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鑫  王坚  韩厚增  刘飞  郭楠 《测绘科学》2021,46(9):1-6,33
针对超宽带测距误差大影响定位精度以及传统精度评定方案不能准确反映定位区域误差问题,该文基于RBF神经网络的UWB测距模型提高测距精度,针对室内狭长楼道环境特点,分析UWB基站组网优化方案下的四基站布设与五基站布设精度.分析表明,在相同定位区域,五基站布设方法有效抑制了四基站布设时中间区域最大PDOP值.在测距误差经过改正后,UWB基站组网优化方案更准确反映测区精度.相同精度要求下,采用基站优化布设方案基站覆盖范围更广,可用于应急场景快速定位.基于不等精度加权DOP值的UWB基站组网优化方案,在考虑测距误差后能够准确反映UWB基站布设区域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室内位置服务技术难以同时满足定位的高精度性、连续性和和可靠性等显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室内定位算法,综合利用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的室内高精度定位特性、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的自主定位和短期高精度定位特性,在非完整性约束模型(Non-Holonomic Constraint,NHC)的辅助下,采用固定区间平滑滤波,实现室内高精度连续定位.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UWB能实现分米级的定位和测速精度;2)在INS、NHC和固定区间平滑滤波的辅助下,可实现厘米级的平面定位精度和分米级的高程定位精度,测速精度达到优于3 cm/s;3)在UWB定位性能较差的环境下,NHC、INS和RTS对UWB定位性能的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灾害环境下,对UWB基站/标签相对位置关系、不同天线指向方向、不同基站布设高度、不同基站数量和不同布设网型5个方面分别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基站高度对UWB定位精度没有明显影响、标签越靠近基站网型中心定位精度越高、天线方向竖直向上时定位精度更高、基站数量越多定位精度越高、常用网型中矩形网型精度较高。应急环境下,按“以定位区域为中心、天线竖直向上、基站数量尽可能多、矩形网型”的方案布设UWB基站,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次优定位精度,为UWB应急定位实际应用提供可行基站布设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灾害场景下如何实现室内被困人员与救援人员的快速定位及实时在线显示问题,该文基于抗干扰性强、穿透力强的超宽带(UWB)室内定位技术,研究了UWB应急组网定位系统功能需求,突破了室内UWB组网、整体网平差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可视化与分析功能一体化的监控系统。并在学院楼地下一层部署UWB组网测试环境,测试了系统组网定位、小车实时轨迹、人员历史轨迹等功能,测试的室内定位精度可达10~20 cm,能够满足UWB室内定位数据实时解算、在线显示、调度决策等需求。软件系统有效改善了基于UWB定位技术的实时显示软件缺乏的现状,能够为灾害场景下救援人员安全监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GPS-RTK定位在复杂环境下由于信号遮挡,可视卫星数量不足等原因无法获取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结果的不足,研究将超宽带(UWB)短距离高精度定位系统与实时动态(RTK)进行紧组合来提高复杂环境下动态定位的精度.依据UWB定位原理,给出了GPS-RTK/UWB紧组合数学模型,详细介绍了数据处理流程.滑轨动态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对室内定位的研究正朝着多技术互补融合的方向发展,将导航技术与室内定位相融合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行人航位推算(PDR)和超宽带(UWB)技术以其独特的定位优势和精确度等众多优点成为室内定位的主流技术,但PDR由于其累积误差的影响只适用于短时间内高精度室内导航需求,而超宽带在复杂环境中,时间信息可能会严重失真,导致定位信息缺失。因此,本文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对两者进行融合改进,以此发挥各自技术优势。试验结果表明,定位解算的终点误差最大为0.819 5 m,最小为0.144 3 m,平均误差为0.347 8 m,位置平均误差为0.475 0 m,有效提升了室内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特殊环境难以布设控制点来求解绝对定向参数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平面约束的绝对定向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水平仪投射的水平线和铅垂线确定水平面和铅垂面,基于水平面和铅垂面的空间约束来确定立体模型的旋转角,利用物方已知长度的线段确定模型比例尺。经普通数码相机获取立体像对的实验,结果表明摄影距离为3 m时定向后模型坐标精度约6 mm,摄影距离为6 m时定向后模型坐标精度约9 mm,摄影距离为12 m时定向后模型坐标精度约2 cm;定向后模型坐标的相对精度则随着拍摄距离的增加没有加大,精度保持良好。该方法可用于室内测量和地下空间测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基于低空平台的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 SAR)探测隐蔽物为应用背景,结合GPS RTK(Real Time Kinetic)技术,提出并详细分析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对平台进行高精度、高动态运动补偿的GPS坐标转换方法。利用转换后的坐标和雷达回波数据对探测区成像,并对目标进行大地坐标定位,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大落差高山区域GNSS监测严重受制于对流层延迟影响,导致定位精度降低。本文提出附加地面点对流层延迟先验信息约束方法,实现短时同步双差观测高精度解算。该方法能充分利用远距离地面站网的增强信息,显著减少高山区域监测的观测时长,增大站间距离,降低山区测量任务的作业成本。本文从观测时长、基线距离时空特性及基站数量3方面进行适用性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以地面站点长期GNSS观测获得的高精度对流层延迟作为约束,可有效削弱大落差引起的残余对流层延迟的影响,提高整周模糊度固定率,实现山顶监测点的快速高精度定位和对流层延迟参数估计;与非约束法相比,对流层先验约束后各坐标分量精度均有所提高,高程方向精度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维控制场相机检校中像点坐标的量测精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该文研究在三维控制场物方控制(编码)点三维坐标已知的情况,通过对编码点自动识别与定位,借助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计算影像投影变换参数,实现影像控制点像点坐标自动初定位。通过边缘检测、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等步骤,实现控制点像点坐标的高精度定位量测。试验表明,此方法可实现控制点像点坐标全自动高精度定位量测,定位精度达0.04像元,提高了相机检校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