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含金地层分布区,研究揭示隐伏岩浆热源活动特征及基底导岩导矿构造特征是寻找隐伏金矿床的技术关键。本文依据花岗岩体侵位动力学及热力学机制,阐明了线、环同现构造影像的形成机理及其所揭示的地质内涵,指出了环形影像构造成因的多解性,提出了如何从纷杂的“环、线”影像构造中提取出反映岩体侵位这一特定影像构造的原则及其重要性,以遥感技术为主导,综合应用地质、物化探技术,建立了“环状影像构造-斜磁化场-重力亏损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中心的多元信息同现”隐伏成矿花岗岩体的遥感综合判读模式,实现了遥感解译由模糊—定性—定量化的综合解译判读过程。论证了东秦岭一些地区存在着规模宏大的燕山期浅隐伏成矿花岗岩体,并定量解译了隐伏花岗岩体的形态、产状及规模,指出金及其伴生元素的含矿热液活动受隐伏岩浆活动及基底导岩导矿构造双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2.
围绕“牛塘界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方面的认识,在以往报导或专题研究的文献中,均认为有一个“钨矿源层’,并在矿床形成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和它直接有关。因此,提出了该矿属“沉积—变质、岩浆热液迭加”或“层控矽卡岩”矿床。但笔者通过对该矿床的进一步研究之后,认为钨是来源于海西期花岗岩,应属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刘国昌教授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我国自己培养的地质学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名誉主任)、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前主任、西安地质学院前副院长。  相似文献   

4.
刘国昌教授,男,191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早年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解放后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转入地质教育事业,在我国最先创建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他曾先后长期担任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主任和西安地质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西安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5.
山鄂、豫、皖三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发起组织的“大别山地区地质找矿问题研讨会”,于1986年11月中旬,在信阳市河南省地矿局笫三地质调查队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三省地矿局的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以及长期在大别山地区从事地质找矿与科研工作的各队、所主要地质、物探科技人员等共五十余人。会议还专门邀请了武汉地质学院游振东教授、长春地质学院张树业教授、北京大学马文璞副教授、以及南京地质矿产砾究所蒋志宏工程师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湖南衡阳关帝庙花岗岩体附近分布着大量的脉岩,岩石类型复杂,主要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辉绿岩、煌斑岩等,它们是深源岩浆浅侵位的产物。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提供有关壳-幔演化及构造-岩浆演化的重要信息,在地球动力学、岩浆起源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
出露于鲁西徂徕山地区的傲来山序列二长花岗岩是鲁西新太古代岩浆作用的重要记录,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了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并对鲁西地区新太古代的岩浆活动进行了讨论。研究得到,谐和度90%的锆石中存在岩浆锆石~2 520Ma和继承性岩浆锆石2611Ma~2 766Ma两个年龄区间。岩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 525±18)Ma,认为这一年龄代表了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2 611Ma~2 766Ma继承性岩浆锆石的存在反映了鲁西地区至少经历了2次壳源物质的重熔和加入。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地区出露的太古代贺兰山群变质岩中分布有大量早元古代花岗岩.过去将这些花岗岩一直认为是混合花岗岩,笔者通过1:5万区调研究认为这些花岗岩属于岩浆成因,并按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案建立7个单元,将其中5个单元并为两个超单元。本文通过岩体地质、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花岗岩的成因,并进一步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起源和源岩物质成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同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和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本科3个班的学生(46名)合并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  相似文献   

10.
湖南衡阳关帝庙花岗岩体附近分布着大量的脉岩,岩石类型复杂,主要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辉绿岩,煌斑岩等,它们是深源岩浆浅侵位的产物。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提供有关壳一幔演化及构造一岩浆演化的重要信息,在地球动力学、岩浆起源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5月5日,地质出版社组织的《温家宝地质笔记》赠书仪式在厅三楼会议室举行。厅领导班子成员、各事业局领导班子成员、省地调局副处级以上干部及厅相关处室及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参加。《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收入温家宝同志1968年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工作、学习笔记160余篇,手迹影印件632幅。这是作者从现存45本、400多万字的笔记中摘选的。本书还收入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全书分为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  相似文献   

12.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演化这一过程的最好记录,因而其参数和有关图解可提供岩浆混合的成因判别信息。以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为例,介绍了微量元素岩浆混合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讨论了成岩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双扩散特征,得出了Sr-微量元素组合图解方法,极容易对岩浆混合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区分和识别,这一方法为岩浆混合花岗岩的直观判别、图解化分类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广西目前在花岗岩类研究中有关成因类型和填图单元划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在成因类型划分中,过去不同学者对同一花岗岩体研究,往往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曰“S”型花岗岩;二曰“Ⅰ”型花岗岩。谁是谁非,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采用查佩尔(B·W·Chappell)、怀特(A·J·R·White)等成因分类的观点和论据时,应重视同源岩体群体的综合性特征分析对比,并列述了几个常见易犯的问题,在引进超单元填图问题时,评述了科宾(E·J·Cobbing)、贝特曼(P·C·Bateman)等人提出的填图单元划分方案和原则,以及诸如“侵入体”、“单元(Unite)”、“超单元(Super—unite)”、“岩基(Batho-lith)”与“岩簇(Lithodemes)”、“岩套”等名词的原来含义及概念:探讨了单元与岩簇、超单元与岩套的区别,岩基、岩基段(Segments)与岩带、岩群的对应关系,超单元同源岩浆序列与岩带、岩群同源演化关系之间的区别;并以玉林石南地区填图中有关填图单元划分为例,认为在这样复杂的岩浆活动区,应以侵入体为基本单位,纵向组成单元、超单元,横向组合为岩带、岩群,五级划分才能满足填图的需要。此外,还论述了同源群体划分方法及锆石在划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演化这一过程的最好记录,因而其参数和有关图解可提供岩浆混合的成因判别信息。以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为例,介绍了微量元素岩浆混合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讨论了成岩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双扩散特征,得出了Sr-微量元素组合图解方法,极容易对岩浆混合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区分和识别,这一方法为岩浆混合花岗岩的直观判别、图解化分类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浙江国土资源》2014,(12):10-11
浙江省地质学会一年一度的"重头戏"——学术年会于10月3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年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卢耀如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水资源中心主任郑春苗作主题学术报告。浙江省人大财经委主任、浙江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楼小东,浙江省科协副主席隗斌贤,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金根、副巡视员王功逸,浙江省院士工作站服务中心主任郭寄良和宁波市科协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学会各会属组织、理事单位的老中青地学科技工作者、论文作者代表及地质学会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秘书等共200余人。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实现深部找矿新突破,是摆在地质系统各单位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局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我局以往的地质勘查找矿经验和成果,把开辟地下500米以深的“第二找矿空间”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和实现我局深部找矿重大突破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关于矿田内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多数地质工作者认为:矿床是与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高—中温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燕山期龙箱盖花岗岩体。但是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地质现象已不能单纯地用“花岗岩成因”理论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流体地质研究是当代地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已成为发展地质科学、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的一个主要支柱和知识生长点。本文阐述了当今国内外流体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流体的涵义、性质、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及其与板块构造、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成矿作用的重要意义。流体地质为地质科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机会和挑战。该文在简要评述当今花岗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指出了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与金矿有着完全不同的关系。人们所说的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多数情况下应考虑是流体作用的结果。最后指出加强流体地质研究对提高河南地质与金矿的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近年来在浙西石耳山花岗岩区引进“花岗岩超单元─单元”理论进行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果。按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通过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解体了晋宁期石耳山复式花岗岩体。对划分出的30个侵入体,归并建立了四个单元,并进一步建立了石耳山超单元。通过对石耳山超单元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总结其演化特征,并同时探讨其成因类型,指出石耳山超单元花岗岩相当于S型花岗岩,应属上地壳硅铝层重熔岩浆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导言原华北地台分布于东经105°以东,北纬30°—40°之间。东南部中、晚元古范围比黄汲清中朝准地台向南延伸稍远,包括淮阳地区以南部分在内(图1)。五十年代开始区域地质调查,七十年代早期在野外认识基础上,作了区域性归纳(程等,1973,1982a,1982b),此外,对矿物相、变质相系、混合岩、花岗岩(程、张,1982;董申保,1982),矿物对的地温地压(张,1981:靳是琴等;1982),氧同位素研究(崔等,1980)。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