究,该时期研究区的古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古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偏湿润。此外,该孢粉组合与中国北方侏罗纪第一次升温事件期间的孢粉在面貌特征上极相似,为古植被在中国北方侏罗纪第一次升温事件上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新疆拜城阿合组、阳霞组及克孜勒努尔组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拜城地区中生代陆相地层非常发育.作者在阿合组、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中获得了不少的孢粉化石,共鉴定有58属,93种,其中2新种和2新联合种.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地区三叠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厘定后的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老龙头组以红杂色沉积岩为主,夹或不夹中酸性火山岩层,含早三叠世Calamospora-Lundbladispora-Al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Lundbladispora-Chordasporites孢粉组合,Huanghestheria-Cornia-Palaeolimnadia叶肢介组合以及Darwinula triassiana-D. rotundata介形类组合.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以安山岩为主的哈达陶勒盖组整合在老龙头组之上,据此将该区下三叠统自下而上分为老龙头组和哈达陶勒盖组.原下侏罗统或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东宫组自下而上分为一段和二段,根据一段同位素平均年龄为208.97 Ma(K-Ar法),并被二段(相当于下侏罗统查伊河组)平行不整合覆盖,将第一段单独划为东宫组,时代属于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简介了准噶尔盆地周边侏罗系各岩组的沉积特征及所含生物群面貌。根据生物群纵向演变规律和横向对比,将八道湾组的时代归于早侏罗世早期,不排除其底部为晚三叠世的可能;三工河组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头屯河组与盆地东北缘五彩湾组相当,属中侏罗世晚期。早、中侏罗世准噶尔盆地气候温暖潮湿,盆地边缘以河流沼泽相为主,是重要成煤时期,中侏罗世晚期以后,盆地开始抬升,盆地边缘以河流相为主,气候变干热,除东北缘外,生物贫乏;晚侏罗世时,盆地受燕山运动影响,激烈抬升,边缘形成河流相或山麓河流相粗碎屑沉积,伴随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含煤岩系赋存在侏罗系延安组中,延安组岩石组合以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灰色泥岩为主,夹多层煤层;延安组上覆直罗组以灰色、灰绿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紫红色泥岩为主。通过对乌兰木伦地区武家塔露天煤矿剖面延安组和直罗组孢粉化石分析,在延安组中识别出Cyathidites-Lycopodiumsporites-Neoraistrickia-Cycadopites孢粉组合带,以桫椤科、石松科孢子繁盛,紫萁科孢子和单沟/原始沟类、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发育,卷柏科孢子及柏科花粉较常见为主要特征,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阿林期—巴柔期)。根据延安组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环境分析,本区在这一沉积时期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气候。直罗组孢粉化石较少,主要见Cyathidites minor,Osmundacidites parvus,Concentrisporites fragilis,Cycadopites spp.等。综合地层岩性、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分析,延安组到直罗组沉积时期总体上呈现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向半干旱—干旱炎热型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