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敏茹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1):165-166,169,172
主要研究实现多尺度、多分辨率、不同时期、海量影像数据的快速加载,通过建立域地理三维演示系统,整合了三维模型场景数据、DEM、DOM等数据,实现了直观的全空间三维可视化、海量多元数据集成逼真的三维场景显示的特性、快捷的二三维一体化应用、高效的三维模型渲染与分析、矢量和影像文件的客户端直接加载,实现了城市DEM和DOM的快速加载、三维场景的对比浏览和地下镜头浏览、自然效果的模拟、地理位置的标注、城市场景的飞行浏览以及空间距离面积的测量、各种应用的分析及查询等功能,在将来的研究中,将根据城市建设及规划应用的需求,发挥三维立体展示优势,研究建设、规划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量地形数据实时渲染,本文采用开源跨平台三维渲染引擎OSG(Open Scene Graph)技术,设计了一种海量地形快速渲染方案。文中对场景结构的组织和管理、LOD调度等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分析了生成IVE三维模型的分页LOD层次结构,提出了一种海量地形快速渲染的实现方法。试验结果实现了海量地形数据的实时加载、距离坡度测量、多种场景漫游方式以及水淹分析等功能,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OSGearth引擎和Android平台的优势,重点对移动终端实现海量地理信息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和使用OSGearth渲染引擎构建三维地球模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OSGearth引擎构建三维地球场景,成功移植到移动平台,并在Android平台上实现了全球多尺度地形数据的实时调用和三维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OSGearth的三维地球应用在Android平台上运行流畅,响应速度快,图形质量高,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实现了地形数据的快速加载和无缝拼接,为基于数字地球的三维地球模型在移动平台的移植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WorldWind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场景重建与漫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与拼接镶嵌处理结果,在WorldWind开源软件框架上,二次开发与实现了影像金字塔的构成过程与在NASAWorldWind中的快速实时显示,并结合数字高程信息(DEIM)、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GPS定位信息与WorldWind中NLTLandsat7(VisibleColor)影像数据,建立了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实时三维地形重建与场景漫游系统。该系统为矿区地形分析与建设规划、灾区灾情监测与快速应急处理等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5.
大范围地形三维信息的提取和场景可视化是当前地理信息产业研究的热点,本文使用适普软件公司的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从航片等数据中提取地形三维信息,并使用ERDAS处理该地区的多源影像数据,最后,以处理后的多源融合影像为纹理,实现大范围空间的地形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大范围真实地形三维场景的构建技术,很好地弥补了SketchUp不适宜建立大范围地形模型和容易缺失纹理信息的缺陷。并以三峡水电站周边地区40 km2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30 m精度的DEM和卫星影像图为基础数据,结合使用WorldMachine、SketchUp、Arc GIS等多种软件,快速建立大范围地形和地面要素的三维表达,并将模型导入SketchUp中进行浏览,以及通过Cesium开源框架实现对三峡水电站周边地区的三维场景动态漫游,为进一步的GIS二次开发提供模型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osgEarth是一个基于OSG开发的实时地形模型加载和渲染工具。本文对数字地球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探讨了建设虚拟校园场景的关键技术。接着使用osgEarth获取了Google Earth的数据并且建立了数字地球底图,然后使用本地地形数据和3维模型建立了西南交通大学虚拟场景。最后发布了虚拟校园场景,从而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浏览该场景。  相似文献   

8.
现代三维数字地球已成为GIS技术应用的常用前端展现平台,采用的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层地名数据和DEM数据的数字地球能否提供高效服务成为制约数字地球框架实用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对目前流行的由World Wind项目组基于OGC标准实现的WMS服务及通过Geo Server项目实现的地名服务建立基础地理集群服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还针对不同分辨率、不同存储模式的的影像数据服务效率给出了实际分析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测绘》2021,(3)
随着遥感和GIS技术的发展,获取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和高精度地形数据已成为现实,人们对地形的表示也逐渐转变为三维形式。三维地形视觉渲染的实时性决定了3D应用场景的逼真度和有效性。本文运用LOD技术和节点综合评价技术对三维地形数据进行组织,并利用GPU并行处理算法增强运算效率。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三维地形加载时提高了场景加载效率,以及计算机绘制三维地形场景的流畅性。  相似文献   

10.
对大规模三维模型的Web传输与可视化渲染进行了研究.基于Cesium JS框架搭建网页三维地形场景,实现了glTF和3D Tiles两种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对不同层级的模型加载进行了对比;并从文件结构、数据存储方式等方面对两种三维模型进行了解析.结果 表明,两种模型在网络传输和渲染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在复杂的三维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需求的增大,传统二维地图的信息深入程度、展现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三维仿真技术为基础的三维电子地图成为新的热点。本文以"三维仿真楼宇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在线三维仿真成果在楼宇管理中的应用。三维仿真楼宇经济系统采用在线三维仿真,以楼宇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融合数据存储和挖掘、Web动态网页等技术,打造集信息发布、管理、查询、展示、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哈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总结研究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和建设方案。通过信息提取、扩充、重组等整合处理建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公共数据集,开发具备信息集成、浏览查询、统计分析、互联互通以及二次开发等功能的分布式服务系统,配置完善的软件、硬件和网络支撑环境,建成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和其他专题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共享,服务和推进政府及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3维空间信息系统成为国内外行业厂商和研究机构关注的重点,如Google的Google Earth。针对3维地理信息模型、瓦片金字塔技术、数据请求调度策略、可视化全球地形模型等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描述了我们开发成功的3维实景地理信息网络平台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Java3D的网络地理信息可视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分析WebGIS中地理信息可视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Java3D开发库的基本开发机制,并讨论其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了基于Java3D的网络地理信息Web浏览器。实验表明,通过Java3D建立数字球面,并利用Java3D空间数据模型表达地理信息模型,实现在数字球面上映射地理信息,是实现网络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新途径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3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时的3维GIS系统突破了传统的2维GIS软件在实时性、表现手段、仿真分析功能等方面存在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提供了强大的实时3维地理数据管理分析、可视化和科学计算功能,支持空间信息查询和属性数据库查询和管理。本文以山西省为例讨论了建立3维地理信息平台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一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提出并建立一个基于融合地形影像、高程、模型、矢量等数据场景的三维地图服务系统,提供三维基本功能、二三维联动以及数据共享管理等服务。本文主要研究三维地图服务系统的具体划分和实现方式,不仅实现各类三维数据的统一调用,而且更直观、快捷地为三维应用系统提供服务接口,高效地构建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张宗伟  张冉 《东北测绘》2012,(8):175-177,180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数据库中最为重要的空间信息资料和赖以进行地形分析的核心数据。数字地形模型从已知3维坐标的散乱点和已知高程的等高线出发,构筑地形表面,以数字的形式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从而建立起相关区域内任一点的地形情况。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宏观地形因子和微观地形因子的分析,直观地显示研究区域的地貌形态,为水土流失监测、分析、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数字高程模型是数字地形模拟的重要成果,作为空间数据框架中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各种地理信息的载体。在铁路、城轨、公路等线形构筑物的设计和建设中,沿线两边的地形信息是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基础。本文结合带状区域的特点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本身的特点,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围绕带状区域中多块不等采样间隔DEM数据在工程应用中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多块不等采样间隔DEM之间拼接的问题,确定了一种不等采样间隔的DEM间无缝拼接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多块不等间隔数字高程模型的裁剪方法和三维可视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mart city 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ity; as its main supporting technology, the digital city geo-spatial framework has to be upgraded to the temporal-spati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SII). Firs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smart city and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SII – processes, integration, mining analysis, and share time-stamps geographic data – and the related policy,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technology, facilities, mechanism, and human resources. The framework has four components: the benchmark of time and space, temporal-spatial big data, th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and the related supporting environment. Second, the temporal-spatial big data and cloud service platform are elaborated. Finally, an application of TSII constructed by the Xicheng District Planning Bureau in Beijing is introduced,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相似文献   

20.
张蓓蓓  李国清  冯梅  张娜  刘杰 《东北测绘》2012,(10):147-149,152
简要概括了数字乡镇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背景,介绍了数字乡镇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现状,并依托"数字薛店"项目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专题数据采集、公共平台、示范应用系统等建设内容上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数字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