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气象软科学》2008,(1):199
在过去的2007年里,气象软科学工作受到各级气象部门干部职工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气象软科学》来稿量节节攀升,读者范围也日渐广泛。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软科学气象服务论坛期间也受到七十余位作者的踊跃投稿,62篇进入年会文献光盘,对于思想交流和学科建议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气象软科学》2007,(2):4-4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7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服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7年11月21~24日在广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的一个分会场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气象软科学》2007,(2):221-225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5月24日在成都召开,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各省级机构主管气象软科学的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代表秦大河理事长向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同志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经过与气象经济委员友好协商,两个委员会将共同主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的分会场之一。年会将于2009年10月13—16日在杭州举办。主题为“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会议向全国各有关机构的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征文。主办机构将与《气象软科学》杂志共同对应征论文进行评审,在会前确定邀请参加研讨会的交流论文,入选论文经过编辑和作者修改后,优先在2009年《气象软科学》杂志上发表。应征论文以4000—8000字为宜,征文时间从2008年10月1日起。请将应征论文寄送到:  相似文献   

5.
《气象软科学》2006,(2):121-122
为加强气象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宣传应用,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对气象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从《2005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计划》中择优选取了6个已结题项目,对其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后,向读者进行介绍。更多课题和更为详尽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请关注政策法规司编辑的2005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文献汇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戴洋 《气象软科学》2009,(4):161-166
2009年10月15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19分会场——“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气象行业不同单位的几十位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学者、关注者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分会场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气象软科学》2007,(2):F0004-F0004
根据《气象软科学》2007年出版计划,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委托课题(委托项目编号D0324009)的帮助下,《气象软科学》在2007年5月推出增刊,全文翻译冉美国科学院特别委员会撰写并在2006年底发表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大气科学研究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8.
谢鸣 《气象软科学》2007,(1):F0003-F0003
按照中国气象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学科(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气会发[2006]36号)的要求,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于2007年3月正式组建。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博士担任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刘英金研究员担任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南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兆中央党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队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国气象局部分职能司、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等共64位专家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增加了来自大学的专家,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教育培训的软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成立了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 1.完成了组建筹备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学会章程的规定,2007年是中国气象学会换届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经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经过精心筹备,在上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和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积极协调下,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方案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的认可,完成了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组建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气象软科学》2007,(4):173-176
第一条为了表彰在气象软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从事气象软科学工作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气象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气象软科学》2007,(4):169-172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是中国气象学会所属的学科委员会之一。本委员会遵守和执行中国气象学会章程及所有规范性文件,并依据本委特点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12.

《陕西气象》稿约《陕西气象》是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陕西省气象行业唯一的科技期刊。《陕西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查报告;农业遥感、计算机等新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气象管理软科学;气象测报、专业服务经验交流;气象科普等。

  相似文献   

13.
《陕西气象》2005,(5):48-48

《陕西气象》稿约《陕西气象》是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陕西省气象行业唯一的科技期刊。《陕西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查报告;农业遥感、计算机等新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气象管理软科学;气象测报、专业服务经验交流;气象科普等。

  相似文献   

14.
《气象软科学》2006,(3):F0003-F0003
由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人事教育司共同主办2006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人才与教育培训”专题学术研论会,于2006年6月26—27日在青岛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近100人,除中国气象局系统各直属机构和省市气象局人事部门以外,青岛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解放军理工大学等来自高校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在2天的会期里,会议代表就气象人才和教育培训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气象学会于1994年1月11~12日在郑州召开了河南省第三届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13个地市气象局、黄委会水文局、省地理所、省民航台、80304部队、电子工业部新乡22所、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省气象科研所等单位推荐的3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7篇,大会交流28篇。  相似文献   

16.
《气象软科学》2010,(1):F0002-F0002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办的2010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事业十二五战略”专题学术研讨会近期举办,会议向全国各有关机构的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征文。  相似文献   

17.
《气象软科学》2008,(1):193-194
2008年1月12日下午,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8年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任高学浩和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等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气象软科学》2005,(4):32-32
《气象软科学》主要刊登围绕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气象事业改革、现代化建设、决策与管理等气象软科学有关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国外气象事业发展的动向以及气象现代化规划、系统没计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气象文化建设、气象队伍建设、气象系统组织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等的交流,对各级领导以及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气象软科学研究在推进山西气象事业发展中的“硬”地位的深入分析,提出要提高软科学的研究能力和应用水平,把软科学研究放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本届委员会实施成都成立大会各项工作设想的关键之年,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应该在不断提高期刊建设和学术交流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气象软科学学科建设相关研究、气象软科学培训和《气象软科学讲义》编撰和用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和培养年轻人才等方式,在前六届软科学委员会工作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气象软科学的重视。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