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杰 《海洋地质前沿》1994,(11):F003-F003
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海洋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分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广东海洋学会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和青岛市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环境》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9—20日在青岛召开。来自沿海地区高教、科研、部委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共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2,(11):15-15
2012年10月,中国海洋学会多家“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了专题海洋科普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主办方为在校学生和社会群众发放了海洋科普书刊,并宣传普及海洋知识。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23—29日,“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云海宾馆举行。本次研讨会同时也是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线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和城市与资源学系、南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2011,(2):300-300
《台湾海峡》期刊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学会、福建省海洋学会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协办,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其创办于1982年,现为季刊(国内统一刊号:CN35-1091/P,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8160)。  相似文献   

5.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也是一个古航海国家,中华民族曾在海洋上创造过举世无双的辉煌。“兴海军,振中华”,“富国强兵,中华腾飞”,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但历史上相当长一个时期海洋没有成为中国振兴之路,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迈入新世纪,中国在海洋上再次面临历史的抉择,江泽民主席适时地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真正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审视海洋,以落实建设海洋强国的光荣历史使命。一、建设海洋强国应在国家战略上切实体现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海洋史上第一个海洋…  相似文献   

6.
2008年正值“98国际海洋年”十周年,为了更好地引导全民参与,做到通过连续、大规模、多角度的宣传。深刻挖掘海洋文化,促进全社会认识海洋、关注海洋、善待海洋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从2008年开始,国家海洋局将每年的7月18日定为“全国海洋宣传日”。而在首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中国海洋学会也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成功组织各“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普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7.
以“海洋管理与建设海洋强国”为主题的第三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2006年10月13日在厦门举行。来自国内涉海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地方海洋机构的领导、代表以及厦门当地的涉海单位、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共500余人出席了论坛。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王曙光、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华生、厦门市市长张昌平、副市长潘世建以及刘光鼎、管华涛、金翔龙、徐洵、潘德炉五位院士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相似文献   

8.
金希 《海洋世界》2012,(11):12-14
作为2012厦门国际海洋周主要活动之一的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于11月4日在厦门开幕,此次论坛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200余名中国女性海洋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以“蓝色经济,绿色增长中女性科学家的影响力”为主题进行研讨,为女性如何在促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独特优势与积极作用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5月26~28日,由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海洋测绘发展研讨会暨首届国际海道测量师论坛”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9,(8):4-4
2009年7月18目,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海洋中国60年”,重点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海洋规划体系、海洋法制建设、海域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科研调查等方面的发展和成果。在主场活动现场,还揭晓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事件”和“十大海洋人物”。同时,首届中国海洋博览会暨“海洋事业60年成就展”在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个综合展示海洋产业发展的博览会。  相似文献   

11.
李乃胜,男,1957年7月出生,山东寿光人。于1981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3-1994年,在美国TexasA&M大学客座研修。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自1995年为所领导成员之一。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理事,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员。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学与海底构造学调查研究,研究海域主要是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如黄海、东海、南海、菲律宾海等等。曾多次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科院院长择优基金主持项目,也曾本持中日合作…  相似文献   

12.
秦蕴珊,男,山东掖县人,1933年6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秦蕴珊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海洋与湖沼》学报主编。他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陆架沉积作用和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物质组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研究,不但从宏观上阐明了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格局,而且划分出两种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内陆架和外陆架沉积,并编绘了完整的中国海陆架沉积类型图,建立了中国陆架的海底沉积模式。被国内…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2014,(2):298-298
《应用海洋学学报》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学会、福建省海洋学会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协办,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海洋科学学报(季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5-1319/P,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4972)。  相似文献   

14.
《海洋测绘》2009,29(1):17-17
2009年是中国测绘学会成立50周年。根据中国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安排,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09年9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中国测绘学会第九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暨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为了达到增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加强技术合作的目的,本专业委员会将编辑出版《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5.
征文通知     
《海洋测绘》2011,(1):16-16
根据中国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安排,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1年9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中国测绘学会第八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暨第二十三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为了达到增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民 《海洋学研究》2008,26(4):96-96
浙江省海洋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海洋前沿科学论坛”于2008年12月12~14日在黄山市屯溪举行。浙江省海洋学会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张海生、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潘德炉院士和山东省、广东省海洋学会代表赵炳来分别致词;李家彪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赵丹涯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7.
《海洋测绘》2009,29(3):15-15
2009年是中国测绘学会成立50周年。根据中国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安排,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09年9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中国测绘学会第八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暨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为了达到增进学术交流、加强技术合作的目的,本专业委员会将编辑出版《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8.
征文通知     
《海洋测绘》2010,30(2):78-78
根据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安排,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0年9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中国测绘学会第八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为了达到增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加强技术合作的目的,本专业委员会将编辑出版《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欢迎广大测绘工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9,(10):5-5
9月19日上午,中国海洋学会在青岛市南区实验小学隆重召开了全国海洋科普基地“走进海洋”科普巡展活动的现场会。在会上,领导和专家们对该校的海洋科普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征文通知     
《海洋测绘》2010,(1):28-28
根据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安排,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0年9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中国测绘学会第八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为了达到增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加强技术合作的目的,本专业委员会将编辑出版《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欢迎广大测绘工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